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计划范文锦集七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何不赶紧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单击鼠标,出示文中人物。再继续单击,逐一显示人物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的鹿。
该界面设计有四个链接:依次对应下面的四个问题的内容:
1、美丽;2、勇敢、无私;3、敢斗、敢争;4、总结,形成一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却根本不要报答。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调达、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
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调达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www.6yyy7.com/4/yingyu/sa/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九色鹿啊,九色鹿,,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五、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六、小结课文,说话
练习: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己说些什么?
七、布置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演一演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重点投入到以素质教育为
指挥棒的教学宗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三年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较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一定的英语日常用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 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目的、任务
1、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
洛基英语是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的一朵奇葩,是全球已被验证的东方人英语学习的最佳模式。洛基英
2、发音准确、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流;
4、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进行写作;
5、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
6、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课文的`文化背景。
7、强调语言运用。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8、注重能力培养。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 /Let's check /Pair work /Task time 。在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9、突出兴趣激发。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10、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提高课堂效率。
(2)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3)发音清楚,语调正确,书写工整。
2.难点: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创新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洛基英语是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的一朵奇葩,是全球已被验证的东方人英语学习的最佳模式。洛基英
3、创设英语情景和环境,使学生们在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里习得“第二语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语,英语中有生活”。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5、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帮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提升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课堂尽量全英化,打好每名同学的英语基础,重点提高差生的英语功底,同时适当地补充些课外内容,强化口语和应试能力,对每一单元的内容力争人人过关。
8、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地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地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地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教学计划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以教材为载体,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本课既要领悟作者侧面描写的方法,又要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理解“丰碑”含义。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境界中感悟红军英勇卓绝的军魂,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感染。能列举现实生活中可称为丰碑的人物。
重点: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难点: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寻碑
导入:(出示红军过雪山幻灯)在海拔20xx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学习课文丰碑。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说说课文里描写了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这支队伍正在经受什么样的严峻考验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装备很差、恶(liè)劣的环境、残酷(kù)的战斗)
3、小结:这样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后,最终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引出人物,教师随即板书:军需处长、将军)
二、感悟识碑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3-1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1、(出示第七自然段内容幻灯)教师深情范读第7段。提问:你知道老战士是谁吗?(军需处长),我们都知道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从这一段话中,你体会到这位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1)想一想,什么地方让你最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镇定、安祥,面向困难,关心同志,死也毫不畏惧。)
(2)交流反馈
引读:军需处长在冻僵之前一定很冷很冷,可是他仍十分镇定、安祥地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感动啊,女生齐读第7段。
2、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3、(出示课文插图)面对着此情此景,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4、合作探究: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形象、精神)
过渡:看军需处长的面容是那么的平静安祥,在狂风暴雪中毫不动摇,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将与高山同在,与日月共鸣,他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晶莹的丰碑,矗立在你、我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和思念之情齐读这一段。
三、表演悟碑
面对此情此景,将军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指名朗读8-12自然段。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1、指名读,教师随机幻灯出示。
质疑: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交流。(重点围绕“抽动”、“抖动”、“发怒”、“愣住”、“敬礼”来体会)
2、引读:面对恶劣的环境,将军没有流泪;面对凶狠的敌人,将军也没有流泪,面对冻死的军需处长,将军流泪了。男同学一起读读这段吧!
3、同学们,将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人当军需处长,一人当将军,一人当警卫,一人读叙述,几名围观的战士)
4、小结: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再一次感受军需处长那崇高的品质。
四、总结赞碑
过渡: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精神像一座无形的晶莹的丰碑矗立每一位红军战士心中,震憾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在漫天的风雪中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幻灯)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五、拓展思碑
1、课文中的丰碑就单指军需处长一人吗?为什么?
2、长征途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还记得他们吗?说说看。
学生汇报
3、过渡: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捍卫和平,保家卫国,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少
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培养学生判断、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笔算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
1、345×4 89×6 798×3 69×5
2、儿童剧场楼下有335个座位,楼上有9排,每排有34个座位。
(1)儿童剧场楼上有多少个座位?
(2)儿童剧场楼上比楼下少几个座位?
(3)儿童剧场楼上和楼下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3、校组织学生去展览馆参观,每张门票3元,229名同学买门票,700元钱够吗?
