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时间:2024-10-16 03:15: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目前语文教材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今天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教科书上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从而逐步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因此,结合本文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3)体会小说夸张、讽刺的手法。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以下教法指导学习:

  提问法,长文短教,因而教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对比”表格,突出主旨。

  2、学法: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在鉴赏本篇小说时,采用圈点法、讨论法、朗读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上册学过的《孔已己》导入,联系到我国古代封建科举考试。

  (二)交流预习:

  1、首先简单交流教学案文学常识填写情况,让学生对《儒林外史》有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批改教学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强调,完成字词积累。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分课前和课堂两个步骤完成:教学案的课前预习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知道小说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大致分两部分。请学生在书上画出他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并口头复述。这样学生对情节和人物就有了整体的看法,通过课堂上预习交流环节进一步加深认识,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突出了老师的指导作用。

  3、速读课文,完成表格。教学案上显示表格内容,从四个方面对范进中举前后进行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完成表格的过程就是全面把握课文的过程。为下面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旨做好铺垫。

  (四)课堂探究。

  针对课文我设计了二个问题:你认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文中对范进的刻画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学生根据问题先读书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

  (五)拓展延伸: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成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通过和《孔已己》的对比,加深对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提升。

  (六)小结:归纳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明确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七)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范进中举前后分为两部分,力图表现情节的清晰。然后引导学生从范进的外在表现挖掘人物背后的内在本质。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种种对比,将范进中举前后的性格特点“猥琐懦弱”和“圆滑世故”分别写在“疯”字的两旁。通过探究范进发疯的原因,明确其自身原因就在于“热衷功名”。我的板书设计力求干净精炼,而又能突出人物形象。

  我的上述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理念,围绕《范进中举》的人物形象展开。在教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把握范进形象、理解主题的目标。本着这样的思考,我精心设计教学案,争取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上述的设计与想法如有不妥,请各位老师领导不吝赐教。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8课小说《范进中举》。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环节。

  一、说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①②

  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包括五个小环节)

  【一】导语设计:

  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却因此欢喜而疯。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呢?一起进入课文《范进中举》。

  【二】初读感知

  1、初读瀑文,扫除文字障碍。参照注释,疏通文意。

  2、小说着意描写的是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请你以“中举”为界,给课文试分段落。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第一部分(1??2) :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多试的情况。第二部分(3??12) :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

  【三】质疑探究

  l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

  【学生研读课文,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从家境、地位、别人态度、本人态度四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2、思考: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

  【 学生研读课文,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四】感知艺术形象 探究主题。

  1、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喜——经济状况好转、社会地位提高

  悲——35年挣扎的悲哀,受科举摧残至深

  总结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迂腐而又虚伪世故,被科举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

  (多媒体显示,补充“周进”片段)

  ※ 不仅范进中科举之毒,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被科举所残害。

  2、我看众生相

  (1)小说中,范进喜极而疯,仅仅是读书人的范进“失常”吗?他周围的人是否都是

  “常态”呢?

  分析众生相

  胡屠户:前倨后恭

  众乡邻:漠不关心——热情帮忙

  张乡绅:不识范进——送银赠房

  3、基于以上分析,你认为是谁使范进受人奚落,又是谁使范进平步青云?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研读课文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不仅仅是读书人,还包括像胡屠户、众邻居这些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这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导致读书人为之疯狂,而且导致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

  【五】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赏析讽刺艺术。

  1、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刻画最为精彩?

  2、小结: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学生列举)

  对比,夸张,细节——讽刺艺术

  【六】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四、说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人物 中举前 手法 中举后 主 题

  范进 甘受屈辱 对 圆滑世故 科 举

  胡屠户 恶语谩骂 比 阿谀奉承 之 害

  【 明确: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牲、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摈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范进中举》说课稿10-02

范进中举教案08-19

范进中举教案10-17

《范进中举》教案10-24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07-23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07-14

《范进中举》导学案10-08

范进中举教案优秀11-02

《范进中举》教学反思07-26

范进中举 教案教学设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