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2024-09-19 01:57:00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

  期我担任高255班的语文教学,该班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加强语法知识训练

  开学伊始,我花了一个星期为他们传授语法知识,从语素、词的构成讲起,着重让他们明白词的构成,由此及彼,就会明白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成份划分。

  另外,着重为他们讲了词性的判定,有些词的词性很难明确划分,所以,得结合该词的特点和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来判定。其实,这些知识点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说明的,也就是说,词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标示了该词的特点,即词性。

  最后,让他们能分清短语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其实,短语在某种意义上说,能表达相对独立的语意,如果加上标点符号,有了特定的语气,就了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单句和复句就要注意,单句只有一组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组以上,且相互间不能有包容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了套这样的练习,让他们认真做题,仔细分辨,深入领会。

  二、注重培养实力,严格要求课文背诵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品,特别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文章。基于此,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那些必背书目,要求他们必须到我这里过关。这些文章的背诵,有助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他们自己的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针对现今高考有默写的考题,我在学生背完课文后,我还组织他们全篇默写,加深印象,记住字词。

  三、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口头表达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学的要求,多年来,学生注重的只是写和读的能力,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而说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处世尤为重要。是以,我在授课时,经常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别的同学参考讨论,最后为他们总结,肯定其正确的,纠正其不足,让他们明白事理,增加自信。

  读报课,我有时组织班干部为班上一段时间的表现作总结,有时要求班干部组织班上同学上台讲故事,以训练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学学习最不易学习的内容,毕竟作文要的是学生长期的生活积累,要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另外,要的是学生的一种悟性、一种感觉、一种灵感。我想说,当年的材料作文

  训练比较容易,把文章的结构告诉学生,让他们写一种模式作文,虽然这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有利于学生参加考试,直接得分。现在的作文重点是话题作文,这样的作文很自由,很灵活,但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最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注重学生平时的练笔,写自己的生活,写一些短小的作文,认真评阅后细细讲评,让他们从中比较,感觉好作文的妙处所在,这样做,收获明显,学生都感觉有话可说了。

  总之,一个学期结束了,我在本期中尽必尽力,班上同学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2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作工作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部分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了自己相关的业务技能。

  4、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并成功的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唯一的听众》。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现在,我也正在不断改正中。

  总之,在本学期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3

  1、要端正态度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

  2、要有浓厚的兴趣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阅读文学名著,做好摘抄。

  可利用在校语文阅读课和双休时间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并做好摘抄。因为中考中至少有四至五分的名著试题。

  (2)多读一些精美文章,坚持做摘抄,写随笔。

  阅读时不要只是读文章的故事情节,要认真思考,要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并学习一些好词佳句、优美句子等,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确写作积累素材;也可写写随笔,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3)及时总结知识点和答题方法。

  学习课内文章的目的是为阅读理解课外文章打基础,老师在讲课时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总结知识及答题技巧。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平时在做笔记和做作业时要书写规范,切勿潦草。

  4、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现在的课堂模式分三步: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对此,每步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

  ②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③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二)听课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分析教师语言,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②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③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三)作业环节的学习方法

  先复习再做作业,规范书写,注意格式。

  (四)复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把握知识结构、建立知识联系。

  ②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建立知识体系,搞好整体复习。

  5、要注重积累。

  积累的内容可分为:

  ① 古诗名句的积累。(要适当归类,包括课内和课外的)

  ② 古文言现象的积累。(课内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③ 重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④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的积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⑤ 必读名著知识点的积累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的积累。(尤其是四字词语,在中考的一定有一个这样的题型)

  这在平时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总结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最后,我总结了“四先四后两小结”的学习方法:

  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

  两小结:每周末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

  语文学科知识博大精深,重在“积累”,从一个字到写一篇作文无不体现了“积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平时要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各感官,多看、多听、多读、多写,做到了这“四多”,学语文就容易了。

  现在中考题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病句、古诗名句积累、综合性口语交际、名著积累等,大约20分,要想本部分拿高分,平时要注重积累;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包括五个阅读题,分别为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分值为40分左右,(后面我整理了每种文体的答题技巧);第三部分为写作,分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写作时要认真审题,切勿写离题。

  (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二)记叙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记叙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二、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A、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细节描写

  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5. 描写的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五、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借代 反问 设问 引用 对比 反问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

  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性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7)设问:作用: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吸引读者。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可以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11)反复:强调了情感;强调了内容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语: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六、写作手法及作用:

  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 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

  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 G、倒叙

  七、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xx年全国卷《长城》)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4

  20xx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大家考的成绩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把试卷情况及备考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试卷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变化不大,最大的变革是作文,一改几年来坚持的关系类话题,采用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而所给材料也不是为了引出话题,而是包含一种寓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立意。这多少给考生带来些迷乱,但细分析起来,这样考察是在降低难度,因为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点体会,展开评析即可。它不象关系类话题那么受局限,还要找准关系才能写好。对于理性思维偏差的文科生来说,借助他们丰富的联想,更易突破材料。

  而试卷在其他题目的设置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如基础知识部分字行题让选两个错别字;再有现代文阅读部分,散文选的太深奥,考生读后找不到思路,对成绩影响很大。

  二.备考总结

  这一年虽在紧张复习中度过,感觉自己也很劳累、疲惫,但看到试题时才发现很多地方并未备足,并不是说经过了时间有了过程就有成果。

  其一,基础知识部分的衔接题我们做的太少。第一轮时只匆匆带过,第二轮没讲,《每日十题》专项训练时只出现了二道,感觉简单也没放在心上,更别说专门的方法指导了,我不知高考中学生答得怎样,总觉得是一种亏欠,教训便是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忽视,要讲细讲全。

  其二,散文阅读分析不细不深,第一遍复习时就课内文章分类讲解了特点,专业术语等,第二遍综合散文常识边做题边分析,模拟时发现较差,以挑选几道专门的题集中训练,集中讲析,自认为准备好了,看到试题时却发现,讲的那些几乎没用,学生对文章都把握不准,有方法以怎么用得上?教训是提高能力比传授知识要重要的多。

  不足很多,细想起来,有几点也是仍可沿用的,权且表达如下:

  ㈠学好语文课本

  刚进高三,我先领学生对一至四册课文进行了系统复习,这一遍经单元为单位,分步骤细致串讲,先是利用早读时间重读课文,品味精典,课上再就课文的综合特点,文体的特点阐明概括,然后把四篇课文分类,从各类中挑一重点细讲,目的一是熟悉优美语句,这字音、字形、语病、写作、鉴赏等题打基础。

  复习古文用时较长,这里古字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基本规则等,因为高考命题虽然考查课外的文言语段,但是考到的释词译句内容,都要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迁移出去来解答,而且还涉及到默写填空。所以这一面复习很重要。

  ㈡加强写作训练

  从高一到高三,甚至开考前一周,都没放松对写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后半年,由两周一次习作改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当堂完成,不允许拖拉,这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的`做法,虽然有点残酷,但坚持下来,确实有益,经过这番训练,两个班的学生,很少有担心写不起的。

  再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能发扬个性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根据三年来学生写作的情况,帮他们分析各自擅长的文体及熟练的材料,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驾轻就熟,运用自然,运用自然顺手。

  作文的分值有60分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从功利的角度说,最后复习阶段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不管是对考生还是对教师来说,语文都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试题灵活,与课文联系少,作文分值很大,考察能力多,历届高考可以说没有语文满分的。我们要抓住重点,总结经验为明年的高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5

  教学经验总结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教学的两个班级(高一10,16班),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位于学校同类班级前列。以下是我在本学年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比活动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二、精讲课本范文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字词改错题、修改病句题、古诗名句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

  三、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自费购买了60多本《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课外书在学生中传阅。另外结合作文教学,经常给学生们朗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还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作为范文朗读。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向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阅读《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在学校20xx年5月举办的“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演讲比赛中,我班的胡海霞、许璐、包瑞三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此活动的征文比赛中我班的王瑞文同学获一等奖,马莉、陈祥、袁玲三位同学获二等奖。由此可见,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事教学工作已十二个年头。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学校一线骨干教师,我回忆这十二年来,常常问自己:我在教学生涯中积累了哪些心得体会呢?又有哪些可以用来指导我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经验呢?此时深夜的灯光下,将我之所谓经验剖之于众,供专家们的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一、语文的教学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民族精神的外化,所以语文教学应以文化传承发扬,各民族精神的感悟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文化的内容,人类的精神情感,让学生体会感受,从而让文化、思想的精髓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积淀成文化素养,优良的精神境界,美的艺术的追求等等。老师们不该让语文教学仅仅变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应试的工具。如果那样,文化的美将荡然无存。

  二、现代语文教学是大语文的教学,不公包含文学、文字、表达写作,也包括实际生活的种种文字的运用。在这种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我认为,在注重文化传承,精神情感的体悟的同时,语文的实际运用也不能荒废,也就是常说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综合性运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等,让学生既能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也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潮流,具有较高社会生活实践能力。

  三、语文学习是思想的学习,情感的流露。要想学生能进入课文中描绘的种种世界,没有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是不可能。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放下架子,平等和蔼宽容地对待学生,为学生卸去许多老师带来的压力,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气氛;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把学生们当成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精神,而且敏感,固执的大人来看,课堂上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允许甚至是赞赏他们的过错,奇思怪想。十二来,我没有看到一个成天板着脸、很严肃地上语文课,把学生只当作一个个没长大的小屁孩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能获得很好语文教学效果的老师。

  四、语文教学是思想精神的绽放,是情感的宣泄,是美与丑的感悟,需要学生精神的'活跃,思想的亢奋,活动的奔放。因此语文教学需要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活力,切忌死板僵化。天天、年年、一副脸孔的教学模式,再专心、再敏锐的学生也会疲乏,自然失去了课堂的活力,而变得思维懒散、死气沉沉。哪里还谈得上教学的效果呢?

