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7-23 19:55:3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性。它承接→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映了新中国制度的确立、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开放、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宏观指导,以我校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要点为思路引领,以高中历史学科组总体教学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及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现有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深化“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本学期末的学业水平考试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务必做到课前精细备课、课堂严谨教学、课后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确保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百分之百,并为文科班的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计划

  认真学习我校“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二年级的学生特点,精心编写导学案,不断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做到教材、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本组作为一个年轻的集体,面临着教材生疏、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全员通过并为文科班的高三复习打好基础,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集体的智慧贯彻到每一章、每一节。

  1、解读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2、理清思路。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商榷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方法。

  3、研究习题。对于理科班,选取与会考同等难度的`试题,以求巩固基础知识;对于文科班,可适当选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题目,以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4、编写导学案。在集体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分工完成导学案的编写。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力求做到学习目标统一、教学流程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任务统一。

  四、严格规范常规教学

  以xx市高中现代化达标课堂观察六维度为基本要求,积极践行我校“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严格规范常规教学。

  1、明确学习目标。将每节课的三维目标以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有的放矢。

  2、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将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设置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个别难点问题,开展小组交流互助。

  4、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鼓励学生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点拨重点、难点。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予以指导和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

  6、重视课后复习巩固。依据学习目标,设置有梯度的课后练习,以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基础知识追踪检查的力度。

  五、抓好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

  1、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和任务,力争考试通过率百分之百。

  2、按照既定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必修三新授课的教学任务。

  3、高度重视理科班的教学工作,加强对理科班学生的知识检查力度。

  4、利用考前40天展开对必修一、必修二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

  5、严抓考前一周,强化会考真题、模拟题的训练。

  六、充分开展组内成员互相听课、评课的活动

  加强组内成员的学习与交流,力求做到每周至少听课一节,借鉴优点,指明不足,以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历史人物;屈原、张衡、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康有为等文化艺术、科学名人,长城、泰山、黄帝陵等名胜古迹,诗、词、曲、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17课时。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20xx年高二历史备课组以教育教学新理念和相关教育教学法规为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引进“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面推行主体合作性的教学新模式,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学校创四星级高中、为今后的学测和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考出优异的成绩。

  二、年级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目前共有四个文科班,八个理科班,xx历史教师,除xxx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教过多届学测和高三毕业班,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但学风较正,有积极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必修III、选修Ⅰ和选修Ⅳ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按照学测大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教学任务及学测的一轮复习工作,争取在期末市统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四、常规教学:

  1、备课: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教材的特点,做出取舍与整合。然后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备课,我们将做到四个落实:学案、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我们坚持每周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教学: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特别是通过课前提问和作业、训练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科教学中既要突出知识的特点,讲清理论要点,又要结合高考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为高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理科班主要抓基础,讲清学测考纲考点。

  3、教学管理: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

  4、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5、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冲A行动);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6、教研: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教研组听课的同时,备课组同行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计划每周上一堂研讨课,自己定课题,定时间,大家评议,共同提高。其次,将本学期发现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教科研的层次,并随时形成书面文字,写出相关的博客、论文。

  7、努力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

  高二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希望通过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力争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高三年作好知识与能力的充分储备。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思想教育

  第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第四课

  第五周:五课 第六周:复习迎接月考

  第七周:月考

  第八周:第六课、七课

  第九周:八、九课

  第十周:十、十一课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十二、十三课

  第十三周:十四、十五课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周:十八、十九

  第十六周:月考

  第十七周: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周: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周:考前复习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79.88,合格率为97.40%,优秀率为57.14%。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东莞市、学校和科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五、教学措施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1、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八年级历史教学学期总结01-13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21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19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01

八年级学期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5篇06-30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2-28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03-28

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03-21

历史新学期教学计划09-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性。它承接→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映了新中国制度的确立、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开放、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宏观指导,以我校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要点为思路引领,以高中历史学科组总体教学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及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现有的师资力量,进一步深化“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本学期末的学业水平考试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务必做到课前精细备课、课堂严谨教学、课后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确保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率百分之百,并为文科班的高三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计划

  认真学习我校“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结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二年级的学生特点,精心编写导学案,不断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做到教材、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本组作为一个年轻的集体,面临着教材生疏、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确保学业水平考试全员通过并为文科班的高三复习打好基础,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集体的智慧贯彻到每一章、每一节。

  1、解读教材。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2、理清思路。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商榷突破重难点的基本方法。

  3、研究习题。对于理科班,选取与会考同等难度的`试题,以求巩固基础知识;对于文科班,可适当选取与高考难度相当的题目,以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4、编写导学案。在集体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分工完成导学案的编写。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力求做到学习目标统一、教学流程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任务统一。

  四、严格规范常规教学

  以xx市高中现代化达标课堂观察六维度为基本要求,积极践行我校“目标——问题”引领教学模式,严格规范常规教学。

  1、明确学习目标。将每节课的三维目标以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有的放矢。

  2、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将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通过设置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个别难点问题,开展小组交流互助。

  4、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鼓励学生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点拨重点、难点。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予以指导和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突破重点、难点。

  6、重视课后复习巩固。依据学习目标,设置有梯度的课后练习,以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基础知识追踪检查的力度。

  五、抓好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工作

  1、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目标和任务,力争考试通过率百分之百。

  2、按照既定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必修三新授课的教学任务。

  3、高度重视理科班的教学工作,加强对理科班学生的知识检查力度。

  4、利用考前40天展开对必修一、必修二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

  5、严抓考前一周,强化会考真题、模拟题的训练。

  六、充分开展组内成员互相听课、评课的活动

  加强组内成员的学习与交流,力求做到每周至少听课一节,借鉴优点,指明不足,以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历史人物;屈原、张衡、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康有为等文化艺术、科学名人,长城、泰山、黄帝陵等名胜古迹,诗、词、曲、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17课时。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20xx年高二历史备课组以教育教学新理念和相关教育教学法规为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引进“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面推行主体合作性的教学新模式,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学校创四星级高中、为今后的学测和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考出优异的成绩。

  二、年级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目前共有四个文科班,八个理科班,xx历史教师,除xxx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教过多届学测和高三毕业班,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但学风较正,有积极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必修III、选修Ⅰ和选修Ⅳ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按照学测大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教学任务及学测的一轮复习工作,争取在期末市统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四、常规教学:

  1、备课: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教材的特点,做出取舍与整合。然后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备课,我们将做到四个落实:学案、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我们坚持每周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教学: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特别是通过课前提问和作业、训练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科教学中既要突出知识的特点,讲清理论要点,又要结合高考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为高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理科班主要抓基础,讲清学测考纲考点。

  3、教学管理: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

  4、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5、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冲A行动);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6、教研: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教研组听课的同时,备课组同行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计划每周上一堂研讨课,自己定课题,定时间,大家评议,共同提高。其次,将本学期发现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教科研的层次,并随时形成书面文字,写出相关的博客、论文。

  7、努力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

  高二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希望通过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力争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高三年作好知识与能力的充分储备。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思想教育

  第二周:第一课

  第三周:第二课

  第四周:第三课、第四课

  第五周:五课 第六周:复习迎接月考

  第七周:月考

  第八周:第六课、七课

  第九周:八、九课

  第十周:十、十一课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十二、十三课

  第十三周:十四、十五课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周:十八、十九

  第十六周:月考

  第十七周: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周: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周:考前复习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79.88,合格率为97.40%,优秀率为57.14%。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东莞市、学校和科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八年级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五、教学措施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1、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