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8-27 17:58:2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科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学计划(汇编15篇)

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实践体验为途径,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2、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3、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一单元:

  1.组织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科学活动:

  2.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二单元:

  1.知道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棵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科学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会这种科学思维方式。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三单元:

  1.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经历。

  2.检验脂肪、糖类的活动经历。

  3.观察生、熟食物,使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4.观察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经历。

  5.观察霉菌的经历。

  四单元:

  1.收集、观察岩石特点、对岩石成因和变化的探索。对岩石产生更大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心情。

  2.获得有关岩石和矿物构造、成因、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以及用更多的材料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能在检测25种物体是否导电的活动中找到导体、绝缘体的特点;并且将感性的材料转化为理性的自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认识。

  2.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四、教学措施:

  1、学生对电的知识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学习电的知识。准备的材料要充分,一些材料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

  2、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几种植物,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走向自然。当学生学了植物单元的内容之后,如果走到大自然中,会自觉地仔细地观察一棵植物,会用教材上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实现了。

  3、科学课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提供帮助,不要以为提倡了自主探究,就放手不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学生的认识经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能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五、教学进度:

  3月:第一单元

  4月:第二单元

  5月:第三单元

  6月—7月:第四单元及复习

科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5、通过对人的观察,与植物、动物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和相同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完成现阶段对“生物”这一大概念的认识、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动植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6、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从多角度认识水的重要作用,理解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8、能够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9、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0、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人造之分、

  11、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经历对一张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并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知道它们的区别、特点和用途、

  13、了解常见金属的,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金属进行分类、

  14、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15、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正确使用材料,注意安全与健康,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

  16、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设计情景,提出问题;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爱提问题是一种好品质、能尝试把不能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转变成可能;并能根据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标准提升自己能够探究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应用新课程理念,用好《大纲》、《教材》、《教师用书》三本书;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科学教学计划3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天气——1—5周

  第二单元溶解——6—9周

  第三单元声音——10—13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4—16周

  总结——17周

科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的特征 1 课时

  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1 课时

  第3课:计算机探秘 1 课时

  第4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 2 课时

  第5 课:信息安全信息道德 1 课时

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解决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终身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教育人的前提是了解人,知人才能善教。

  这学期教九年级科学。学生从八年级到九年级在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在学习态度上,少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作业,学生能认真完成,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教科书共4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的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这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在七八年级的教科书中,已学过的统一科学概念是:不同层次的物质体系,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体现了综合理科统一科学概念整合。

  1、教学内容的特点。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上,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从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中,归纳出酸、碱、盐、金属、有机物各自的化学特性。这一章学习了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即通过实验现象确定物质性质的检测方法(如用试剂、试纸检测颜色变化,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沉淀物等)。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为下一步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章:“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从内容看,与第1章紧密相连,通过学习物质的组成来给物质分类。具体方法是测定某一物质特性,对照已知物质的特性,再确定这一物质属于哪一大类。在系统了解各大类物质的性质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就可以使物质发生转化,产生新的、人类所需要的物质。或者通过转化,使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变成无害或有用的物质。第2章还介绍了常见的人造材料,让学生了解新材料的使用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当然,科学技术运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如塑料包装物引起的白色污染,一些有毒化合物对水源的污染等。

  第3章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代科学把物质、能量、信息作为三个并列的基本概念,可见能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物理学范畴。虽然能量一章内容比较侧重于机械能、电能、内能、功和功率的计算等,但作为综合性《科学》课程,特别要强调的是能量不局限于物理学范畴,它与生命科学、宇宙和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均有密切的相关性。

  功作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作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为了直观和易于理解,教科书以机械运动、电能转化为热能等为例。但实际上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性,如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自然界重要的能量储存、转化、释放的过程。地球上的植物、藻类和细菌利用光能(主要是太阳光)合成有机物,把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些能量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生命活动中的机械能、热能等。古生物埋藏于地下,经过地质变化,形成了煤、石油和天然气,保存了大量化学能。有关生命活动中能量的吸收、储存的转化是与物质的吸收、储存和转化同步发生的。在八年级下“代谢与平衡”中,我们将要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第3章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能量在转化中是守恒的,即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但它的总量保持不变,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自然规律。

  能量的内容会涉及到力的运动,需要用到有关力的测量和单位、力的方向等知识,由于七年级下学习“运动和力”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尽可能降低难度,所以在学习能量这一章时,还应回顾和重温有关力的知识。电能和电功率的计算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与八年级上电路探秘、八年级下电和磁这两章内容有关,一些计算题要用到电流、电压、电阻等相关知识及欧姆定律,因此,在学习相关内容时要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