1、电话每部225元,爸爸买两部同样的电话机,要花多少元?给售货员5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教学计划 篇5
一:幼儿情感方面:从幼儿的情感开始,先育人再教学,教会幼儿懂礼貌、互助、谦让与等待,并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英语与别人打招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主班工作计划。
二:幼儿生活方面:从幼儿自理开始,因为一个寒假的生活,我个人认为有些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又会有依靠的心理,有了懒惰的现象,既我要要求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完成,并懂得帮助别人。
三:家长方面:要加强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用爱心与耐心去教育每一位幼儿,与家长沟通孩子寒假的饮食,去了解每一个家长及幼儿,争取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并能够和我成为好朋友,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我相信我的努力家长是会看到的.,工作计划《主班工作计划》。
四:教学方面:我主要分两大课程,第一课程为4K课,即:开胃、开心、开窍、开怀。第二课程为3S课,即动力系统、能力系统、知识系统。然后制定月计划、周计划。
周计划又分五部分:1、户外活动。2、教育教学。3、延伸活动。4、晚间回忆。5、家长分享作业。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真正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并且努力做到幼儿教师的十应十忌十心。
五:活动方面:尽量让幼儿多活动、多锻炼,让其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多教幼儿舞蹈、唱歌、绘画、手工,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争取在六一的舞台上看到精彩的表演,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让每一位家长都更信任我。在这个新学期,都蕴含着无数的希望,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班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天天开开心心地来到幼儿园,开开心心地回家,并且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计划 篇6
【训练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 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训练步骤】
一、由人们对冬季的一般印象,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寒冷的北风,纷飞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可有没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温暖呢?——
二、整体感知。
(一)、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选适当词语说出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二)、听朗读录音,说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脑中呈现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谈谈感受,语言要简洁。
△归纳(参考):阳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语言。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几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其中用词的妙处。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 说的最好。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这些语句,文中还有不少,学生说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计划 篇7
一、有关资料
1.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本文的作者杜牧,时年仅23岁,他有感于当时的政局,写下了这篇《阿房宫赋》。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就曾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篇的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示,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关于阿房宫
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关于“赋”4赋
赋,文体名。它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赋”的名称据说起于战国时赵人荀卿的《赋篇》,到了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的赋出现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称为“短赋”,或称“不韵的小诗”。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实际上是诗与赋之间的过渡,又称为“骚赋”,到了汉代,赋的体制便正式确立,称为“辞赋”,汉赋规模宏大,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特点而更多采用了散文的手法。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谓之“律赋”。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创一格。称之为“文赋”。赋在形式上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词藻华丽,讲究声韵,形式上介于韵文散文之间,内容多为宫苑游猎,篇末作一些讽谕,被称为“劝百而讽一”。著名的赋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顺便提到,“赋”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但今人亦喜袭用。因为“赋”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人们往往借它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的标题,即把“赋”字放在所要抒写的事物名称后面以表示一种文章风格。如《茶花赋》、《秋色赋》等,这里的“赋”显然只是“赞”“颂”的意味。现代散文的“赋”和古代的“赋”差别很大,它们在形式上很少有相同之处。、
4.“辞人之赋”和“诗人之赋”
西汉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淫);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其特点是符合儒家的诗教原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杜牧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在晚唐,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不易的。晚唐律赋中,不乏咏古伤今之作。洪迈在《容斋四笔》卷七中指出:“晚唐士人作律赋,多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他列举了当时名气很大的赋家黄滔的作品,如《明皇回驾经马嵬坡》,其中有“日惨风悲,到玉颜之死处;花愁露泣,认朱脸之啼痕”等句子。但这种赋大率是抒发思古之幽情,没有更多的影射社会现实的内容,因而只能名噪一时。而杜牧这篇《阿房宫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二、课文导读
(一)知识、能力积累
1.字、词积累
(1)注音
廊腰缦回(màn)妃嫔媵嫱(yìng)霁(jì)
鼎铛玉石(chēng)剽掠其人(piāo)辎铢(zīzhū)
在庚之粟(yǔ)迤逦(yǐlǐ)辇(niǎn)
(2)词语解释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六王、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之君,这里指
六国。毕,完毕,这里指六国为秦所消灭。四海,指天下,即全国。一,数词,这里用
作动词,统一。兀,光秃。
②钩心斗角:钩,名词作状语,表示状态、方式,像钩子一样互相联系。心,屋心。斗,
像兵戈相斗。角,檐角。这里用的是它的.本义,形容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现在用来比喻
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写作“勾心斗角”。
③盘盘焉:盘盘,盘旋曲折。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动词,这里作名词,收藏的物品。经营,动词用作名
词,经营之物,指金玉珍宝。
⑤剽掠其人:剽,抢劫、抢夺。掠,掠夺。其,他们的。人,民,指老百姓。唐代为了避
李世民的讳,改“民”为“人”,下文的“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复爱六国之
人”,与此相同。
⑥奈何取之尽辎铢:奈何,为什么。尽,形容词作动词。使……尽。辎铢,古代的重量名,
一辎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少极细微。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楚人,这里指项羽。他于公元前206年攻入咸阳,并焚烧了秦的
宫殿。可怜,可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不暇,来不及。前一个“哀”作哀叹解;后一个“哀”是
为动用法,为……哀叹。
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两个“哀”都是为动用法,为……哀叹。鉴,
以……作为借鉴。第一和第三个“后人”义同,是秦以后的人,这里主要指的是唐朝的
统治者。第二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象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殡媵嫱”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势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导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三、写作特点
1.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也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四、课文重点图解
第一段,规模和气势概括介绍:
宫殿的规模宫中的楼阁廊檐
宫中的长桥复道具体描绘突具排比
宫内的歌台舞殿出体夸张、
来历: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池秦描比喻
宫人人数:明星荧荧……焚椒兰也的写
第二段,命运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奢
宫的生活来历“六国剽掠其人,秦输来其间靡
数量:倚叠如山
珍宝用途: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态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原因:秦爱纷奢,取之尽……多于市人之言语突论揭
秦国的灭亡结果:戍卒叫……可怜焦土出→议示
第四段秦人,不暇——自哀结言中
后人哀而不鉴后人:哀之果志心
后人:不鉴——复哀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经典教学计划03-27
精选教学计划07-18
教学计划06-09
儿童卡通绘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01-29
小班的教学计划重点 小班的教学计划04-01
教学计划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07-14
烹饪教学计划05-21
礼仪教学计划09-18
乡村教学计划08-30
雷雨教学计划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