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总结14篇(精选)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创新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创新教学总结 篇1
通常在班里比较听话,能够顺从老师的意愿,遵循班级活动常规的孩子,也就是说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师视作好孩子,这种做法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然后,久而久之,幼儿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识,出于这种考虑,在评价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爱问为什么,只要幼儿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谬,都热情地加以肯定,以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同时,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训斥。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会做错事。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头棒喝,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其中,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解决。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想知道水的性质,可能会因此而弄湿自己的衣服,教师就注意正确引导他们。
二、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当幼儿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动物造型时,当他们用大型积木垒成城堡等,尽管有部分作品质量不怎么样,但教师应捕捉住幼儿的活动过程,激起他们创新激情。幼儿会在这些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充满着创意,充满着激情,他们尝试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再次,鼓励、赞许幼儿作品。幼儿创新的源泉是生活经验,他们创造的作品反映内容也是幼儿生活,教师应鼓励、赞许。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评价标准限制幼儿,应允许他们的行为超乎想象。在绘画中,部分幼儿会用多种色彩画出各种奇异的图案,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用美丽的语言激情地描述幼儿作品,让他们受感染,受启发,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新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幼儿想象的翅膀张开了,也进一步体验了创新的快乐。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间。
自由和安全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要多开辟这样的小天地。为此,我们在创设各类游戏区域时,从名称、色彩、布局等尽可能地让幼儿感到温馨、亲切,还通过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样,增进孩子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四、帮助孩子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幼儿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如:为了让孩子了解筛子的用途,我们会提供筷子、镊子、调羹等多种工具让幼儿去尝试,在操作中孩子发现了筛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孩子积极思考,培养其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每个幼儿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就看你如何去发现、挖掘、保护,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为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而努力。
创新教学总结 篇2
本学期,在“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实际,制定有效计划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数学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数学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二、对照计划,实施有效措施
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作保障
35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也带全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三个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数学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铅笔盒再发出声音;练习本在下、课本在上,然后用铅笔盒压好,摆出文具。课桌上的东西按要求摆好,收拾利落。在提出要求时,给同学们做了示范,让不会摆放的同学仿照别人的放好。针对孩子下课不收拾、不整理,下了课就跑出去玩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先准备出上课用的学具,让同桌检查后才能出教室,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的必须快速返回教室,如果正式上课铃响还没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学生明白了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后,以后每节课的开始都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表现好的同学发放表扬卡。
2、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学生在作业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作业本不够整洁,不垫垫板、作业本封面脏乱、卷角现象比较严重;写作业之前没有很好的规划,作业本的使用格局不理想;不想好就写,涂改的情况比较严重;作业习惯不够安静,边说边做。
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作业先整理本子角,垫好垫板,选好用什么颜色的笔,准备出打草本。
对于作业本的保护和使用,采用评比展览的办法,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作业时所用的打草纸,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通过课堂上学生也树立了“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只要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有效检查,促进学习的实效性
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等提醒他们检查了,多数孩子的'反应是“双手拿起试卷来看”,他们仅仅有检查的意识是不够的,我发现多数是没有掌握检查的习惯。
为此,我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打草纸上再计算一遍或者是验算。在计算课时我放慢做题的速度,注意观察孩子们做完题目后的反映,然后反馈,并及时表扬,告诉他们,做完后不说话安静的做好是不够的,只是用眼睛检查也找不出错误,更好的方法是用笔再算一遍,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平常课堂注意多表扬,通过两个平行班进行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充分的利用时间,学会检查。
三、坚持不解,习惯有效形成
课前,坚持堂堂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作业时,坚持先安排版面、再书写;计算结束,坚持提醒学生用笔检查,把错误降到最低。在坚持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我自己设计、印制了“表扬卡”,学生不管哪一方面表现好,课前准备还是发言还是作业书写还是检查习惯等,都可以获得一张“表扬卡”,集满10张“表扬卡”便可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贴上一朵红花,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向家长申请一份小奖品。这种办法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数学学习要求也格外重视。
从一个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在学期初提出的“良好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的培养目标已经初步完成,相信在下学期更为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学习的一生。
创新教学总结 篇3
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提高教师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意燎原的推助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由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的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是学生有充分的自信,一定会产生“攻无不克”的效果。
二.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
