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12 19:35:5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 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 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习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总结:以上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能确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确定物品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来描述物品的相对位置。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文具(铅笔、橡皮擦、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2.刚才我们鼓掌用的是我们的左右手。

  3.今天我们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各书空三遍。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情?再举起你的左手,你会用左手做哪些事情?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边找,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就指到哪儿行吗?小学教案课件网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课间左右操。

  3.课间左右操

  我们一起来做左右操!

  伸出我的左手,左手左手左手

  伸出我的右手,右手右手右手

  拍拍我的左肩,左肩左肩左肩

  拍拍我的右肩,右肩右肩右肩

  拉拉我的左耳,左耳左耳左耳

  拉拉我的右耳,右耳右耳右耳

  跺跺我的左脚,左脚左脚左脚

  跺跺我的右脚,右脚右脚右脚

  三、巩固练习。

  1.师提示,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习用品。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完成课本的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谁愿意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生说,师补充。

  教学反思:

  《左右》对有些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能是不认识那两个字,也可能分不清左右,我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印象,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身体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

  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100多名,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刚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范文网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难点:能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混合两步计算。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7.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 ,位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点。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二、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四、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五、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六、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八、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数学课,两个班学生男女比例均等,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差,所以一节课虽然传授的知识不多,但组织纪律上花费的时间不少。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周写两篇数学日记。

  七、课时安排:

  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7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98—99页例1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

  教材分析: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认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关注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揭示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教材创设了“谁投篮准一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在认识百分数以后,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作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通过学生自主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设想:

  如何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意图设计教学、开展有效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让学生先预习,再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出发,设计课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指导学生自学文本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习指导编写是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为基础的。

  2、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预习后的现状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充满活力和灵性。所以,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预习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3、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储备,采用了讨论、交流、互助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切关注。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你们收集了吗谁来汇报(学生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在展台上展出收集的百分数)汇报时,教师:你收集的确实是百分数。你怎么知道这里的数就是百分数的你怎样理解的

  2、教师导入:同学们收集的百分数真不少,说明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为什么会经常用到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去感受,去经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激发了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引导探究,认识百分数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喜欢打篮球吗这里是我们学校六年级篮球队训练时记录的一些数据。

  出示:六年级篮球练习数据统计

  姓名投中的次数

  李星明16

  张小华13

  吴力军18

  教师:根据表中的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提问:谁投的准一些呢

  (教师引导:如果他们投篮的次数相同,吴力军投的准一些;因为这是投篮的练习,而不是比赛,有可能他们投篮的次数不相同,如果投篮的次数不相同,还会是吴力军投的准吗并相机引出下面的表格)

  (2)教师将表格完整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25 16

  张小华20 13

  吴力军30 18

  提问:现在可以知道谁投的准吗你打算怎样比较

  教师:(接学生回答)对,我们比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3)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出示例1的表格,教师问:李星明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在表格中依次出现表示三位同学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

  教师解释我们把“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着“投中的比率”。

  教师问:谁投的准一些,就看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谁的投中比率高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得到的结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和结果,

  全班交流:引导得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教师肯定用小数的方法是可以的,两个两个比也是合理的。)

  板书通分的结果。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

  2、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1)师:(接上面)到底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怎样读和写呢

  (2)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例题中应把什么看成“一个数”,什么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64/100表示的意义65/100、60/100呢

  让学生说三个百分数的所表示的意思。

  (4)你会写和读百分数吗指名说怎样读。教师板书。请同学们把例题中的数写成百分数,并读一读。

  教师:现在你觉得表示投中的比率用什么数来表示比较好呢分数、小数还是百分数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看出3、教学“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第(1)题。

  引导: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如果把女生人数看作100份,那么男生人数相当于这样的多少份

  指名回答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交流第(2)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是优秀率

  教师:优秀率就是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交流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近视率的含义是什么。

  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知道“百分数为什么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后,在班级里说一说。

  教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现在你知道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吗

  4、再次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说意义和从中知道的信息。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的百分数的意思

  全班交流:让在黑板上交流的同学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的真好,不仅会读会写还知道了很多百分数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因此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展示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集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又使得这一难点得以突破。】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练习,组织反馈。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及空白部分分别是“1”的()%,交流时说情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问: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我们全班同学的解答情况吗

  教师:有方格的我们会用百分数表示,没有方格的你会表示吗

  出示:

  引导学生用百分数表示。

  教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能用分数的地方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呢

  2、完成“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整理成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1)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还可以表示某个具体量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做游戏

  教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10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要求写的认真。教师记时(时间不是很长)

  教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你完成的情况吗

  你能只告诉你完成情况的百分数,让我们猜猜你写了几个吗

  你还能用百分数来描述没有完成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从我们生活中取材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真正感受百分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四、回顾总结,质疑问难。

  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百分数有哪些认识(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特殊在哪里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同学们,不仅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有些成语也和百分数有关呢。比如: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举一些例子让生说一说什么意思)。课后就请同学们继续收集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和成语。