  其实,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只需要我们稍稍改变教学的手段,追求点课堂教学的差异化就行了。

  五、语文教学也是知识点滴积累的过程,技能、素养逐步养成的过程。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夯实基础,早下手、勤积累、抓反复,毕竟语文知识的丰富、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强化就行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每一天都应采用一定办法让学生去积累字、词、句的知识,去掌握常规的语法知识,形成朗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在起始年级,就应该设置好知识积累,素养形成的手段和方法,然后三年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不半途而废,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语文的知识面、涵盖面很广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广泛拓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课文。学生在拓展中体会、比较、丰富,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遂的理论深度。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检查实施,力求每个孩子都去读课外的名著名篇;也常常印发与教学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文学常识,同类文章比较,语法知识,美文赏析,不同观点等等,去丰富他们的知识,活跃他们的思维;也常常采用剪报、手抄报、积累本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他们自己查、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中学会知识,形成感悟,获得深刻的体验等;我也坚持让学生每周写篇随笔的作法,这既是训练写作,也是积累素材,还是锻炼思维的好方法。这些课外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七、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众多学生的“短板”。众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先从理论角度讲讲怎么怎么写,然后出个题目让学生写,再评改、评讲。这种传统方式的继续沿用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习惯的地方,它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的讲解、评点成为了他们思维、认知的一个参照、一个标准,这是束缚学生的。陶行知曾说过:“老师改一百篇作文,不如学生自己改一篇”。这句话其实强调的是学生自由思想,主动实践的重要。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一般不讲写法,不说思路,不在学生评点之前评点。我采取的方式是:1、先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同学思考并列提纲,然后大家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内容包括:审题,切入点选取,立意,材料、结构等等;2、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课外写篇文章,再选一堂课,将两三篇优秀文章与两三篇问题作文在班上朗读,由学生自己评析,老师只作适当点评和补充。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能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思考与表达,能促学生形成能力的有效方式。

  八、现行初中语文教学有中考考试的任务和压力。一个优秀的负责任的语文老师还应该研究考试动向,总结答题思路和技巧,以指导和锻炼学生。新考试动向的把握,答题思路和技巧的简要准确地概括提炼,往往能使学生学习应考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不成熟的见解,贻笑大方,只能作为我一个普通老师的一般想法,恳请专家们指正批评!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7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二、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现在的学生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应该分发一些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初一学生在文言文方面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做学生时候也全部上过,所以我深有体会,总体上采取了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给学生太多压力,而应该从简单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三、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每周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8

  倡导积极诱因促进育人质量

  ——谈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旧教育观念的逐步被摒弃,以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轻松学习过程,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才能真正的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激发欲望。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语文课始、课中和课结束时,它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功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把本节课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提出目标时要选择最佳方法,要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要表达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平;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会什么,理解什么,怎么运用学到的阅读知识等等。教师通过学习目标的明确,使学生产生了“摘果子”的欲望,增强了他们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情感,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把握提问,激励求知。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阅读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及阅读水平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彻学习过程的主线,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自学环节后教师可根据自学内容提问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自己的学习伙伴回答一下呢?小结中可这样启发: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完成,你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考一考大家的.问题呢?不管哪个环节,教师都要尽可能地把提问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把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就说明了他们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有了初步的创新萌芽。

  三、强调学法,提高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即会自学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会自学知识也就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阐述学习方法时,大部分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新学习方法的印象不深,同时也压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不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现个人的风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在教学阅读知识后,教师并不罢休,接着问:阅读后,你们在阅读的知识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要结合课文主题思想去思考,去理解。教师接着问:“思”要看什么?“解”要想什么?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既做到了“授人以鱼”又作到了“教人以渔”。

  四、训练优化、调动热情。

  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全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课堂练习更加重要。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基础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深度就有所不同。如果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统一布置要求,势必会让学得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没有意思,让学得差的学生觉得太难,无所适从。因此,要使课堂训练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训练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创造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参与的课堂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选编语文练习时,教师可选编几个“题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这样具有弹性的练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有了做的自由,提高了训练效率,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言的过程。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体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9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依然是现在教育关注的热点,而减负,不仅要减去有形的作业负担,也要减去无形的心理负担。激发兴趣是减轻心理负担的重要措施。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接受知识的速度快,质量提高;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呢?

  一、教以方法 培养能力 让学生善于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规律,并不断加以训练,形成学习的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真谛。因此,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给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1.乐于阅读,从学拼音开始。有人说,拼音是识字的拐杖。小学生在进校一个多月后,就学会可拼音,这意味着他们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既能品尝阅读的甜头,又能体会阅读的魅力了。

  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掌握音节,加强音节教学是当前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学完单韵母,开始学声母时就发给每人一份音节表,学到哪儿,读到哪儿,竖着读,横着读,然后点着读,待拼音学完,音节表也都会读了。因此,在测试时,学生读得都比较流利。这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已逐渐形成,只要是拼音读物,学生就都能读了,学生学语言的兴趣由此产生。

  2.掌握方法,创造性地识记字形。识记生字,是低年级小朋友的重要任务。形状各异,发音不同的生字,想牢牢记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切实掌握好字形的分析法、识记法。每个学生思考的方法、角度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经历也不同,因此,可提倡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识记字形。教师参与讨论但决不强求统一,及时表扬那些能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逐渐培养起来了。久而久之,学生识字,可以无许再逐一细教,而是运用自己的思维,想出种种办法记住它。

  如“河”,有的小朋友是按笔画笔顺识记的;有的小朋友是则根据自己学过的生字去识记,说“三点水加个‘可’字”;有的小朋友说,“水比较少,可以游过去,就是‘河’”。方法各异,结果相同。

  3.养成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写字。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也是重中之重,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很重要。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学生写的字不在多,而在于端正写字的态度,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而非机械抄写。

  结合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怀素写字》一文的教学,我对学生提出四点书写要求:(1)整体看字型。是方的?是长的?还是扁的?(2)笔划到位。看清每一笔的位置,每一笔的起始点,每一笔的特点。(3)写完后,再与范字比较,看看写得像不像。

  在每次写好字检查的时候,我鼓励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字,在旁边打个“☆”,以此端正他们的写字态度,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良好的书写西光养成了,作业显得整洁、美观,学生对学习会充满信心,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4.提高能力,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小学研究的种种资料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然而在教师有目的地培养下,从二年级开始,他们的书面语言要赶上口头语言,而小学低年级的任务则在于口头语言的提高和规范。从小学语文教学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这一原则来看,低年级口语的提高和规范,是为了促进读写的规范化,如何使学生的口语规范以达到促进读写呢?我认为,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很重要,有好次才会有佳句。词汇丰富了,说话能力、写作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因此,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把生字组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用“给生字宝宝找更多朋友”等方式,鼓励孩子组出更多的词语,并及时的进行交流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累词汇的兴趣,也从而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在大力地表扬下,有的学生拿出了本该是二年级才开始学习运用的《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兴致勃勃地相互学着查阅起来。很多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主动地提前查好还未学习的生字,常常“乐此不疲”地相互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在各类词语中,成语言简意深,具体生动,积累并加以运用,这无疑是规范语言、提高说话和协作能力的好途径。小朋友也喜欢学,当他们说出成语的时候,我都给予充分的表扬,把那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的,可以掌握的成语写在黑板上。这些成语,或讲故事给他们听,或把成语用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从而激发了小朋友学成语的兴趣。这样持之以恒,小朋友的成语越积越多,词汇量也逐渐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有了兴趣,即使费了时间,花了精力,也并不感到是种负担。反之,缺乏兴趣的话,作业再少,也会嫌多。

  5. 加大力度,训练学生思维。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因此,课堂上必须坚持加大思维训练力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冰花》一课的教学时,对“像一片片宽大的树叶,像一棵棵柔嫩的小草,像一株株丰满的牡丹”一句话进行拓展思维训练,让小朋友看看窗外天空的白云“像……像……还像……”。直观的形象,充分的想象,诱发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产生出很多缤纷多彩而不老套的语句:“像一大团甜甜的棉花糖”,“像堆成堆的白雪”,“还像妈妈现在头上戴的白色帽子”。这样进行理解、运用、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习也就不再是负担,而成了快乐的事情。

  二、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乐学

  课外天地十分广阔,课外时间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抄写写,还是在扩展视野中巩固已学的生字、词语?

  我觉得写得少,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否则就会随随便便地写完了事,达不到目的。省下抄写生字的时间就有了发挥的余地,可以学成语,也可以学他们想学的知识。更何况学生学成语等感兴趣的知识的时候,说呀,写呀,早就把机械抄写的那几遍包含进去了,而那是有意义的、积极的学习。

  1.回家作业也应该有,但我对一年级小朋友布置的家庭作业,通常是口头作业。如:朗读课文、讲故事、读报纸、读课外书等,并在家长会的时候对相应的各项作业完成方法提了要求,使家长帮助孩子有效地完成好每一项作业。例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前,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小鱼是不是真的害怕北风?”、

  2.鼓励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写作是语言教学的重点,综合能力的体现,也令很多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头痛不已。而读写的兴趣、读写的习惯及读写的能力都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从学完拼音起,学生就能读纯拼音读物了。这时,就鼓励孩子多读童话、寓言、科学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可用自读、轮流读、比赛读、提问题读等多种形式激励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面向全体厚爱差生

  我班有2/3的学生来自农村,有几位小朋友还未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起点低,连语言关都没过。部分家长素质也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抓住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起自己能学好的自信心。

  1.让差生“先行一步”。对思维速度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提前一天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后进生“开后门”,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甚至问题,让他们有所准备,到第二天提问这几个小朋友,肯定问答得比较好。老师加以肯定,大力表扬。然后慢慢放手,加以调整,从而让这些孩子也尝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起学好功课的信心。

  2. 作业不打“×”。试想一个小学生,作业本上都是“×”,对学习会多没信心。因此,我不在学生作业本上打“×”,只是做一个记号,让学生自己订正,保留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道远。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通向未来的关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它就像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轻他们的负担,是一个常远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0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1

  既然是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辉的,又是和蔼可亲的。希望,是美好的。 然而,付诸实践的路,却不是那么容易。

  九月份刚开学,也是我开辟新的工作环境的开端,揣着满怀的热情,走上教三七班语文的岗位,与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相处后,发现他们都很愿意亲近我,而且对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就像是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一下课都围在你身边,问问这,问问那,我呢,成了一个孩子王跟他们一起说笑。

  可是,马上问题就来了,我很快就发现学生们的语文基础掌握不是很牢固,而且,写作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无非是对他们“严”。 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你课上永远板着一张脸,不断的提出学习上的各种要求,在不满意的情况下,教训一顿,学生们肯定也能掌握好所有的知识。可是,这样一来我距学生不是很远了吗?但是一味地做朋友,而没有老师的威严,让他们感觉就像班里的一个同学,那我还怎样驾驭课堂,上课的时候他们怎么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事实上有的孩子就因为跟老师没有距离了,课堂上很随意的插嘴或下位,这样怎么能学好?

  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备呢?

