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制作课程表》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制作课程表》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制作课程表》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及地位
本课是省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五课。主要介绍了在word程序中建立表格的方法,及通过合并单元格、插入斜线表头、调整行宽列高等操作来编辑表格的方法。表格是文字处理中常见的表现形式,而课程表是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表格的一个重要的应用。
《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课文提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任务——制作一张课程表,并借以引出在word中建立、编辑表格的方法。课程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2)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的方法;
3)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4)掌握插入斜线表头的方法;
5)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的方法;
6)掌握调整列宽和行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识;
2)学会评价作品,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的精神;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word程序的基础操作,对word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借助数学课的学习,四年级学生对表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对表格中的行、列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可以促进学生对本课的`更好的学习。
但是,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电脑,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电脑操作的熟练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我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教学手段
实物教学、多媒体光盘、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准备
1)2张实物示例课程表;
2)网络机房。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1、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在小学信息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比较分析导入法具有简洁、直观、省时的优点。
在课程的开始,先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课程表,一种是常见的表格化的课程表,另一种是纯文字叙述式的课程表。通过这两种课程表的呈现,向学生设问:你更喜欢哪种课程表?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归纳出表格的作用。
2、新授:
课文内容将制作课程表的过程差分为了5个细化的任务,这5个任务并非层层递进式,而是相互并列的关系,其中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与行高任务相对简单,而合并单元格和添加斜线表头的任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在学生探究出表格的作用之后,我会以展示的表格化的课程表为例,向学生以集体讲授的方式提示行、列的概念,并着重强调单元格的概念。
接着,我会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7-8人。鼓励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借助小组讨论自主完成课程表的制作,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停下,然后请各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课程表制作的最完善。
接着再请有疑问的小组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做小老师的方式,请已学会的学生来帮助不会的学生,从而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此时,全班同学都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演示操作,以集体讲授的方式,告知学生操作方法。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我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去修改各自的课程表。这时由于接受过帮助,学生的操作会相对熟练一些,所以给定的时间要较短一些。然后,当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之后,再次请每一小组对其的课程表进行展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探究本课重点之一:合并单元格的意义,在学生第一次汇报过程中,我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要合并单元格?
2、你再哪些地方合并了单元格,为什么?
也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本课重难点之一:斜线表头的作用,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同样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添加了斜线表头有什么作用?
3、教学评价
学生交流作品,我会从行、列数正确、表格完全、文字大小合适、行宽、列高合适,表格整体协调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总结
引导学生自我阐述学习心得与成果并完成“信息积累卡”的填写。
5、课后作业
制作一张日历。
《制作课程表》说课稿 2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二册第24页的《第七课制作一张课程表》的第一课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我设计了这一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掌握了Word软件中的简单的编辑之后,指导学生在Word软件中制作一张自己的课程表。从教材的安排和内容来看,本课是为以后综合运用WORD知识进行版面设计作了铺垫。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和探知欲。学生通过前面对word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字符的排版,艺术字、图片,菜单、工具栏的使用。因为我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的鼠标操作,键盘操作水平大都很熟练,对计算机操作中一些常用名词也很熟悉,所以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在文档中创建表格。
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学会在表格中插入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处理信息和自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他们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学会在文档中创建表格和在表格中插入内容。教学难点: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
四、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路是“在问题中解决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学习方法
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
六、教学程序
(一)、谈话交流,直接导入
通过教师简短的语言,直接接示课题导入新课,使学生能清楚明了的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教师讲解怎样在文档中创建表格,并让学生知道表格中的常用术语行、列及单元格。接着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找到其它创建表格的方法。
2、利用课件展示一组表格,通过学生的观察会发现课件中的表格比我们自己绘制的.表格多了颜色,样式也发生了改变,引出了所要学习的内容——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调动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讲在表格中插入内容这环节时,我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强他们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效果预测
1、能较全面、准确地掌握本课内容。达到课前既定教学目标。
2、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态度。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强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
【《制作课程表》说课稿】相关文章:
《制作课程表》教案05-14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08-06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07-30
《美化班级课程表》说课稿12-25
信息技术制作说课稿04-13
大班《认识课程表》教案12-19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制作说课稿10-25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9-10
说课稿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