  附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64100 =64%读作:百分之六十四

  65100 =65%

  60100 =6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一年级四班的数学教学。一年级三班有48人,男生和女生都是24人;一年级四班有47人,男生23人,女生24人;两个班共95人。由于是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每个学生的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系都不相同;学生还存在年龄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同时,学生对进入学校开始班级授课的方式还有待适应。所以,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

  1、规范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书写习惯、发言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思考能力)

  3、渗透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2、初步形成良好的听、说、看、想、做等学习习惯

  3、能初步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第二单元比较

  1、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过程,逐步提高仔细观察的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学会认真思考,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加减法(一)(二)

  1、通过从现实情境抽象出加减法的运算,并用算式解释其实际意义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经历1020不同的表示方法,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感受十进制位置原理

  3、通过计算与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能正确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比较和整理加减法算式,探索其规律,发展数感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2、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对形体的认识顺序是:立体平面立体。

  2、通过游戏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分类

  1、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和分类

  3、体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且分类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九单元统计

  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综合应用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如:

  1、大家来锻炼

  2、迎新年

  (五)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一):小结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整理与复习(二):小结四、五、六单元的内容。

  总复习:总结本期学习的内容: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教学思考

  1、对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图形和自然语言进行学习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不应过早的、用统一的、抽象的符号或数学语言要求学生。

  2、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的愿望、兴趣、和良好习惯。

  3、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4、每一个数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是:适应新学期、适应课堂教学、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时安排

  1.生活中的数:9课时 大家来锻炼:1课时

  2.比较:4课时 迎新年:1课时

  3.加减法(一):1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4.分类:2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

  5.位置与顺序:4课时 总复习:4课时

  6.认识物体2课时

  7.加减法(二):15课时 s单元检测(待定)

  8.认识钟表:2课时

  9.统计:2课时

  说明:课时安排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五、本学期课题: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概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学科,全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全册总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回读、写;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会把2-10各数分成两个数,会把十几分成十和几;会比较20以内得数的大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符号“>”“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10以内的加减计算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10以内的两个数相减、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会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用图画形式或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和分针,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会用整时和大约几时表述时间。

  (4)会比较一些常见物体的轻重。

  教材重点:

  认数(一)、认识物体、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

  (二)、认识钟表、加法

  教材难点:

  认识钟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及

  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应用形象直观的教具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4、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5、加强图形初步知识的教学。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教学进度表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一数一数分别数1~10个物体的个数。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3、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儿童乐园:爱护环境

  二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1、联系学生生活选取素材。

  2、恰当地呈现问题。

  3、练习安排多有变式,且承载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学会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标准。

  三分一分把一些东西按某种标准分类。

  1、巧选例题素材。

  2、练习题包含了不同的分类要求,梯度明显。通过学习会分一些简单的物品

  四认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

  2、在操作活动中把握方位。

  3、实际体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能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关系

  五认数(一)认数时逐步抽象概括,重视引导学生规范地写数。

  2、重视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

  3、多方面展示0的含义。

  4、直观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5、教学10的认识时渗透10个一是1个十。

  6、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1-10各数及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表示大小的符号野外的蘑菇不乱采

  六认识物体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教材的呈现顺序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堆积木的场景---分离出研究对象;典型物体---实物表象;

  图形---一般性表象;名称---几何知识;举例、分类---应用、拓展

  2、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动手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七分与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注意沟通分与合的联系。

  3、逐渐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4、让学生在游戏中有兴趣地练习和记忆。能掌握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34、38、39页美化环境

  八加法和减法加、减法的含义,口算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重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例题都从现实情境引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操作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发展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

  (4)能正确的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丰收的果园例题美化校园:植树、浇水

  九统计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1、有趣的情境产生统计需要,激活统计方法。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注意不要颠倒分、排、数的顺序,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3、能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办法收集整理数据,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十认数(二)认识11~20各数。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满10进一的好处。

  2、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

  的组成,初步认识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继续培养学生的数感。

  4、安排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学习能认识数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题课时时间单元教学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学要点

  十一认识钟表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

  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1、充分利用学生认钟表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形成认识。

  2、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渗透一天有24小时会认钟表,知道时针和分针并会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十二加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现象。

  新的计算教学过程:学生面对情境问题产生计算欲望自主选定计算策略,设法计算相互交流,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反思、校正、提高。

  1、算法多样化是对群体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设计形式多样、数量较多的练习,以使学生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20以内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十三期末复习4+机动

  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2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书写0-20各数。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

  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 1课时

  (二)比一比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课时

  (五)分类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xx

  20xx-08-01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4课时

  (八)认识钟表 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1课时

  1、9加几 3课时

  2、8、7、6加几 4课时

  3、5、4、3、2加几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1、数一数1课时

  2、比一比1课时

  3、分一分1课时

  4、认位置1课时

  5、认识10以内的数 10课时

  6、认识图形(一) 2课时

  7、分与合 7课时

  8、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0课时

  9、认识1120各数 4课时

  10、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1、期末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10课时

  7、认识钟表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5-1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5-01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05-02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05-02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8

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28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6-26

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4-26

有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