  回想以前学心理学时,有一句话: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是啊, 这样既能和学生们友好平等的'相处, 又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纳你,从而爱上学习。

  看来得从“做朋友”开始我的计划。

  于是我用了二招: (一)坐下来听学生倾诉。 作为学生,总是希望老师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悲伤。如果心平气和的做学生的倾诉对象,跟学生交流,有时并不需要做教师的自己说,只要静静的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教师对他是尊重的,学生也就满足了。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这是和学生交朋友迈出的关键一步。 (二)“蹲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评价标准跟我们成人是不同的,当我“蹲下来”与学生平视,才能知道学生在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以他们子的视觉看发生在身边的事,才能理解他们,才能看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是让我最担忧的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们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头等难事,可是,已经到了小学中年级了,哪能不写作文呢?于是,开始从五十字,一百字的拓展写话训练着手,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写作的作业,一个月下来,他们变得有话可写了,然后开始训练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型,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后能够比较轻松的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他们看到每次自己都能写上二、三百字,越发有了信心,把写作的作业当做家常便饭,甚至有时一个星期下来训练作文的次数低于三次,孩子们都不习惯了,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严格”的训练。

  平时对于基础知识也是不放松一丝一毫,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严格要求,争取让每一个孩子掌握得扎扎实实。

  就这样,孩子们和我在“好朋友”似的愉快合作中,爱上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2

  一、低段习作重在激发兴趣

  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识字写字,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记忆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字。下面我想请一个老师谈谈你的识字教学流程。

  我们都会发现在低年级课堂的识字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组词、说句子等练习,孩子这时是很喜欢表达的,回答问题积极活跃。其实这样的练习不仅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写字。下面我想请一个老师谈谈你的识字教学流程。我们都会发现在低年级课堂的识字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组词、说句子等练习,孩子这时是很喜欢表达的,回答问题积极活跃。其实这样的练习不仅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无意识地在教孩子习作。只是这时孩子说的话比较零碎,有的孩子说的话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说的话语序不当,也有的孩子还不会说句子。当我们在不断地指导孩子用完整的话说句子时,当我们在纠正孩子句子的语序时,当我们在引导那些不会说句子的孩子发挥想象时,其实就是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低段的习作教学就是让孩子能把一个字变成一个词,再把词变成一句话,最后让孩子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写出句子,或者看图写话,刚开始由于孩子识字量小,不会写的字可以让他们用拼音,这样扫除孩子由说到写的障碍,才不会让孩子觉得写话很难。

  诚然,在低段教学时还是要以说来导写,那就必须先让孩子多练习说话,抓住课堂40分钟,利用好我们小班化的优势。在低年级时,我的识字教学流程基本是这样的:孩子预习课文用不同符号圈画出各类生字并自学------课堂上合作学习后集体交流学习难字(请小老师来代替老师教学生字,为生字组词、说话,然后书空)。在交流生字时,孩子们会说出很多词语,有很多是同音不同字的,我总是顺手写在黑板上,教给孩子认识区分。在备课过程中,就把本课所有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罗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孩子不论是采用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哪种方法来认识学习,老师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并不时引导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说,对于优等生来说,一节课的学习远远大于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坚持下来,我发现了有一举多得的好处:既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使孩子为中高年级的阅读、习作打基础,减少错别字,消除阅读障碍。在孩子自主学习生字、自己做老师讲课、大量的语言交流氛围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发展。我们都知道阅读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低年级时,就必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日积月累,孩子的语言沉淀绝不会少。另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低年级的课文又都短小,语言朗朗上口,因此对于优等生,完全可以做到熟练背诵每一篇课文,这就是最好的语言储备。

  从一年级后半期开始,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这阶段,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别用各种形式要求框住了孩子的思维。孩子可以用画画来代替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直接空过去。一句话中标点错了没有关系,关键是能写得出来,能写得多。在一年级时,我就引导孩子创编儿歌,至今还清晰记得孩子们创作的《酸奶》、《沙包》等幼稚可爱的短诗。

  大量的诗歌仿编、故事叙说、创编等会让孩子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会在低年级时就萌发写作的种子。

  二、中段习作重在习作指导

  低段教学是让学生由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有了兴趣学生肯定喜欢说话,说话变成写话,短句变成长句。长句变成段落,这就到了中段的过渡。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关键期,老师的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下面我还想一位老师先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习作教学策略。

  在三年级时,我一直运用先写后教、先说后写的习作教学方法。

  1、先写后教

  在作文指导前,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前两三天就提出写作要求,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孩子的作文越写越精彩。

  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还不知道怎样去审题、选材,在老师第一次批改底稿时,很容易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笔下生花”:写一写在自己成长经历中最——的一件事。第一次批改时,发现一些孩子写“最高兴的一件事”,有写成散文诗的,最高兴的事有......有......;还有写成两件不同事的;有写一件事情但不完整的等。在作文指导课中,老师就有意识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每次作文,经过教师和学生几次的评改,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

  2、先说后写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时先说后写,有利于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习作信心。习作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时会碰到写字障碍,学生碰到不会写的字时,容易受影响,导致思路凝滞。如果学生先练习口头叙述,思路很清晰了,说的内容充实了,那么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觉得轻松,越写越有信心。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要以打开孩子思维为目标,让孩子畅所欲言,在积极去表达的同时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取他人之长,定会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色。可谓: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

  中段习作并不是一下子就让孩子能写多好,而是让孩子渐渐学会把句子中的词再加上修辞变得形象;能适当地用上一些动词、形容词表现人物活动和情感;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有条有理地描叙一件事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习怎样写开头、结尾。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小镇的早晨》,全文围绕中心句“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具体描述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孩子学了本文,应该很容易写出《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早晨》等。此外,对于能够运用课文中、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的孩子就大加赞赏,鼓励孩子恰当运用,即使用错了闹笑话也没什么。刚才我们讲到了孩子的语言积累贫乏,语言直白枯燥。其实,与老师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言辞贫乏,用语枯燥,似乎优美华丽的词藻根本与课堂教学毫无瓜葛,更谈不上妙语连珠。这样,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措辞平平淡淡、僵硬死板。反之,如果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语言或风趣幽默、或优美生动、或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诗词歌赋、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天长日久,必将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无形中促进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从家庭语言环境中看到,凡是家长口才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自然也不错。所以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内涵,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去影响、感染孩子们。

  三、高段习作应存同求异、重视评改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大多数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一篇习作。但,很多习作都会显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里可能就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孩子的阅读面狭小,不能见多识广,语言平淡;二是孩子在习作时的构思太平凡,情节太简单,不会追求新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多阅读思考。

  从一篇课文展开,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作家,优秀的作品,激发孩子把这种阅读习惯及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这才是一节好语文课的目标。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后,推荐孩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认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推荐《爱的教育》并坚持读给孩子听。教学《灯光》后,我特意搜集了作家王愿坚的作品选《粮食的故事》、《四渡赤水》、《党费》、《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推荐给孩子。最清晰的记得学完《林中乐队》后,很多孩子迷上了比安基的《森林报》,学完《迟到》后,班里盛行读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凡卡》后,很多孩子津津有味地捧起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会随着课文内容张贴相关的文章。学习《完璧归赵》时贴出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迟到》的学习中,我又推荐了同是写父爱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我让孩子阅读《三打白骨精》,因为两篇文章的情节比较相似,可以让孩子画出情节曲线图,来检测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完《囚歌》时,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来给孩子讲另一个铮铮铁汉——陈然的故事,让孩子朗读《我的自白书》。课堂教学时阅读指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在让孩子阅读时学会自己思考提问,并能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品味语言、关注作者构思技巧、谋篇布局,再有意识地引导习作,也许效果会不同。课堂中孩子的思想不断丰盈,个性极具张扬,写出的文章自然也百花齐放。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习作素材,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素材,用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新意。除了在题目的拟定、开篇、结构等方面引导以外。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给孩子提供一个基点,以此为跳板,鼓励孩子在大千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的课堂可以走向金水湖去调查河水污染问题、采访身边的人生活中的变化,还可以在教室里参观《集邮册》、观察形形色色的石头,走进多媒体教室欣赏中今中外的著名乐曲、把教室变成魔术展厅、实验室、游戏场、演讲台等。这些都是我们孩子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说。

  最后,我再来讲讲习作评价。我知道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谁来谈谈:

  作为孩子,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

  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欢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成为培养习作兴趣的催化剂。习作教学应遵循“多栽花、少挑刺”的原则。

  我的习作批改采用分数制,满分习作可以得到一个太阳,99、98可以得到一个月亮,97可以得到一个星星。10个星星换一个月亮,同理1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最低分不少于90,一般情况下都在95分以上。在我们班,一直开辟有班级习作园地,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汇编班级习作集,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并加以点缀美化。孩子在纵向比较中会更加自信、乐于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北师大版非常重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从五年级开始,在习作方面,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每次习作完成后,都让孩子先自己进行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第一次评改时对同伴的习作逐句逐句进行评改,可以写出自己对某句话的建议,也可以直接修改,写上评语。第二次评改时,还可以对第一次评改的地方进行二次评改,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意见。第三次,小组内互换,阅读其他几份习作,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说出推荐理由,张贴在教室内全班学习。这样做,即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更让孩子在评改他人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刚开始我们是用铁丝固定在教室内,后来感觉不容易保存就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版面上,每次习作后,孩子都可以读到全班所有同学的精华之处。后来,我们又给每个孩子买了文件夹,把每次展出的习作装好后,放在教室后面,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

  11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最幸福的事不是孩子得了多少高分,而是看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满眼向往,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模样,还有小小年纪就开始创作大部头科幻小说、用稚嫩的笔触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诗……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向在做的各位同事学习,在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与大家一起携手共进、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让孩子们的童年因语文而美丽,因文字而神奇!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3

  谈到语文教学的经验,说实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惶恐,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还没有那个老师敢说对自己所教的知识无所不知。即使成就如魏书生,也只是创造出了适合他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换一批学生换一个老师,同样的方法却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因此说到经验我不敢有什么定论,倒是在教学中有很多感触与思考,现在和各位在座的老师交流一番,以期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学科而言,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并不明显,语文试题的考查,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也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尤其是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我们的学生很明显从小就没有培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到了学习紧张的高中时期,主要的时间都用在数理化、英语上,学习语文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上兴趣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一个学生如果他讨厌语文,即使为了考试勉强的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表面的应付也不会提高他的成绩。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语文,只有喜欢他才会充分利用起课堂时间,也能够利用课下的点滴时间见缝插针的主动去学习。而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种魅力就是一定的知识储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一个"杂家",这不是说让我们丢下本职工作去研究其他学科,而是平时课下要多读多看多听。语文阅读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五花八门,虽然不深奥,但教师自己必须得有所了解,对其都能说出一个大概,才能以自己的知识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信任感。同时语文知识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在不断的更新,试题内容也与时俱进,呈现出多样性时代性的特点。例如有一道语文试题,是给了几句周杰伦的歌词,要求分析它的修辞特点。如果教师自己对此不熟悉,就会遇到教学盲点。我在给学生分析了语言的特点之后,又列举了周杰伦其他歌中的一些经典修辞进行补充,既丰富了所讲的知识,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针对学生的追星现象,我把周杰伦面对失败从不放弃、十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工作的事迹讲给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没有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这个道理,繁华荣耀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执着的努力,而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教师的课外延伸要主意把握一个"度",不能舍本逐末。如果教师只顾自己夸夸其谈,满足于自己课堂上的渊博知识和超常发挥,而忽略教材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那就成了卖弄学问。

