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通用1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
我是小学数学组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对于这节课。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节课属于数的运算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列竖式数位对齐进行运算,这些都为这节课做好了很好的知识铺垫。这节课是小数运算的开端,为后续学习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离出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说一下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己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会计算列竖式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善于表达,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有效的建立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创设情境法和自主探究法,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的生活场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并自主尝试进行求解,在此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学习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方式导入,在教学之初,呈现文具店各种文具的价格情景图,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小数加减法问题“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卷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从而建立与本篇课题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算法多样化
根据导入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尝试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转换单位后口算进行,列竖式计算等方法。教师示范书写过程,参照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经过计算不难得出1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另外经过整数竖式计算过程的回顾学生会对于小数加减运算过程要数位对齐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经历了真实情景的探究,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与整数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
活动2:感受算法,理解算理
根据活动1学生的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引导学生通过列竖式笔算。这一活动环节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将全班学生每4人分一组讨论计算方法,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小数各数位表达意义,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以上小组讨论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小数点对齐。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同桌之间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活动1道活动2学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去感受小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和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有效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设置小数加减法运算的趣味竞赛,看哪位同学计算又快又准。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学生纷纷表达这节课的收获和积累到的活动经验,经历小结过程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环节五:分层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形式。基础作业:完成课件PPT展示的争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拓展作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五、说板书设计
xx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笔算整数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并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也为学习本课做了有力的铺垫。加、减法结合元角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学习小数的加减。本节课内容是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根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主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教学难点就是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以及现在的孩子接触钱的计算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条件下,我准备这节课主要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铺垫——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整数极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课前进行已有知识的铺垫,课中探索发现新知,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对齐
0.8+0.6=1.4(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4
一、说设计理念:
大家知道:教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风格、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彻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更多的还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小数加减法简便算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的,简便计算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很好的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此规律的得出,不仅很好解决了从整数的简算到小数简算之间的过渡,而且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地复习、巩固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定律,使学生深刻地感知了运算定律,为后继的简算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确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有限个例证明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数据特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三、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由于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尝试教学、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验证、认识、归纳,教师通过扶放结合,让学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判断推理能力,而且又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学生学法:
1、结合教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2、利用教师从旁引导,学生自学,尝试练习等,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
五、说教学设计: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自主编写的习题选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编写的题目入手,通过教师改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简便计算的学习,建立简算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我认为这样选择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创设情景、走进生活、对比概括。通过情景设计验证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材给出了一个班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让学生计算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成绩,也就是跑4×50米的时间,要把4个同学50米跑的时间加起来。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位同学不同的计算思路,一种是按顺序计算,另一种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的数先加起来。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规律,后实践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计算体验,再验证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规律。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运算定律和小数加减法,并能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后,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举例、比较、交流、验证、概括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 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状况,通过“课堂百草园” 等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学会欣赏自我。
六、初步预计: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学生的素质相应的会有所发展。
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 “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七、教后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
1、灵活运用教材,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知识迁移
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后,我发现教材主题图所呈现的运动会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些勉强。
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在这节课的中,我试图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这不得不让我们相信,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3、关注学生情感,以评价促进学生善思乐学
有一句话所有教师都深知,却又让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句“相信你,给你时间聪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我非常的欣赏你的独特见解”。当学生们在合作的时候,学生们在交流的时候,小组的相互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和老师的评价相呼应,更是让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始终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着,探究着。
(1)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演绎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学生思维的不同,个性的差异,多问:“谁有不同想法”“谁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堂上如何解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纵观整个课堂,全班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发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学。特别是一些思维活跃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个课堂的思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也总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语。我们老师往往从个体里获取群体的信息,我觉得也是有些偏颇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开放的,在开放的教学中教师如何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心里时刻装着学生,而不是装着教案,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如何才能做到这些,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6
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
1、复习导入:出示两道整数加减法计算题83+59 83-59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你能准确又快速的计算出得数吗?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 )对齐,也就是( ),再从( )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 )。(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 7.5+1.5=8.0 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 《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条裙子:54.6元 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 ,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学生板演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7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信息窗的情境图分为两部分,分别呈现了厨房和卧室的一角。厨房里有灶室、锅、抽油烟机等物品;卧室里有桌子、椅子、书橱等家具,每幅图的下面都附有数据说明。拟让学生在感受布局协调的同时,了解设计上的科学性,由此引入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数加减法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角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合作、探究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实情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帮助学生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五.说学法
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以下学法的指导。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借助学生常见的家居常识设置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抽油烟机距地面有多高”,“一张0.7米得书桌该配多高的椅子”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2.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前提是,是学生逐渐的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自主解决问题。
六.说程序
测量内容
灶台的高度
锅底到火口的距离
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
书桌的高度
桌椅高度差
测量结果
(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回家实际测量一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出示表格),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学生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本课的知识点,交流情况加以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测量的数据,教师合理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谈话: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张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信息图及数据),这些数据可都是通过科学验证得来的。
1、独立思考:读一读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可能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1)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2)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一共是多少米?
