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4-06-09 16:51:30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双语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我校进行双语教学以来,积极开展双语校本教研,促进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双语教育工作迈出了稳健的一步。现将我校的双语教育实验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领导小组,明确实验任务,领导经常听课和检查过问实验情况,提出和改进实施当中出现的问题。

  2、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我们配备了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汉语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纯正的汉语,形成地道的汉语能力。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课堂内容尽可能多给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内要求学生尽可能用汉语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尽快得到提高。

  3、积极创设双语校园氛围

  双语氛围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双语环境的营造将对双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双语氛围中,将环境布置落实到位。

  4、丰富开展多彩的双语活动。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彩活动:双语口语大赛、教师的公开课、集体备课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在学校创设浓厚的双语氛围,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

  5、不断较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已参加过自治区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有8名教师,现在两位教师在外地参加培训,其他教师在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加强双语水平。

  6、进一步更新和强化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理念和双语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我们狠抓了师资培训,普遍进行普通话培训,虽然是民族联校,但我校教师普通话全部合格。现在我校教师的汉语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平时说话,写文章都能接受汉语,除了及少数教师外都能用汉语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等。

  虽然本学期我们重视抓好双语教学工作,但是教学质量和成绩不是那么好,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的教学,在双语实验的道路上争取更大的进步,走出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双语之路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英语双语工作开展有效,取得一定成绩,下面我简单作一下总结。

  英语教研组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教材分析,同一年级组的几位教师进行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的整理,及讨论出了能结合学生、教材内容适当拓展的内容。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进行整理,使教师真正对教材钻研了解后再进行教学,老师们感受颇多,我还记得当时刚进我校的是凤丹说,通过这样一整理我真的感到非常清晰了,每一课时,每一个重难点都在我脑海了。

  双语组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也非常有实效,教研组长帮大家整理了一些基本常用的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由英语老师你教一句,我教一句中加强了双语教师的对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的利用。本学期两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有计划,有质量地开展着。通过每一次扎扎实实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的开展使所有的老师对课的把握能力较以前都有明显的进步。如:英语组的刘芳老师对课的设计、对课堂学生的调控及媒体利用推动教学几方面进步非常明显。李涤老师更是比以前成熟了,在我校进行的区级教研活动中,工作不满3年教龄的她,尽以成熟、稳健的教态进行了区级公开课的展示,他们班学生的语音语调更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赞赏。

  在本次的校双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也涌现出了多位进步较快的.双语老师。如:张樱丽老师,她娴熟的英语课堂用语真会让人误认为它是一名英语老师呢。张芝梅的双语课,完全把握住了学科的特点,深入浅出的教会了学生制作的过程。刘芳老师的双语自然课真是有那点双语自然课的味道,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加上学校不错英语氛围的创设,如:英语每周一谈,英语广播,社区英语角,学校一年一度的英语节,促使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校的英语双语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3

  自我园开展双语教育以来,严格按照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展双语教育工作,保证了学前双语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我园长期以来以民汉合班来编班。在教学硬件上,我们今年为幼儿开设了早期阅读的特色课程,为各班配备阅读图片,让少数民族幼儿喜欢阅读,从而发展为喜欢说,效果及其显著。在教学软件方面,我们招聘了三名专业师范类学校的双语教师,其中一名教师承担我园教师双语培训工作,在每周一晚例会上进行双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细则。在日常教学教学管理中,提高管理力度,在少数民族幼儿接受第二语言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让孩子知道这不是学知识而是在玩就行了。通常做法:

  1、让小朋友民汉小朋友一起唱一、二首平时容易上口大家都会唱的歌曲。

  2、让发音准的`小朋友带全班小朋友一起读儿歌或讲故事。

  3、经常让幼儿观察配备组图,迅速朗读辨认。

  4、针对启蒙教育特点,将环境教育放在重点。环境中突出语言方面特点,让孩子走到哪里看到哪里,说到哪里。

  5、家园合作,家长配合在家里多使用普通话交流,让孩子对第二语言有一种亲切感。

  总之在双语教育方面,我园还处在不断摸索状态,今年我们在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效果中体现出双语教育的成果。今后,还需要不断加强,多思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焉耆县育苗托幼园

  20xx年xx月xx日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4

  一、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主要障碍

  1、语言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一直以来各少数民族之间习惯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存在语言上的障碍。汉民族语言与壮民族语言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中都呈现各自独立的状态,例如在壮民族语言中,北方壮语没有送气音,而南方壮语中不存在翘舌音。

  2、思维障碍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而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这种反映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因此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相互产生促进的关系。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壮族学生在进行汉语文考试时往往会不知道怎么写或是写什么,有些同学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通常也是思维调理和语言逻辑不清晰的文章。其次,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多为我国边远地区中,受现代技术和先进思想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仍处于传统和闭塞的状态。

  3、心理障碍

  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大多数的时期都是处于被压迫的状态,并且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少数民族仍生活在边远地区且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落后,继而存在自卑的心理。其次在我国建国后就确立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家制度,旨在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有些极端的学生会在接受帮助时产生被歧视心理,从而影响汉语的教育事业发展。