  (二)戒骄戒躁,根据实际总结方法。

  在学习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对此有的老师自己先已急躁,抱怨学生基础差,脑子不开窍;而学生则因为自己努力没有效果,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殊不知一旦陷入这种消极局面,抛开语文不学,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考查的是一种恒心与耐力,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除了要让学生树立信心之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指导,例如诗歌鉴赏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一首诗学生或者是看不懂,或者明白了含义却不知按照什么思路组织答案。对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进行分类练习,当然这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精选一些典型的习题,把语言、形象、思想情感等类的题目分别归纳在一起,让学生集中练习,然后总结出每一种题型的答题规律。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知道答题时从哪里入手,克服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一旦心平气和,有些稍有难度的题也能看出点眉目,再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就能够写出基本答案。

  (三)教学方式随机应变,不能照本宣科。

  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除了字的读音与写法还有名言名句答案是惟一的以外,其他从解词到造句到写法分析,几乎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现在的考试题目也是开放式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及与人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即使这个结论与参考书上可能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生不断地聪明起来。因此在平时的讲课中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想到学生可能会说出的答案,又要能够随时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问题。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解《屈原列传》这篇古文时,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投江选择进行了称颂,可是下面有学生嘀咕:选择投江是逃避现实,有什么可赞颂的?这种说法在教参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这话立时在班上引起一片喧哗,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对此我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就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以"屈原该不该投江"为题,开了一场辩论会,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言之凿凿且能自圆其说,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辩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屈原该或者不该投江,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这对他们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所谓总结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方法,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感触与心得。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和老师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4

  中考大幕已经落下,我校终于圆了三连冠的梦,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个人也因这集体的荣耀感到自豪。但兴奋过后,还迫切地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让自己尽早成长起来,让下一届学生不再做我的试验田。

  虽然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但想凭自己的力量上所好学校继续学习,就不得不重视考试。中考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广,一一说来也嫌累赘,而且说得不精不透等于白说。我只抓取关于学语文的基本功的问题作一探讨。其余的问题待更有见识的老师阐发吧,我将洗耳恭听,日后再做总结。

  一。书写问题

  这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所带的班的学生写字好的屈指可数,有一大批写字是东倒西歪、大小不均,或顶天立地,或小如蚂蚁,或者像被风吹过一般,很多老师都不惜磨破嘴皮教导他们,可还是收效甚微。就我班这次中考语文成绩来说,平时成绩较好但写字不好的学生很少上100分。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写字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吧。我在第一学年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初二时发现学生写字更潦草了,就倡议他们在午检时间练字,假期布置练字的作业,还为他们到处找可以快速写好字的练字板让他们练,但每次试验都是就像一股风,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

  我想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讲写好字对中考有利,说服力虽强作用却不大。他们找不准方法,即使练了也是事倍功半。而且在卷面上涂来抹去的也不像话,修正带涂后像补丁,胶带纸一不小心还会扯出窟窿,不美观,还浪费书写时间。得找出一些让学生好执行的方法才可以收到一些效果。考试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写字留白五分之一,每个字占格的方位要一致,要左下都左下,要偏右都偏右,还要匀称。我就让让学生效法,因为要求较少但很明确,学生易领会、操作,当堂练习时就见了效,可惜剩下的时间不长了。希望他们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也需要在这方面更严格要求学生,对美观的字体多观察,多揣摩,多模仿,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出成效的。

  二。 字形字音的误写误读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除去选择题,在有文字叙述的地方都会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门考查字形字音的题目。如古诗文默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如“隐天蔽日”的“蔽”,“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都会写成同音字。“蔽”字或者丢了草字头,或者把草字头放在了“敝”脚下;“燕子”的“燕”和“大雁”的“雁”出错率更高。还有出人意料的错别字,层出不穷,我看到有个学生在估分时把“长烟落日孤城闭”的“闭”和“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暂”圈出并扣了二分,令人感到不解。在平时默写古诗时,还有学生在一首二十字的古诗里写错十个字。这绝不是夸张。另外此次考题考了的常识性的填空题,“‘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学生虽知道答案是“豆蔻年华”,但是却无法正确写出“蔻”。这都是学生平时眼高手低造成的结果。我从他们上初一时就明确说过带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止一次说过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但鲜少有学生亲近他们那最好的无声老师,能坚持带字典的两个班加起来也不够两巴掌。上课要求查字典时,都是大部分人干坐着等几个人公布答案。预习时也把不会念的含糊过去。我也在家长会上强调了几次让学生带字典的事,可是都不见明显效果。即使这次拿来了,等大休一次字典就又不见了。学生宁可错读也不愿意查字典,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还是意识不够。自己没有特别需要时不会把别人的话当回事。谁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家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以级别高为荣,还在同学间竞争,非分出个高低不可,令人感到很无奈。

  学生容易写错字的类别大都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因对彼此间的意义不了解,造成概念模糊,尤其是听写时只听音而不辨意时错得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令人困惑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而且还会有争议。我现在还记得我在改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把学生写的“带课”改成了“代课”,而一位资历很高的老师却说我改的不对。他又改了回来,还教育我不要误人子弟。我对此耿耿于怀。倒不只是因为失了面子,而是想查实这个词到底怎么写,弄个明白。结果我查到的词典没有“带课”只有“代课。”我以为我写的是对的,便心安理得了。但后来得了些资料,我查到了一些例句,如“王老师给我代过几节课”中“代”是“代替”的意思,“老师傅带了几个新徒弟”,“我身体不好,恐怕带不了研究生了”两句中,“带”是“引导,带领”的意思。照那位老师的理解,他可能认为是老师带领学生上课,简称为“带课”了。好像挺有道理啊,但词典里面为什么没有这个词?而“代课”一词再查下去就是“代替专职教师授课”的意思。组词:代课教师、代课费。“代课教师”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的。我就想这个词牵扯的事还挺复杂,起码我弄讲清楚了我的身份,我就是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按照上面讲的其中一点,我的工资是学校给的,而不是市、区统一发的。但“代”字到底能不能就解释为代替、代理呢?我在代替谁上课呢?我难道不是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吗?看来这个词我以后得慎用,以免出错。

  光这个小问题就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有我们平时熟悉却常常读错的字又如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生生不息呀。还有字音上的'错误,如发酵、处(chǔ)理、便秘bì,尤其是后者,用功能强大的搜狗拼音拼bianmi,第一个词就显示了,而拼bianbi得找不短的时间。所以学生写错字读错音是常有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推敲时间,或者是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或者有的压根都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过,问问自己为什么写错了,错误地理解成什么意思了,正确的解释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据说是汉字先天性的毛病,要从改革汉字入手,比如推广拼音文字,吕叔湘、唐弢都说过这样的话。但这不是我们的能力办得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眼前实际出发,让学生费些精力,多积累,养成勤查勤问的习惯,多了解字义词义,打好基础,才能灵活运用。

  三。语法的重要性

  据说古人读文章是不讲文法的,他们就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文法是大家默认的,只是没有总结出来。而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享受朗读,再通过读理解分析文意,在拓展延伸,再写篇读后感,那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我们貌似在这么做,但这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是由老师想当然的假想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为每堂课有时间限制,有要完成的任务。真能不受限制,天马行空地让学生放开读那老师得胸有成竹,胸有丘壑,我现在是做不到这点的。原来的大纲也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随文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但根据今年的考试题目看,明确考查语法的项目有主语和复句,说明我们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多了解语法的。我想世界上的语言大都属于自己的语言规则的,有了语法,才方便入门。光凭语感学语文,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说好,那样说不好,我们怎么解答?就让他们只凭语感吗?语感是在读了一定量书的基础上才会有的。那些站立来朗读的啃啃巴巴的学生怎会有预感呢?吕叔湘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多点什么呢?“那相同的的多少个字放在一块儿,能产生两种(有时还不止两种)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上的差别肯定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语法差别产生的。”比如,“一会儿再谈”是现在不谈的意思,“再谈一会儿”是现在谈得还不够,“上课”与“课上”位置变了,词性也变了。中考题中辨别主语的一道题中,四个选项都有“贝聿铭”。但位置不同,承担的作用就不同,有的句子里充当宾语,有的充当定语。我们在讲解时总不能单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认为语法不能轻易带过,还得当做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多了解,对阅读、写作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初三下学期做了系统的复习,看到了考题,我也觉得很庆幸,我的顾虑是对的。

  本套试题的内容考查得很丰富,词的用法、修辞、标点、诗文赏析,概括文章的能力,文章写作特色的品析,写作能力等等。复习过程中也都涉及到了,但结果为什么参差不齐,我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探究,再做总结。我讲到的只是九牛之一毛,没有说到的太多,总的来说,学生的态度还是最关键的,从思想上要重视语文;作为老师,还得想尽办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坚持,这将是我上下求索的新旅程。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

  打下这个标题,才发现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5年了。5年是段不短的时间,但是时间的流逝不能只在身体上留下印痕,还要让内在修养提升。要让大脑聪明起来,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5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要想让学生提高某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先让他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展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

  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2-02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05-17

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范文09-09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04-20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优秀05-25

语文教学个人经验总结09-24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1-05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3-15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小学10-31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05-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经验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篇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

  期我担任高255班的语文教学,该班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强,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加强语法知识训练

  开学伊始,我花了一个星期为他们传授语法知识,从语素、词的构成讲起,着重让他们明白词的构成,由此及彼,就会明白短语的结构和句子的成份划分。

  另外,着重为他们讲了词性的判定,有些词的词性很难明确划分,所以,得结合该词的特点和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来判定。其实,这些知识点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说明的,也就是说,词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及作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标示了该词的特点,即词性。

  最后,让他们能分清短语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其实,短语在某种意义上说,能表达相对独立的语意,如果加上标点符号,有了特定的语气,就了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单句和复句就要注意,单句只有一组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组以上,且相互间不能有包容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了套这样的练习,让他们认真做题,仔细分辨,深入领会。

  二、注重培养实力,严格要求课文背诵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品,特别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文章。基于此,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那些必背书目,要求他们必须到我这里过关。这些文章的背诵,有助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他们自己的作文写作也大有裨益。

