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

时间:2024-05-04 07:04:01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4篇(推荐)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4篇(推荐)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1

  历史绝不是过去,学习历史也不仅仅是了解过去。初中历史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部分,是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关键。因为初中历史教学既要教授基本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正确个人价值观,特别是现实运用能力,不仅要学好历史更要用好历史。但是由于升学至上的错误观念的存在,初中历史教学常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位,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这门课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革。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变化。教师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诸如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历史教学的效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1.历史教师资源匮乏,历史课长期被占用

  当今社会,只要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就会有生源。于是,衡量一个学校好与坏就只有一个标准――升学率,只要升学率有了,学校的声誉、效益等一切就都有了保障。因此,学校领导只重视中考三大项,对它们一路绿灯。而占总分比例较少的历史科则置之不问,甚至砍掉该课程为主科让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甚至连一些教师都认为历史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用心教历史全是徒劳、虚名。长期以往便形成了学校无历史课,无专业历史教师的局面。

  2.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激情

  历史绝不只是过去的历史,它与现实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现实中历史教学仅限于课本里固定的知识,脱离现实;学生学习历史也只是为了考试,历史学习成了死记硬背的任务,根本没办法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更不会以史为鉴,毫无学习激情可言。

  3.历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历史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复习――讲新课――化重点”,通过简单的讲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全面的学习书上内容,并掌握重点。但是该种模式存在对基本知识点的偏差,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不成体系,而且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常常形成填鸭式教育。

  除了历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备的陈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历史教学。目前,大多数学校经济困难,资金投入无法满足教学设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冷落的中学历史教学设备投入更是少得可怜。有的学校没有历史教师的电脑,也没有史地多媒体教室,更没有与历史有关的图书预览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使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实用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读史明志。基于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使受过教育的人生活的更具有意义,更能为其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而历史教学正是以人类历史来丰富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是促进人类生命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以升学为标准衡量学科作用,应该树立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注入生命的含义、时代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命所在,智慧所在,人生价值所在。其次,学校还应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历史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使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运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对历史故事情感的培养,对历史史实横向的比较,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学习历史,为我所用的目的。

  3.更新历史教学设备,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

  新历史课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历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的教授新课标,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出题、抽选答题、自行评卷、共同总结。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检查所学知识,在评卷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在总结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问题。

  (2)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从历史背景出发,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历史环境,置身其中有利于深入讨论,充分理解,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多媒体历史教学模式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历史教学改革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处理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加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历史丰富生动的直观体现出来,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历史理论和内容,有利地推动了历史教学工作。

  4.注重历史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比如,地理、文学及一些政治常识。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品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与兴趣的增强。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或者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划划、背背,虽然在考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意义。这样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自身成长。所以,笔者建议在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方法,学贯中西,博采古今,从而吸引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同时要渗透教育的意识,把历史教学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教学变革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2

  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内容,对历史的学习、了解以及思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并进而对其他科目学习以及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新课标要求下,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提升显著,探究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可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翻转课堂的概述

  翻转课堂是指教学活动主体的翻转,是教育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为提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教学的基本内容以课件等电子资源的形式预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重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只需针对重难点向教师进行请教,并就思考所得和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即可,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明显的培养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提出、完善于美国,并很快在其他各国得到推广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我国引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的最突出优势是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考虑到初中历史课对思考能力的需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处于起步和衔接阶段,主要内容是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一定的思考方式和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课堂教学前提前得知的,可以更好的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自主思考,从而使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2.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新课标的要求是改变现有教育中教师占据主体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基本是固定的,这使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学主体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将内容告知给学生,当进入课堂环节后,讨论、交流和针对性的请教就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知识讲解已经在课下完成,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到明显提升,从而实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针对性的教育也变成了可能。

  3.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得到突显、应用

  读史使人明智,无论何种学习时期,历史学习都可以使学习者的思想更具深度、头脑更明智,初中生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使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得到突出和应用[1]。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接触历史相关知识的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这可以直接影响其对历史的理解,只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取的引导,保证方向的正确,学生的思想就可以更为完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内容不够丰富

  内容丰富性是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首要问题,翻转课堂模式下同样如此,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使资源的筛选更加困难,部分应用翻转课堂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过度重视书本内容,使翻转课堂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比如在部分教学资源中的明史部分,由于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够严谨的明史读物,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详实的历史内容客观的教授给学生,这不仅体现在史实方面,更体现在严谨的治学态度方面,教师一味重视书本内容,忽略治学态度,这对于历史学习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横向纵向排布混乱