  二、壮汉双语教学对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深入理解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思维习惯的障碍,如果直接使用汉语授课会导致学生很很理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加深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学习效率和进度。多数的`壮族学生对汉语不是十分熟悉,并且不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在进行汉语文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课本中和思维中找到对应的壮族语言和文化载体,使学生形成知识记忆,因此在汉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讲汉语知识转换成壮族语言进行讲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逐步提高汉语能力及知识储备。

  2、有利于培养学生汉语思维习惯

  在壮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时,实行壮汉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而得出的结论,需要用言语进行表示,因此可以理解为思维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及能力。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不同,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思维上的差异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即使是同一民族之间,不同的人也会存在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想法,但是思维习惯会严重影响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3、有利于知识和情感的相互渗透

  实行壮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促进汉民族和壮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汉语文的教学中进行汉壮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壮族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壮族学生学习汉语,能够帮助其更好的了解汉语言和汉民族文化,并能够促进汉语言及文化在壮族中的普及和传播。壮族学生对汉语及汉文化的喜爱与学习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各民族大团结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利于语文知识和民族情感的相互渗透。

  三、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1、在教材和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

  汉语文教学中壮汉双语教学的实现,首先要在汉语文的教材中加入壮族文字,并且在教师教课的过程中应使用双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将汉语和壮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学习和比较,从而促进壮族学生对汉语文的知识的理解。具体的教学方式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文阅读、吟咏和函咏等,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汉语文的学习和理解。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像联系和结合,从而培养壮族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教材,并增加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从而切实的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转变学生思维

  思维是形成语言表达的前提,而写作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壮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汉民族不同,并且汉语词汇和语法等积累少,因此在写作练习时往往不知如何表达和描述,并且进行思维转换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在汉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顺利的实现双语教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汉语写作等环节的练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进行演讲或回答问题前,先写成书面形式的草稿,既锻炼思维和写作能力又能防止表述错误。其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述,当其能够明确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3、坚持个体和群体齐进步原则

  基于激励理论,在实行壮汉双语教学的环节中,应加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激励制度,并坚持个体和群体一齐进步的原则,使学生在鼓励表扬和互相帮助下更好的学习汉语文。首先可以对学习热情高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其次不能只重视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重视群体发展,因此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其中优等生和进步较慢的学生各一半,通过成绩的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一齐学习,从而保证个体和群体的进步。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5

  一、学校的英语教学基本情况

  自20xx年秋期我校对二期课改中的热点研究问题“双语教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时条件尚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英语教师们从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对我校的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拟定了新的“双语教学”实验计划和方案并于20xx年秋期开始实施。

  二、双语实验的计划与策略

  (一)、确立我校的“双语教学”实验目标

  立足我校的校情,结合我们在教学实际中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将开展双语教学法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双语教学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跨学科、多方位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英语学习方法、增强英语学习的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

  1、积极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教师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师。考虑到小学联合会双语教学内容多为常识性知识,而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强,因此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更为重要。同时充分挖掘科学、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双语教师资源,利用各种时机对教师进行培训,采取集体培训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外出学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并制定相应奖惩机制,定期检测。

  2、找准双语教学突破口,以点带面

  由于学校已经开始了“小学英语与其它学科科学整合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本身就带有“双语教学”的某些特征。我们充分利用英语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与渗透的探索中的宝贵经验,决定先行研究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双语教学,以渗透式双语教学和穿插式双语教学研究为主,在部分年级开展对比实验,并以此为突破进而延展到其它学科。

  3、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双语环境

  为了创设良好的双语氛围,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我校制定各种计划,开展多种形式各异、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英语课外活动。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予以指导,培养和锻炼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1)建立各类英语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我们分别开设了“英语小报小组”,“英语童谣小组”,“英语诗歌小组”,

  “英语演讲小组”,“英语短剧表演小组”等十个活动小组。英语的交流生动,活泼,英语的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2)学校艺术节活动中英语活动。

  我校每年均要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在这持续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中有单独设置的英语周,分别开展

  a、英语讲故事大赛;

  b、校园英文歌曲大赛;

  c、英语小短剧比赛;

  d、英语知识擂台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英语艺术周”活动,给各类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搭建了交流、展示英语能力和特长的平台,全面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表达、运用能力、表演技巧及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

  (3)英语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

  除了学校开展的各类英语竞赛活动,英语教师还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的英语书法、歌谣、小故事等竞赛和英语知识游园活动。

  (4)设立英语广播

  视听学习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我校利用红领巾电视台,每周二开辟“轻松英语大家学”栏目,由英语组教师精选“课堂英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每周教学一至二句或一个小对话,在全校范围内强化师生们学英语的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每周四中午向全校师生播放校园英语新闻、英语歌曲和其它英语少儿节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视听学习机会。

  4、英语文艺节目展示或汇演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带有浓郁英语文化的大型文艺节目,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社会演出,演出学生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自然大方的演出技巧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三、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感知、体验、实践”的双语教学模式。

  1、感知阶段目的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接触英语。这一阶段的各专业课的教学一般是以汉语为基础,适当感知英语。具体作法是:

  a、用英语板书课题、大小标题及关键词等;

  b、专业性强的术语采用汉语讲解,而课堂组织用语、过渡语、结束语及学生较熟悉的内容用英语讲;

  c、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和其它学生用英语回答。

  2、体验阶段是双语教学的过渡阶段,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教师在专业课中整合汉语和英语,视教学开展情况交互使用,让学生体验在其它学科中英语“学用结合”。

