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无情的灾害》说课稿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应是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越来越趋于常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人文关怀。它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
一、说教材
《无情的灾害》这节课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中的第三个主题《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将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所存在的奉献与获取、建设与破坏、减灾与自护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和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
上好第一课时:无情的灾害。为下面的两课时“灾害预防与预报”“灾害中的救助”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给人类和社会的危害。
技能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并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四、说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因此本课我将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搜集、汇报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味、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贴身感受,活跃思维
今年3月我县遇到了一场什么样的灾害?今年3月我县遇到了一场什么样的灾害?当学生说到霜冻时,教师随机出示寿宁县茶园霜冻的一些图片。并让学生说说霜冻的情况及感受。这场“倒春寒”使我县约有4万亩茶园的头茬“颗粒无收”茶农经济损失高达1亿多元。【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介绍茶园霜冻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识到灾害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二)、知识交流,丰富体验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1、活动一:地震
学生读调查报告。课件展示汶川地震图片及有关数据。地震带给我们的灾害太大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吗?
资料:说明地震是地球本身的原因造成的,有它分布的区域是我们人类无法改变的。课件出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指导学生阅读此图,看看我国有哪些地区们于地震带上。你的家乡离地震带近吗?。【设计意图:社会课是活动课,是师生经验的共享,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图片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了解了灾害的不可抗拒性,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2、活动二:
洪水
全班交流有关洪灾方面的知识。
课件展示06年发生在我县的一场桑美台风引起托溪上游洪水暴发冲毁许多家园的画面。
随后播放98洪灾视频。
【设计意图:借助音像手段来缩短时空距离,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中国是个河流众多的国家,因此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出示《中国江河分布图》
指导学生阅读此图。并让学生选择某条大河,说说曾经发生过洪涝灾害。
引导学生洪水暴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破坏,才得到了大自然对我们严厉的惩罚!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3、活动三:其它自然灾害
除了地震、洪水这两种自然灾害外,还有没有其它自然灾害?
学生交流。
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相机出示台风、火山、干旱等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害太多太多了。】
(三)、师生总结、情感升华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及影象资料,你们此刻的心情怎样?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一场7.1级的地震,这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自然灾害不是一种过去式。】
为了减少灾害我们如何预防呢?
最后回顾2008年春节雪灾中的部分画面,在歌声《回家的路》中结束本课。
本节课,我通过图片及影象资料,为学生再现了灾害的场面。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给人类和社会的危害。认识自然灾害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但毕竟“学无止境”,我的教学设计还有待于改进,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指点。
【《无情的灾害》说课稿】相关文章:
灾害慰问信03-26
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09-14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05-15
自然灾害工作总结07-14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05-29
自然灾害救助申请书01-19
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方案11-21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