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学总结七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教学总结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教学总结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原有学生63人,个别学生转学后剩59人,多数学生乐于探索,有极个别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物资条件,他们只能围绕书本知识进行探究和发现自然科学问题。
二、本期主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教材中基本道理的教育,渗透新课改的精神。
2、通过观察、实验、操评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大胆探索的科学态度。
4、渗透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深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多采用实物观察、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明白、了解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发展方向。
三、本期主要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1、学生初步掌握了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了解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了解了采集岩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点。了解了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动手能力。
2、掌握了花的基本结构,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统一的观点。知道种子的构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的,另一类是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的。知道种子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知道蝌蚪是青蛙或蟾蜍的幼体,了解从蝌蚪到青蛙或蟾蜍的发育过程。通过养蚕,使学生知道蚕是蚕蛾的幼虫,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培养学生饲养技能和长期坚持进行观察的科学态度。
4、通过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5、指导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两栖动物的概念。
6、学生在分别认识蚂蚁、蝴蝶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昆虫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动物中昆虫类的概念。
7、指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认识昆虫在动物界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8、使学生知道常见的益虫和害虫,了解保护益虫的意义和防治害虫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昆虫标本。
9、认识物体的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10、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认识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了解月球位置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11、培养了学生在较长时间内观察物体运动及变化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
本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期末成绩人均24。3分(满分50分),及格率36。8%,名列全乡9所学校平行班之首。
自然教学总结 篇2
主题简单说明: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景,帮助他们了解身体,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为此,内隐的骨骼、体内脏器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外显出来;关节、皮肤、腿脚、牙齿的功能,在有趣的游戏中实现了情景化的展示;合理的营养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在本能需要和理智选择鲜明对照,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从头到脚、从生理到心理、从自我到认识到人际关系以及运动与身体的关系,本主题的各个活动编促成促进健康的多维脉络;在这一条“健康大道”上,幼儿步步行进,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个体。
一、教学活动:
1.语言活动《嘴说腿》:引导孩子在互相比赛和竞争中,感受念绕口令的乐趣。能够清楚地变化速度念“嘴和腿”,分辨“嘴”、“腿”的发音。通过视频的直接感受,让孩子们用言语表达自己对绕口令的理解。然后,结合图片理解绕口令。再次,接龙游戏。最后,绕口令比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让孩子们倾听“嘴和腿”的绕口令,让孩子们再次感受绕口令里的字的发音相似。在感受之后请孩子们说说喜欢哪一句,是对绕口令的一个回顾和学习。鼓励幼儿将绕口令的表演渗透到阳光秀吧中表演。
2.社会活动《说说害怕》:活动通过谈话、讨论、做现场调查、看PPT等方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害怕”,了解大人的“害怕”,由此学会直面“害怕”,积累正确面对“害怕”的方法,这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是非常有益的。活动中,每一个问题提出时,我充分考虑幼儿共同参与基础上的个体思维发展,将一些问题分解成若干连续性的小问题,以减少问题的难度,如:你害怕过吗?害怕什么?到怎样让小兔害怕的感觉少一点?你对付害怕有什么妙招?利用家长来园这一教育资源,让孩子去现场调查家长,孩子们都去找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在调查表上再增加一栏,让孩子们再去调查一个不认识的家长,尝试克服自己的害怕,就更有挑战了。
3.艺美活动《小猪噜噜》:水粉画我们的孩子很喜欢,画小猪是用先画轮廓线然后
用涂染的方法来画小猪身体,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用涂染的方法表现。其实这个水粉画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能大胆下手画都能画出很可爱的小猪来,今天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孩子画得是不错的,知道画水粉画的几个注意点,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背景的添画。
4.科学活动《心跳咚咚咚》:心脏的构造有可能是幼儿想探究的,对于心脏输送血液的作用单单讲解幼儿的理解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让幼儿观察,心脏的模样,了解心脏是怎么输送人体血液。活动导入时,我让孩子来说说刚才我们跑步时你有什么感觉,孩子都说有点累,还有的孩子说到自己的心脏咚咚跳得厉害,顺着这个话题,我让孩子来摸摸心脏长在哪里,有什么感觉?然后我放图片和视频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身体中的血液是怎样通过心脏来输送到身体各个地方。
5.健康活动《热身运动》:活动通过尝试不同方式的跳绳,在运动量的变化中,让幼儿体会到心脏等身体机能的`变化。幼儿能控制好自己的活动量,通过感受出汗、喘气等方式寻找自我锻炼的一个度。
6.数学活动《7的组成》: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活动的座位特意让孩子们坐成小学生座位,还特意要求他们要学小学生样子认真听课。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孩子自己来操作分雪花积木,并记录好自己的分法,直到自己认为不能分为止,看看到底7的分法有哪几种。通过孩子们的交流,知道了7的分法共有六种,但数字的顺序是乱,所以有的孩子有重复分法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知道了如果能够按照顺序分的话就更方便了,在操作中,大部分孩子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但也有个别孩子还需老师帮助指点。
7.艺美活动(特色游戏)《剪春》: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老师讨论只要孩子能顺着