  横向和纵向分开原则是指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排布,即同代比较和纵向发展,由于中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横向、纵向排布上出现问题可能造成学习的混乱。以军事历史教学为例,目前应用翻转课堂的部分历史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一地区历史内容相混合,如果学生对史实掌握较差,很可能无法充分掌握知识,引起学习的混乱,比如在唐代兵役制度中加入宋代兵役制度,又在唐代文化中加入西域文化和秦代文化,过于复杂、多样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其无法掌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观点取向不够正确

  历史学习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客观的态度,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显,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时,观点的选取必须慎重。比如教师所选内容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历史,就应注意对民族关系的态度,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多次激烈战争,造成了平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著名的“杀胡令”,部分翻转课堂课件中,存在过度强调汉族或者少少民族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忽略另一方所受灾难的情况,由于初中生价值取向、世界观尚不完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养成不客观的态度,这对于长期学习甚至成长均是十分不利的[2]。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步应用

  1.准备阶段的应用

  准备阶段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计划和具体教学,总体计划是指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具体教学的准备阶段是课件的制作。教师对历史教学的长期规划,该项工作与翻转课堂的联系在于教学整体的衔接性、手段的固定性等,通常来看,历史教学是采取按年代进行的办法,即以人类出现为开端的社会史,总体计划的制定也可以遵循这一原则,每次进行课堂教学前,均将所选内容以课件形式发给学生,教师应养成课件制作的习惯,并对相关工作快速适应。课件制作包括内容选取、排布以及制作技术。如前文所说教学内容的选取、排布遵循知识丰富性、横向纵向分开以及观点引导三个原则,在相关原则指导下,教师进行内容选取和排布时,可以更为从容。课件的制作技术是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该工作带有一定的技术性,教师应注意学习和掌握,制作中,使音频、视频和图像高度结合,同时教师所用的语言也需简练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赘述。一般来说,课件长度以10-20分钟为宜,学生的注意力则往往在5-15分钟时最为集中,知识重点安排在8-10分钟处较为妥当。课件制作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进行必要突出,并在课件最后将重点、习题等罗列出来,以供学生把握和思考。

  2.课堂阶段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阶段的应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学生的分组讨论,二是师生的互动,三是教师的引导和总结。以师生的互动为例,假定该课时的主要内容为官渡之战,互动需要由教师引导,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前,教师先设定讨论问题“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北方有多大的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选择每个小组的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对其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肯定,由于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讨论结果乏善可陈的组别,教师也不应单纯的给予否定,可以选择其中的亮点进行鼓励,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开放的治学态度。鉴于课堂时长有限,讨论可能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如果学生的热情不减,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外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3.结束阶段的应用

  结束阶段的应用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二是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引出下一阶段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总结非常重要,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总结能力较弱,教师的总结是使其抓住教学重点的关键。比如文化历史教学,所选时代为商周时期,教学重点为青铜文化,教师应在结束阶段将青铜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将其文化内涵、制作过程、价值等进行简短介绍,便于学生抓住重点,更好的掌握知识[3]。下一阶段内容的引出,应遵循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同时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或者连接性,比如当前课堂重点是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的重点可以是三国军事史,在结束阶段通过基本的年代延续性使学生对下一课时内容有基本了解。连接性是指如果本课时内容为汉代军事史,下一课时可以选择教授汉代文化史,也即同时期不同模块知识的教学。引导方式为平行引导,比如以军服为例引起学生对于汉代织布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将课件提前做好、并在该阶段将资源发放给学生,使翻转课堂教学得以循环进行。结束阶段是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最后一步,是对阶段教学的总结,也是引导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式。

  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变革,该模式使教学实现了主体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思考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使教学效果获得提升,目前看来,注重翻转课堂模式下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和总体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可以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下一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加以注意。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3

  《战国策赵策一》里曾这么描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历史使人智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更是直言:“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习不管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还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及意义。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

  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某事物时,他才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兴趣以及欲望。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对于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就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积极贯彻、落实到平时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初中历史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向学生强调了进行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设置历史学科的本质目的不在于让你们死背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时间,这对于你们日后的发展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这门学科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让你们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细节中总结经验得失,为你们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就拿我们中国的近展史来说吧,其间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与践踏,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的.条约,中国人民充满了心酸、悲愤与不甘。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通过学习这部分历史与知识,就可以做到“化悲愤为力量”,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因为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的祖国母亲发展得更强大、更昌盛,那些外来的入侵者才不会再打我们的主意。同学们,不要再把历史当作一门“学而无用的副科”,这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彻彻底底的错误认识,也是一种愚蠢至极的看法。你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初中历史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才是你们进行初中历史学习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我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学生则在底下听得仔细、认真,这就促使他们逐渐转变自己长期以来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错误认识和看法,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一门学科,这就为他们日后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最稳固也最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最关键也最迫切的工作

