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回顾拓展二》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回顾.拓展二》,包括“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首写元旦,一首写中秋节,两首诗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标点符号再作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本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说学生】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杂爱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设计
设计一:(回顾本单元的收获)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组课文阐述的民风民俗。)
设计二:(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初读,读准字音,明白字义。
(5)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6)细读古文名句,谈谈自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和感悟。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练习设计
1、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成语
2、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诗句
【说板书设计】
根据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堂课板书如下:
回顾·拓展二
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一、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
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元日【宋】王安石
二、日积月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三、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唐诗《清明》
【《回顾拓展二》说课稿】相关文章:
《回顾·拓展八》教案06-20
《回顾拓展四》教案08-08
回顾·拓展八教案09-03
《回顾﹒拓展三》教案10-18
《回顾拓展四》的教案08-21
《回顾·拓展一》教案07-13
优秀教案:回顾拓展四05-23
回顾拓展八优秀教案06-08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06-08
《回顾·拓展八》教案7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