  3、实践阶段我们强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使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种中形成学习技能与学习策略,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交流。这样的课堂以英语为主,必要时辅以汉语。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探讨双语教学法方法,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实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在双语教学法中得到提高。他们能根据实验的需要,顺应当代课程综合改革的趋势,采用以英语学习为主轴并融合多种学科的整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有序、自主控究的学习策略。

  四、问题与思考

  在实施双语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诸多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因素和困难:

  1、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思维训练问题: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认知工具。我们的小学生语音准确、语言流畅;然而在自由表达或临场发言时,相当部分学生还不能运用自如。我们认为这里面有二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积累(特别是相关学科的知识)还没能达到能完全应对双语课堂教学的程度。二是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习惯还显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夯实学生英语基础和加强学生双语思维,在一定场合正确使用一定语言,这是我们应该继续研究的重要问题。

  2、双语师资问题:我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参与实验的英语专职教师相关学科知识问题和非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问题。“双语渗透”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英语水平和文化修养,但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较低,文化修养和功底较差。师资问题是制约“愉快双语教学”实践有效实施的重要障碍。

  3.双语教材问题:由于有些课文名子过于复杂,在教学上也有一个如何把握与处理的问题;而自编教材或教学内容,则显得比较零散或语言存在准确和地道的问题等等。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6

  最初是一名英语教师,自20xx年暑假有幸得到双语教育研究专家龚海平主任的引领,从而接触到双语教育,至今曾担任过双语英语、双语数学、双语体育教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过硬的英语专业素养、过强的学科知识水平以及各学科间的协同,都是必不缺少的条件。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双语教师,过硬的英语专业素养是首要条件。首先,双语教师的语音面貌要标准,或是英式发音,或是美式发音,好则良性循环,不好则恶性循环。也就是说,一旦双语教师的发音不标准,影响了或“教坏了”学生,学生再去教他们的学生,后果可想而知。发音犹如外貌,见了第一眼就会产生第一印象,之后久久无法磨灭,这对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所有双语教师的口语,我校充分利用外教这一资源,每周一次的外教培训,使得每一位双语教师都得到了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指导。课下,全体双语教师又积极充分利用英语趣配音这一软件,通过模仿英美剧、动漫、诗歌、演讲来时时刻刻提高个人的口语能力。

  其次,双语教师应该能够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读懂大部分国外(如BBC或VOA新闻)、读懂国外普通流行杂志或报纸、翻译普通段落或文章等。不但自己要达到这种水平,还应该具有归纳总结,形成经验,并传授给学生的能力。

  最后,双语教师要具有教学实践素质。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双语教师,教学实践是我们的生命,它包含教材、教学、教育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成就了双语教育的艺术。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要具备对教材的评价能力,要懂得评价教材涉及的教学指导思想。好的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会做的`很好,如语言知识的渗透、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的培养的等。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还要具备对教材的使用能力,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以此降低和增加教学难度、调整教学顺序。就双语数学而言,就是在一种全英文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教学,其小学数学的学科本质不能丢,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够做好并且做到这一点,我校专门安排数学专业的优秀教师参与、并指导每周的双语组教研活动,将我们上一周遗留下的有关数学性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我们双语组的全体成员也同数学组教师一起在开学初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此进一步地了解数学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建议。在我校每一学期进行的卓越教师培训,我们双语组的全体成员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科的培训中,观摩数学专家的课堂,学习数学专家的教学方法。由一名英语教师转型为双语英语、双语数学、双语体育教师,一人担任三科的双语教学,其实本身就已经很好地做到了各学科间的协同。在备课时,双语英语、双语数学、双语体育中所出现的单词,句型以及课堂指令是可以是相通的,相互覆盖的。比如一年级的双语教学,双语英语中的Numbers,在双语数学中的Numbers in lif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双语体育中的报数,以及活动环节都会出现,并且使用频率高,这就大大体现的双语教学的优势,课堂上只有大量的输入,学生在运用时才能自如地输出。又如,同一双语教师,在所担任的三科双语教学课堂上所出现的课堂指令也是一致的,如eyes front, face to me, attention, listen to me等等。

  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开学初分配办公室的时候,同年级的双语教师在同一办公室,目的就是为了在平时双语教师备课时,课后所出现的双语问题,能够做到面对面交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双语教师的工作效率。每周五下午是双语组所有成员教研时间,各个年级会将自己在上周所出现的没有解决的双语问题,以及下周要讲的内容做一简单汇报,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达成共识。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7

  走进偏坡,随处可见到汉语和布依语的标牌,这使学校的师生融入了浓浓的双语教学环境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为了弘扬布依族文化,使学生学好用好本民族语言。近几年来,我校进行小学“双语”教学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总结如下:

  我校在三年级开设了布依语课。每周的课时总数达到2节。为激发学生学习布依族语言的兴趣,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根据小学生年龄、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的布依族语言教学情境,用听、说、唱、等新颖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接受布依语口语训练。我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课外活动,将“双语”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近年来许多代表团访问或到我校检查工作,我校学生可说流利的布依族语言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使莅临我校的各级领导赞叹不已。

