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1 04:20:1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校本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本教学计划

校本教学计划1

  阿城区料甸乡是一个满族乡,满族人民能歌善舞,祭祀、喜庆、节令无不歌舞之。歌与舞紧密相连,故歌舞音乐是其音乐的主体。满族民歌内容丰富,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音乐旋律俭约、朴实,音程跳动棱角分明,节奏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呈现出热烈欢快、质朴豪爽的风格。体现了东北人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为了弘扬满族文化精神。我们料甸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制定为满族歌舞开发。下面,我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定如下计划:

  一、主要措施

  1、用资料收集、讲授法学习满族历史文化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了解满族歌曲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加深对满族歌舞的印象。

  3、用传统的“心传口授”法教唱满族歌曲。

  4、用模仿法学习歌舞表演。

  5、用满族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满族歌舞大舞台等一系列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要内容

  1、满族历史文化知识及满族歌舞的风格特点。

  2、满族歌舞的视频欣赏。

  3、演唱《满乡四季》、《满族姑娘》、《望祭山》、《摇篮曲》等满族歌曲。

  4、满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5、学跳《腰铃舞》、《宫廷舞》、等满族舞蹈。

  6、交流收集的有关满族歌舞文化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满族歌舞演出能力。

  7、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机会,使他们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表演自己学习的满族歌舞。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满族歌舞的信心,弘扬满族歌舞及满族文化。

校本教学计划2

  一、课程名称:童话之约

  二、指导思想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丰富、充实、深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

  而童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方珍宝,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孩子们喜欢神奇美丽、幻想丰富的童话世界,未来需要有美好心灵和创造才能的人才。童话故事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都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发展童话这一美学命题,让孩子从童话的世界里学会现实生活。

  为此,我们将着力培养学生爱读童话,会读童话,会讲童话,会编童话,会评童话,能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阅读与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选择了《童话之约》这一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

  1.学生通过畅游“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世界的魅力,获得思想与精神的陶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本校本课程,探索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构建指导学生童话阅读的课内外教学基本模式,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童话阅读体系。

  3.积累大量的童话故事。

  四、课程主题内容:

  1.简介童话起源和发展历史

  童话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时代,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还根据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件演绎出了许多带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童话为主,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至今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受到欢迎。可以这样讲,这些民间童话便是现代童话的起源。

  2.西方童话

  上学期主要带领学生系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本学期以格林童话为主,带领学生继续阅读童话,了解外国童话世界。

  五、课程实施策略

  1.课程要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不能上成语文课或者语文活动课。切忌过多讲解。

  2.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内容和材料,给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让学生感觉阅读是一种负担,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切忌批评指责。

  4.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安排内容和教学过程。

  5.阅读应结合实施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忌盲目的阅读。

  六、课程评价

  童话阅读必须注重实效,强调过程,注重评价。关注学生的每一项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个成绩、评价学生的每一份收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朝着活动的纵深发展。因此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生生(或师生)相互观察评价;过程激励评价一系列的评价手段,把童话之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校本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让学生去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合作交流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二、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在熟练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的跳法和敲竹竿的节奏的基础上,能创编出本年级特色的跳法,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下肢力量、弹跳力、耐力等素质,提高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视频、音乐让孩子感受竹竿舞的魅力及节奏特点、动作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了解。

  三、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不受场地限制,通过开发和利用竹子作为体育器材和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舞动中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另外,“竹竿舞”跳法多样,竹竿的开合变化灵活,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四、学情分析

  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各年级的学生均能较好的完成本年级竹竿舞的跳法,无论是对竹竿舞的起源还是基本跳法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学期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实践,不仅完成上学期的'创编跳法,更要鼓励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自编、自创、自演、自导新颖的竹竿舞跳法,达到动与美的完美结合。

  五、预期效果

  1、学生能打出最基本的节奏,并在竹竿上进行基本步的跳跃,并能在跳跃的过程中,熟练的唱歌;

  2、学生可以在四杆中熟练的进行各种跳法的练习,还能加上各种不同的上肢动作。

  六、教学进度

  教学时间为每周二的下午体艺2+1,进度安排如下:

  1、竹竿舞的文化特色及影响。(2课时)

  2、多样的竹竿舞的节奏及跳法。(2课时)

  3、根据节奏创编肢体动作。(2课时)

  4、创编多副杆的花样跳法。(2课时)

  5、快乐实践。(2课时)

  6、自我评价。(1课时)

校本教学计划4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冯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诗词的魅力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小热爱诵读诗词,学会赏析诗词,从而发自心底的喜欢中国文化,并愿意竭尽全力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力为主的诗词欣赏课。通过捏学古诗、背古诗、画古诗情景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了展学生的思维力。