改革教育方法,首先要转变教师自身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我们的教师就不应是一个单纯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出为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问题的解决,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满足一定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发展他们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急于认同,得出结论,而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在想想看”,找到更多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多一种思路多一种答案。为此我们要给与更多的鼓励,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创造思维习惯”,一般知识的掌握,教学目的实现,要体现在思维的过程中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发展。
三.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不急于认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自主学习。
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要学生能够自己作主,有选择、有支配能力。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独创性。所以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主性的培养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独创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总之,开创创新教育,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也需要我们改变作用。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1、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我校教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上,体现在人人都在深入研究教育科研教研上。学校已经形成了学习、研究、改革的浓厚氛围。教师的理论前所未有的丰厚起来,教师的意识前所未有的“前卫”起来,教师的改革前所未有的大胆起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锐意改革、勇于进取的青年骨干教师,推动着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仅在20xx年下半年,我校就有韩芳、侯相荣、陈爱民三位教师参加济南市优质课评比,并全部荣获一等奖,居全区先进水平。此外,盛淑娟、刘潇、田燕、高林、鲁传红等老师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均获一等奖。我校创造教育小组成员韩芳、盛淑娟、徐万生、商和举、侯相荣、田燕六位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先锋”,刘兴芹、孙茂华、王芳等教学新星脱颖而出。学校全体教师求同存异,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教师们常常为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为每个教师的标新立异而击节叫好。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长久的活力。
2、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知能合一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只要进入洪楼三小的课堂,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小绵羊”。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20xx年下半年区质量抽考中,我校取得了全区总评第一的佳绩。
总之,我校的课堂教学自实施创新教育以来,探索是深入的,变化是巨大的,成效是显著的。相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创新教学总结 篇4
我校确立了《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研究》的课题以后,我严格按照学校科研处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和科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我
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利用教研活动及业余时间进行和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在教研活动时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习,我首先清楚了我组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在认真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组研究的子课题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实现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依托课题研究追求教学课堂实效的最大化。
二、能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课题实验中,我充分贯彻了以下原则:
(1)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2)拓展内容,以美促情。
(3)审美示范,以美创美。
同时我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通过课题组的活动,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力求学科渗透,综合操作,形成学校美育网络,创设美育氛围,探寻美育途径,最终达到美育目标。
三、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活动中,不断的吸取新的理念以及工作的技巧经验,为更进一步的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准备。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上好每一堂研究课,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并解决问题,并通过上教研课,听取课题成员的建议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按照课题研究的要求,认真及时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如,积累学习资料,学习笔记,课堂教学教案等。实验教师的态度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前者尤为关键。在日常的工作中有较强烈的实验意识,注重积累,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实验方案。
五、以活动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能结合课题边教学边反思,本学期选用了一些优秀音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平、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的熏陶,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其高尚情操,这也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后面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继续努力。
创新教学总结 篇5
根据《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的要求,学员在学完这门课程后需要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在教学岗位上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因此,本人认为,优秀教师的教学必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由于我平时在学校从事的主要是行政工作,但每学期兼了少许课时在进行教学,所以“优秀教师”这一称号离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里,我只能谈一点自己曾经的探索过程和不成熟的看法。
正如老师所言,新手教师才会尽可能把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进教案,我也是这样过来,而且遵照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备课和授课。到学校后刚开始教学时更是借鉴所谓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和授课。让我产生改革和创新念头的是一次和我校一位老教师的谈话。他说,现在这些教材让学生看,基本上学生能懂,照本宣科和重复书本标题的板书等教学模式应该是值得反思的,并且他鼓励和支持我进行探索。于是20xx—20xx年我开始利用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进行改革。
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就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而言,分析一下汽车设计师和司机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一位汽车设计师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但可以不会开车;一位驾驶技术熟练的司机,却不一定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当然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因此我采取了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具体分为比喻法、悬念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法、辅助教学法。