顺口溜就能很简单地剪出春字,但在活动示范时还特别让孩子们注意了老师是从哪一边开始剪,先剪什么再剪什么,还让孩子根据我的示范来帮步骤图进行排列,接下来就是孩子操作了,不知是家长在场原因还是这个剪春对于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孩子刚拿到纸就有孩子说怎么剪怎么剪,看来孩子对于这个步骤图的观察还是不会看,整个活动半数孩子是独立完成的,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孩子自主学习还不能很好养成。
二、游戏活动:
1.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将主题内容与之结合,《有趣的检查》这一活动,会让幼儿觉得体检既神秘又有趣,利用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幼儿了解人的身体以及体检的部位与方式。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觉得体检既神秘又有趣,他们了解用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用电筒可以观察喉咙、耳朵、眼睛。更有趣的是小锤敲一敲膝盖,脚就会弹起来。因此在医院游戏,增添了体检这一项游戏内容,并且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血压计等体检器械,所以孩子们在游戏开展时增添了采血、检查牙齿的情节。
2.区域游戏:本周区域游戏的内容为:
美工区:会变的娃娃、跳舞的小人,在游戏中孩子们能看着图示,细心地剪贴制作会变的娃娃,体验耐心操作的成功感。尝试用对比色来绘画跳舞的小人,体验水粉画的色彩美。
智慧区:现在几点了、我来算一算,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能看懂操作要求,学习看钟表上时间。以“X:00”的形式记录钟面显示的时间。
生活区:东南西北、我是小医生,孩子们乐意模仿医生仔细倾听、感受同伴身体中脉搏的跳动。
建构区:我们的家、可爱的小人,幼儿乐意用积木拼搭自己美丽的家,体验建构的乐趣。并能大胆想象,用彩泥捏出不同形态的小人。
视听区:食物的旅行、指偶动起来,孩子们在观看视频中,知道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通过的。在同伴间协调分配指偶,能根据想象创编故事情节。
3.其他游戏:本周由于天气不好,早上都未开展晨间锻炼,但是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还是会视天气情况,适当地开展,孩子们在散步、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着春天的变化。
三、课题活动:
本周课题组活动主要开展了“儿童博物馆”班本实践的分享交流活动。青年教师与大家一起分享:殷铭老师的“塑料大集合”、周逸倩老师的“卡片博物馆”、潘洁老师的“种子博物馆”、周乃璧老师的“瓶子博物馆”……青年教师从“博物馆”前期的讨论、材料的收集、材料的分类、孩子的互动游戏等各方面为我们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开拓了聆听老师们的思路。
自然教学总结 篇3
本学期已经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工作下,根据学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人认真、扎实地完成了本期的自然科教学工作任务。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工作方面
1、通过《日晷》、《圭表》两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使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科学自然观的培养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的污染、星座的运动、种子的萌发等,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然事物是变化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声音的产生、星座的运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等,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向学生进行了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3、科学态度的培养:通过观察、实验、栽培、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通过讲述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愿为科学献身的科学态度;通过指导学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规律、自然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环境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护的方法,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
在体育方面,向学生进行了营养卫生教育,以及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教育;此外还有安全用电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方面,重点培养了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1)通过《星座》的.教学,指导学生辨认星座、观察星座的方法;(2)在〈空气的污染〉教学时,通过课内外结合,使学生掌握了考察空气污染的简单方法;(3)通过〈怎样测量太阳高度〉的教学,使学生学到了用量影作图的方法。
2、实验能力:(1)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说明正电和负电的相互作用、振动发声、空气的成份、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等;(2)继续学习设计对比实验,运用对比实验探究自然规律和自然变化的原因。
3、逻辑思维能力:(1)归纳概括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星座运动的规律、产生电热的原因、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太阳高度变化与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声音的产生、种子萌发的条件等;(2)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认识空气的成分、燃烧的条件、声音传播的途径、空气污染的原因等。
4、想象能力:想象雷电的形成过程。
5、动手能力:(1)制作: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2)栽培: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机,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意,学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我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脚踏实地,认真批改作业,坚持做到有教案才能上讲台,全学期完成教案34节,课内实验12次,课外观察实验4次,课外活动2次。
3、我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教学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学生的自然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自然教学总结 篇4
20xx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自然教学工作总结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
世界的飞速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教育者中心”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知识”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终结”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终生教育”的教育模式等等。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什么?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功能观;在教育活动准确的自我定位,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学生终生学习的尊基人的教师观;把教育的对象看作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活动的主体,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学生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观;目前学校课程已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向多元的课程结构发展,强化学科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意识,发展教师从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并了解隐性课程规律,使教师具备从事多种课程的复合教学能力的课程观;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观。这些都是教育观念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
