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

时间:2024-11-03 23:57: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1

  我讲授的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思想(含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含教育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这节课。

  教材方面: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的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在教材上,本课既依附于了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提供的时代背景,又为后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和汉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统做了铺垫。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都有这重大影响。是本册课本的重点。

  教学目标方面:

  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孙武七个人所属学派及主张,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通过列表培养学生用图表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学习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张,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了解各家的积极进步思想,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法和学法方面:

  关于人物,重点在于对孔子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关于主张,理论性很强又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初一的学生理解很困难,这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法上突破难点的方法就是:通俗讲解,精提炼,阶段分解记忆,降低记忆难度。指导学生学习要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建立人物与主张之间的联系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记忆。

  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以旧引新的复习导入法,由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和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的政治军事纷争,经济社会的变革引出许多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治世治国的见解。这种导入从交代了历史背景原因入手,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张按课本顺序,先介绍孔子,因为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在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好,有利于掌握重点知识,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历史激发学生整堂课的兴趣。关于孔子首先要将“孔圣人”,“世界文化名人”等信息传递给学生。

  其次作为思想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可以概括为“仁”、“为政以德”。讲解时强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包含一切美德,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老人”等等,都是“仁“的范畴。“为政以德”就用“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来解释,再加上“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来补充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孔子的教育成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他的教育成就可概括为: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四点。对其内容的解释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认识,学生刚刚在语文课上学过《论语》应该能有所理解。随后要不失时机的号召学生去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强调孔子还有很多优秀的思想都收集在《论语》中,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倡导同学们多读《论语》。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还有一位,被孔子称为“能上天入海的的龙一般的人物”那就是老子。介绍老子的思想主张,可概括为:事物有对立面,能够互相转化来记忆。对于这两句哲学观点,学生很难理解,用《塞翁失马》故事来说明。孔子的言论收集在《论语》中,老子的言论收集在《道德经》里,对比强化记忆。

  第一部分讲解完后,我们最好进行一次小巩固,降低记忆难度。

  讲到第二部分百家争鸣时,要注意过渡,孔子和老子开创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发展到了战国时期,他们的主张引起了其他对时事有不同见解的思想家的争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关于各思想家的主张我们可用表格概括

  关于诸子百家的主张我们还要精提炼便于学生记忆

  墨子的主张可概括为:“兼爱”、“非攻”,

  孟子的主张可概括为:“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三点。

  庄子的主张可概括为:“无为而治”。

  韩非的主张可概括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要记住著作:《孙子兵法》,和军事格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分析观点时,墨子的“兼爱”“非攻”用课本的话说明白就行了,不必拓展多,孟子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需要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关于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老师讲解通俗。庄子的“无为而治”有积极的一面,它阐明事物发展要顺其自然,我们应该按规律办事,可用“揠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其正确性。关于韩非的主张,要强调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对于孙武的军事思想可作适当的拓展,因为那个征战的年代,军事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逐个分析主张后再进行对比分析来体现百家争鸣。这正是争鸣的具体体现,但这些思想家争的是治世治国的道理,也正说明他们都是有思想的心系天下的勇士,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倡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的下一环节是巩固复习,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不知哪些老师有记忆的高招。在学生巩固之后,我们用探究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的社会,你认为谁的观点更适合当时的社会?哪些观点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关于课堂小结我主张采用根据板书梳理知识的小结方式。关于板书用前边我们所列的表格就可以了。课堂练习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选题时要精。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2

  一、说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史、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本课的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难点。首先,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教师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统;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充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1、利用有关“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科。

  2、“文字的演变”,内容比较坚深、抽象,尽量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尽可能通俗的讲解。指导学生读课后“自由阅读卡”,帮助学生理解甲骨文的价值。

  3、“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目的是本课的难点。学习远古祖先观察、记录日、月等天文现象的内容,将大小字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用事先剪裁好的圆月模型演示全食、偏食现象,学生直观了解天文现象。

  在学习历法时,拿出农历本,让全班学生观看,知道一年是多少月、多少天,知道阴阳合历。让学生写出24个节气中的一部分,最后,教师用事先写好的24个节气的全称由学生朗读一遍。

  在学习医学时,在学生理解了我国古代医生诊断病情是用“望、闻、问、切”的含义后,由师生扮演医生和病人,对四种诊断进行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了解四种病情诊断的含义。

  4、“屈原和钟古之乐”。一、粗略介绍一下屈原生平;二、师生共同归纳出《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说学法

  1、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应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2、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学习本课后,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造方法,探索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总之,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1、利用“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2、对“文字的演变”,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来,学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写成现代字。

  3、“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

  4、“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用象形、直观的模型,二十四节气和师生编演历史小剧,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

  5、“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介绍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对编钟作简要介绍。

  6、完成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五、说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设计、说评价、说开发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第5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大变革的时代“,下启统一国家的建立,属于社会人文的范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史、医学和音乐的成就。但是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教师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统;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充分,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情: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通过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我校是一所镇级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体会。

  三、说模式:

  以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探索信息,课上提出问题深化知识以及当堂同桌互助分层达标,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效,也就是初中历史“学”——“问”——“帮”三环节教学法。

  1、图文张贴,抛砖引玉,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当堂展示。(课前“学”)

  2、教师少问,学生多问,积分鼓励,质疑辩论,深入探究。(课中“问”)

  3、同桌互助,双人双考,先开后闭(卷),分层达标,“捆绑”评价。(课中“帮”)

  四、说设计:

  1、利用“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

  2、对“文字的演变”,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来,学生猜是什么字,然后写成现代字。

  3、“动脑筋”: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

  4、“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用象形、直观的模型,二十四节气和师生编演历史小剧,使学生了解这些成就。

  5、“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介绍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对编钟作简要介绍。

  6、完成练一练,活动与探究。

  六、说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我使用了评价量规,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的评价方式。从基础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收获与感悟四个要素来进行评价。

  1、基础知识的衔接:主动参与,积极回顾之前的相关历史,联系旧知识,描述准确,语言精练;表达全面,重点突出,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形成连续的知识体系。

  2.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熟练掌握单元的重点、难点;能够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整合;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深刻的反思。

  3.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网络信息,对周边的老年人进行历史回顾性访问;态度积极,参与热情高,出勤率高。

  4.收获与感悟:能从知识、思想方法、问题三个方面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说开发:

  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首先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以课本为主,充分利用本教材的优势特色,挖掘教材内涵和逻辑关系,使学生分享这些资源,开阔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还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际,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比如本节课插播了大量的视频、图片等,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激发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以丰富历史学习资源,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摸索的还有很多,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导,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的勃兴》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华文化说课稿06-15

《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说课稿09-01

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稿01-16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2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10-1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07-21

中华文化漫谈总说之一:中华文化之一二三内容体系(网友来稿)11-04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

实用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通用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