  3、能正确认读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词。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并能够流利地背诵。

  四、教学安排:

  1、时间的安排:

  (1)利用每周校本课的时间。

  (2)利用每天早读课的时间。

  (3)鼓励学生回家诵读。

  2、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枫桥夜泊》

  第二周:《寻隐者不遇》

  第三周:《咏柳》

  第四周:《出郊》

  第五周:《咏华山》

  第六周:《寻隐者不遇》

  第七周:《送元二使安西》

  第八周:《望天门山》

  第九周:《春夜喜雨》

  第十周:《古谣》

  第十一周:《三字经》

  第十二周:《三字经》

  第十三周 :《三字经》

  第十四周:《三字经》

  第十五周:《三字经》

  第十六周:《三字经》

  第十七周: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组织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写、画古诗文等评价方式检查和了解学生古诗文的掌握情况。

校本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我校将以普通初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扎实有效地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新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2、养成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普通初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3、团结协作,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4、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级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手段。

  5、掌握普通初中新课程的课程体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领导机构

  (一)校本研训领导小组

  组长:陈吴云副组长:林雪梅

  组员:姚兰、周文慧、吉志高、王有文、张少琼

  主要职责是:

  1、负责校本研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2、为校本研训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条件;保障校本研训的正常开展。

  3、检查校本研训的进度,指导校本研训的实施,保证校本研训的质量。

  四、培训内容

  1、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新的课程理念。

  2、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手段。

  3、新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诗歌鉴赏、散文阅读等)。

  4、新的评价方法和新的管理制度。

  五、培训方式

  1、阅读专业书籍。

  2、观看视频,阅读课例,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撰写教学反思

  3、观摩实验课(外校听课),全体老师集中观摩典型的实验课,分小组讨论,主要采用平等互动参与式开展活动,然后集中总结。

  4、短期培训,利用寒暑假或者晚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六、培训时间xxx年

校本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方面还很幼稚,有待加强。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向学生介绍我们的介休文化,通过对这些介休风俗的了解,增强对介休文化的热爱,对介休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包括《爱我介休》的文化篇、名人篇、风景篇、风俗篇、特产篇五部分内容。

  三、教材分析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教学内容以“了解介休”“爱我介休”为主题,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介休的古文化、认识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迹、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介休的古文化、认识了解出自介休的名人及事迹、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2、通过学生诵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对介休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介休的情怀。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介休的.情怀。

  2、了解介休的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4、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乐趣。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次介休历史沿革、孝文化、水文化

  第二次瓷文化、古堡文化及晋商文化

  第三次介子推、郭泰

  第四次文彦博、介休历代名人简介

  第五次介休绵山、张壁古堡

  第六次介休后土庙、其他风景名胜简介

  第七次风俗篇的“醋仙”王来福——认干亲

  第八次风俗篇的兜肚肚——清明节的习俗

  第九次特产篇的贯陷糖、洪山陶瓷

  第十次特产篇的银条菜、介休鹿茸、义安老黄酒

校本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xx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生活在xx乡镇的农村孩子对xx的方言有浓厚的兴趣,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xx话——是地区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xx话——我们故乡的吴语,凝结着瓯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显示了xx人的个性与精神。校本课程有意识拓宽了孩子视野,增长了孩子的知识。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我爱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影响了xx话的生存。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规定课堂上师生不能讲xx话,统一讲普通话,这样学生讲xx话的机会很少。虽然中小学都设置了地方课程,但乡土教材也是以现代白话文编写、以普通话教学的,所以学生基本没机会学讲xx话。

  另外,外地来温打工的越来越多,xx”土著”外迁也越来越多。这使得班级里的俚语参差不齐,于是大家便渐渐形成只用普通话交流的惯。面对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以极大的热情,尝试着将xx童谣引进地方课程课堂,用以弥补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地方课程教学更加风趣、更加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学说xx话”和“xx童谣”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xx,我爱xx,了解xx话也是一份伟大的'文化遗产,有普通话不能替代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教学内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称谓,人物称谓包括亲属称谓和职业称谓,根据教学需要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第二章数字教学内容,穿插情景对话与童谣,重点学童谣《xx是个好地方》。第三章时间和情景对话与童谣。尽可能让孩子多学些xx童谣。体会xx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xx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本主题是“我爱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xx小吃”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xx,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

  然而,现在的xx孩子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xx的方言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xx话。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从小在xx长大。xx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本学期我们以“xx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一为培养孩子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孩子提供轻松学x的x话的良好氛围,使xx方言得以传承。