  搞好小学“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去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校教学布依族语言的老师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贵州省双语教师培训班参加专业的进修,邀请贵州民族学院布依族语言教授、贵州省内布依族语言专家来校讲学。

  在一年的双语教学工作开展中有得有失,我们将吸取优秀的教学和工作经验,继续开展好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将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争取取得更优秀的教学成绩。

  本学期我校意识到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校对于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教学工作做到严谨,科学,务实,力争圆满各项教育,教学和教研任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校认真学习了《新课标》,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以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切实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一律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了每一个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了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组织了学生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了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实现了要我学变我要学的态度,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认真进行了师生学习每日一句计划,并认真组织检查学习效果。一次进行了校性双语口语大赛、辩论赛、一年级汉语演讲比赛、二年级写作比赛,选出若干名双语尖子学生并动员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为营造更好的双语教学环境,结合课间操活动,分别播放体现民,汉特色的配操歌曲并播送汉语优秀作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环境丰富学生的双语学习环境。我校在本学期重视抓好双语教学管理,检查并更改工作,每两周学校双语部检查并总结,每一个月学校领导自己检查并讨论怎样做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提高我校双语教学质量,活跃双语课堂教学,激发我校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教学的兴趣,举行了首次双语课堂教学能手选拔赛。通过此次比赛,双语教师对双语课堂教学的兴趣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发现了一些说课能力、授课能力、教案与媒体课件设计能力较强的教师,为他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促进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充分重视了教学的结论,又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体验过程。关注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我校采取了新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大力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做到小领导和双语教学主管领导随堂听课,实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素质,及时组织了课后分析和反思。重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汉语水平的提高。抓紧早读汉语学习,实现每周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听课习惯,汉语发音的准确性。思维的严密性,解题的规范化,课外时间的合理运用等方面。保证了每位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要突出重点,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又要关注学生的学。在备课中重视了突出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并突破了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注重了学生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了批改学生的作业不只注重形式,更要注重成效保证质量。提倡了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进行鼓励性评定,以此来促进了我校学生汉语技能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通过我们不断钻研和追求的过程中努力提高了课堂质量,每堂课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方案,力求把汉语课上的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虽然本学期我们重视抓好双语教学工作,但是教学质量和成绩不是那么好。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和研究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8

  一、教学设备方面

  自20xx年以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照顾下,配备了6台点读机,所以1-6年级,每个年级的汉语教师发放了一台点读机共同使用。但是1-3年级有配套的语文书,4-6年级仅有下册配套语文书,另外,部分教师自己购买了播放器,所以老师们就利用网络下载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在汉语课中合理使用这些点读机、播放器,更好的为学生纠正了发音,激发民族学生学汉语的兴趣。20xx年10月19日,上级部门给我校安装了15班班班通,我校领导特别重视当即安排在四年级一班,由我校老师依明江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以便老师们更好地使用多媒体,11个班已经可以正式使用,由于没有网络,老师们制作、下载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共有66台电脑,可上网电脑13台,各个教师办公室均配有电脑供教师正常使用,电脑室共有44台电脑,虽未接入互联网,但能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正常使用,电脑老师认真对待每节课,仔细备课,课后作授课登记。我校还充分利用二楼多媒体教室,教师上好公开课。

  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教师人手一份,所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教师每人一套,图书室中各类用书较齐全,学校也为老师们征订了所需的教学用书,并且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征订了有关本学科的教学用书,与文字教材、电教设备配套的教学卡片、挂图、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数量基本了满足教学需要。

  二、其他条件

  “双语”班班额,平均班额未超过45人;基本满足改善“双语”教学条件和“双语”教师培训的需要,公用经费优先保证实施“双语”教学的需要。

  三、人员配备

  我校属于结构性超编学校,教师人员较充足,因此汉语教师人均周课时不超过14课时。语文(民)教师人均周课时未超过10课时,其他教师:使用汉语授课的课程,人均周课时数学小学未超过10课时;其他学科未不超过18课时。

  四、任职条件

  我校全体教师能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模范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不参与宗教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无品行不良和违法、违纪问题;无歧视、体罚、变相体罚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无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双语”教师(包括汉语教师)已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考试课程教师所任课程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母语为汉语(含民考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母语非汉语的小学教师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或MHK三级乙等。

  我校无慢性的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从事教学工作。

  五、教学能力

  我校教师在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双语教师教学设计和环节符合要求,授课基本无知识性错误,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所授知识基本能掌握。

  教师汉语发音基本准确,表达流畅、清晰,板书规范、正确。

  六、业务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我校把双语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开展校本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每周组织1次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研科研等活动,培训内容针对“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按要求组织“双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按要求选派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将培训合格的教师安排在“双语”教学岗位上。

  七、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由主校长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规定,经常调查了解“双语”教学工作情况,听双语教师推门课、门外课,了解双语教学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指定了双语教学长期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并进行学期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学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监督检查措施;“双语”教学工作档案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双语”教学理论和有关文件;教职工和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认识明确;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双语”教学宣传活动,“双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认可。