  第4章“代谢与平衡”,学习生命活动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与平衡。生物体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新的组成部分,贮存能量,同时又不断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达到动态平衡,这就是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之一。以新陈代谢为中心,以人为实例,学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里还有必要回顾和复习八年级下第2章“空气与生命”中的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当然,其他生命活动与新陈代谢也有关系,如运动、体温的维持、神经活动等等,都和新陈代谢有关。九年级下学习“生物与环境”,“人的健康与环境”等与本章内容有一定相关性,“代谢与平衡”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

  九年级上有10个探究活动:“在盐酸除铁锈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产生的”,“金属的用途与金属物质的关系”,“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怎样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杠杆能够省力还是费力”,“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重力势能划、与哪些因素有关”,“灯泡的亮度跟电功率的关系”,“影响酶作用的`因素”。这些探究包含了提出假设、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讨论等,根据学校的教育条件,有的探究也可由教师演示,师生共同探究。

  2、教学重难点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了解强酸、强碱的使用意事项;了解某些重要的盐的性质;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知道自然界中的碳、氧、氮循环。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了解常见酸、碱、盐的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了解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转化的规律,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寻找物质转化的规律,运用物质转化规律指导材料的发展和利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第3章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电能及其转化,电功率、焦耳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功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守恒;能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第4章“代谢与平衡”,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获得、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3、教学设想

  《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它是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把局部的、具体的内容整合起来,提升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

  《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课本中每章都安排了探究内容,还有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以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我们可着重指导探究的方法和程序,至于结论,可以是开放式的,有多种不同结论,甚至可以暂时不得出结论。这和过去经典的验证某一原理的实验不同,不要把重点放在学科术语正确完美的结论上去。

  《科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基础性经典内容,又有大量的新知识和拓展性内容。对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可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如知道、了解、理解、学会等)来把握教学深度。有些教学内容是结构性的基础内容,今后学习中常常要用到,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书写化学式、欧姆定律等。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仅仅要求知道和了解,经过学习,学生只需有初步的印象就可以了。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作业展示等形式。这些形式在以往的理科教学中是很少用到的。怎样组织好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这需要我们在了解班级原有的组织以及班干部情况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把这些活动组织好。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科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查找资料,在网上相互交流。在学生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中应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收集资料。《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收集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使一些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科学,作为综合学科,它的特点是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方面,要防止教学要求过深过难,侧重于较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再次,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应当有一些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对探究的评价,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往的评价侧重于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或者说比较重视已知的科学结论。而《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应重视科学思维方法和价值观的评价。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

  第七,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科学教学计划6

  一、建立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2、强化实验教学日常管理

  (1)学校按要求制订实验室主管领导职责,实验员职责,科任教师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职责分明,责任到人。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借用,领用,损失赔偿制度。

  (3)实验室在借用、领用、仪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时必须进行填写登记,手续要完备。

  (4)建立完整的管理帐册,资料档案,定册清查帐、物、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

  (5)各种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其性能和学科特点,科学分类摆放,并加强防护工作。

  (6)图书室、阅览室面向学生开放,开设阅览课。坚持定期补充新书,不断提高图书使用率。

  (7)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管理,配备专职教师,加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每期考核一次,检查学生情况。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1、加大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实验基础建设,保障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2、实验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实验经费专帐,保证教学的政党开展。

  三、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1、实验教学要实行实验计划、实验申报、实验备课、实验报告“四对口”。

  (1)实验计划:每期次,各实验科目任课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演示,分组实验计划。

  (2)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实行申报制度,认真填写实验中报单,并与计划、备课一一对应。

  (3)科任教师的每次演示,分组实验都要备课,备课的内容要有课型、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器材清单、装配示意图和实验步骤,课后有实验情况记载和实验效果分析。

  (4)每次分组实验学生都要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都要批改,有时间记载。

  2、实验教学过程要规范。

  每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目的要明确,实验之前要与实验员一道预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双边活动,弄懂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操作要领,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

  3、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

  验的领导每期原课不少于5节,并有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教师和实验员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2)学校每期举行一次演示,分组实验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3)学校每期组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考查。

  (4)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4、各类实验开出率要达标。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要到100%,演示实验成功率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成功率达到100%。每次分组实验开出的组数要达到开组数的98%以上。

  四、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学校对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工作按工作职责实验实行评估,计入个人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验员和管理人员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教师同等待遇。

  2、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估选送市、地参评,获奖者按标准进行奖励。

  4、教导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惩。

科学教学计划7

  一、学期工作思路:

  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平;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提高教学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

  二、学期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

  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改革传统教研方式,积极参与教研,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全体科学教师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发动全体科学教师积极参与上级开展的各种重点课题研究活动。

  (四)认真参与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教学计划8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平;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有效资源,强化教师业务学习水平,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增进我校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2、“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求科学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参加“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3、“上网学习”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网上学习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