(3)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4)书桌高度比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高多少米?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筛选问题并板书:
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一张0.7米高的书桌,应该配多高的椅子?
引导学生看着数学信息提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交流问题,激起思维碰撞的浪花,为成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板书:0.7+0.6=0.7-0.3=
2、合作探索小数加法。
谈话:仔细观察这个算式----0.7+0.6=?你准备怎样计算?请大家先独立试一试,再在小组内交流。
可能学生会出现如下算法:
(1)0.7米=7分米0.6米=6分米
7+6=13(分米)13分米=1.3米
(2)把小数化成分数后计算
0.7米=7/10米0.6米=6/10米
7/10米+6/10米=13/10米=1.3米
(3)竖式计算:
米分米
0.7+0.6=1.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3、教学竖式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竖式计算,讨论:这样写对不对呢?
得出:0.7米和0.6米不够一米,所以整数部分是0;根据米和分米的关系把数位对齐写出竖式。
提问: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说明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思考: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观察和思考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探究小数的加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自主探索小数减法
谈话:你能用我们计算小数加法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这道小数减法题吗?(绿点标示问题:0.7-0.3=)做完之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可能学生会出现和计算小数加法同样的方法,注意算法多样化)
学生汇报,自己总结,优化算法,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数减法的意义,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优化算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5、学习整数减小数
谈话: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同桌互相讨论,独立解答)
交流:10分米减3分米等于7分米,7分米就是0.7米;用竖式计算。
(对“1写成1.0”,学生可能想不到,教师可以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整数减小数,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较难,先让他们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借助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算一算(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以比赛闯关的形式,进行计算,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对获胜。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3题)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独立解决,集体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是怎样想的。
采用闯关比赛、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
单调与枯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传递,体验成功。
3、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我选取了一个有趣的题来巩固所学知识,肯定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欲望,题意为: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写一个一位或两位小数,两人一组,将准备的纸团放在一起。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较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
我认为以这种形式出现比单纯做计算题要有趣。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8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新课标》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通过购物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生发与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那你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过渡:看来大家买东西的经验很丰富,那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商店逛逛,看看小朋友们遇到什么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商店里真热闹,小朋友们正在买东西呢,你们看小丽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读题。
师:你们能帮她解决吗?算式怎么列呢?谁来说说。
板书:0.8+0.6=
师: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揭示课题):大家看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小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0.8+0.6,你们会算吗?那大家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
展示汇报。
师:这位同学是列竖式计算的,我们来听听她的想法。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
生汇报
师板书:
元角
0.8+0.6=1.4
答:一共1.4元。
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关键什么要对齐?
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说,同桌说)
2、练习。
师:小丽想买的是一个卷笔刀和一枝铅笔,那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
师:一共要多少钱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那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并请大家用竖式来计算。
展示,汇报。
3、教学例4
师:你们帮小丽解决了问题,真棒!小明也来了,他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看看。
课件出示问题:我想买1枝铅笔,哪种便宜些呢?
师:大家帮他看看,买哪种便宜些呢?
师:1枝有橡皮的铅笔比1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呢?(出示例4)
读题。
师:你们能帮他算吗?
算式怎样列呢?