  八、办学方向

  我校按划分的学区完成招生任务,不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以汉语水平、竞赛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入学的依据;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学校无重点班、实验班和特长班;建立了帮扶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制度,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成效明显;无留级生,在校学生辍学率在1%以下;没有劝学生转学、退学、离校和开除学生的现象。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演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无神论教育;学生熟悉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无违法犯罪现象;每天一次课间操、两次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3月,举行体育运动会;每学年6月,组织文艺演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从未组织学生参加未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竞赛、评奖活动,不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九、课程设置

  至20xx年9月,我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已进入全汉语授课,除六年级汉语以外,其他课程均使用统一人教版教材。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与地方课程,无随意增加、减少课程和课时现象,按规定使用教学用书。

  我校已全员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一,要求除了极个别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使用维语解释,其他内容必须使用全汉语授课。

  十、教学常规

  各学科教师利用周

  二、三分年级、学科进行集体备课,过教材活动。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教案、作业、听课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校长、副校长、学科组长定期、不定期,年级学科每周组内公开课,,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超周备课,个别双语教师作业中有未复批现象,存在个别错误,发现后在学科组长的监督下,老师们能主动及时改正,交组长复查,教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作业量适中,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40节,至10月,部分教师听课已达到30节,并针对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无论教师是还是学生,各类活动均使用汉语开展,汉语记录,每天升国旗、每天国旗下讲话,要求完全使用汉语,锻炼每一位教师的汉语水平。

  不允许各类收费在学生身上发生,不允许教师组织购买各类试卷、练习册,每学期只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进行期中、期末测试,不允许教师把分数告诉学生,无论作业成绩还是考试成绩,均以A、B、C等级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十一、环境创设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校园广播、宣传栏、宣传画、标语指示牌等,创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校园环境。宣传用语及文字准确规范。充分利用班会活动、教室空间和黑板报、墙报、宣传画等,创设具有浓厚“双语”教学氛围的班级环境。宣传用语及文字准确规范。

  十二、教学质量

  “双语”班学生其它课程各年级上,优秀率有所提高或保持上年水平。

  “双语”班学生,数学、汉语、语文基本能达到期末考试合格率小学在85%以上。

  相信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双语教学水平一定会不断进步。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9

  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在上级和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校认真贯彻有关双语教学工作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思路。我校将双语教学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中重点来抓,成立了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二、齐全开设双语班的汉语文每周七课时,数学五课时,保证其他科目也用汉语授课。

  三、加强了“双语”教师的培训。其他老师在民汉教师的这种环境形成良好的自学风气,年龄35岁以下的民族教师参加新疆统一的汉语水平考试,不断更新自我水平。

  四、为了优化教师教学,学校要订购一些对“双语”教学有帮助的教学参考资料,为了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电脑培训,提高教师们电子备课的能力。

  五、结合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在全校开展第七届汉语学习月活动,营造了很好的汉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文明学习环境。

  六、为了加强“双语”教学,让孩子们从低年级开始就打好汉语基础,学校安排一些有经验的汉语基础好的年轻教师为低年级授课。并利用一些教学挂图来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兴趣。

  七、为了加强“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自学能力,形成了互学,互助的好风气。

  八、教职工每周统一组织四节汉语学习活动并进行考试考核。

  九、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组织“双语”教师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安排教师讲课,听课,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英语教研组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了教材分析,同一年级组的几位教师进行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的整理,及讨论出了能结合学生、教材内容适当拓展的内容。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进行整理,使教师真正对教材钻研了解后再进行教学,老师们感受颇多,我还记得当时刚进我校的是凤丹说,通过这样一整理我真的感到非常清晰了,每一课时,每一个重难点都在我脑海了。

  双语组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也非常有实效,教研组长帮大家整理了一些基本常用的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由英语老师你教一句,我教一句中强化了双语教师的对课堂用语及学科专用语的运用。本学期两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有计划,有质量地开展着。通过每一次扎扎实实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的开展使所有的老师对课的把握能力较以前都有明显的进步。如:英语组的刘芳老师对课的设计、对课堂学生的调控及媒体运用促进教学几方面进步非常明显。李涤老师更是比以前成熟了,在我校进行的区级教研活动中,工作不满3年教龄的她,尽以成熟、稳健的教态进行了区级公开课的'展示,他们班学生的语音语调更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赞赏。

  在本次的校双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也涌现出了多位进步较快的双语老师。如:张樱丽老师,她娴熟的英语课堂用语真会让人误认为它是一名英语老师呢。张芝梅的双语课,完全把握住了学科的特点,深入浅出的教会了学生制作的过程。刘芳老师的双语自然课真是有那么点双语自然课的味道,深受学生欢迎。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加上学校良好英语氛围的创设,如:英语每周一谈,英语广播,社区英语角,学校一年一度的英语节,促使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校的英语双语教学质量会更上一层楼。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0

  我校实施双语教学,可以说是面临着师资,教材等诸多困难,但仍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校领导把双语教学作为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监督体制,以此尽快提高我校的双语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何纯萍,教导主任蒋文良负责的双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宜兴市的双语教学现状和本学校特点对双语教学工作认真组织和管理,从开始就坚持不说空话,不摆花架子,切实把双语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满足社会和学生对本校做为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倡导素质教育。

  二、制定双语教师培训计划

  校本培训

  根据本校双语实验双语和实验中学的情况,学校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其他课任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和本年级英语教师结队加强英语学习。边教学实践,边充电。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将来进一步铺开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三、双语教学工作