比喻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老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我最喜欢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手脚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我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另外,还有当我讲到“路径”这个术语时,打了个比喻寄信,要在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所在省、城市、街道、楼号和收信人的姓名,路径的概念就类似收信人地址的概念。类似的比喻法还很多。悬念法。上课时,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如在教数据库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呢,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建立数据库的方法,通过数据库来完成这类任务,将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演示与实践法。我们学校,硬件上有比较先进的设备,我往往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于教学,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另外,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没有实践,学不好计算机,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学好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所以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让他们每堂课必有所学,有所获。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课传授的知识都是为其实践服务的。因此,计算机课应十分重视上机实践。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能直观地理解和把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并学会使之应用于实践。但是如果仅仅象放羊似的让他们自己练习,学生很快就失去兴趣,觉得没意思。针对此种情况我采取了任务驱动法,在上机课上针对理论知识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完成此任务来巩固理论知识。操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因为计算机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当学生输入错误命令时,计算机会给出提示,根据计算机的提示,学生可通过思考、分析、修改错误,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上机操作还有助于打破初学者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为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并进行具体的指导,多表扬他们的进步,以增强其信心。
学科的整合性。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我们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用计算机实现一定的目的。例如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利用画图板和Photoshop实现一定的画面创作;还可以与语文老师合作,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一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WORD把它用图、文、声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辅助教学法。比如在机房里安装一些知名度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有《五笔高手》,以及《轻轻松松背单词》、《大嘴英语》、《学Windows98》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与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精神。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总体来说收获不少,但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更多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技能,我还需更加努力的探索,争取找到更优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总结 篇6
在本次我系开展的以“创新教学,提升内涵”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提高老师对教学科研的参与率的教学创新月活动中,本人选取了任教的其中一门课程—— “日语阅读”课程作为创新教学试点。
本课程是本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一门知识性基础课,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章,提高日语阅读能力,掌握日语阅读技巧,并更好地了解日本。是否掌握了一门语言,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检验标准之一。我们学习词汇,学习语法,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读懂该语言的文章,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写作等课程的学习。所以阅读教学是日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学期是该年级第二学年下学期,日语中级阶段学习。总结上学期的阅读教学及该班期末考查成绩等,发现在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语法和单词,就能阅读日语文章。有的学生以等级考试读解为目标,进行大量针对性选择题练习。读 解考试问题均为客观题,这样的试题设置本身就将学生的阅读重点局限在某些字句上,也让阅读又回到了语法词汇练习的问题上。
2、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选定教材,所选用的教材虽改变以前文体单一,但毕竟内容有限,忽视学生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发现,许多学生阅读量非常少,除了课堂学习,课后基本上不会去进行阅读训练,很多学生连日本名家名作都未曾耳闻,可见学生课外阅读量太少。
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完成考试题目并非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能够灵活运用、理解文章及言语的深层含义进行实际工作才是阅读课程的目的。为此,本人改进教学方法,拟定新的`教学方案:
1、在课堂教学上,本人改变传统日语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新单词语法、教师讲解新单词语法、学生朗读翻译文章、学生回答课后练习问题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是在日语阅读教学开始之前先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如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的展示或通过社会新闻、当下的热点话题、学生们的表演、或与阅读材料有关的声音资料来导入教学内容。教学中,本人引入语篇教学的概念,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文章,从全文宏观角度出发,立足文章整体,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分析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针对练习问题及事先设置的补充问题进行选择性阅读,小组组长发表,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最后分析该日语文章独有的行文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总结作者观点、行文方式。并在阅读后让学生讨论总结文章文体阅读技巧及文章内容整体所表现的相关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及与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等。
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管理。因为报刊杂志文体多样,迎和现代生活节奏,突出阅读话题,所以本人推荐报刊杂志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如「日本语ジャーナル」「一番日本语」等。当然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推荐一些日本名著进行阅读。当然不光是要求学生阅读,还要求学生剪贴、摘抄、编写阅读材料目录或索引,用自己的语言为阅读过的文章列写纲要或读后感,巩固阅读成果,内容不宜长,80-150 字即可。
具体以阅读教材第四课“日本の歌舞伎”为教学实例(总学时:2学时):
1、导入:观看一段大概4分钟的全日文介绍日本歌舞伎的简短视频,设置几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进入文章的阅读做铺垫。
2、课文阅读及分析:先快速全篇阅读,小组派代表用日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针对练习问题及事先设置的补充问题进行选择性阅读,小组之间相互提问;最后分析该日语文章独有的行文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总结作者观点、行文方式。
3、课堂总结:总结如本文所示的说明文阅读技巧,结合课文和文化背景区别日本歌舞伎和中国京剧的异同。
从该课课堂教学反馈来看,由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语篇教学概念的融入,激发了学生对本课内容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日语阅读教学中来。在课堂总结环节上,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丰富了日本文化背景知识,实现良好的日语阅读教学效果。从学生课外阅读摘抄及读后感笔记情况来看,许多同学能够正确表达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可以说这个教学方案是有效果的。但局限于日语阅读课程每周2课时,阅读量有限,学生课后阅读文章的主动性、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是否是阅读日语文章都难以掌控等方面来看,该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这次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我发现不单纯是教学效果有了提高,还让我自己对教学本身有了很多新的体会。首先,因为新的教学方案是根据该班学生的真实情况制定的。这让我感受到,这种“量身订做”式的、针对具体学生、专门实施的方案更有效果。其次,我认为教学方法应重实质,不重形式。任何新的教学改革方案都应立足于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目标。某些方法看起来很新颖,但缺乏可行性,或不适合该专业、该班级学生的就不应该实行。而某些方法看起来很朴素,但切实有效的方法应该实行。最后,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实践、多研究、不盲目跟从、不固步自封,时刻带着反思的心态投入教学中,自然会发现更有效的更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新思维新教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创新教学总结 篇7
