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时间:2024-07-29 07:42: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3课时,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并运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相关的性质。它是对轴对称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在备课时我删除了为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所设置的做一做环节,那么用来探索的操作办法就不仅仅是运用角的轴对称性了;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学会初步应用,同时为了统一和深化让这个性质的思维、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对课本上的练习与例题作了一定程度地调整。

  重点:探索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相关性质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新课程理念下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掌握线段中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2.通过对线段中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索,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

  3.通过让学生参与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突出了三点。

  1.采用实验直观的手段(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削弱抽象严谨的逻辑证明,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2.由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以类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结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妙趣,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由学生的特点确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屏幕上投放图片]:一幅是角,其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并提出问题:它是轴对称图形吗?设计意图:在学生能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理性地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做一做:在纸上画出线段AB及它的中点O,再过O点画出与AB垂直的直线CD,沿直线CD将纸对折,看看线段OA与OB是否重合?得出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后,问;你能用相同的方法说明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去感受类比的方法,体验数学方法的妙趣。)给出课题: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知识:

  在识别了线段、角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分别指出它们的对称轴;教师给出定义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称中垂线。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探索线段中垂线的性质:用类似的方法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屏幕上出示]问题:如图,OA是∠POQ的角平分线,M是OA上任一点,过点M分别作∠POQ两条边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C和点D,线段MC和MD相等吗?你来说说理由或者操作办法!要得到这一结论还有其它方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得出数学结论,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教师可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由此可见,角平分线有什么特征呢?[适当多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屏幕上出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练一练)如图,如果M点在∠ANB的角平分线上,那么AM=__。

  (三)应用与拓展:

  例1:△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叫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例2:练习4练一练:练习2及拓展想一想:书上的云图;练习2及变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改成“角平分线”)

  (四)学习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

  (五)作业布置:见作业本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5-12

《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7-23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11-20

关于《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1-16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0-18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说课稿10-01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优秀2篇[集合]11-20

轴对称图形03-22

《轴对称图形》教案05-20

《轴对称图形》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