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劳动者的工具》说课稿
《劳动者的工具》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一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劳动者的工具》幼儿园大班说课稿二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保育员阿姨、模具厂的叔叔他们都是用哪些工具进行劳动的?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3.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请你说说,你带来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谁用的?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刚才我们在参观、和看录像的时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劳动者的工具》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08-12
神奇的工具说课稿11-02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沉与浮》含反思09-25
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11-02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2-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13
大班科学美丽的彩虹说课稿06-17
大班科学水的秘密说课稿11-02
大班科学浮与沉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