即将结束的本学期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工作做出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1)班共有64位学生,他们在实践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然而并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本学期,我们逐步培养了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问题意识,能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且能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有效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取得的成绩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日常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在一学期的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实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老师也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和理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目标,学习综合活动课程的有关资料和理论丛书,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借鉴优秀活动方案和经验,并将这些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主要精神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制了本班的教学计划并备好了每一节课的教案,在活动中让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以主题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校园资源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老师的角色的把握,老师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活动形式多样化,包括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和班集体探究等。
4、我们重视环保,节约资源。例如,在“让空气更清新”的单元中,我们以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为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上网、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的资料,最终在班上进行了汇报。
第五点,融入生活,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执行主题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组织学生开展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责任。
三、存在的问题
1、努力创造活动条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活动场地和经济条件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开展此类活动确实需要信息技术。我们发现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在信息搜集和处理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四、未来努力方向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工作,我们深感欣慰。在活动中,学生和老师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有了不少收获。然而,教学实践中仍会面临各种问题,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和尝试,探索不同的实践方法,提升综合实践课的独特魅力。
创新教学总结 篇8
按照市区教育局的工作要点,以管理求质量的工作要求,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我校三年发展目标,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坚持在抓教学管理上下功夫,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打造了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学创新的关键。
(一)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思路,为了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我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面向全员,二是要分层培训,三是要突出名教师的培养,四是要注重综合素养提升,五是要严格考学。
二是在做好各项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培训项目。比如骨干教师培训,可以突出"名师工作室";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可以突出"教师读书"等。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既利于整体工作的推进,也利于做出自己的成绩,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三是创品牌,鼓励教师参加区、市、省乃至于全国教师基本功和优质课大赛,使之成为我们的培训品牌。
(二)抓好教学岗位大练兵。
通过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构建了有效教学的行为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内容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能力,②教学实施能力,③教学评价能力。
要求教师牢牢把握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总体框架
2、方法。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主战场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研组,因此我校教研要根据以下有效的方式进行了操作。
(1)实践反思——基于自我反思的专业能力训练。
1反思教学的成功
将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运用,教训目标的完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调控,学生的课堂反映及学习成果等了好的效应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2反思教学的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反思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3时时反思
课前反思: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
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绪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了问题产生在的原因,对教育教学方法及时进行了调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中反思产生的效应。
课后反思: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伴互助——基于团队合作的专业能力训练。
(2)每周四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说课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集中评议,量化评分,不断整改提高。
(3)学校领导自始至终参与本年级的说课、听课、评课,保障了活动的实效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最后都形成了《教学岗位大练兵调研报告》,为今后制定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充分运用上述研修方式的同时,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练兵的方式、方法,形成学校各教研组教师岗位大练兵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比如:过去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个人能力考查,以单兵作战为主要模式;本次岗位大练兵改变了以往侧重于单兵作战的考核模式,我们在制定方案是特别提出了,不仅要有个人考核,还要有团队考核,这样可以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每个人的水平。
(4)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1)每位教师都能够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学校订阅了教育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
2)教师养成了积累教学经验的习惯。把从书刊、报纸上看到的教学小技巧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想出的好点子做成了卡片的形式,按教材内容顺序分类存档,以供教学设计时查用。
