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1
本课是由小硕小组主讲的,《桂林山水》是一篇游记课文。
小硕先向同学提问,你们去过桂林山水吗?提问导入,这一点很好,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做游戏导入、播放视频、朗诵课文等等。导入的作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快速的进入情境。然而小硕却没有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我认为他如果抽一部分同学站起来,谈谈他们的想法。如果去过的同学就谈去过桂林的感受,如果没有去的,就让他们谈谈去其他地方的感受或者提醒他们注意聆听、感受桂林山水的.文字美。
接着小硕同学插入了一些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有针对性,对应着山水的,让我们都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认知。再加上他谈到的去过的一些感受性描述,瞬间引导着我们对桂林产生了向往。
课文的朗诵,让我们进入到了文字的美里。小硕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
如果此刻分小组来朗诵,让同学们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如果再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岂不是更完美。
再接着,小硕开始了讲课文,不过,他的语速有些快,因为是模拟教学,他的语速对于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实际情况来说,这一点需要注意。
他讲课文时,普通话很标准,让我们听的很舒服。但是没有让我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意境美,文字的音乐美,我认为一篇游记课文,应该使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慢慢体会、领会其中美。因为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阅读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新手,更值得学习和提高。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2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时期我就很喜欢《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从未出过家门的我,从文字中认识了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灵动世界。我很想去看看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的山峰到底长什么样,很想去游一游那绿的清澈见底的漓江到底有多美。这便是文字的力量,寥寥数字却能让人生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人以无尽的美感。所以,我觉得“写作”也是个手艺活,这门手艺不应被弱化。
基于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选取的切入角便是构成这篇美文的'结构。本文共4个自然段,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中“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作者未游漓江之时听别人所说,而文末“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则是作者游漓江后的亲身感受。两种称赞呈递进关系。而中间对水和山的描写则引导着读者一步一步迈入画卷,不愿离去。
通过课堂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更加了解到好的文章不只是语言优美,文章布局也是很有讲究的。
除却结构分析,朗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初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应有一丝疑虑、不信服,再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便是心服口服、为之折服。读得动情,才能深度体会文意;懂得文意,才能读出内在感情。
《桂林山水》留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字的美,还应有结构的美。
【桂林山水语文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1-0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01-07
《桂林山水》小学语文说课设计11-15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13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22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01-22
语文期末教学总结03-02
语文下册教学总结03-26
语文线上教学总结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