  针对现今高考有默写的考题,我在学生背完课文后,我还组织他们全篇默写,加深印象,记住字词。

  三、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口头表达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学的要求,多年来,学生注重的只是写和读的能力,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而说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与处世尤为重要。是以,我在授课时,经常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别的同学参考讨论,最后为他们总结,肯定其正确的,纠正其不足,让他们明白事理,增加自信。

  读报课,我有时组织班干部为班上一段时间的表现作总结,有时要求班干部组织班上同学上台讲故事,以训练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作文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中学学习最不易学习的内容,毕竟作文要的是学生长期的生活积累,要广泛涉猎课外书籍,另外,要的是学生的一种悟性、一种感觉、一种灵感。我想说,当年的材料作文

  训练比较容易,把文章的结构告诉学生,让他们写一种模式作文,虽然这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有利于学生参加考试,直接得分。现在的作文重点是话题作文,这样的作文很自由,很灵活,但对学生来说难度就最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注重学生平时的练笔,写自己的生活,写一些短小的作文,认真评阅后细细讲评,让他们从中比较,感觉好作文的妙处所在,这样做,收获明显,学生都感觉有话可说了。

  总之,一个学期结束了,我在本期中尽必尽力,班上同学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地提高,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2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作工作总结如下。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部分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设计交流,观摩优秀课件及教案,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了自己相关的业务技能。

  4、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并成功的运用电脑多媒体课件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唯一的听众》。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现在,我也正在不断改正中。

  总之,在本学期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3

  1、要端正态度

  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

  2、要有浓厚的兴趣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阅读文学名著,做好摘抄。

  可利用在校语文阅读课和双休时间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并做好摘抄。因为中考中至少有四至五分的名著试题。

  (2)多读一些精美文章,坚持做摘抄,写随笔。

  阅读时不要只是读文章的故事情节,要认真思考,要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并学习一些好词佳句、优美句子等,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确写作积累素材;也可写写随笔,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3)及时总结知识点和答题方法。

  学习课内文章的目的是为阅读理解课外文章打基础,老师在讲课时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总结知识及答题技巧。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平时在做笔记和做作业时要书写规范,切勿潦草。

  4、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现在的课堂模式分三步: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对此,每步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

  ②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③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二)听课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分析教师语言,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②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③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三)作业环节的学习方法

  先复习再做作业,规范书写,注意格式。

  (四)复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把握知识结构、建立知识联系。

  ②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建立知识体系,搞好整体复习。

  5、要注重积累。

  积累的内容可分为:

  ① 古诗名句的积累。(要适当归类,包括课内和课外的)

  ② 古文言现象的积累。(课内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③ 重点文学常识的积累。

  ④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的积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⑤ 必读名著知识点的积累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的积累。(尤其是四字词语,在中考的一定有一个这样的题型)

  这在平时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总结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最后,我总结了“四先四后两小结”的学习方法:

  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

  两小结:每周末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

  语文学科知识博大精深,重在“积累”,从一个字到写一篇作文无不体现了“积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平时要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各感官,多看、多听、多读、多写,做到了这“四多”,学语文就容易了。

  现在中考题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病句、古诗名句积累、综合性口语交际、名著积累等,大约20分,要想本部分拿高分,平时要注重积累;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包括五个阅读题,分别为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说明文阅,分值为40分左右,(后面我整理了每种文体的答题技巧);第三部分为写作,分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写作时要认真审题,切勿写离题。

  (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二)记叙文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记叙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二、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A、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细节描写

  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5. 描写的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五、修辞方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复 借代 反问 设问 引用 对比 反问

  1、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

  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性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7)设问:作用: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吸引读者。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可以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对比: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11)反复:强调了情感;强调了内容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语: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六、写作手法及作用:

  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 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

  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F、开门见山。 G、倒叙

  七、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xx年全国卷《长城》)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4

  20xx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大家考的成绩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把试卷情况及备考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一.试卷分析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总体变化不大,最大的变革是作文,一改几年来坚持的关系类话题,采用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而所给材料也不是为了引出话题,而是包含一种寓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立意。这多少给考生带来些迷乱,但细分析起来,这样考察是在降低难度,因为考生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点体会,展开评析即可。它不象关系类话题那么受局限,还要找准关系才能写好。对于理性思维偏差的文科生来说,借助他们丰富的联想,更易突破材料。

  而试卷在其他题目的设置上,适当增加了难度。如基础知识部分字行题让选两个错别字;再有现代文阅读部分,散文选的太深奥,考生读后找不到思路,对成绩影响很大。

  二.备考总结

  这一年虽在紧张复习中度过,感觉自己也很劳累、疲惫,但看到试题时才发现很多地方并未备足,并不是说经过了时间有了过程就有成果。

  其一,基础知识部分的衔接题我们做的太少。第一轮时只匆匆带过,第二轮没讲,《每日十题》专项训练时只出现了二道,感觉简单也没放在心上,更别说专门的方法指导了,我不知高考中学生答得怎样,总觉得是一种亏欠,教训便是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忽视,要讲细讲全。

  其二,散文阅读分析不细不深,第一遍复习时就课内文章分类讲解了特点,专业术语等,第二遍综合散文常识边做题边分析,模拟时发现较差,以挑选几道专门的题集中训练,集中讲析,自认为准备好了,看到试题时却发现,讲的那些几乎没用,学生对文章都把握不准,有方法以怎么用得上?教训是提高能力比传授知识要重要的多。

  不足很多,细想起来,有几点也是仍可沿用的,权且表达如下:

  ㈠学好语文课本

  刚进高三,我先领学生对一至四册课文进行了系统复习,这一遍经单元为单位,分步骤细致串讲,先是利用早读时间重读课文,品味精典,课上再就课文的综合特点,文体的特点阐明概括,然后把四篇课文分类,从各类中挑一重点细讲,目的一是熟悉优美语句,这字音、字形、语病、写作、鉴赏等题打基础。

  复习古文用时较长,这里古字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的基本规则等,因为高考命题虽然考查课外的文言语段,但是考到的释词译句内容,都要靠课内学习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迁移出去来解答,而且还涉及到默写填空。所以这一面复习很重要。

  ㈡加强写作训练

  从高一到高三,甚至开考前一周,都没放松对写作的要求,尤其高三后半年,由两周一次习作改为每周一次,而且都是当堂完成,不允许拖拉,这限制时间限制文体的`做法,虽然有点残酷,但坚持下来,确实有益,经过这番训练,两个班的学生,很少有担心写不起的。

  再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能发扬个性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方式,根据三年来学生写作的情况,帮他们分析各自擅长的文体及熟练的材料,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驾轻就熟,运用自然,运用自然顺手。

  作文的分值有60分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成败,从功利的角度说,最后复习阶段背一些优秀的开头和结尾,收集一些较新的论证材料,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总之,不管是对考生还是对教师来说,语文都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试题灵活,与课文联系少,作文分值很大,考察能力多,历届高考可以说没有语文满分的。我们要抓住重点,总结经验为明年的高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5

  教学经验总结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教学的两个班级(高一10,16班),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位于学校同类班级前列。以下是我在本学年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比活动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二、精讲课本范文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字词改错题、修改病句题、古诗名句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

  三、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自费购买了60多本《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课外书在学生中传阅。另外结合作文教学,经常给学生们朗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还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作为范文朗读。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向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阅读《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在学校20xx年5月举办的“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演讲比赛中,我班的胡海霞、许璐、包瑞三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此活动的征文比赛中我班的王瑞文同学获一等奖,马莉、陈祥、袁玲三位同学获二等奖。由此可见,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事教学工作已十二个年头。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学校一线骨干教师,我回忆这十二年来,常常问自己:我在教学生涯中积累了哪些心得体会呢?又有哪些可以用来指导我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经验呢?此时深夜的灯光下,将我之所谓经验剖之于众,供专家们的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一、语文的教学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民族精神的外化,所以语文教学应以文化传承发扬,各民族精神的感悟学习为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文化的内容,人类的精神情感,让学生体会感受,从而让文化、思想的精髓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积淀成文化素养,优良的精神境界,美的艺术的追求等等。老师们不该让语文教学仅仅变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应试的工具。如果那样,文化的美将荡然无存。

  二、现代语文教学是大语文的教学,不公包含文学、文字、表达写作,也包括实际生活的种种文字的运用。在这种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我认为,在注重文化传承,精神情感的体悟的同时,语文的实际运用也不能荒废,也就是常说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综合性运用,应用文体的写作等等,让学生既能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也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潮流,具有较高社会生活实践能力。

  三、语文学习是思想的学习,情感的流露。要想学生能进入课文中描绘的种种世界,没有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是不可能。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放下架子,平等和蔼宽容地对待学生,为学生卸去许多老师带来的压力,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气氛;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把学生们当成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精神,而且敏感,固执的大人来看,课堂上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允许甚至是赞赏他们的过错,奇思怪想。十二来,我没有看到一个成天板着脸、很严肃地上语文课,把学生只当作一个个没长大的小屁孩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能获得很好语文教学效果的老师。

  四、语文教学是思想精神的绽放,是情感的宣泄,是美与丑的感悟,需要学生精神的'活跃,思想的亢奋,活动的奔放。因此语文教学需要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活力,切忌死板僵化。天天、年年、一副脸孔的教学模式,再专心、再敏锐的学生也会疲乏,自然失去了课堂的活力,而变得思维懒散、死气沉沉。哪里还谈得上教学的效果呢?