3)为教师提供了参加学习培训、教研教改等活动的机会。从别人的研究、讲座和讨论中学习新方法、策略。促进了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4)教师写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经验论文、读书体会。通过这几类文章的撰写,促使了全体教师学习和思考问题,能使"教"与"研"更深入一步,写的过程是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同时要养成了把点滴经验、体会记载下来,把看书得到的收获记载下来的习惯。拿起笔时就会认真思考、仔细回顾,广泛联想。使教师的思想得到整理、提炼,产生新的见解和认识,便会发现问题。
5)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形成长期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就需要学习、需要钻研教育理论,搜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情报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
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辩析;对主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估价。同时进行课题研究时,教师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成就,确立一个主攻方向,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积累知识、形成了有用的知识体系。
6)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以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为导师,跟随听课,虚心求教,把自己在教学、学习、研究中的成功与困惑及时汇报。
二、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生态课堂
"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高效
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1、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2、"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
3、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学生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4、通过加强培训,有更多的名师、有思想的老师投入到教学中来。
5、环境和技术的优化,在课堂上讨论与合作,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现学校课程的优化
1、明确了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1)教师严格执行上级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了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随意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的现象。
(2)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
(3)研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
(4)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供必要的有效培训,努力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
(5)建立了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机制,创造必要的机会,让他们了解或评价课程,参与课程决策。
2、合理安排了课程和执行课程计划。
(1)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或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对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出了整体安排,制订了《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
(2)依据相关的课程规定,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四、建立了必要的教学规范和评价制度。
如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引导教师群体积极参与和开展教学改革,创设灵活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确保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教育资源;建立了教师课堂行为的基本规范,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考核奖励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建立了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必要的课程档案。
五、建立了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形成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共同参与课程管理的机制;在教学经费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提供保障。
六、成果
1、完成了教师培养目标
三年来,培养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0人以上,占总数的25﹪以上。抓好了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中学高级教师达25﹪以上。到20xx年,形成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2、完成了教学特色目标
⑴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风格独特。
⑵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
3、学生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创新教学总结 篇9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新时代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不断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就是人的创造性。因此,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1.创造性教育应该尽早进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创造性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创造性与其所拥有的知识量之间并不成正比的关系,知识多的人创造性不一定就强,知识少的人创造性也不一定就弱;知识的多少,智力的高低可以决定的只是一个人在创造中可能达到的层次与深度。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培养创新意识并不完全在于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这也正是培养创新意识可以从小抓起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生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年龄段,初中阶段正处于形成科学兴趣时期,高中阶段是形成科学理想的重要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抓好这几个时期的教育。
2.知识更新速度快,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993年,美国首先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仅短短一年内就席卷全球。“天上用卫星,地上有光纤”,天地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知识量的急剧增长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老化且更新速度的加快。同时,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内容、方法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师若不及时更新知识,还继续“三一式”教学?一枝粉笔、一本书、一根教鞭,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见解和有开拓能力的人才。教师必需接受再培训、再教育、再提高,不断进行“充电”、“补氧”。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要以教师的知识更新为起点。
3.开发创新能力,增强民族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当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开发我们的人力资源,在科技发展上再创辉煌,让世人刮目相看。因此,加大开发创新能力的力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
1.打破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然而传统的教育思想把人们的大脑看成是一座知识仓库,思维限制在老师设定的书本知识的框框内。另外,学校的有些规范,严重地束缚着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某些教育规范,解放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方法之一就是赞扬——如果你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好品格,你就应在某一方面赞扬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让他的缺点在优点的发扬中克服掉,让他充满自尊地健康成长。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园丁的工作是施肥、剪枝,但绝不是让你把一枝月季花改良成玫瑰花。