  由于双语教学实验处于起步阶段,学校选派一名长期从事英语教学,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作为双语专任教师,以便更为快捷的为双语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在六年级全部班级实验双语教学。

  学校加强对双语教学的.业务监督,以教导处定期检查和抽查双语教师的教案、课件,督促双语教师做好每一节课的组织教学工作的准备。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学反馈,提出指导意见和下一步双语教学工作的改进事项。

  我校制定了听推门课制度。随时对任何班级任何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行认真仔细的备好每一节课和认真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

  四、积极创设双语环境。

  本学期学校在橱窗里布置了校园英语。各个班级定期出英语黑板报。学校广播每日两次播放英文歌曲和其他英语节目。在“红五月”艺术周之后,学校举办一期英语周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广泛地参与英语书法比赛,短文翻译,英语游戏,朗诵等形式的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各年级有定期的英语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有英语角活动。每期有指定的教师负责组织。

  五、二点思考

  1.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力争达到熟练的程度。师生都要过语言关。教师要能用英语流利地讲解专业知识,学生也要有相当的英语词汇量,这在短时间内有相当困难。尤其在我们现有的语言环境氛围中

  2.双语教材还不够丰富,不配套。在教材选用,课程开设方面多请教专家,边实践,边提高。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1

  传统的地理学习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使学生获取知识变成为直接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以及纯粹死记硬背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和热情,摧残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往往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应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下面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谈谈我的看法。

  1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因为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知识的源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旦没有问题,学习就会中断,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熄灭,学习就只是浮于表层和形式。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的学生,他们有“地理问题“吗?他们的地理问题意识怎么样?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对高一年级四班和五班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表)。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在:

  1.1思想上被动,缺乏发问的意愿

  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举手,等待老师提问,68%的学生不举手,等待老师随即提问。45%的学生喜欢听别人插嘴,但自己不怎么插嘴,还有39%的学生不喜欢插嘴,认为插嘴会影响听课。对于老师的提问,49%的学生认真思考,等待别人回答。这些都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思想上比较被动,只愿意听,不愿意表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害怕说错或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面子。也有部分学生胆小、封闭、害羞心理存在。

  1.2学习上被动,缺乏发问的习惯

  调查显示57%的学生不会对教材质疑,认为教材不会错。42%的学生对于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没有怀疑。传统教育下,教材、教师是权威,答案只要一个。课堂上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答”,而不是“学问”,所以,对于课堂上理解不透彻的知识,有52%的学生课后从不找老师探讨。对于老师课堂上给出的答案所存在的怀疑,有29%的人因为太忙了,不了了之。这也反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淡薄。长久下来,学问学问变成学答学答。

  1.3教师引导不够,问题氛围不浓

  在第二题调查中“你现在的地理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吗?”有32%的学生选了“有时”,18%的学生选了“偶尔”。这反映了我们的地理老师对于问题设计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问题教学耗时长,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要求,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过多的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教学设计上表现出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想背离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如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漠不关心。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营造学生主动发现与提出问题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但在很多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问,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是很大程度上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怕学生提问影响自己的权威,怕打乱教学程序,课堂上学生只有围绕着老师的问题转;二是学生有心理顾虑:如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同学讥笑,被老师批评?或者又会想:我的问题会不会老师答不出来,让老师下不了台?所有这些担心心理,都禁锢着学生,使学生有问不敢提,失去了寻找、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这个教学环境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2.1.1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与平等交往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同学、教材看法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2.1.2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提问,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认识到能提出问题就是参与创造,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2.1.3改变地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许学生的某些“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质疑行为,并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才能引导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不愿问到乐问、由被动发现到主动发现的转变。

  2.2创设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提问就是“发现问题”,要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样的地理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提问呢?

  2.2.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兴趣必然产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交流,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如在讲“水污染及其成因”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太湖美》的'歌声中播放20世纪50年代之前太湖水美鱼肥的美景,而视频的后半部分,则是20xx年太湖蓝藻爆发并引发的无锡市民抢购矿泉水的情景。对于生长在太湖平原的学生来说,对20xx年太湖蓝藻事件非常熟悉。这种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问题:

  ①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②太湖蓝藻的爆发与太湖沿岸的工业、农业、城市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原因吗?

  ③蓝藻爆发除了影响市民生活用水外,还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设置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并充分享受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2.2.2运用故事典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实现了学习内容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和自我感悟。

  如在密度流学习中,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二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来去无踪地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用声纳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国舰艇仍然来去自由,盟军损失惨重。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典故强烈激发了学生的问题:

  ①德军是如何进入大西洋的?是不是盟军的监听设备不灵敏,还是德军的技术更高明?

  ②是不是地中海海水有问题?

  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极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围绕德军是如何进入大西洋的,纷纷展开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进行问题的探究。

  2.2.3强化知识联系,创设矛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等相互矛盾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奇怪”,引起他们非同寻常的惊讶之感,形成问题情境,这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内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经过科学家对南极企鹅体内检验,发现南极企鹅体内竟然含有DDT。

  很多学生感到惊讶,在气候严酷、无人永久居住的南极地区,企鹅体内竟有DDT,学生踊跃提问:

  ①进入到企鹅体内的DDT从哪里来的?