  1、使孩子了解xx的地形地貌,了解xx的历史,培养孩子爱xx的情感。

  2、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的亲属称谓的含义。学会发音。

  3、了解xx话的特点上,学说xx话之一的数字,并通过xx童谣及xx话民歌《叮叮当》和歌曲,体会xx的民俗风情。

  4、在了解xx话的基础上,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讲讲,唱唱xx童谣,掌握6一8首童谣

  5、能用说说、唱唱、讲讲,演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xx童谣。是孩子们初步感受xx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6、在颂唱童谣,做游戏过程中提升对xx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xx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体会xx童谣意境,理解民谣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视频、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x的x话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

  1始业教学

  2亲属称谓(一)1课时

  3童谣《吃馄饨》

  5童谣《梅梅你真早》

  9童谣《xx是个好地方》

  10数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谣《叮叮当》

校本教学计划9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

  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教学计划10

  课程概述:

  女红——属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环。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艺术的特点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这项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大体上分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玩具等九类。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工”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重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女红的含义。

  2 让学生了解女工的发展历史,以及女红的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小手工作品。

  课时安排:

  1、 了解女红的历史(1课时)

  2、 了解布艺(1课时)

  3、 学习剪布(1课时)

  4、 练习穿针走线(2课时)

  5、 布贴画(4课时)

  6、 缝沙包(4课时)

  7、 彩云衣(2课时)

  8、 布艺温馨(2课时)

  措施方法:

  1、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直观教学.

  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4、 多设计一些趣味性较浓的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女红校本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

  时间

  备注

  第三周

  收集资料、图片让学生们对女红的历史,文献,分类有大体的了解。

  对女红的.历史,文献,分类有大体的了解。

  搜集的资料

  2课时

  第五周

  (3.12-3.18)

  指导学生剪布,

  穿针引线。

  教会学生剪布,

  穿针引线。

  各种废旧的小碎布,剪刀,针线

  2课时

  第七周

  (3.26—4.1)

  运用四种基本手缝针法(攻针、倒扎针、三角针、缲针),制作布艺小作品

  学会制作布艺小作品

  各种废旧的小碎布,剪刀,针线

  2课时

  第九周

  (4.9—4.15)

  学会布贴画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花布,剪贴成“美丽的蝴蝶”。

  学会布贴画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花布增加蝴蝶的形式美。

  若干颜色、花纹不同的碎布,剪刀,胶水,16开卡纸一张/人。

  2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布贴画——“熊猫”

  学会制作简单的布贴画的方法,制作“熊猫”布贴画。

  剪刀、胶水、笔、复写纸、吹塑纸板、各色布块。

  2课时

  第十三周

  (5.7—5.13)

  练习用回针法,学会做沙包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小问题的习惯。

  针、线、各色小块布料、沙子、米或豆子等半信封、顶针箍、剪刀

  2课时

  第xx周

  (5.21-5.27)

  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针、线、各色小块布料

  2课时

  第十七周

  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活指练习,学习演奏乐曲《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

  白纸片

  油画棒

  胶水

  2课时

  第十九周

  学生作品互换,互评。

  2课时

校本教学计划11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

  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导语: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 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 长:宋新停(校长) 全面负责语文科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樊磊(教导主任)。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 员:语文教师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

  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 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校本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期教学目标总要求:

  (1)双基:

  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了解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游文化。

  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具体目标

  学生对树与环境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教学内容:

  1、环境保护教育。

  2、屈原文化教育

  3、九畹溪旅游文化教育

  四、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在对屈原文化和九畹溪旅游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中,传承文化精髓。

  六、教学进度安排

  1——3 周 环境保护教育

  4——6周 屈原文化教育

  7——9周 九畹溪旅游文化

校本教学计划13

  一、学生分析:

  四(1)班有39名学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每个学生的英语底子各不相同。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的好的学生掌握的很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很扎实的掌握听、说、认读和书写。但班级里很多学生已经两极分化明显,很多插班生明显较弱。

  二、内容与目标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要求能

  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对于有一年学习基础的学生要求进一步提高,加强儿童对英语的感性知识,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在理解的基

  础上表演英语。

  2、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根据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

  四、重点难点:

  1、“四会”单词的`教学。

  2、每一课的会话的掌握。

  3、四会单词的拼写。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训练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齐、规范、准确地书写。

  六、对学困生的措施:

  由于我校大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每个学期学生流动很大,导致学困生有比较多的人数,他们有些是学习习惯一直不好,导致课堂效果差,还有些是以前由于到处流动的关系,没有学好英语。对于这些学生,目前我采取以下这些做法:

  1、请班级里成绩较好的同学给予帮助。

  2、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后给予辅导。

  3、安排他们坐在好的学生旁边。

校本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巩固校本课程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要把校本课程做得更加扎实并进一步推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努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继续为学校凸现特色做贡献,还要更加丰富我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应是我校发展的又一阶段,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向多学科辐射,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开发更多的.活动内容。在实施中,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选择的平台,服务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教学中还要努力争取家长的参与,尤其是民族采风的一些内容,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努力使家长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课程,了解我们的学校。

  校本课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校本课的主要特征,本校的校本课程内容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类的研究性学习性质的校本课程,在这一学期,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重视与各课程间、各个部门间的相互贯通、相互配合。加强校本课程间、校本课程与其它各科课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加强课程的整体效应,还要注意学校各部门间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本学期不管是对老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体育项目真正做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在全镇普及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参加比赛的队伍,在春运会上,把绫球和推铁环作为比赛项目。

  2、民族音乐与舞蹈项目要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展示与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请学校的其他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展示活动,了解民族音乐舞蹈进入课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们更大的支持。学期内,在校内普及的基础上,建立合唱、口风琴、舞蹈等课外小组。

  3、民族采风项目在本学期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主题活动,借助校本课、品德课、综合实践课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调查、采访、实践活动等,记录更多的采风资料。主题活动中努力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每个主题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及时鼓励、表扬,评选出最佳小组。

  4、民族工艺项目每个主题活动中及时评价,活动后各班评出优秀作品在六一节展出。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想与收获及时收集,评出的优秀作品交少先队广播站广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布置本学期校本课教学任务及课程安排。

  2、组织校本课教师的培训与研讨活动。

  三月:

  1、建立课外小组。

  2、组织校本展示课活动。

  四月:

  1、组织第一届风筝比赛。

  2、清明节祭奠民族英雄扫墓的实践活动。

  3、民族体育项目绫球单项赛。

  五月:

  1、组织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2、组织学生校本日记评选活动。

  3、筹备民族团结教育校本展示活动。

  六月:

  1、利用庆“六一”活动,进行校本展示。

  2、总结反思本学期工作。

校本教学计划15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名称:思维潜能开发—顿悟拓扑及规划运筹类类

  2、课程范畴:蓝色科技类

  3、课程内容 :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顿悟拓扑及规划运筹类类游戏器具的操作。

  4、开发依据: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游戏器具。借鉴前几个学期老师们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力求让参加的孩子们都能在动手中提高智慧,在玩乐间拓展思维。

  5、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熟练操作顿悟拓扑类的游戏器具,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让孩子们受到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

  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把原有的图形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图形。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初步渗透排列与组合、等量代换等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比较、拼摆,反复尝试、评价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敢于突破定势思维,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拼摆和重新组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开发学生大脑,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突破常规和定势、寻求发散思维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实施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自由、丰富,还没形成一些定势的东西,开展这类游戏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且孩子们平时就很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摆弄一些学具,所以便于教师操作课堂的活动过程。

  2、具体实施内容

周次


课序


教学内容


课型


实施要求


1


1


五连方


交流课


认识器具


2


1


五连方


交流课


理解规则、目标


3


1


五连方


探究课


尝试拼摆


4


1


五连方


展示课


熟练拼摆


5


2


鲁班锁


交流课


认识器具、规则、目标


6


2


鲁班锁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起来


7


2


鲁班锁


展示课


拆、拼比赛,交流体会


8


3


巧放圆形


交流课


认识器具、理解规则、策略


9


3


巧放圆形


探究课


尝试拼摆


10


3


巧放圆形


探究课


练习多种拼摆方法并熟练拼摆


11


3


巧放圆形


展示课


拼摆比赛,交流体会


12


4


鲁班三通


交流课


认识器具、规则、目标


13


4


鲁班三通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起来


14


4


鲁班三通


展示课


拆、装比赛


15


5


神龙摆尾


交流课


认识器具、理解规则、目标


16


5


神龙摆尾


探究课


尝试拆开并重新组装


17


5


神龙摆尾


探究课


探究练习多种组装方法


18


5


神龙摆尾


展示课


展示多种组装方法及速度


  三、成果展示形式及效果

  1、成果展示形式:现场展示每款游戏的操作。

  2、效果:学生边操作、边口述、边思考,达到手、口、脑的并用。

【校本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英语校本教学计划07-10

校本课教学计划09-15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0-31

校本书法教学计划09-24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10-27

关于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9-06

英语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2-02

关于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10-19

秋季学期校本培训教学计划09-15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优秀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