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一问题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归一问题》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一问题》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归一问题》说课稿 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五四制新教材三年级上册43-45页“归一问题”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第一学段在“问题解决”方面的目标是: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归一问题”这一课例的特点,我重点突出了“帮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这两个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二、教材分析:
《归一问题》是五四制青岛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43-45页的内容。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解决问题”的单元,而“归一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的内容之一,在本单元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例题类型”出现,可见“归一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做好“归一问题”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归一问题的教学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解决归一问题,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二是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画线段、列表、文字描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在解答问题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这样,当他们遇到难一些的题目时,自觉用到这些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课前前测发现,全班有99.2%的学生能根据数量关系熟练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只有11.2%的学生能独立解决归一应用题。89.75%的学生不会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只有10.25%的学生会用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前测结果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只凭感性经验,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继续强化理解。之前只是解决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简单明了,不用对信息进行书面整理,因此学生缺乏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信息整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2、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五、评价设计
1、 通过第二大环节“初步探究、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二的达成。
2、 通过第三大环节“深入探究、建立模型”和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实现目标一的达成。
3、 主要通过“同学们去风景区游玩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一系列的情景串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目标三的达成。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回忆旧知,复习巩固 (2分钟)
(点击课件)首先我用屏幕出示题目:燕子妈妈9天捉了945只害虫,平均每天捉多少只害虫?让学生读题,并在答题卡上用不同的线画出问题和条件,并列式。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练习的设计复习旧知,为归一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通过让学生画出条件和问题,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整理应用题信息做好铺垫。
(二)初步探究、整理条件和问题(17分钟)
在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了四次活动
活动一:体会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小明和同学们在景区门口买门票,两张票30元,买6张票需要多少元?
让学交流知道了什么?并通过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感受到麻烦,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简单地把我们需要的条件和问题表述出来?然后让小组带着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题中数学信息、教师板书,让学生体会到写这么多字真麻烦,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又快又简单地把条件和问题表述出来?”让学生体会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必要性。
2、活动二:探究交流各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文字表述、线段图、列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出各种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活动三:方法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师生总结的整理方法,组织学生发言,从而优选出画线段图和列表整理,让学生体会这两种方法的简洁明了。再进一步引导:把表格的边框去掉,用箭头连接可以更简洁。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最简洁而有效的整理方法。同时为帮助学生更高效整理,可以把表格边框去掉,用箭头连接。方法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能力,从而为高效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四:列式解答
老师引导学生从整理好的条件和问题中寻找有着密切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然后试着列式计算。在交流不同做法时,引导学生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清思路、理清算法。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三)深入探究、建立模型。(8分钟)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在商店买了3瓶饮料一共花了12元,如果买7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次不能像上题那样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同:两次计算都要先求出单一的量,再求出总量。
[设计意图]:通过和第一道问题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两道题目解决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没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法,相同点是两道题目都要先求出单一量,再求出总量。通过对比,初步体会解决归一问题的规律,初建解决归一问题的模型。
(四)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三个小题主要考察目标一、目标二的达成情况
[设计意图]:三道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1、2小题让在学生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答,第3小题则是一道反归一问题,通过让学生比较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归一问题本质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2分钟)
学生交流收获,教师引导总结: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单一量。并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希望。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六)达标检测(6分钟)
出示写有问题的检测题卡,学生独立完成,当堂订正。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补救。
《归一问题》说课稿 2
说教学目的:
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说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完成第51页口算题,开火车形式。
出示复习题: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指名板演后集体订正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要求35条船一共收入多少元,必须要先算什么?怎样算?然后再算什么?
强调:要求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必须要先知道每条船每天收入多少元和有多少条船。现在“有35条船”这个条件直接给了,而“每条船每天收入多少元”题中没有给,必须要先算出来,才能算出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二、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指名读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线段图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解题思路。
(可以从问题入手)
学生口述分步解答的步骤,教师板书。
(1)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2)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
20+15=35(条)
(3)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18×35=630(元)
教师:谁能列综合算式解?(口述)
(2)比较例2和复习题的异同
引导:仔细观察例2和复习题,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可提示:从它们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入手。
指名回答
教师:由此可知,例2的数量关系和复习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求一共收入多少元所需要的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给出,所以比复习题还要多算一步,一共用三步才能计算出结果。只要我们通过分析,弄清数量关系,解答就不困难了。
(3)完成例2的解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检验的`。
2、教学例2的不同解答方法
教师:大家再想一想,例2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看线段图)
小组讨论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个别指导,指名板演。
三、巩固练习
1、第48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第6题,指名板演。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只是在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遇到没有做过的题目,只要我们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经过认真思考,就可以解答出来。
五、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7、8、9、10题
7、5箱蜜蜂一年酿350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8箱蜜蜂一年可以多酿多少千克蜂蜜?
8、有一堆马铃薯6025千克,已经装了40袋,每袋
要求:写出每步的意义并检验
六、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
线段图解题过程
检验过程
七、教后感:
《归一问题》说课稿 3
说教学目的:
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说教具准备:
一块写好应用题的小黑板。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复习题。并指名分析,说出你是怎么想的?自学例3。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你会画线段图吗?
(3)你会几种做法?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
集体订正,板书所有的做法,讨论出最简单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135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2.作业;练习三十二的第5、6题。
《归一问题》说课稿 4
一、说教材分析
本次讲解的教材为《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归一问题。归一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材中,归一问题的教学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解决归一问题,建构归一问题数学模型;二是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感受画线段、列表、文字描述等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课前前测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大多只凭感性经验,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继续强化理解。例如,许多学生能够熟练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但在解决归一应用题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大部分学生在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方面也存在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目标定位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概念、解法及其数学模型的建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并能够有条理地整理条件和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会讲解归一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归一的原理。在课外,老师将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说教学流程设计
回忆旧知,复习巩固(2分钟)
通过屏幕出示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并在答题卡上用不同的线画出问题和条件,并列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归一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同时为学生整理应用题信息做好铺垫。
初步探究,整理条件和问题(17分钟)
设计四次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必要性,并探究出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文字表述、线段图、列表格)。
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同点:两次计算都要先求出单一的量,再求出总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两道题目解决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解决归一问题的规律,初建解决归一问题的模型。
深入探究,建立模型(15分钟)
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学会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课件出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归一问题掌握情况。
学生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答,加深对归一问题本质的认识。
总结与反思(3分钟)
学生交流收获,教师引导总结,梳理知识脉络,理清思想方法。
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七、说教学评估
在本次教学中,老师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口头答辩、小组讨论、书面作业等方式。通过这些评估方式,老师将对学生的理解程度、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归一问题》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内容背景:《归一问题》属于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范畴,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比例关系的理解。
知识链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初步的比例概念;之后将学习更复杂的比例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归一”的基本思想;能够运用归一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即找到单位量后,再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结果。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归一法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步骤。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实践操作法: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做,以加深印象。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个小故事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新知(10分钟)
定义什么是归一问题,并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分析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步骤。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出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按照所学方法尝试解答。
对每个例子进行详细解析,强调关键点。
课堂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给予适当评价。
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归一问题的核心思想。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课外)
提供一些挑战性较强的题目作为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说反思
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以便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归一问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归一问题说课稿09-09
《归园田居》说课稿10-11
归园田居说课稿07-27
《相遇问题》说课稿06-30
《植树问题》说课稿10-09
《丁丁的问题》说课稿09-18
植树问题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