2.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创新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机制。从小学到大学,学生要面临无数次考试,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迫使学生一切依照标准答案而不能有任何创造性发挥。结果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一些未经消化的、不理解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为此,我们应当改革升学考试制度,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做到“四个转变”,建立创新机制。
一是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目标为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
二是变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为全面调查、综合测评、多元评优的评价方式。
三是变以绝对性、终结性、结果性为主的评价形式为相对性、诊断性、形成性和过程性等多种评价形式。
四是变以课程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为惟一标准为以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任务以及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多元和特色评价标准。
3.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教育,但如果教育不得当,其结果就会相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熔化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抑制创造欲望,埋没创造人才。
为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应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普及与提高结合:一方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有发展特长的学生。
二是共性与个性结合:一方面要保证全体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基本的学力,同时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性,开发差异资源,实施因材施教。
三是规范与选择结合:一方面要求向学生灌输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道德规范和统一要求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选择发展自己的优势,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判断、分析事物,形成辩证的思维方法。
4.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突破,二是融合。突破能产生新知识,融合也能产生新知识。而无论是突破还是融合,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要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记忆性知识的分量,增加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容;减轻一些难度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关心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增强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合并,融会贯通,夯实创新基础。
5.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应试教育把学生简单地视为被动的客体,把人脑当做固定的.容器,教师生硬地向其灌输知识。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创新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老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6.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与智商相对应的情商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
所谓情商或情感智力,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这些因素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情感智力也要通过教育来开发和提高,开发情感智力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做法和忽视做人教育的状况,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都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三、遵循“六解放”原则,培养创新能力
在操作上我们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到“六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这样,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管理,并鼓励他们在自己从事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创新成果。建立跨班级的各类学生组织,使学生有机会自己管理自己,并为他们施展创造才能提供舞台,让他们学会独立地运用所有知识,为他人服务。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主体性教育;二是以开设专门的创造训练课为主,进行创造教育;三是建立校园科技组织,开展创造发明活动;四是组织小型综合课,开展创造思维训练活动,如全面开放课外活动设施,将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提供给全体学生使用,使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有资料、有设施、有场地;五是创办学生自己的报纸、广播站,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并拓宽自己的视野。
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创新教学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年级综合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综合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综合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新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本学期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综合课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1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1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1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1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学生方面:
(1)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的表现操作、完成任务等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个人提高方面:深入钻研综合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5、及时做总结、写反思。认真进行课后写教学博客。综合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学习生活理解和认识上有很大进步。
2、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课堂上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回顾这学期从事综合的教学工作,我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生活中的技能。
创新教学总结 篇11
为全面落实县教育体育局《开展“教学创新行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教学工作实际,我们迅速行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现将我校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式和学校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走创新之路,我们学校把“教学创新行动”和“教有特色 学有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也是我们“教有特色 学有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中的重点一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抓好阅读、书写、作业、预习、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倾听、交流、展示、质疑等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创新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开设质量。
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开足开全课程,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师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创新教学过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
试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其总体而言,虽然具有过程管理的特点,但实质上存在着 “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应突出“过程性”。比如对备课的管理,就可借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备课制度,改变过去教师个人备课、书写教案,学校检查“备课本”的形式。
