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老师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老师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谈话,复习旧知,为引新课作准备。
师:今天阳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1)拍手小游戏。听老师拍堂,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拍掌。
(2)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用学过的图形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接着往下摆。
二、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所进行的两道找规律的练习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探索这些更美丽、更复杂的规律。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探索新知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1)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家厨房的墙壁和装修图,他说他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
(3)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师:刚才大家认真观察了墙壁图形的规律,下面老师把地砖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你能发现规律吗?
(2)学生:观察地砖图,观察前三行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师: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呢?能不能用墙面的规律来找地砖图的规律呢?
(4)学生: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师: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7)师:揭示“循环”概念。
3、排列的变化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把地砖竖着排列改成横的排列。
(2)你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接下去怎么排列?
(3)指名同学上黑板摆出第四排。
(4)把地砖横的排列改成圆周形排列。学生说说发现什么规律?接下去怎样排?
4、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自我挑战题。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从墙面装修和地砖图中发现了有趣的图形排列规律。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
5、巩固练习二:完成课本上相应的练习。
四、应用规律,进行个性设计。
1、拿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正方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欣赏作品。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五、全课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的内容。
1、说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找规律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
2、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探索简单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板块移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的应用板块移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说教法学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理念: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探索生活问题中,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情境问题一操作探索一发现总结一应用提高”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5、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课伊始,电脑先出示购物街中“妙手推推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它的游戏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再现与学生紧密相连的生活场景,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的特征。
(二)、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学生参与“妙手推推推”的游戏
(1)出示数字:1857463920,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数字?
(2)猜第一件商品的价格
首先出示的第一件商品,它的'价格是两位数,在这行数字中间,让学生猜它的价格,教师追问:它的价格一共有几种可能呢?然后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或者自己的其他方法交流一共可能出现的价格,并得出每次框了10个数中的2个数,通过平移8次,一共得到了9种不同的价格。最后电脑出示这个商品是一只小熊并给出它的正确价格。这样设计学生参与度高,易于融于探索规律的过程中。
(三)、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规律
(1)猜第二件商品
出示第二件商品,它的价格是三位数,也在这行数字中间,你认为共有几种可能的价格?学生操作并交流得出每次框三个数,通过平移7次,一共得到了8个不同的价格。接下来揭示这件商品,这是一款电子词典,给出它的正确价格。在这儿情境的创设真正贯穿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2)如果商品的价格是4位数或者5位数,分别需要平移几次?得到几种不用的价格呢?学生快速回答,然后操作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探索规律:让刚才手举的快的同学说说他们的什么秘诀,小组交流概括行里四个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内在的规律。在这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索、讨论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有关知识,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发展思维。
(四)、应用规律,升华认识
结合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天文台参观券和双胞胎做座位的问题。尽管只有两个练习设计,但我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呈现螺旋式上升,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激励了优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数学新理念。
(五)、课堂小结,主题延伸
学生小结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有哪些收获?并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掘生活中有规律性的事物及现象,找出规律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使得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得以延伸。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电脑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认识规律、创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
(2)分组、确定除数;
(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两段学习。
①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具,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摆学具,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海南有许多旅游景点(出示风景图片),小青和爸爸妈妈想到三亚玩。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学生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这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活动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和思考,产生问题悬念,达到“不愤不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记录。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同学演示。
指名同学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较方法。
提问:大家观察后,你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理解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选上衣,配裙子。
(2)选裙子,配上衣。
4.小结。
谈话: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意图: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以简单的周期排列为主,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则以图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我以动画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鸭,米妮公主,高飞的庆祝图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学习内容——找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墙面和地面图案的内容和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一种 "这么漂亮的图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这一环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地面图案铺满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并为下面例1的画一画提供心理上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循环排列的'规律居然会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案,我也想动手画一画。二是游戏环节的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循环排列的规律走进学生的身边,融入学生的心理,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更好的灵活运用。
4、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这个提议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肯定是个很大的诱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环排列的规律,对这个知识印象深刻,进行巩固。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到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2、教材处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本组课题研究相结合,对教材进行处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找身边的规律、画规律、并且创造规律,美化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3、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只管事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活动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
(四)联系生活,寻找并创造规律
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学生会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地体现以积极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几天,为了迎接艺术节,学校里进行了布置,老师也特地用一些卡纸剪了一些图形,来美化我们的班级,请小朋友欣赏一下。
在请小朋友欣赏的过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来的图形会是什么?(学生猜图形)
2、质疑
为什么有的纸片上的图形,()你们能接着贴,有些却不行呢?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理由)
3、 导题:像这样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我们就叫它有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纸片1
请你仔细观察这份图片,它到底藏着什么规律呢?(生观察,并说出规律如:1红1黄或1黄一红)
随着生的回答,马上用彩色粉笔画出虚线,让生明白规律是两个一体的
2、观察纸片2
现在你能独立的观察这幅图片吗?请把自己观察到的规律说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动)
请一对同桌把你们的结果汇报给大家
三、 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图形中的规律,所以图形们就更想和小朋友们玩玩捉迷藏游戏了,小朋友你愿意去找找吗?
1、 请找出下一个会是谁?
2、 星星后面躲着谁呢?
3、 下一个会是谁?
