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6-13 07:02:2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三、教学进度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2一《让我们走进地理》 4

  3—6二《地球的面貌》   8

  7—10三《世界的居民》    8

  11—14四《世界的气候》   8

  15—16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4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1-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今年教的5个班,每班60余人,共计330多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的制作水平。

  五、帮困扶优措施

  考虑到我们年级的实际情况,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弱,地理课堂将会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强的内容,以基础学习为主要目标。努力将课程讲解的浅显易懂,照顾多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作业布置上,挑选地理填充图册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要求必须完成,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学期预期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五带的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第2-4周 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 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 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xx 周 第四章

  第xx-16周 第五章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4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这一学期,我任教初一的5个班,初一(5)到初一(9)。面对这一群新面孔,潮气蓬勃,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让我内心澎湃激荡,激发了我对教学的热情。现在,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计划。

  一、详细分析教材内容

  本期共有五大章内容必须掌握,而且中考重点章节较多,尤其是有关地球的面貌和世界的气候这两大方面的内容,历年来考点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和准备,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材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地理”和“我们怎样学地理”这两节,它们分别介绍了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以及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材遵循了低起点的原则,降低了课程起始时的难度,将有关地图的内容进行了分解,仅把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纳入本章内容,而将难度较大的有关地图运用的内容分解到其他章节之中。

  Ⅱ:地球的面貌

  本章涉及课标“地球与地图

  ”中的“地球与地球仪”和“地图”,以及“世界地理”中的“海洋与陆地”共3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共安排了“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4节课文。考虑到本章内容难点过于密集,加之学生又是刚刚接触到地理这门课程,为了避免因学习难度过大,大部分学生往往丧失地理学习兴趣这种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出现的现象的发生,经过慎重考虑,教材将有关地球运动的绝大部分知识后移,安排到本册第四章第三节中进行教学。

  Ⅲ:世界的居民

  本章对应课程标准是“世界地理”概况中的“居民”,这部分课程内容又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聚落3个方面构成。教材编写时,将人口与人种拆开分为两节,由此形成了本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和“世界的聚落”4节学习内容。

  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本章涉及到课标“气候”和“地球与地图”中的相关内容,共安排了“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四部分内容。在了解全球海露分布之后,认识世界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影响区域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影响着该地区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点。气候包括多种因素,如气温、降水、气压、干湿度等。气候的地区差异是由这些因素的地区差异所综合形成的`。同时,气候时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的平均状况。为此,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选择了天气、气温和降水三方面内容,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部,力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学习世界地理,要认识世界各地区在自然、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自然、文化的差异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涉及了,在世界地区发展差异中,学习目标重在经济差异。如果把学习目标定位在经济发展差异上,自然会要求学生了解一些量化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课程标准从降低要求出发,只定性地要求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部平衡的。

  二、教学大体思路和目标:

  (一)大体思路

  ⑴把握课程新理念,培养能力求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两个最重要的理念。这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不能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充分注意他们在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变化,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这点。

  ②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这要求我做到不断学习,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加强科学研究,由"教书匠"型转变成"学者型"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于"三板"教学,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

  ⑵体现教学新原则,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期除了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外,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画图能力。

  2、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概括,包括地球面貌。世界人口和人种等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3.掌握世界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世界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整体情况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采用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教学,结合我校“学导并举,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做到讲练结合,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共22课时,分别如下:

  章序

  名称

  节次

  内容

  课时

  课时合计

  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

  1节

  与同学们谈地理

  1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3

  7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2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

  2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

  7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2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2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2

  4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

  第三节

  类的聚居地——聚落

  1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节

  发展与合作

  1

  1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1

  2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2课时)

  2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2

  4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课时)

  2

  5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

  讲解练习题复习(1课时)

  2

  6

  第一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7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练习(1课时)

  2

  8

  第二节海陆变迁练习(2课时)

  2

  9

  第二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2课时)

  2

  10

  复习期中考试(2课时)

  2

  1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并讲解练习题(2课时)

  2

  12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2

  13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2

  14

  第四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2课时)

  2

  15

  第三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16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2

  17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课时)

  类的聚居地——聚落(1课时)

  2

  18

  第四章检测并讲评(2课时)

  2

  19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复习(2课时)

  2

  20

  复习,期末考试(2课时)

  2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13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8、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

  10、世界的气候

  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11、人口和人种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