4、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艺术鉴赏和参与、创新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业水平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既要包括国家课程,也要包括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各任课教师以单元检测为阶段,搞好质量分析,认真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救。建立学困生档案,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营造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我们将进一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争取在“教学创新行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创新教学总结 篇12
什么是创意?它的特点是什么呢?百度说: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一种智能拓展;是破旧立新的创造;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对接;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创意的特点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如何打造富有现代思维高度的特色课堂,让学生们在思考中获得启迪和成长,从而绽放生命的华彩,一直都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思索。
有的老师墨守成规,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授课模式单一,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总想着一节课讲完就行,结果学生是囫囵吞枣,收获不太大。这样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是做不长久的。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和钻研意识,我们就是一个死板教条的教书机器!课堂成了无效课堂,那样,我们不仅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同样也是在浪费学生们的生命!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他这一段话进一步为我们明确了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它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不同,真正的课堂教学不是讲的',也不是教的,而是让学生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上学期我和学校的部分老师一起,到我县外国语学校听课,让我收获颇多。他们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造,我们就难以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寻求多种方法先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从而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对于我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讨的。课堂上,我们可以从由简到难,步步为营,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工具书等自主学习,让学生都活跃起来。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和重点进行讨论,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教学质量不仅从兴趣上提高,更要从方法上、情趣上、质量上、创新上提高,直到学生把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彻底掌握住,培养了学生们敢想、敢问、敢讲的良好品质,以及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课间可以适当休息几分钟,再继续学习,哪怕这堂课只学了二十多分钟,学生就掌握住一点知识呢,他们也是有收获的。
另外,作为教师,无论是唱歌、跳舞、瑜伽、太极,还是书法、绘画、打球等要有个人特长,总而言之我们要会领着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竖立起威信,增强个人教育魅力,他们才能信服。
做一名有创意的教师,我们就不能照搬知识,人云亦云。没有发展,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信仰,我们就无法培养有思想的学生。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够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和见地。
做一名有创意的教师,是沿袭,是因循,还是创新?很多知名专家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通过创新实践,探索与研究,已经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基点。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沿着这条创新之路走下去,广泛吸收他人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改变原有行为方式,逐步发展为专家型、创新型的教师也不是什么难事。
创新教学总结 篇13
我校《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题于20xx年秋批准立项,是《小学区域性创新教育》的一个子课题。本课题历经五年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进入课题结题阶段。现将有关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我们的理论假设与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就在于通过思品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品质的人才,并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健全的人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小学思品教学的特点,构建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陶行知在《民族的儿童节》一书中强调,要实现儿童的“六大解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儿童。只有充分地解放儿童,冲破一切传统束缚,让他们大胆去想,大胆去讲,大胆去干,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2.“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专家们认为:要以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要有基本模式,模式规范教学。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根据不同课型构建一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并用模式指导教学,避免品德课执教过程杂乱不实,突破思品教学的三背离,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概述
(一)模式孕育阶段
20xx年秋,我们实验教师在县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学习创新教育理论,根据思品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制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现行教材并制定了方案,孕育出了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三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1.明理课以“理”为主线的模式。
扎实的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创新能力决不是凭空产生的,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学习。思品课中的“理”是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明理课是侧重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塑造学生心灵的课型。理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课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悟出道理,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是一个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精心设计教程,运用多种教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悟出道理。明理课分为“感知深化运用”三个阶段。感知,是让学生初晓观点;深化,是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运用,是用本节课所学的道理去分析、解答具体事例或联系实际解决某一问题。
2.动情课以“情”为主线的模式
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动情课是侧重于激发学生情感的课型。动情课以激情为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激行。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节和拨动学生的情感。动情课分为“引情达理激行”三个阶段。引情,运用新颖的形式引发情感;达理,通情达理,运用生动的事例及教学手段感染和打动学生心灵,产生情感共鸣,再入情入理,从而从情中悟理;激行,激发行为动机。
3.导行课以“行”为主线的模式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道德教育有三个要素自然(天性)、习惯和理智,其中习惯最为重要。导行课是以指导良好行为养成为主的课型。导行课分为“晓理导行实践”三个阶段。晓理通过课文内容明白道理;导行,教师向学生提出行为方式和要求;实践,行为练习。