  除了思想上的不重视外,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造成学生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初中历史是一门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学生看来初中历史几乎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学习兴致也始终提不上去。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4

  开放式评价体系改革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的兴起,其理论基础在于表现性评定。美国教育测量专家Stiggins认为:“表现性评定为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一系列尝试,其形式主要包括书面报告、作文、演说、操作、实验、资料收集、作品展示。”

  作为表现性评定在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形式,开放式考试在本世纪初已于国内的广州、上海等地一些中小学逐步开展起来,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新课程实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所用的分析方法多为传统的定性研究,忽略了定量统计学的分析作用[1-2]。本文应用在数理统计学方面比较成熟的卡方检验(χ2检验)及t检验对不同的考试评价方式产生的效果进行定量比较(以P0.05分别评估效果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为初中历史考试改革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2.研究部分

  2.1初中学生对历史开放式考试的态度

  以初一(278人)和初二学生(247人)作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开放式考试与传统考试模式的异同之后,教师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实行历史开放式考试的态度。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喜欢历史课程与否;对各种历史课程开放式考试形式的了解及接受程度;对开放式考试的优缺点认识,等等。

  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P

  χ2检验结果表明:P

  表2初二年级学生对历史开放式考试的态度(收回有效答卷219份)

  以上数据经χ2检验,P

  2.2初中学生对历史开放式考试方式的不同选择

  初中历史开放式考试的主要形式包括:历史材料收集整理;名胜古迹考察;历史题材作品观后感;口试;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编制;历史小制作;历史小话剧演出等内容。我们以同意实施开放式考试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得到学生对各种开放式考试形式的接受程度。结果见表3。

  表3对开放式考试持欢迎态度的初一、初二学生对开放式考试形式的接受程度

  可以看出,在初一年级学生中,由于他们刚刚接触历史课程,对历史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多选择“历史小制作”和“历史小报编排制作”这类相对简便易行的开放式考试形式。而初二年级学生由于经过一年的历史课程学习,对历史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在选择考试形式时,“历史小制作”仍居首位,但选择“历史小论文”这种需要深度思考的形式,以及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的“口试”形式的比例也稳步上升。这为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特长的初中学生实施不同的开放式考试形式提供了基础。

  2.3常规评价法与开放评价法的t检验比较分析

  以初一、初二学生的平时和期中考试历史成绩为参照,将试验组学生按成绩好差各随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两大组之间的平均分数经t检验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评分标准:传统的成绩评价模式(常规评价法)中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表现占30%。而开放评价法则是由基础知识(60%)、应用能力(30%)、平时表现(10%)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反映,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能力以开放式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虑到平时表现等成绩相对难于量化,故在开放评价法中权重较常规评价法为低。结果详见表4和表5。

  结果比较1表示高分组与相应的低分组进行横向t检验比较,*P>0.05表示两组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

  结果比较2表示同一组别按两种不同的评价法计算总评成绩进行纵向t检验比较,#P>0.05表示两种总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1)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进行同样的教学,经过期末考试及开放式考试后,按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两大组之间的历史总评成绩按现行常规评价法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高分组成绩不论按常规评价法或开放评价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其平均成绩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分组成绩采用常规评价法与开放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却大相径庭(P

  (3)高分组学生可能由于受传统命题固定思维影响较大,因而在开放式考试中体现不出自身优势,成绩并不理想;而低分组学生因传统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发挥自身优势,而在开放式考试中由于他们能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考试方式,加之动手能力比较强、参与积极性比较高等原因,往往能取得较好成绩。

  3.结语

  传统历史课程评价方式一般都采用固定时间进行闭卷的笔试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存在一定的优点,例如操作简单,容易标准化管理,结果比较客观,等等,但也存在明显缺陷:过于强调低层次的.认知记忆及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严重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而基本不评价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理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校长、教师在会谈时谈到,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是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

  为此,我们近年来组织实施历史科目的开放式考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开放式考试题型和操作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应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不同的评价方式产生的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既讲究考试的信度、效度,又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特殊性,可以较为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视的施教目的。实践证明,这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开放式考试是现代教育评价模式必要的、有益的组成部分。

  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历史开放式考试必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如何加强和完善这一方法是摆在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03-06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2-06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11-27

精品初中历史教学总结10-09

最新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4-19

初中历史期中教学总结05-23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总结05-25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合集]01-11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总结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