“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现代观念就是教师从教之路的火把。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与设想的'过程,因而设计者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等因素将起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设计将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因而,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师的“教”,在设计中更多考虑教师的方便和需求,凸现教师的权威和地位,相应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学生能力作用的发挥。在课程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设计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中介或桥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也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选择与确定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落在具体的素质提高上,知识将成为实现素质目标的使用材料;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不再限于教科书范围之内;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总之,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尽量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把自然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自然教学总结 篇5
在新的一轮教育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发生着可喜的转变,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教育行为中的几个“多”与“少”,为我的教育带来了几多欢乐,不知不觉中,师生的交流更加和谐了,教育也更加有效了。现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地由说明者、讲述者、指导者转向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和提供帮助的`人。为此,我针对本学科特点完成了以下尝试: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常常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尤其在实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汇报一下。”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
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我总是从多角度鼓励全体学生猜想,而不是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什么都重要。在评价时,我不看重学生拿出的“结果”,而是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我常对学生说:“老师看重的是你如何去研究,采取哪些办法,结果并不是重要的。”心理学表明,错误和失败的经历或走一段弯路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不是只有成功就最好,也不能只要成功。让学生经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错误和弯路,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课的,除了氛围的新颖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仪器而产生兴奋,急切一试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1、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
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们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诉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诺。
2、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每次实验前,都要填写好《实验通知单》、《分组实验记录》(学生填写)。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课题的需要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好保障。
3、转变角色,引导探究。
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会出问题、结果可能与答案不符、会影响教学进度等等,而急忙去帮助、指导。我在实验教学中却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去“七搞八搞”,“真刀实枪地搞科学”。当然,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三、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
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如果仅当作“任务”布置一下,下节课一问,则可能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去完成。因此,如何让文中的探究活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活动不是由教师提出怎样进行,而是让学生说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让探究活动的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4、共同探讨,积极反馈。教师在探究活动的关键步骤上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完成后要有反馈。我们在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上告诉学生,老师要将你们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这不是给学生压力,仍是一种鼓励。但在结果上很难完整的评价:因为有些活动是学生在家庭中完成,有他人替代完成的情况。如制作材料的完成。因此公正性不够。所以我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
5、注意安全,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今后,我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做好自然、科学教学工作。
自然教学总结 篇6