  ②难道DDT是随洋流过去的?随什么洋流过去的呢?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观念是南极地区气候严酷,无农业、工业,而南极企鹅体内却含有DDT。这个矛盾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冲击,使他们萌发了提问的欲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

  “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让学生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发现、会问、善问”的境界。通常发现地理问题的方法有:

  3.1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比较是学习地理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比较中通常较容易发现问题。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北大西洋暖流使得55°~70°N大西洋东岸植被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并且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而同纬度的大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却是苔原,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了不同,进而提出“影响大洋东西岸植被差异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3.2在矛盾中发现问题

  在一些地理内容中,有些知识在信息表现上存在着矛盾点,如在“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中,热带雨林区植被高大茂密,想象之中应该土壤肥沃,但是实际上土壤却非常贫瘠,这和学生的以往知识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个矛盾的呈现,学生才会在矛盾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热带雨林土壤贫瘠?”

  3.3运用假设法发现问题:

  对于一些地理知识,可引导学生通过假设或逆向思考法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可这样逆向设问,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不是自西向动,而是自东向西,那么北半球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南半球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时间长度又各是多少?学生通过逆向设问,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打开了思维宽度。

  3.4在身边的生活中和社会时事中发现问题

  学生身边的生活与环境、社会时事方面都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可引导学生在这些信息中发现与思考问题,如在学习“聚落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时,可联系家乡长泾这个江南古镇,提出“长泾镇形成与发展受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近几年来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的问题。又如在看到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新闻后,思考“印度洋发生海啸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苏门答腊岛附近多地震”等问题。

  3.5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往往要在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评价,如评价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等。当准备评价一个地理事物时,可引导提出有关评价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时,在评价了东北的地理条件后,学生就会提出“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有什么影响?”,在评价了东北地区内部地理条件差异后,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东北地区内部地理条件的差异对其农业发展的小方向有什么影响?”

  3.6在分析中发现问题

  地理教材的文字或图像中总是蕴含许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文字或图像中把要问题找出来。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时,对课文提到“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这句话,就要问个“为什么?”。又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时,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上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工业化进程主要划分成两个阶段,1979~1990年和1990年之后,学生接着就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真正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作为“主导”,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提问题”的主导,而应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去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枝丫状”的“问题树”,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2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尤其严把双语课堂教学关,优化课程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好教研活动,推进新一轮课堂改革,强化汉、双语教师素质训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并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教育规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备课: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的备课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乏化,技能僵化,兴趣淡化,思维劣化的恶果。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远大课程观,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这样切合实际的要求,真正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2、上课:要求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学生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教学氛围。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3、评课:讲课教师自评,本教研给初评,学生家长参评,学校领导点评。促钻研教材的积极性,促了解学生的主动性,促改革教学的责任感。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紧迫感。

  4、作业量及作业批改,为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目的精心设计作业,做到既要抓基础题,又要抓能力题,根据学科及学生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量.批改时,写好批改日期,学生有做错现象,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及时更正,不准机械重复加重学生负担。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特长培养。

  教师授课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执行课程表不挤、占、挪用音、体、美课时,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学期要求汉(双)语教师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要求汉(双)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目的,以读写训练为主要手段,运用阅读教学方法——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细读课文,弄懂句段,理清思路;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深入理解,熟读课文,落实训练,重点反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夯实学生字词句篇的基础,又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

  透道德情操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3、不断探索研究新课程、新教法、通过讲学,指导授课方式,不断提高教研水平,营造良好教研环境。

  (四)开展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双)语教研组各月活动计划:

  三月:

  1、新学期工作安排。(制定计划,编排三表)

  2、常规检查。

  3、教师教案设计。

  四月:

  1、教师示范,研讨课。

  2、各年级作业展览

  3、组织学生参加双语口语大赛。

  4、期中考试。

  五月:

  1、针对期中考试,进行分析、总结。

  2、双语教师示范课。

  3、针对示范、研讨课,找出不足。

  4、听优秀双语教师的观摩课。

  六月:

  1、作文比赛。

  2、期末工作安排与总结。

  3、假期工作安排

  杜热乡第一牧业寄宿制学校

  20xx年2月28日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3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种以上的语言,分属五大语系: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24个少数民族使用33种文字,来源有:古印度字母、叙利亚字母、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独创字母等。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的特点和类型

  (一)两个主要特点:普遍性、不平衡性

  普遍性:指不管是哪个民族,人口多的或人口少的,内地的或边疆的,都存在双语问题。不平衡性:指不同民族的双语状况存在差异。◇全民双语:如基诺族◇大部双语:如彝族、哈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这一类型的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

  指从初等教育到部分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民族语文为主,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民族语文授课,汉语文仅作为一门课讲授,等到民族语文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汉语文。我国北方几个有历史悠久的文字的民族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以汉语文为主,但也学民族语文

  指从初等教学到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汉语文为主,但在初等教育则以学习汉语文为主。我国南方一些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均属这一类型。

  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教学法问题◇要大力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一)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

  对双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两种认识:

  一是忽视母语的应有作用:

  二是对少数民族掌握汉语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双语理论建设,是当前双语教育研究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关系,应坚持语言和谐的理论,既看到母语与通用语的相互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互补的一面,做到母语与通用语的和谐是有可能的。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和谐,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三语”,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

