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说课稿

时间:2024-11-05 17:15: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说课稿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环节

  (一)用“梁”、“柱”搭建,探寻建筑科学

  出示两木块,介绍“柱”,再引出“梁”。由学生选择不同材料、宽度、厚度、长度的梁做桥面,搭一座桥。引出课题:抵抗弯曲。用有结构的材料导入新课,有利于思维发展起点的建立。

  (二)从问题出发,走近桥梁结构

  猜测是展现学生前概念的好时机。通过猜测可以了解学生对要研究的内容已有的认知,有时也能引发认知冲突。本课的猜测主要有两部分。

  1.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在执教过程中,将书中的“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转换成了“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能更好地承前启后,与实验设计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思维发展的连续性。这部分的猜测有两方面的意义:从整个单元看,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这课可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元认知,如学生认为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纸桥的材料、纸桥的形状等有关,这些内容就涉及到接下来要研究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及后面的几课内容;从本节课来看,这些相关量是实验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内容,如纸桥的材料、桥墩间的跨度……这些变量既是单元学习的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需关注的变量。

  2.猜测纸桥能承受几个垫圈

  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两个实验时,实验前需先猜测纸桥能承受几个垫圈。在猜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变量的理解。这种猜测并不是盲目的,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中,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第一次测试后,先预测,再实测纸的抗弯曲能力,记录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测试前,学生对纸桥的抗弯曲能力并没有感性认识,因此没有猜测,因为这种猜测没有价值,而在第一次测试后,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开始预测2倍宽纸桥的抗弯曲能力。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时,猜测1倍、2倍、3倍厚的纸桥分别能承受几个垫圈更是有目的的。学生在猜测中一般都认为和前一个实验数据相近,实测后学生会发现与原先猜测的数据相差很大,因而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增加纸桥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如果没有这个猜测,或是猜测目的不明确、走形式,学生在得出结论时就没这么顺畅了。

  (三)从数据着手,探讨实验结论

  猜测如果仅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就大大削弱了它的价值。猜测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认知冲突。在猜测阶段可以引发认知冲突,在实验结果出来时,与猜测的比较也可引发认知冲突。当然这种比较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只要学生在实验前教师一句轻轻地提示:实验后与猜测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中,学生在实测数据与猜测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纸的宽度增加一倍,它的抗弯曲能力增加了许多,接近于成倍增加,虽然我们只要求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学生而言,可能会通过这些数据做出定量的猜测,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中,实测数据与猜测数据的比较更让学生惊奇地发现:纸桥厚度增加一倍,承受垫圈的个数竟能达到这么多!这种震撼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深刻的。

  (四)为生活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增加横梁材料的用量,会增加成本。这也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抗弯曲能力的局限性。有什么方法在不增加横梁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本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后研讨任务出现,能够始终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教会学生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三、说设计理念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活动,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建构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提供有材料的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生与材料的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蕴含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也会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旨在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让出时间让学生去质疑、思考,让出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实践,让出讲台让学生去展现、表达。只有学生亲身感受了整个过程,他们才会对知识有更深印象,才能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才叫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而这,也是我校一直倡导的“让学”教育思想。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抵抗弯曲”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最后,我想借用苏联科学家阿?费尔斯曼的一句名言结束我今天的说课。我将在科学教育的路途上,勇敢前行,点燃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激情和热情!

【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说课稿】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反思08-03

抵抗弯曲教案05-07

只怕不抵抗说课稿01-13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06-28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06-26

《科学探究》说课稿09-14

关于科学的说课稿06-18

科学说课稿09-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01-20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