  其实,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只需要我们稍稍改变教学的手段,追求点课堂教学的差异化就行了。

  五、语文教学也是知识点滴积累的过程,技能、素养逐步养成的过程。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夯实基础,早下手、勤积累、抓反复,毕竟语文知识的丰富、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强化就行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每一天都应采用一定办法让学生去积累字、词、句的知识,去掌握常规的语法知识,形成朗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所以语文教师在起始年级,就应该设置好知识积累,素养形成的手段和方法,然后三年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不半途而废,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语文的知识面、涵盖面很广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广泛拓展,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课文。学生在拓展中体会、比较、丰富,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深遂的理论深度。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检查实施,力求每个孩子都去读课外的名著名篇;也常常印发与教学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文学常识,同类文章比较,语法知识,美文赏析,不同观点等等,去丰富他们的知识,活跃他们的思维;也常常采用剪报、手抄报、积累本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他们自己查、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中学会知识,形成感悟,获得深刻的体验等;我也坚持让学生每周写篇随笔的作法,这既是训练写作,也是积累素材,还是锻炼思维的好方法。这些课外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七、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众多学生的“短板”。众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先从理论角度讲讲怎么怎么写,然后出个题目让学生写,再评改、评讲。这种传统方式的继续沿用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习惯的地方,它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的讲解、评点成为了他们思维、认知的一个参照、一个标准,这是束缚学生的。陶行知曾说过:“老师改一百篇作文,不如学生自己改一篇”。这句话其实强调的是学生自由思想,主动实践的重要。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一般不讲写法,不说思路,不在学生评点之前评点。我采取的方式是:1、先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同学思考并列提纲,然后大家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内容包括:审题,切入点选取,立意,材料、结构等等;2、先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课外写篇文章,再选一堂课,将两三篇优秀文章与两三篇问题作文在班上朗读,由学生自己评析,老师只作适当点评和补充。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能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思考与表达,能促学生形成能力的有效方式。

  八、现行初中语文教学有中考考试的任务和压力。一个优秀的负责任的语文老师还应该研究考试动向,总结答题思路和技巧,以指导和锻炼学生。新考试动向的把握,答题思路和技巧的简要准确地概括提炼,往往能使学生学习应考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不成熟的见解,贻笑大方,只能作为我一个普通老师的一般想法,恳请专家们指正批评!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7

  一、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二、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现在的学生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初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应该分发一些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初一学生在文言文方面普遍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他们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初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做学生时候也全部上过,所以我深有体会,总体上采取了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给学生太多压力,而应该从简单的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来。

  三、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每周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8

  倡导积极诱因促进育人质量

  ——谈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

  随着旧教育观念的逐步被摒弃,以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变革为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轻松学习过程,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才能真正的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目标,激发欲望。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语文课始、课中和课结束时,它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着导向、调节、标准功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把本节课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提出目标时要选择最佳方法,要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要表达什么,要达到什么水平;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会什么,理解什么,怎么运用学到的阅读知识等等。教师通过学习目标的明确,使学生产生了“摘果子”的欲望,增强了他们追求真理,探索问题的情感,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二、把握提问,激励求知。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阅读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及阅读水平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彻学习过程的主线,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自学环节后教师可根据自学内容提问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让自己的学习伙伴回答一下呢?小结中可这样启发: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完成,你有什么不懂的或者想考一考大家的.问题呢?不管哪个环节,教师都要尽可能地把提问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学生把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就说明了他们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有了初步的创新萌芽。

  三、强调学法,提高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即会自学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会自学知识也就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阐述学习方法时,大部分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新学习方法的印象不深,同时也压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不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现个人的风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在教学阅读知识后,教师并不罢休,接着问:阅读后,你们在阅读的知识方面又有了什么新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要结合课文主题思想去思考,去理解。教师接着问:“思”要看什么?“解”要想什么?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既做到了“授人以鱼”又作到了“教人以渔”。

  四、训练优化、调动热情。

  教学活动中,教师须全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课堂练习更加重要。因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基础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深度就有所不同。如果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统一布置要求,势必会让学得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没有意思,让学得差的学生觉得太难,无所适从。因此,要使课堂训练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训练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要求,创造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参与的课堂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选编语文练习时,教师可选编几个“题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这样具有弹性的练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有了做的自由,提高了训练效率,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言的过程。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体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9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依然是现在教育关注的热点,而减负,不仅要减去有形的作业负担,也要减去无形的心理负担。激发兴趣是减轻心理负担的重要措施。有了兴趣,学习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接受知识的速度快,质量提高;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呢?

  一、教以方法 培养能力 让学生善于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规律,并不断加以训练,形成学习的能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真谛。因此,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给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1.乐于阅读,从学拼音开始。有人说,拼音是识字的拐杖。小学生在进校一个多月后,就学会可拼音,这意味着他们已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既能品尝阅读的甜头,又能体会阅读的魅力了。

  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掌握音节,加强音节教学是当前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学完单韵母,开始学声母时就发给每人一份音节表,学到哪儿,读到哪儿,竖着读,横着读,然后点着读,待拼音学完,音节表也都会读了。因此,在测试时,学生读得都比较流利。这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已逐渐形成,只要是拼音读物,学生就都能读了,学生学语言的兴趣由此产生。

  2.掌握方法,创造性地识记字形。识记生字,是低年级小朋友的重要任务。形状各异,发音不同的生字,想牢牢记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切实掌握好字形的分析法、识记法。每个学生思考的方法、角度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经历也不同,因此,可提倡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识记字形。教师参与讨论但决不强求统一,及时表扬那些能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逐渐培养起来了。久而久之,学生识字,可以无许再逐一细教,而是运用自己的思维,想出种种办法记住它。

  如“河”,有的小朋友是按笔画笔顺识记的;有的小朋友是则根据自己学过的生字去识记,说“三点水加个‘可’字”;有的小朋友说,“水比较少,可以游过去,就是‘河’”。方法各异,结果相同。

  3.养成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写字。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也是重中之重,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很重要。在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学生写的字不在多,而在于端正写字的态度,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而非机械抄写。

  结合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怀素写字》一文的教学,我对学生提出四点书写要求:(1)整体看字型。是方的?是长的?还是扁的?(2)笔划到位。看清每一笔的位置,每一笔的起始点,每一笔的特点。(3)写完后,再与范字比较,看看写得像不像。

  在每次写好字检查的时候,我鼓励学生通过比较,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字,在旁边打个“☆”,以此端正他们的写字态度,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良好的书写西光养成了,作业显得整洁、美观,学生对学习会充满信心,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4.提高能力,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小学研究的种种资料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然而在教师有目的地培养下,从二年级开始,他们的书面语言要赶上口头语言,而小学低年级的任务则在于口头语言的提高和规范。从小学语文教学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这一原则来看,低年级口语的提高和规范,是为了促进读写的规范化,如何使学生的口语规范以达到促进读写呢?我认为,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很重要,有好次才会有佳句。词汇丰富了,说话能力、写作水平才能随之提高。

  因此,在生字教学的时候,我把生字组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用“给生字宝宝找更多朋友”等方式,鼓励孩子组出更多的词语,并及时的进行交流展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累词汇的兴趣,也从而达到全班共同学习的'目的。在大力地表扬下,有的学生拿出了本该是二年级才开始学习运用的《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兴致勃勃地相互学着查阅起来。很多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主动地提前查好还未学习的生字,常常“乐此不疲”地相互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在各类词语中,成语言简意深,具体生动,积累并加以运用,这无疑是规范语言、提高说话和协作能力的好途径。小朋友也喜欢学,当他们说出成语的时候,我都给予充分的表扬,把那些与小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的,可以掌握的成语写在黑板上。这些成语,或讲故事给他们听,或把成语用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从而激发了小朋友学成语的兴趣。这样持之以恒,小朋友的成语越积越多,词汇量也逐渐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有了兴趣,即使费了时间,花了精力,也并不感到是种负担。反之,缺乏兴趣的话,作业再少,也会嫌多。

  5. 加大力度,训练学生思维。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因此,课堂上必须坚持加大思维训练力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冰花》一课的教学时,对“像一片片宽大的树叶,像一棵棵柔嫩的小草,像一株株丰满的牡丹”一句话进行拓展思维训练,让小朋友看看窗外天空的白云“像……像……还像……”。直观的形象,充分的想象,诱发孩子语言表达的欲望,产生出很多缤纷多彩而不老套的语句:“像一大团甜甜的棉花糖”,“像堆成堆的白雪”,“还像妈妈现在头上戴的白色帽子”。这样进行理解、运用、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习也就不再是负担,而成了快乐的事情。

  二、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乐学

  课外天地十分广阔,课外时间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抄抄写写,还是在扩展视野中巩固已学的生字、词语?

  我觉得写得少,学生才会有兴趣,有信心,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否则就会随随便便地写完了事,达不到目的。省下抄写生字的时间就有了发挥的余地,可以学成语,也可以学他们想学的知识。更何况学生学成语等感兴趣的知识的时候,说呀,写呀,早就把机械抄写的那几遍包含进去了,而那是有意义的、积极的学习。

  1.回家作业也应该有,但我对一年级小朋友布置的家庭作业,通常是口头作业。如:朗读课文、讲故事、读报纸、读课外书等,并在家长会的时候对相应的各项作业完成方法提了要求,使家长帮助孩子有效地完成好每一项作业。例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前,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小鱼是不是真的害怕北风?”、

  2.鼓励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写作是语言教学的重点,综合能力的体现,也令很多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头痛不已。而读写的兴趣、读写的习惯及读写的能力都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从学完拼音起,学生就能读纯拼音读物了。这时,就鼓励孩子多读童话、寓言、科学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可用自读、轮流读、比赛读、提问题读等多种形式激励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为写作打好基础。

  三、面向全体厚爱差生

  我班有2/3的学生来自农村,有几位小朋友还未受到系统的学前教育,起点低,连语言关都没过。部分家长素质也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抓住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起自己能学好的自信心。

  1.让差生“先行一步”。对思维速度慢,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提前一天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后进生“开后门”,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甚至问题,让他们有所准备,到第二天提问这几个小朋友,肯定问答得比较好。老师加以肯定,大力表扬。然后慢慢放手,加以调整,从而让这些孩子也尝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起学好功课的信心。

  2. 作业不打“×”。试想一个小学生,作业本上都是“×”,对学习会多没信心。因此,我不在学生作业本上打“×”,只是做一个记号,让学生自己订正,保留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任重道远。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通向未来的关键。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它就像签名那样有个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轻他们的负担,是一个常远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0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1

  既然是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是光辉的,又是和蔼可亲的。希望,是美好的。 然而,付诸实践的路,却不是那么容易。

  九月份刚开学,也是我开辟新的工作环境的开端,揣着满怀的热情,走上教三七班语文的岗位,与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们相处后,发现他们都很愿意亲近我,而且对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就像是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一下课都围在你身边,问问这,问问那,我呢,成了一个孩子王跟他们一起说笑。

  可是,马上问题就来了,我很快就发现学生们的语文基础掌握不是很牢固,而且,写作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无非是对他们“严”。 在学生面前做严师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简单的。只需要你课上永远板着一张脸,不断的提出学习上的各种要求,在不满意的情况下,教训一顿,学生们肯定也能掌握好所有的知识。可是,这样一来我距学生不是很远了吗?但是一味地做朋友,而没有老师的威严,让他们感觉就像班里的一个同学,那我还怎样驾驭课堂,上课的时候他们怎么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事实上有的孩子就因为跟老师没有距离了,课堂上很随意的插嘴或下位,这样怎么能学好?

  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做到两者兼备呢?