图形们觉得小朋友们非常棒,他们玩不过小朋友们,就请他们的朋友来帮忙,你猜,会是谁?
4、小朋友真厉害,老师来给小朋友鼓鼓掌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接着有规律地拍吗?
5、你瞧,图形有规律,小动物,植物有规律,连掌声也有规律,看来,规律就在小朋友的身边,你能找找吗?
6、 欣赏规律之美。是啊,规律无处不在,大千世界中到处运用着规律,请你欣赏。
7、创造规律
欣赏完规律,你能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创造出规律吗?
1、 声音2、图形3、动手画4、动作5、这几种之外
展示规律
四、总结: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学校环境布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让学生通过猜旗子颜色的变化,来引入本课。通过猜一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很大的`被调动起来了,整体的气氛就非常融洽。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这是本节课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后,我及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给图形分分组,使图形规律逐次闪动,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活力,从而使学生理解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学会找规律方法,从而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在整个新授环节中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易到难的过程,先由教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学。
3、发挥智力,应用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7种不同的练习。
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除了常见的图形图片之外,加入看常见的动物、树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融为一体,从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知识的整合。
最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电脑这一有利资源,让学生认识规律、创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层次:运用"规律".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图形学具,按规律摆一摆。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充分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新理念。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7
我准备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初步具备了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综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教材的分析,力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有这样的三点: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而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维目标,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分享思维成果,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化解教学难点。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出发。我分如下七个主要环节完成本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三)初步运用,优化策略。
(四)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五)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六)生活问题,挑战智慧。
(七)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说明:“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并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看到什么?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如:盆花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一蓝一红,情况完全相同。让学生对周期问题有本质上的把握。
(这一环节,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教师适当指导,深化学生认识,为下一环节的探索作好准备。)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等大多数学生解决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这时,我注意每个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不同的策略,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画图策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蓝花和红花,一直画到第15盆花,是蓝花。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号是奇数的)盆花都是蓝花,第2、4、6……(也就是序号是偶数的)盆花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列式: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这里,方法3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点分析。我让学生说说算式里每一个数的意思,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明白:因为每两盆花为一组,每组花情况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为这样的7组,还余下1盆,是第8组的第一盆,和每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色的。配以课件,显示15盆花的分组情况,便于学生理解算理。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方法3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要急于灌输给学生。
(以上环节,学生探索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相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解难点。)
第三部分:初步运用,优化策略。
先出示“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评价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重点理解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算式每一部分的含义。特别是18÷3=6,通过问题:没有余数,说明什么?第1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得出:每3盏灯为一组,正好6组,第18盏灯正好是第6组的最后一盏,所以应该与每组的第三盏灯颜色一样是绿色的。
如果学生不赞成计算方法简便,可以通过问题:第38盏灯是什么颜色的?第100盏呢?让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试一试”的第二题。评讲时,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和判断的结果。
(这个环节,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计算方法的简便,实现策略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现自主建构。通过几次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练习,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3,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几小题中图形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是怎样确定每组中第32个图形的?
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围棋,同桌一组,有规律地摆一摆,说说第30粒是什么颜色的。集体交流时,请几组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说说是怎样判断的。还可以对照实物,任报一个序号,让学生口答。
(这个环节,随着学生对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渐熟练。可以让学生把计算的过程记在心里,直接根据余数判断,逐渐提高要求。本环节的第二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自己参与提出问题,边活动边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部分:生活万像,再现规律。
“大自然中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多媒体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圆月缺等现象。“我们对规律的认识、发现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媒体播放霓虹灯、花布、地砖等图片。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有这样规律的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规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数学之美,规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问题,挑战智慧。
从上一环节自然过度到对十二生肖现象的探讨。多媒体出示如书上练习十,第一题的十二生肖图,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解答这道题,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如:“小明是小学生,他和爸爸都属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多少岁呢?”等问题。
(提供给学生更富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也更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七部分:引导反思,全课总结。
与学生一起总结:通过学习,有怎样的收获?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这些图形呢?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第几个又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根据余数来判断的。
3、余数的规律
就这道题来看,余数一共有几种情况?(三种情况)
有没有特殊情况?(无余数)
分别是?(板书:余数1,2,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规律中的数学问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练一练1、2
四、综合练习
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6 4=6(组)……2(个)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
为什么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出现几种情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三角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五角星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正方形
当无+
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圆形
2、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6个图形。
3、练一练3
4、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规律中的数学知识,发现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只要用除法判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今天的知识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5、补充练习:黑白棋子、不同颜色灯笼、123报数
6、课外拓展:
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EFCDEF……第71个字母是()。
7、假设所有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
27应该排在字母()的下面,84应该排在字母()的下面
(1)A(2)B(3)C(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尝试做
(2)交流沟通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板书:
找规律
17 3=5(组)……2(个)
24 3=8(组)
余数:1 2 0
【《找规律》第一课时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找规律》说课稿01-23
《找规律》说课稿06-12
《找规律》的说课稿11-18
找规律说课稿12-23
找规律的说课稿12-20
数学找规律说课稿03-05
[推荐]《找规律》说课稿02-15
《找规律》说课稿最新11-20
《找规律》说课稿(推荐)07-05
《找规律》的优秀说课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