  12、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3、发展与合作

  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1、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运用实践或自做简单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有理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校园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获得知识。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

  五、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导学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七、活动安排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八、教学反思与要求

  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总结,做到扬长避短,诚恳虚心向他人学习。多听课,多评课,更要多上公开课,平时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3-6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4-8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习

  第19-20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9

  (一) 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出发,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1) 图领全文 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2)知识拓展 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亲身体验 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三)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9月1日——9月14日)第一章

  第二大周(9月16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一次月考

  第三大周(10月3日——10月17日)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四大周(10月19日——11月2日)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复习 期中考试 11月3——5日

  第五大周(11月6日——11月20日)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六大周(11月22日——12月7日)第四章

  第二次月考

  第七大周(12月9日——12月23日)第五章

  第八大周(12月25日——20xx年1月7日)复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2

  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五、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第三节地图

  第四周综合探究一地图的应用

  第五周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综合探究二家乡的“沧海桑田”

  第八周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十分的浓厚,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且基础还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教学资源开发

  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料、地理方面图书,使之为教学服务。

  2、教学任务或目标

  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要求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和谐。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学会用地理的方法思考问题,能客观的看待事物,学会做人。

  3、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教学,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地理是密不可分的,是鲜活的。

  8、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9、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

  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0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7周,每周2课时,共34课时;

  2、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节认识地球面貌2课时第二周:第二节感受地球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第二章地图——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一节认识地图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使用地图单元检测2课时

  第五周: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第一节海陆分布第2课时

  第六周:第二节海陆变迁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七周: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第一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八周:第二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九周:第三节天气第四节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周:复习

  第十一周:期中测试2课时

  第十二周:第五章居民——“地球村”的主人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第十三周:第二节民族、语言和宗教2课时期中总结

  第十四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第一节聚落与环境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聚落的发展与保护2课时

  第十七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七章发展与合作——经济全球化2课时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2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计划中对整个七年级的地理内容做整体分析,了解每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及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久,学习任务的加重、自身自觉性的不够,学习方法的改变,自学能力的欠缺,这些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受影响。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可以为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策划章节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加强直观教学和地图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时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习兴趣不够等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另外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21

  第二节人文环境22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23

  第二节东南亚24

  第三节印度25

  第四节俄罗斯36—7

  段考复习及考试57、8、9

  第八章第一节中东210

  第二节欧洲西部211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12

  第四节澳大利亚;213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214

  第二节巴西215

  第十章极地地区316、17

  期考复习317、18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4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联系实际:

  一、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课件展示)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1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值表示什么?0又表示什么?

  生:负值表示人口减少,0表示人口不增不减。

  师过渡:世界上各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那人口分布又是什么情况呢?

  (板书)世界人口分布

  二、世界人口分布

  师:请同学们阅读67页活动1,思考: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人口分布的疏密?用公式怎么表示?

  生: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联系实际:计算抚顺、沈阳的人口密度

  (课件展示)

  地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人

  (20xx年)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生:抚顺人口密度是199(人/平方千米)

  生:沈阳人口密度是537(人/平方千米)

  师总结过渡:我们身边抚顺沈阳的人口分布不同,那么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我们需要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来观察。

  师:读图要循序渐进,根据“读图三部曲”(观图—知地—求理),观图—熟悉图例,明确图意;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求理—探究分布规律,理解成因。请同学们根据图例,找出人口分布四大稠密区和四大稀疏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为人口稠密区;小于1人为稀疏区),并分析这样分布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人口稠密区。

  生:极地地区,北非地区,南美洲北部人口稀疏。

  生: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好,是人口稠密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气候潮湿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师生总结: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而“高、干、冷、湿”地区人口稀少。

  (课件展示)极地,沙漠,高原,雨林图片

  过渡: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产生了很多人口问题。

  (板书)人口问题

  三、人口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合作提示,分组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谈谈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谈谈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

  合作提示:

  1、各组自主选择探究题目

  2、先通过阅读教材或学案资料,提取信息,形成自己观点

  3、组内交流各自观点,互相补充。

  4、组长收集整理组员观点,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

  (附本部分学案)

  <合作探究>(参照教材P67———P70)

  1、结合所见所感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1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

  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xx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xx。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06-09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02-06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05-15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优秀05-12

[通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07-0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1-26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01-23

(优秀)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05-24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3篇03-19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