  回想以前学心理学时,有一句话:老师让学生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现出来,是对学生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是啊, 这样既能和学生们友好平等的'相处, 又能让孩子们从心理上接纳你,从而爱上学习。

  看来得从“做朋友”开始我的计划。

  于是我用了二招: (一)坐下来听学生倾诉。 作为学生,总是希望老师与他们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悲伤。如果心平气和的做学生的倾诉对象,跟学生交流,有时并不需要做教师的自己说,只要静静的听学生把话讲完,让学生觉得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想法,体味出教师对他是尊重的,学生也就满足了。给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这是和学生交朋友迈出的关键一步。 (二)“蹲下来”了解学生的思想。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评价标准跟我们成人是不同的,当我“蹲下来”与学生平视,才能知道学生在以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以他们子的视觉看发生在身边的事,才能理解他们,才能看懂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在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是让我最担忧的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他们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头等难事,可是,已经到了小学中年级了,哪能不写作文呢?于是,开始从五十字,一百字的拓展写话训练着手,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写作的作业,一个月下来,他们变得有话可写了,然后开始训练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型,课堂上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家后能够比较轻松的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他们看到每次自己都能写上二、三百字,越发有了信心,把写作的作业当做家常便饭,甚至有时一个星期下来训练作文的次数低于三次,孩子们都不习惯了,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严格”的训练。

  平时对于基础知识也是不放松一丝一毫,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严格要求,争取让每一个孩子掌握得扎扎实实。

  就这样,孩子们和我在“好朋友”似的愉快合作中,爱上语文学习。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2

  一、低段习作重在激发兴趣

  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主要是识字写字,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记忆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字。下面我想请一个老师谈谈你的识字教学流程。

  我们都会发现在低年级课堂的识字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组词、说句子等练习,孩子这时是很喜欢表达的,回答问题积极活跃。其实这样的练习不仅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写字。下面我想请一个老师谈谈你的识字教学流程。我们都会发现在低年级课堂的识字教学过程中会穿插组词、说句子等练习,孩子这时是很喜欢表达的,回答问题积极活跃。其实这样的练习不仅在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无意识地在教孩子习作。只是这时孩子说的话比较零碎,有的孩子说的话不够完整,有的孩子说的话语序不当,也有的孩子还不会说句子。当我们在不断地指导孩子用完整的话说句子时,当我们在纠正孩子句子的语序时,当我们在引导那些不会说句子的孩子发挥想象时,其实就是在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低段的习作教学就是让孩子能把一个字变成一个词,再把词变成一句话,最后让孩子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写出句子,或者看图写话,刚开始由于孩子识字量小,不会写的字可以让他们用拼音,这样扫除孩子由说到写的障碍,才不会让孩子觉得写话很难。

  诚然,在低段教学时还是要以说来导写,那就必须先让孩子多练习说话,抓住课堂40分钟,利用好我们小班化的优势。在低年级时,我的识字教学流程基本是这样的:孩子预习课文用不同符号圈画出各类生字并自学------课堂上合作学习后集体交流学习难字(请小老师来代替老师教学生字,为生字组词、说话,然后书空)。在交流生字时,孩子们会说出很多词语,有很多是同音不同字的,我总是顺手写在黑板上,教给孩子认识区分。在备课过程中,就把本课所有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罗列出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孩子不论是采用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哪种方法来认识学习,老师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并不时引导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说,对于优等生来说,一节课的学习远远大于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坚持下来,我发现了有一举多得的好处:既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使孩子为中高年级的阅读、习作打基础,减少错别字,消除阅读障碍。在孩子自主学习生字、自己做老师讲课、大量的语言交流氛围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自然而然得到了发展。我们都知道阅读积累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低年级时,就必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日积月累,孩子的语言沉淀绝不会少。另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散发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低年级的课文又都短小,语言朗朗上口,因此对于优等生,完全可以做到熟练背诵每一篇课文,这就是最好的语言储备。

  从一年级后半期开始,我们就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这阶段,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千万别用各种形式要求框住了孩子的思维。孩子可以用画画来代替不会写的字,也可以直接空过去。一句话中标点错了没有关系,关键是能写得出来,能写得多。在一年级时,我就引导孩子创编儿歌,至今还清晰记得孩子们创作的《酸奶》、《沙包》等幼稚可爱的短诗。

  大量的诗歌仿编、故事叙说、创编等会让孩子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会在低年级时就萌发写作的种子。

  二、中段习作重在习作指导

  低段教学是让学生由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有了兴趣学生肯定喜欢说话,说话变成写话,短句变成长句。长句变成段落,这就到了中段的过渡。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关键期,老师的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下面我还想一位老师先给大家讲讲自己的习作教学策略。

  在三年级时,我一直运用先写后教、先说后写的习作教学方法。

  1、先写后教

  在作文指导前,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前两三天就提出写作要求,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孩子,让孩子在课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孩子的作文越写越精彩。

  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还不知道怎样去审题、选材,在老师第一次批改底稿时,很容易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笔下生花”:写一写在自己成长经历中最——的一件事。第一次批改时,发现一些孩子写“最高兴的一件事”,有写成散文诗的,最高兴的事有......有......;还有写成两件不同事的;有写一件事情但不完整的等。在作文指导课中,老师就有意识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每次作文,经过教师和学生几次的评改,有的放矢,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

  2、先说后写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时先说后写,有利于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习作信心。习作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时会碰到写字障碍,学生碰到不会写的字时,容易受影响,导致思路凝滞。如果学生先练习口头叙述,思路很清晰了,说的内容充实了,那么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觉得轻松,越写越有信心。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要以打开孩子思维为目标,让孩子畅所欲言,在积极去表达的同时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取他人之长,定会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亮色。可谓: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

  中段习作并不是一下子就让孩子能写多好,而是让孩子渐渐学会把句子中的词再加上修辞变得形象;能适当地用上一些动词、形容词表现人物活动和情感;也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有条有理地描叙一件事等。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习怎样写开头、结尾。三年级有一篇课文《小镇的早晨》,全文围绕中心句“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具体描述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安静、热闹、忙碌”,孩子学了本文,应该很容易写出《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早晨》等。此外,对于能够运用课文中、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的孩子就大加赞赏,鼓励孩子恰当运用,即使用错了闹笑话也没什么。刚才我们讲到了孩子的语言积累贫乏,语言直白枯燥。其实,与老师的影响也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言辞贫乏,用语枯燥,似乎优美华丽的词藻根本与课堂教学毫无瓜葛,更谈不上妙语连珠。这样,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措辞平平淡淡、僵硬死板。反之,如果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语言或风趣幽默、或优美生动、或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诗词歌赋、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天长日久,必将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无形中促进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从家庭语言环境中看到,凡是家长口才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自然也不错。所以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内涵,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去影响、感染孩子们。

  三、高段习作应存同求异、重视评改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大多数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一篇习作。但,很多习作都会显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里可能就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孩子的阅读面狭小,不能见多识广,语言平淡;二是孩子在习作时的构思太平凡,情节太简单,不会追求新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多阅读思考。

  从一篇课文展开,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作家,优秀的作品,激发孩子把这种阅读习惯及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这才是一节好语文课的目标。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后,推荐孩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认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推荐《爱的教育》并坚持读给孩子听。教学《灯光》后,我特意搜集了作家王愿坚的作品选《粮食的故事》、《四渡赤水》、《党费》、《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推荐给孩子。最清晰的记得学完《林中乐队》后,很多孩子迷上了比安基的《森林报》,学完《迟到》后,班里盛行读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凡卡》后,很多孩子津津有味地捧起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会随着课文内容张贴相关的文章。学习《完璧归赵》时贴出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迟到》的学习中,我又推荐了同是写父爱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我让孩子阅读《三打白骨精》,因为两篇文章的情节比较相似,可以让孩子画出情节曲线图,来检测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完《囚歌》时,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来给孩子讲另一个铮铮铁汉——陈然的故事,让孩子朗读《我的自白书》。课堂教学时阅读指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在让孩子阅读时学会自己思考提问,并能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品味语言、关注作者构思技巧、谋篇布局,再有意识地引导习作,也许效果会不同。课堂中孩子的思想不断丰盈,个性极具张扬,写出的文章自然也百花齐放。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习作素材,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素材,用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新意。除了在题目的拟定、开篇、结构等方面引导以外。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给孩子提供一个基点,以此为跳板,鼓励孩子在大千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的课堂可以走向金水湖去调查河水污染问题、采访身边的人生活中的变化,还可以在教室里参观《集邮册》、观察形形色色的石头,走进多媒体教室欣赏中今中外的著名乐曲、把教室变成魔术展厅、实验室、游戏场、演讲台等。这些都是我们孩子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说。

  最后,我再来讲讲习作评价。我知道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谁来谈谈:

  作为孩子,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

  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欢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成为培养习作兴趣的催化剂。习作教学应遵循“多栽花、少挑刺”的原则。

  我的习作批改采用分数制,满分习作可以得到一个太阳,99、98可以得到一个月亮,97可以得到一个星星。10个星星换一个月亮,同理1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最低分不少于90,一般情况下都在95分以上。在我们班,一直开辟有班级习作园地,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汇编班级习作集,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并加以点缀美化。孩子在纵向比较中会更加自信、乐于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北师大版非常重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从五年级开始,在习作方面,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每次习作完成后,都让孩子先自己进行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第一次评改时对同伴的习作逐句逐句进行评改,可以写出自己对某句话的建议,也可以直接修改,写上评语。第二次评改时,还可以对第一次评改的地方进行二次评改,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意见。第三次,小组内互换,阅读其他几份习作,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说出推荐理由,张贴在教室内全班学习。这样做,即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更让孩子在评改他人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刚开始我们是用铁丝固定在教室内,后来感觉不容易保存就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版面上,每次习作后,孩子都可以读到全班所有同学的精华之处。后来,我们又给每个孩子买了文件夹,把每次展出的习作装好后,放在教室后面,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

  11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最幸福的事不是孩子得了多少高分,而是看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满眼向往,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模样,还有小小年纪就开始创作大部头科幻小说、用稚嫩的笔触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诗……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向在做的各位同事学习,在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与大家一起携手共进、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让孩子们的童年因语文而美丽,因文字而神奇!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3