  (三)教学法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使用传统语言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

  但不同民族在使用中又根据本族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创造。

  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创造适合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的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的路子将任重而道远。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4

  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偏弱,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除了用本民族的语言跟同伴交流之外,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几乎听不懂普通话,这给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呢?在长期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与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纠正读音及方言

  首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读音,特别是纠正方言。学生学习汉语最困难的就是分不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方言。这是培养汉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阅读和说话时,教师必须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

  二、培养听读能力

  教师应该经常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寻找不同类型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有节奏、有感情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模仿,也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或电视节目等,使之达到沁入心脾的效果。“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的范围不能拘于课文,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学校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

  三、创设练“说”的情境

  书面语言服务于口头语言,通过阅读打好基础,积累语言后,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习是为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虽然少数民族教师提倡用双语言教学,但是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汉语而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会渐渐地被汉语教学所代替,直到让学生完全能听能说汉语为止。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由讲转变到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练习口语表达的轨道上来。多创设一些富有情感色彩和儿童情趣的练说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发展。

  四、形成用普通话交流的氛围

  课后用普通话交流是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关键。如果学生光学不练,那么也是白学。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尽量用普通话交流,营造汉语表达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达到学习效果。并且提议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提高整体口语表达能力。

  五、从提高写作水平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错别字多、语病多这一问题,我主要从批改学生的作文入手。对于每一名学生的作文,无论优或差,我都会认真、仔细地批阅。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或一句病句,还经常当面批改,给学生纠正和提议。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六、给学生一个展观自己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学习汉语表达的兴趣持之以恒,我在班上经常组织一些优秀作文评选活动,把选出的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作文展”栏目上,让全班同学欣赏,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举行一些小型演讲比赛,让学生畅所欲言,无论说得是否流利,都予以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可利用班会课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勇气。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工作。以上只是我这些年来的教学感触,今后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5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所谓的双语教学就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是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因为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存在不同,本文主要是针对彝族语言和汉语双语共同实施教学进行研究。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经过不断的发展,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系统和文字体系,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等地,是我国56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彝族就和汉族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在彝族中普及汉语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趋势,在彝族中实施双语教学更是教学要求。

  一、彝汉双语教学的状况以及原因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以及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双语教学受到重视,致力于向少数民族地区提供良好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实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教育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的影响,以及地区、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使得彝汉双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导致当前彝汉教学的状况不佳。彝汉双语教学的普及率仍旧很低,教学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不正确

  在进行彝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其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是主要因素之一。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汉语的教学,之所以要加上彝族语言,这主要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归根到底还是要实现汉语的全面教学。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重汉轻彝,没有做到双语教学的平衡。同时,很多教师认为,到最后还是要实现汉语的大融合,不如就在教学中直接进行汉语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对于学生来说,汉语教学只是教学的要求,在学习中得过且过,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学生面临着“三语教学”的学习压力

  在对彝族学生实施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考虑到学生还要学习第三门语言――英语。对于汉族的学生来说,英语作为汉语之后的地二门学习语言,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逐渐发展和形成,英语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为了保障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英语教学又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学的必修课程。这样对于彝族的学生来说,他们就要同时学习三门语言,即:彝族语言、汉族语言以及英语。在一些课堂上甚至会同时出现三语教学的局面。这在无形当中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导致学生看起来不太重要的彝族语言,使得彝汉双语教学面临困境。

  (三)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要想更好地在彝族地区进行优质、高效以及科学的彝汉教学,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只业务能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实施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汉语,而且还要精通彝族语言,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找到两种语言的平衡点,实现更好的教学[2]。但是就目前来说,彝汉双语教学中就缺乏这样的师资队伍。一些教师要么是彝族教师,精通彝族语言,但是对汉语知识略知一二。要么就是教师是汉族语言,对彝族语言略知一二。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限制了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加强彝汉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在意识到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成因之后,相关的教学工作者就应该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彝汉双语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一)转变对彝汉双语教学的观念

  首先,要让学校的师生充分地认识到彝汉双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彝汉双语教学不是进行语言大融合的辅助手段,而是通过彝汉双语教学发扬和促进两种语言的共同发展,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也加强彝族语言的教学。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彝汉双语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用汉语和彝族语言进行回答问题,开展相应的彝汉双语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针对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课程的改革

  当前进行彝汉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堪重负。在学习两本本国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习一门外语,这使得学生的语言系统应接不暇,在教学中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绪,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进行教学课程的改革和优化[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英语和双语分离开来集中教学。比如一个星期中,彝汉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到前部分,英语教学设置在后半分,让学生在一定的时期之内集中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将彝语和其它多门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吸收,从而更好地开展彝汉双语教学。

  (三)加强彝汉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践行者,要想实现彝汉双语教学的正常有效开展,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首先教师要对两种语言都比较精通;其次,在就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使教师的观念、教学方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彝汉双语教学是我国彝族地区教学的重点,要求相关的教学工作者不断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彝汉双语教学的质量。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双语教学培训工作总结10-09

双语教学总结02-02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5-22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5-12

双语教学计划10-08

学校双语教学总结01-27

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5-25

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总结05-22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1-21

[通用]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