板书:1.2—0.6=
师: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大家能不能也用竖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她做的对吗?那大家来听听她是怎么想的,和你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生汇报
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师小结: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也是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计算过程说一说。
4、练习。
(1)师:同学们真聪明,又帮小明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并能解答出来吗?
学生提问题,解答。
展示,汇报。
(2)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好,老师也来提一个:(课件出示)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师:请同学们帮小东选商品,能买什么?你有几种买法?
汇报
(三)、小结: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帮小朋友解决问题时,计算了不少小数的加减法,那你们想一想,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它们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满十进一,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要把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小数的加减法了,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这一组题(出示练习二十二第1题),同学们,你们看,你们能自己计算出这些小数的加减法式题吗?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指名说得数。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道题(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9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并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真理。第二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三、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能正确列出竖式来进行计算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采用媒体出示一副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位同学买文具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说说各种文具的价格。接着我引导学生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交流。可能提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最后我适当选择一些问题,采用媒体出示,引导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4.75+3.4=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小数加减法。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产生买卖商品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加减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尝试计算,探索新知。
我先让学生观察4.75+3.4这个算式,然后引导思考: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学生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进行计算。我巡视不同的列式方法,并请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自己的列式方法:一种是小数点对齐,一种是末尾对齐。等学生计算好后引导观察: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这两种算法的看法,然后集体交流想法:我认为小数点对齐这种列式方法正确,因为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这部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为什么?可以让学生讨论后交流。接着我示范把竖式板书在黑板上,强调小数点应对齐等细节。学生观察。接着我出示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这是一道减法,你会计算吗?请同学们列出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在本子上,然后引导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学生交流我是采用小数点对齐来列式的,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强调: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也要小数点对齐,媒体出示列式方法并计算出结果。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并交流自己的列式方法,明确小数点对齐。接着引导提问:你能把计算结果进行化简吗?学生尝试化简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这是小数的性质。最后引导比较,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要数位对齐,都是满十进一。小数在计算时应小数点对齐,计算的结果要进行化简。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六、说教学特色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
(1)通过创设了一个买卖物品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练习的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0
一、 说教材
现在,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 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 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 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平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那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奥运会)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课件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图及奖牌榜)
师:请大家看,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比赛的全过程)
(1) 收集信息
(2) 交流信息
(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二)先学后教,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自学看书上的解答过程。
(1) 探索尝试
(2) 汇报交流
(3) 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 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
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能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二、说教学目标
1、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
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以下3个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学情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作铺垫。从本册学习内容来说,本单元知识是四年级下册八个新授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而本课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法、学用结合法、引导发现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
1、创设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从“相同数位对齐”的认知统一到“小数点对齐”,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推广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学法主要采用:主要采用发现与比较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程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出示:475+34=;475-3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后,并选其一展示,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说说算理(强调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本71页情境图)
师:大家对奥运会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观察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教学例1:
(1)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
在课堂情境创设中,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该项目奖牌榜以及中国队与加拿大队各轮动作得分总成绩统计表。通过观察照片进行计算,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小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小组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58.20=111.60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②小数减法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53.40-49.80=3.6
引导学生明确: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列竖式,最便于计算。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第三环节:集体交流、总结算法
教学例2:总结算法,出示课件。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2)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最后再点上小数点,得数能化简的都要化简(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全体学生读一遍。
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计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加上童谣,便于学生识记,有兴趣!