  谈到语文教学的经验,说实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惶恐,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还没有那个老师敢说对自己所教的知识无所不知。即使成就如魏书生,也只是创造出了适合他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换一批学生换一个老师,同样的方法却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因此说到经验我不敢有什么定论,倒是在教学中有很多感触与思考,现在和各位在座的老师交流一番,以期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要想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应熟悉所教学科的特点。就语文学科而言,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并不明显,语文试题的考查,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也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尤其是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我们的学生很明显从小就没有培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到了学习紧张的高中时期,主要的时间都用在数理化、英语上,学习语文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上兴趣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一个学生如果他讨厌语文,即使为了考试勉强的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表面的应付也不会提高他的成绩。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语文,只有喜欢他才会充分利用起课堂时间,也能够利用课下的点滴时间见缝插针的主动去学习。而做到这一点,必须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种魅力就是一定的知识储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一个"杂家",这不是说让我们丢下本职工作去研究其他学科,而是平时课下要多读多看多听。语文阅读题中涉及到的知识五花八门,虽然不深奥,但教师自己必须得有所了解,对其都能说出一个大概,才能以自己的知识征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信任感。同时语文知识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在不断的更新,试题内容也与时俱进,呈现出多样性时代性的特点。例如有一道语文试题,是给了几句周杰伦的歌词,要求分析它的修辞特点。如果教师自己对此不熟悉,就会遇到教学盲点。我在给学生分析了语言的特点之后,又列举了周杰伦其他歌中的一些经典修辞进行补充,既丰富了所讲的知识,又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针对学生的追星现象,我把周杰伦面对失败从不放弃、十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工作的事迹讲给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没有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这个道理,繁华荣耀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与执着的努力,而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然教师的课外延伸要主意把握一个"度",不能舍本逐末。如果教师只顾自己夸夸其谈,满足于自己课堂上的渊博知识和超常发挥,而忽略教材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那就成了卖弄学问。

  (二)戒骄戒躁,根据实际总结方法。

  在学习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对此有的老师自己先已急躁,抱怨学生基础差,脑子不开窍;而学生则因为自己努力没有效果,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殊不知一旦陷入这种消极局面,抛开语文不学,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考查的是一种恒心与耐力,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除了要让学生树立信心之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指导,例如诗歌鉴赏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一首诗学生或者是看不懂,或者明白了含义却不知按照什么思路组织答案。对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进行分类练习,当然这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精选一些典型的习题,把语言、形象、思想情感等类的题目分别归纳在一起,让学生集中练习,然后总结出每一种题型的答题规律。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知道答题时从哪里入手,克服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一旦心平气和,有些稍有难度的题也能看出点眉目,再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就能够写出基本答案。

  (三)教学方式随机应变,不能照本宣科。

  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除了字的读音与写法还有名言名句答案是惟一的以外,其他从解词到造句到写法分析,几乎都有见仁见智的答案。现在的考试题目也是开放式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鼓励他们谈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及与人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经过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即使这个结论与参考书上可能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生不断地聪明起来。因此在平时的讲课中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想到学生可能会说出的答案,又要能够随时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问题。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解《屈原列传》这篇古文时,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投江选择进行了称颂,可是下面有学生嘀咕:选择投江是逃避现实,有什么可赞颂的?这种说法在教参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这话立时在班上引起一片喧哗,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对此我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就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以"屈原该不该投江"为题,开了一场辩论会,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出了有力的论据,言之凿凿且能自圆其说,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辩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屈原该或者不该投江,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这对他们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所谓总结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方法,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相信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感触与心得。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和老师指导下,取得更好的成绩。谢谢大家。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4

  中考大幕已经落下,我校终于圆了三连冠的梦,我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个人也因这集体的荣耀感到自豪。但兴奋过后,还迫切地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让自己尽早成长起来,让下一届学生不再做我的试验田。

  虽然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但想凭自己的力量上所好学校继续学习,就不得不重视考试。中考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广,一一说来也嫌累赘,而且说得不精不透等于白说。我只抓取关于学语文的基本功的问题作一探讨。其余的问题待更有见识的老师阐发吧,我将洗耳恭听,日后再做总结。

  一。书写问题

  这是一个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所带的班的学生写字好的屈指可数,有一大批写字是东倒西歪、大小不均,或顶天立地,或小如蚂蚁,或者像被风吹过一般,很多老师都不惜磨破嘴皮教导他们,可还是收效甚微。就我班这次中考语文成绩来说,平时成绩较好但写字不好的学生很少上100分。可能也有其他原因,但写字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吧。我在第一学年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初二时发现学生写字更潦草了,就倡议他们在午检时间练字,假期布置练字的作业,还为他们到处找可以快速写好字的练字板让他们练,但每次试验都是就像一股风,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

  我想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讲写好字对中考有利,说服力虽强作用却不大。他们找不准方法,即使练了也是事倍功半。而且在卷面上涂来抹去的也不像话,修正带涂后像补丁,胶带纸一不小心还会扯出窟窿,不美观,还浪费书写时间。得找出一些让学生好执行的方法才可以收到一些效果。考试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写字留白五分之一,每个字占格的方位要一致,要左下都左下,要偏右都偏右,还要匀称。我就让让学生效法,因为要求较少但很明确,学生易领会、操作,当堂练习时就见了效,可惜剩下的时间不长了。希望他们还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也需要在这方面更严格要求学生,对美观的字体多观察,多揣摩,多模仿,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出成效的。

  二。 字形字音的误写误读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除去选择题,在有文字叙述的地方都会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专门考查字形字音的题目。如古诗文默写,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如“隐天蔽日”的“蔽”,“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都会写成同音字。“蔽”字或者丢了草字头,或者把草字头放在了“敝”脚下;“燕子”的“燕”和“大雁”的“雁”出错率更高。还有出人意料的错别字,层出不穷,我看到有个学生在估分时把“长烟落日孤城闭”的“闭”和“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暂”圈出并扣了二分,令人感到不解。在平时默写古诗时,还有学生在一首二十字的古诗里写错十个字。这绝不是夸张。另外此次考题考了的常识性的填空题,“‘ 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学生虽知道答案是“豆蔻年华”,但是却无法正确写出“蔻”。这都是学生平时眼高手低造成的结果。我从他们上初一时就明确说过带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不止一次说过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但鲜少有学生亲近他们那最好的无声老师,能坚持带字典的两个班加起来也不够两巴掌。上课要求查字典时,都是大部分人干坐着等几个人公布答案。预习时也把不会念的含糊过去。我也在家长会上强调了几次让学生带字典的事,可是都不见明显效果。即使这次拿来了,等大休一次字典就又不见了。学生宁可错读也不愿意查字典,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还是意识不够。自己没有特别需要时不会把别人的话当回事。谁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家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以级别高为荣,还在同学间竞争,非分出个高低不可,令人感到很无奈。

  学生容易写错字的类别大都是形似字和同音字。因对彼此间的意义不了解,造成概念模糊,尤其是听写时只听音而不辨意时错得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令人困惑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人身上,而且还会有争议。我现在还记得我在改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把学生写的“带课”改成了“代课”,而一位资历很高的老师却说我改的不对。他又改了回来,还教育我不要误人子弟。我对此耿耿于怀。倒不只是因为失了面子,而是想查实这个词到底怎么写,弄个明白。结果我查到的词典没有“带课”只有“代课。”我以为我写的是对的,便心安理得了。但后来得了些资料,我查到了一些例句,如“王老师给我代过几节课”中“代”是“代替”的意思,“老师傅带了几个新徒弟”,“我身体不好,恐怕带不了研究生了”两句中,“带”是“引导,带领”的意思。照那位老师的理解,他可能认为是老师带领学生上课,简称为“带课”了。好像挺有道理啊,但词典里面为什么没有这个词?而“代课”一词再查下去就是“代替专职教师授课”的意思。组词:代课教师、代课费。“代课教师”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的。我就想这个词牵扯的事还挺复杂,起码我弄讲清楚了我的身份,我就是一名代课教师,因为按照上面讲的其中一点,我的工资是学校给的,而不是市、区统一发的。但“代”字到底能不能就解释为代替、代理呢?我在代替谁上课呢?我难道不是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吗?看来这个词我以后得慎用,以免出错。

  光这个小问题就让我纠结了很长时间,还有我们平时熟悉却常常读错的字又如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生生不息呀。还有字音上的'错误,如发酵、处(chǔ)理、便秘bì,尤其是后者,用功能强大的搜狗拼音拼bianmi,第一个词就显示了,而拼bianbi得找不短的时间。所以学生写错字读错音是常有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推敲时间,或者是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或者有的压根都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过,问问自己为什么写错了,错误地理解成什么意思了,正确的解释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据说是汉字先天性的毛病,要从改革汉字入手,比如推广拼音文字,吕叔湘、唐弢都说过这样的话。但这不是我们的能力办得到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眼前实际出发,让学生费些精力,多积累,养成勤查勤问的习惯,多了解字义词义,打好基础,才能灵活运用。

  三。语法的重要性

  据说古人读文章是不讲文法的,他们就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文法是大家默认的,只是没有总结出来。而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享受朗读,再通过读理解分析文意,在拓展延伸,再写篇读后感,那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我们貌似在这么做,但这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是由老师想当然的假想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因为每堂课有时间限制,有要完成的任务。真能不受限制,天马行空地让学生放开读那老师得胸有成竹,胸有丘壑,我现在是做不到这点的。原来的大纲也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随文讲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但根据今年的考试题目看,明确考查语法的项目有主语和复句,说明我们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多了解语法的。我想世界上的语言大都属于自己的语言规则的,有了语法,才方便入门。光凭语感学语文,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说好,那样说不好,我们怎么解答?就让他们只凭语感吗?语感是在读了一定量书的基础上才会有的。那些站立来朗读的啃啃巴巴的学生怎会有预感呢?吕叔湘说过:“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绝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点什么。”多点什么呢?“那相同的的多少个字放在一块儿,能产生两种(有时还不止两种)不同的意义,这种意义上的差别肯定不是字义本身带来的,而是语法差别产生的。”比如,“一会儿再谈”是现在不谈的意思,“再谈一会儿”是现在谈得还不够,“上课”与“课上”位置变了,词性也变了。中考题中辨别主语的一道题中,四个选项都有“贝聿铭”。但位置不同,承担的作用就不同,有的句子里充当宾语,有的充当定语。我们在讲解时总不能单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解释为什么。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认为语法不能轻易带过,还得当做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多了解,对阅读、写作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初三下学期做了系统的复习,看到了考题,我也觉得很庆幸,我的顾虑是对的。

  本套试题的内容考查得很丰富,词的用法、修辞、标点、诗文赏析,概括文章的能力,文章写作特色的品析,写作能力等等。复习过程中也都涉及到了,但结果为什么参差不齐,我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探究,再做总结。我讲到的只是九牛之一毛,没有说到的太多,总的来说,学生的态度还是最关键的,从思想上要重视语文;作为老师,还得想尽办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坚持,这将是我上下求索的新旅程。

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5

  打下这个标题,才发现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5年了。5年是段不短的时间,但是时间的流逝不能只在身体上留下印痕,还要让内在修养提升。要让大脑聪明起来,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5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要想让学生提高某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先让他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展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

  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为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我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