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形说课稿

时间:2022-04-06 11:54: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地形说课稿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因此,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地形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地形说课稿

  地理地形说课稿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确定教学方法——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教法设计: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学法指导: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特点

  2、三级阶梯的特点及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影响:(1)气候

  (2)河流

  (3)交通

  3、课堂小结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4、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

  地理地形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接着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形种类与分布,地形特点及影响,地势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

  (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

  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说教法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我教学的策略是: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说学情、学法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设计本节的内容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为地形呈阶梯状分布,第二课时为地形复杂多样,第三课时为山区面积广大。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说明

  1、情境导入;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四步:

  第一步:引出地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的内涵。

  第二步:基于感性认识是认知的基础,我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一江春水向东流”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大江、大河水会“向东流”?这些诗学生都会背,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没有从地理的角度去深入想过,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他们就能得出结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

  这只是从经验上得到出的结论,那么我国的地势是否就是西高东低呢?

  第三步: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这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出“你能参照陆高海深表总结中国地势的特征吗?”接着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以上两个图老师利用投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的模型。这种由形象、直观的颜色到地势高低,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设计完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心理特点。

  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个特征,还有一个“呈阶梯状分布”如何引出呢?

  第四步:我采用的是图示对比法。用课本图2.9和图2.10两张我国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得出结论:呈三级阶梯分布。

  三个阶梯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呢?这是本节的难点,如何突破呢?我采用多媒体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并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个阶梯的范围、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标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动手完成课本28页的活动第一题,并且要求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3、知识拓展应用

  我根据课本第28页活动2、3二道题,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国情。

  最后,根据泉州的地形、地势具体情况,让学生讨论对泉州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4、巩固小结

  通过多媒体对整节内容的知识网络进行小结

  总之这节课中,我是以“什么是地势——我国地势的特征——我国地势的划分——我国地势的利弊——如何利用地势”这一主线展开的。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想”、“说”、“做”自己得出结论。并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地理地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地形教学反思03-22

地理说课稿03-10

初中地理说课稿02-21

初中地理《印度》说课稿05-06

高中地理说课稿03-21

《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教案08-29

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04-14

关于地理说课稿集合6篇12-07

【推荐】地理说课稿汇总5篇12-14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