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是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分组实验以学生个别操作,研究主特点,因而应突出实验研究的探索方法,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分组实验中教师指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实验的准备上要注意一个“细”字。这里的“细”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要考虑周详,它包括制定实验计划、实验器材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等。 制定计划应根据学生实验的特点和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把握好方向。实验计划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提出不同阶段的目的要求,不能一刀切。由于自然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要在实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单独操作,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例如,自然教材第七册的《简单电路》一课,教师在课前除了将电流实验盒按组配置齐之外,还要逐盒检查仪器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仪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学生预习和准备是圆满完成实验的重要前提。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复习有关知识,预习实验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只有当学生有了这些准备后,才能动手做实验。而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更是一种有益的工作,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准备工作中学到知识。比如,我在上《动物与环境》一课时,分组实验前我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已准备蚯蚓并观察其喜欢的土壤,学生在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对它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蚯蚓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就在实验课快结束时,李艺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他家房后的一块地土壤阴暗、潮湿却一条蚯蚓也没有?其他几位同学也提出类似问题。课后,我和李艺等同学一起去观察那块地里的土壤,并带回样品。第二节课上,我将土壤样品和另一份有蚯蚓生活的土壤同时展示出来,并把两份检测结果让学生比较,很快学生便得出结论---蚯蚓喜欢在ph4.5-8.5的土壤中生活,李艺同学家屋后的土壤碱性太重而不适于蚯蚓生活。
二、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时要注意一个“放”字。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后,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找规律、得结论,不要怕学生不按老师的设计办,只要实验成功,结论正确,方法愈新就愈要鼓励。我在上《电磁铁》一课时,实验时学生一人一组,自已准备,挑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脑思考、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节课上孩子们把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既丰富又有趣,还远超出我设计的内容,他们把玩和学结合起来,兴趣和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时,教师要注意一个“导”字。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或观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总结。总结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翻书,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得出结论。有些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可以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诗人是鼓手,他们打着鼓前进。”而做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的老师也要做一名科学的鼓手,以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实验、巧妙的设计,千方百计地打好鼓来吸引自然科学的爱好者,引导他们进入科学的殿堂,争取成为科学启蒙教育的艺术大师。
自然教学总结 篇7
本学期,我扎实开展科技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宗旨,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教师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
学校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我校设立了科学室,专门设立墙报作为科学宣传等,侨乐学生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结合流动展板,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展,展示学生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好科技知识、科技作品、科普信息窗等科普教育的主阵地,积极营造良好的物化环境。
二、认真辅导好科技兴趣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科学课堂中,我校教师坚持效率利用科学课有限的四十分钟,尽量找到更多的有趣图片和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资料,通过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动手,开展科学小实验,多数学生对于奇特的科学现象很感兴趣,也慢慢喜欢上动手做实验。本学期我校各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广州市科学小论文、科学观鸟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等比赛。
三、加强校内和校际间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我校以及个人的.科学教学水平,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区和市的公开课示范课,广泛的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我校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相互研讨科学课的教材教法,交流心得体会,与老师们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对我们启发很大,对于我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学期科组活动,科普展
本学期,我校出版了两期科普展:三年级学生以手抄报形式记录下自己拓印的树皮标本,对手抄报加以美化修饰,选出优秀者展出,出版了一期主题为树皮用处多的科普展。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过采集、清洁、压制、制作的的等程序,制作出创意十足的植物标本作品。
同时我校开展的科普小制作包括树皮标本拓印、植物标本制作、制作小纸车、制作牛顿盘等各种活动。
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克服了教学中的种种难关,完成了教学任务。
1、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教研论文写作漫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论文撰写时更加具备针对性,目标明确,具有明显的指导性。本学期林悦云老师撰写教学案例《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获区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
2、本学期我校科学教师参与了教研室小课题如何写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学习使教师在小课题开展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具有明显的指导性。
3、本学期我校每周都会利用时间让教师去研究钻研科学教材,每两个星期都会开展科组集备,务必让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个整体的把握。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把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除此之外,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走进新的世纪,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将继续发扬学校的团结奋发,敢创新精神,把工作做得更好,开拓前进,为我校科技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自然教学总结03-05
小学自然教学总结09-05
自然教学总结六篇05-28
自然教学总结四篇07-20
【推荐】自然教学总结3篇09-07
自然教学个人工作总结10-11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07-29
自然教学总结汇总10篇07-12
自然教学工作总结08-12
自然教学总结汇编10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