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巧板》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七巧板》是鄂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第六册第十三课。本课通过用七巧板在平面上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对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体会拼摆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用几何图形拼摆生活原形,简便、易操作,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手工制作。但其形状的概括具有抽象性,要求学生拼出教材上没有的新图形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必须引导学生解决。教材上展示了用七巧板拼出的人物、动物的图形,可供学生拼摆参考,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对物象的高度概括能力,能够动用简单的、限定的几何图形拼出多变的新图形,体会其中的造型乐趣。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
在拼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难点
拼出教材上没有的新图形。
(五)教具准备
制作成型的七巧板拼图,七巧板纸板,灯片,录音机,磁带。
(六) 学具准备
七巧板、作业纸、胶水。
二、说教法
在本课中采用了直观教具展示法、操作过程演示法、形象思维视觉刺激法、启发示谈话法进行教学,以确保课堂教学做到“追求审美、引导创造、强调参与、重视过程、突出情感、激发兴趣、力求愉悦、注重听觉视觉”这三十四个字。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学法渗透是很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视觉感知——模拟认知——实践探知”三步法,即首先观察成型作品,了解七巧板的构图特点;然后模拟实践,拼摆七巧板图形,明确拼摆方法;接着采用模拟中明确的拼摆方法实践操作,进一步熟知七巧板的特征,且构图上有所创新。这样,使学生在愉快地制作与积极的创造过程中,在小组讨论与协作制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其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及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这样几句话作导语: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的小伙伴(师出示七巧板拼摆成型的作品),你们看他多爱学习,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呢!
(二)感知美(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拼图的特点,感知拼图的美。)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限定的几何图形拼出多变的新图形,首先就必须了解构图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示范作品,展开联想,分析七巧板成型作品各部分的形状特点,了解七巧板拼摆构图的特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一说七巧板中的几何图形,可以表现生活中的哪些物象原形?
师设问:
(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可用三角形表现?
(2)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有区别的,你知道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可用正方形表现,又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可用平行四边形表现?
从而,学生了解了七巧板构图的特点,感知了七巧板拼摆的美之所在,并启发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展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构思美(模拟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构思美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上用七巧板拼出的人物、动物的图形,感悟七巧板拼摆构图的美,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幅学生喜爱的作品,模拟拼摆这幅图形,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为学生构思作品提供依据。同时,师利用灯片上的画面,引导学生构图时尽量做到构图美。
(四)实验体验,过程中创造美。
学生自己动手拼摆七巧板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此借优美的音乐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下创作。
(五)展示美(欣赏性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学科的重点,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品,更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生个性的保护。因此,教师在总结评比中:(1)请学生夸一夸自己的作品。(2)师表扬思维新、构图美的作品。
【《七巧板》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巧板的教案07-28
《七巧板》教案10-31
大班教案《七巧板》12-28
《七巧板》教学反思07-26
有趣的七巧板教案09-15
(优)《七巧板》教案06-18
七巧板的教案(合集)05-22
《七巧板》教学反思07-26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06-27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反思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