这三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相互渗透,形成一体。同时,明理、动情、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各节课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存在。
(二)实验探索模式阶段1.研读教材,划分课型
每学期开学初拿到教本后,各实验教师研读教材内容,初步确立相应的课型:明理课、动情课、导行课,并根据孕育构建的基本模式备课。
2.课堂教学,践行模式
课堂教学中,各实验教师根据课型选择恰当的模式执教,老师门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又总结出了具体、可行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模式,如:
讨论式模式:出示讨论题目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辩论式模式:学习新教材出示辩论题目分组作准备两组展开辩论辩后师生小结。
质疑式模式:学生质疑带疑学教材尝试讨论全班交流解疑存疑。
茶馆式模式: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
小组式模式: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
评出优秀小组。
实践式模式:教师公布实践要求各人(分组)进行实践汇报实践情况得出实践结论。
主题式模式: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收集材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主持会模式:生充当节目主持人,师退二线导演。3.教学评价,指导教学
在学习创新理论,进行大量听课评课后,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小学思品课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表”,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促使了我们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破模式,开放课堂
教学要突破模式,不搞模式化,模式应是变中有常,常中有变。小学思品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六大开放”: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课型、开放教学评价。我校思品课题组把握开放式课堂教学的辐射性、主体性、创新性、时代性特点,在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思维空间、开放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开放教学内容指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删出过时内容,增添鲜活的时代内容来充实学生的信息量,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开放教学过程指的是课堂向课前开放、向课后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其他课程开放。比如我课题组与语文组联合开展“我心中的土家名人”采风活动,利用长假开展的“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开放思维空间指的是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权威观念,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辩。设置语言情景,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活用教材,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讨论、辨析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教学评价从这些方面考虑:会不会收集整理信息、会不会合作讨论、敢不敢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不能用所学道德观点指导平时的言行等,各实验教师平时教学时作好记载,并联系测试成绩对学生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1.课题研究的开展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语言和行为的背离、社会实际与课堂条文的背离、所学道德观点与学生实际行动背离的被动局面,老师的束缚解除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新型的思品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人性的光辉,老师爱教,学生乐学。
2.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为促进学生德性发展搭建了平台。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开展的活动,如〈〈歌颂祖国伟大成就〉〉板报比赛、〈〈环保卫士在行动〉〉的广告语展示、〈〈可爱的家乡人〉〉摄影比赛活动等等,使孩子们在和大量的信息交流中,在和社会的亲密接触中,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心灵净化了,德性发展了。
3.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践性品德的行为方式增多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4.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观念的更新,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各位实验教师迅速成长,实验教师陈支益的品德课堂教学曾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她参加全县优质课堂赛获一等奖,实验教师的一批论文如:〈〈引进时代鲜活信息,构建开放的思品课堂〉〉《让学生在思品课堂经历探究过程》等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课题组的经验曾在宜昌市品德教学研讨会上作公开交流,教师们的教科研成果达二十项以上。
创新教学总结 篇14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这本书,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每天晚上,读书便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因为我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面。这本书,如雪中送炭一般,给我们所有的青年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学习,我的收获很多。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标强调: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实现有效创新教育。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刻反思一下,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因应该,学习新可标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装自己,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
二、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创新设计小学语文》的启发下,我精心设计自己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从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录象资料,在资料片声情并貌的演说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纷纷举起了小手发表自己观后的感受,就连平时从不听讲的“双差生”都兴趣盎然去钻研课文去了。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也能帮助同学们走进小红军的内心世界,认识小红军那种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理念强调学生应该由“单一、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变以“教”为中心为以辅导学生的“学”为中心。作为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重视辅导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自主的运用方法去获得知识同时学会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长城》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咨询自己的家长、翻阅资料、上图书馆、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意义、结构布局、等资料,学生积极的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多种途径,自主的获取大量的.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的过程。其间,这一搜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长城高大雄伟、被称为世界的奇迹,象征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总之,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的一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当然,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在工作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展自己、激励自己成长。
20xx年7月25日
【创新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创新教学总结02-28
教学创新活动总结12-02
【精选】创新教学总结四篇03-20
创新教学总结八篇03-21
创新教学总结3篇11-21
精选创新教学总结3篇12-05
创新教学总结8篇04-30
创新教学总结6篇02-26
【推荐】创新教学总结4篇02-24
创新教学总结模板10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