(4)验算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
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第四环节:智慧闯关、巩固提升
巩固练习:智慧闯关游戏
第一关:填一填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上的数对齐,都要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点上()。计算结果要()。
第二关: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第三关: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2.98+0.56=12.53+4.67=5.64-1.78=7.2-6.45=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师: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谈体会,总结拓展升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化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是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
三是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有效生成,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参与。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2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说教学重点: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说教学难点:
进行加法,退位减法
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复习
(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2)计算整数加减法,(并叫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竖式)为新课做好铺垫,相同数位对齐
并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读小数
在复习时,我考虑到山区老师提出的要求,不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他们山区没有多媒体。所以,尽量使用小黑板和数字卡片来辅助教学。
其次是新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是新课,第二课时是练习课,我今天讲的是第一课时。
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由于课本上只有两个最为简单的例题,并没有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所有类型,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教学方法。
我先出示主题图,并分析例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在一步步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我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0.80.6=1.2的竖式,发现学生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自行掌握这道题的计算,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忽视的。
解决了例3的困难,那么例4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联系复习题和例题,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并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
1、小数点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之后的巩固练习中,我发现同学们掌握的比较理想,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这堂课中,我发现学生普遍表现的都很积极,所以,有时我想我们作为教师的,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就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学生完全有能力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那么,就让学生大胆来解决,而我们教师只需要在旁边给以学生适当的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出的一道练习题出现了失误,2.6-12.4不够减,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是让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施梦荣她就灵机一动,把减法改为加法做了出来,我从中惊喜的发现了我们学生的潜能不可小觑,这也是本节课成功的原因,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信,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是,在做加减法(退位减时),容易出现错误,今后有待加强练习。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供我今后教学采纳和学习。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3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点:
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
说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说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师: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你能口算吗?
1、视算:0.2+0.3 0.8-0.5 1.2+1.5 4.2+0.8;
2、教师出题,学生口答;
3、学生模仿出题,学生指名口答;
师:说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分排比一比,看看哪一排反应快,准确率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教科书第71页的主题图。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2本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教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3)《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少)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教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认为①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2)认为②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成10.74元。
(3)认为第③种、第④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①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教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教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说。
预设: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的数对齐??
教师:那我们来看第③种、第④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
预设:第③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商进1.第④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教师:那你们觉得在计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预设: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教师:那第②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是怎么进行转化的,讲清算理。
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教师:比较第①种和第②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5、自主迁移,探究小数减法的算法
教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那6.45-4.29这道小数减法,你们会计算吗?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错例)在讲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对于出现的错例,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评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6、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教师:看来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根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这种联系,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3道题,并且验算。
汇报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2.98+0.52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得数的末尾是“0”,这个“0”可以怎么办?
引导比较:6.45+4.29这道算式,整数部分相加后是10,整数部分个位上也是“0”,这个“0”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全班形成共识。
(四)课堂总结,反思评价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4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说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说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
48+9=25-1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
(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
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 0.8-0.6=”
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
“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
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加、减,角和角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例4
“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的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了?(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与例3、例4,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1、相同数位上得数对齐,从低位算起。
2、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3、做加法,满十进1;做减法,退1当十
四、拓展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我国人口增长很快,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5
说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问题,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说教学难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说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PPT(超市图片)
师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里呀?(超市)
对,这是超市,大家都知道我们街上也刚刚开了一家超市,你们去过吗?(去过)老师前两天也去过呢,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前两天从超市里买来的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想~)看来同学们不是很想知道,能不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想知道吗? (生大声回答)
2、出示教具尺子和毽子等,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师在黑板上标好价格。(尺子1.2元,毽子2.5元)
3、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东西呢,大家喜欢这些东西吗?(喜欢)师:好,如果待会儿哪位同学表现很棒的话,老师就将这些东西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想表现好的.话首先得和老师一起解决几个问题。
二、新授
1、出示PPT,生观察尺子和毽子的价格,并让生用前面学过的知识独立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师:看到它们的价格,有同学有疑问了,老师买这两样东西一共给了售货员阿姨多少钱呢?
2、这就是我们今天即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朗读一遍。
3、指名列算式,师板书:1.2+2.5=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呢?(合理即给予鼓励表扬)
4、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前边学习的元角分的知识来计算出它的结果呢?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
5、反馈。生可能:
(1)2元加1元等于3元,2角加5角等于7角,合起来就是3元7角。
(2)1元2角加2元等于3元2角,3元2角再加5角也是3元7角........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 16
[说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一人身着点心店服装,头戴点心店帽子出现在学生面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课件出示点心店图片)录音: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
(1)将点心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
(2)将点心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
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做早点,哪种食品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食品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完成第104页试一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让学生讨论: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如果学生对情境理解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示,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完成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第(1)、(2)小题,第(1)小题有学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可引导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运用加法计算出结果。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在规定的3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多。
4.完成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 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除巩固计算方法外,注意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⑵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7-19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2-2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6-28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12篇02-22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1篇12-21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苏教版实用02-1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0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1-10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