  教育教学质量。

  1、本学期要抓好实验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苏教育网”中的教材教法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向全镇科学教师展示一些精品课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强与溧阳市教研室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依托远程教学资源,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1、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学习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学习,汲取营养,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探索“看中学”的形式、内容,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制订课题组计划。

  2、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

  十月份:

  1、中学《科学》新教材分析与培训活动。

  2、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积极参加“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实验教师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优秀课”评比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元月份:

  1、做好科学的的期终考核工作。

  2、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科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小学校研究大教育”、“教育以人为本”、“教学以生为本”等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抓好《现代小学生道德行为调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

  2、迎接市教科所对学校教科室的调研工作。

  3、配合学校搞好新课改实施前对教师的通识培训。

  4、争取有2-3篇科研论文在XX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3-5篇论文在市《进修与教研》杂志上发表。

  5、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切实开展教研活动,夯实基础,发展特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及实施措施

  ㈠课题研究: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及年级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3、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4、认真组织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为迎接课题的结题验收,本学期还将对其各类资料作系统整理,做好验收报告和总结的前期准备。

  ㈡教学研究:

  1、各组要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课堂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努力体现现代教育观念,体现学校“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并根据个人特长努力形成教学特色。其中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侧重个人基本功提高,加强规范课的研究。骨干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方法作探索研究,逐步形成教学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不动摇“双率”的情况下,提高科研含量。

  2、认真开展“研训一体化”教研活动,加强说课和评课环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研训一体化”活动,严格按照“说课上课评课”顺序进行。

  3、加强听课活动,坚持外出活动汇报制度。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教学活动,广泛了解教改信息,返校后要及时汇报,以供的教师学习提高。

  4、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撰写“教学随记”。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组织专题教研和学习活动,做到每位教师都学深学透,都有所得。从而及时了解教改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善于将学习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对自身的教学情况作经常反思,按时、认真撰写“教学随记”。

  ㈢常规工作:

  1、认真做好教育科研的调查,分析、后测工作。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提出教育科研三个一要求: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搞一项教育实验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举办讲座,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结题报告撰写等科研方法。

  3、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荐的力度,争取论文发表和获奖率超过上学期。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课题小组会议,传达市教科室工作会议精神,布置本学期的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1、各青年教师上交德育科研论文。

  2、课题实验全面展开活动。

  三月份:请有关专家作结题总结撰写辅导报告。

  1、课题实验班教师结合课题进行课堂研讨活动。

  四月份:

  1、课题实验活动总结。

  2、撰写各子课题结题报告,在4月底前上交学校教科室。

  五月份:

  1、进行课题研究后测工作。

  2、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在5月底完成。

  3、进行课题成果现场汇报活动。

  六月份:

  学校教科室完成总结。

科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期全册教材分析

  科学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科学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科学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

  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顺序是科学入门、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作铺垫,但不能过难过深,所以还是以比较直观的描述性内容为主,较少出现需要抽象推理的内容。同时没有出现公式,也不要进行定量计算。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入门》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教学难点是: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

  《观察生物》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分类方法,知道合理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体验生物的个体组成与群体组成与其它物质一样都是有层次性的;学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简单的探究过程;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和分化,知道动物与植物的区别,知道多细胞生物的组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生物分类的理念的建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生理活动,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通过观察人造卫性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比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差值,阐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球体。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表,知道经纬度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通过地球仪和经纬网的阅读,了解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过活动课,制作小型地球仪并进行讨论和评比;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绘制,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学习掌握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类型;通过望远镜观察和图片观察,了解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了解月面上的环形山。通过观察图片等,了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教学难点是:地球形状的证明;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观察判断;小型地球仪制作中地轴倾斜的判断和地球仪评比要素的归纳;经纬网地图投影的观察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平面示意图绘制的步骤;活动星图的制作;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阳活动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建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概念。

  《物质的特性》的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七年级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

  2、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3、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科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科学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要求学生做到:课堂内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回答问题完整、不含糊、不罗嗦,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从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竞争性,采取同桌竞争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7、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科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

  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工作计划《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

  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科学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这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几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还将了解浩瀚的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教学计划13

  一、情况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

  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

  1、探索自然

  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3、问题银行

  4、发现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

  1、游乐场

  2、瓜果交易会;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

  1、寻找秋天

  2、果实累累的季节;

  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

  1、寻访蚂蚁

  2、动物怎样过冬

  3、上夜班的动物;

  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

  1、探访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

  4、落叶到哪里去了;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

  1、自转旋翼

  2、降落伞;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

  1、科学,生活的朋友

  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3、美好的展望;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

  1、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

  3、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七、教学进度表

科学教学计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入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科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计划09-03

科学教学计划07-06

科学的教学计划02-13

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1-14

【精】科学教学计划03-27

科学教学计划优秀09-04

【推荐】科学教学计划06-12

小学的科学教学计划04-26

[优选]科学教学计划01-31

关于科学教学计划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