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

时间:2022-04-01 15:27: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让爷爷奶奶高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把握、策略的确定、流程的规划、板书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

  一、教材的把握

  《让爷爷奶奶高兴》这篇课文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一个话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要让现在的独生子女做到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与努力,必须首先学会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学生了解老年人在生活上的困难,体会他们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人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根据教材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三维度的整合需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爱好习惯,理解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感悟到应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2.通过学生对自己家老人的调查,了解以及讨论如何对待老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调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学生建立“我家老人小档案”的活动以及从多渠道、多种方式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目标的把握,我认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爷爷奶奶的爱,尊重和关心孝敬长辈。难点则是让学生知道尊重和孝顺老人是一种道德风尚,并内化成自觉的行为。

  二、策略的确定

  《让爷爷奶奶高兴》是一篇教育性和生活性极强的课文,根据这一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版)在“我的家庭生活”中“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这一目标的要求。我设想运用“情境再现、真情对话、多边互动”的教学策略,采用演示激情、现场采访、情感体验的教法,努力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在亲情的感染和包容中获得内心的共鸣和感悟。

  三、流程的规划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悬念引探——多边互动的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爷爷奶奶的故事

  课一开始,我会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说说自己的爷爷奶奶。”随即在黑板上板书“爷爷奶奶”。并进一步引导:“说到自己的爷爷奶奶,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会结合自己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可想而知会很轻松、愉悦。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会总结道:“看大家谈得非常高兴,这是爷爷奶奶带给我们的。那我们怎么来让爷爷奶奶高兴呢?”总结过程中,我会完善板书,分别在“爷爷奶奶”的前面和后面,添上“让”、“高兴”。

  【意图: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再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叙述,就能使学生深受感染,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平台上,鼓励儿童袒露自己真实的思想,这才能使品德课堂真实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轨起来。这样的德育课堂才会更具有吸引力,也真正体现了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理念。】

  (二)悬念引探——老人心思我知道

  本活动环节将分两部分进行。

  1.猜一猜

  那么,怎么能让我们的爷爷奶奶高兴呢?此刻,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出示书上P66三幅情景图,让学生猜一猜书中爷爷奶奶的心里都想些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的叙述,他们已经对爷爷奶奶的心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仅仅局限在表层。我会引导:“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此时,我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让学生认真观看,细细体会: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爷爷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通过学生的种种猜测,学生们终于明白,其实老人们对晚辈的要求并不多,他们渴望有一份亲情,无论孩子们的工作有多么的繁忙,也应该想到家中还有老人在期盼他们的问候和探望。

  【意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尤其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来启迪人生,引导成长,塑造未来。有位教育家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鲜艳的色彩,生动直观的图画及影像资料能强烈地刺激视神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在起初觉得猜老人的心思是很难的,通过书中图片的引导,化难为易,拉近了孩子与老人心灵的距离;看《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使孩子们的心灵深受震憾,孩子们渐渐深入了老人们的内心世界,学着换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理解老人的心思,用心去感受老人的情感需要,唤起孩子最真切的感受。】

  2.解一解

  应着学生的猜测,本环节便进入了第二部分:解一解。我会这样引入:“其实,每一位老人不仅对他的儿子、女儿,特别是对他的孙辈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说。现在老师就来读一位老人写在养老院墙壁上的一首小诗,从中你来听一听,老人对你们有什么期盼。”随着舒缓的音乐,我将深情朗诵课文第68、69页的诗歌,用诗中朴素的语言和孩子们一起回味老人对孩子的关爱和一生的辛劳与付出。在朗诵结束时,我会问学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吗?脑海中忆起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爷爷奶奶渐渐老去,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关爱爷爷奶奶呢?”此时,学生的心弦被拨响,那份对于家人割舍不掉的亲情将会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意图:“受之于内,发之于外”,学生的真实表达证明了“情到深处理更明”的效果。当他们把自己想对爷爷奶奶说的话,想为爷爷奶奶做的事倾诉后,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经历、在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版)中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本环节体验性的活动形式,更加深化了学生的感悟,达到了涤荡学生心灵的效果。】

  (三)多边互动——行动起来敬孝心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内心都有了一份想为爷爷奶奶做点事的愿望。我也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同学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体现。想为我们的爷爷奶奶做点事吗?那就让我们先制定一个“为爷爷奶奶服务一次”的计划吧!”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发放的“为爷爷奶奶服务一次”计划表,并希望学生能不但把计划落在纸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最后,我还会带领学生跳出文本来看文本。

  【意图:品德与社会作为一种活动型的课程,我们要以真实、多元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将空泛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说教与训诫融化为学生自主的“亲历习得”。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眼里才会有意思,而在教师的教学中才会有意义。计划表的制定与实施,不但让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也让本课的教学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的课堂”。】

  四、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的教学以“情境激趣——悬念引探——多边互动”为明线,穿插其中的暗线是“了解——理解——孝敬”。明线是教师的教学流程,而暗线则是指导学生去“让爷爷奶奶高兴”的方法与策略。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我将突出学生学的部分,将“了解”“理解”“孝敬”用一颗心串联起来。这样,在做到简洁明快的同时,也给予学生一个暗示——有一颗爱心,有一颗时时刻刻想着爷爷奶奶的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就会高兴,正切主题与课题。

  结语: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和认识,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品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完全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生活化的课堂。三个活动的设计遵循孩子认知的内在逻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升华,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让他们在亲情对话、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机地融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让爷爷奶奶高兴》说课稿】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下册说课稿12-20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说课稿02-21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孝心献老人说课稿05-06

五年品德与社会《民居特色》说课稿07-06

五年品德与社会《长江诉说》说课稿07-06

六年品德与社会美丽家园说课稿07-06

五年品德与社会《诚信与我同行》说课稿07-06

思想品德说课稿05-06

思想品德说课稿03-04

五年品德与社会黄河东流水说课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