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精选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加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针对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对少数心理混乱或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尽快摆脱困扰,自我调节,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应转送有关部门治疗。
三、学生的基本情况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但还未能从小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型。压力不断加大。当他们来到新的学校,遇到新的同学和老师,一切都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为最大的挑战。
怎样才能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增加课程数量,增加作业量;在陌生的环境中结识新朋友,让你和同学一起前进,而不是孤独;一直没能改掉小学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发展他们,学习的负担永远在他们心里;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加,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和休闲,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学生适应问题的特点大致可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难题。前者在学校很少见到,后者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适应不良。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
1、七年级适应不良。
初入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生活和小学时有很大的不同。在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切都很奇怪。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课业压力的同时,人际关系也从零开始,很容易厌学,与人相处,或者孤傲。从长远来看,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2、朦胧的自知萌芽
七年级的时候,一些同学已经提前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变得明显,幼稚的成年感突出,对我的思考也开始出现。《我是谁》和《我怎么了》已经开始在他们心中激起波澜,变得迷茫。
3、学习适应不良导致苦恼
有很多学习,怎么学,方法总好像不对;别人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成绩?我好穷,好有压力,好自卑。我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那么讨厌,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为什么每天都有考试?没完没了的考试什么时候结束?我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恼。
4、因与父母或老师沟通不畅而苦恼
为什么父母那么唠叨,不停的叽叽喳喳,不停的翻我的东西,我的空间,我的秘密,什么时候才能还给我;为什么老师看不见我?你还是对我有意见,或者我不能、
5、无法适当控制闲暇时间,自制力弱,过度沉迷网络和游戏。
四、工作安排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校长挂帅,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建立以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和政治教师为主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
2、加强学习和训练,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学知识。学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充实自己,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方法和形式,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应用心理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断丰富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科研,研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每学期结束时都会进行一项专门的研究。
4、设立心理咨询邮箱,及时、广泛地为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做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进行两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动态。
6、每学期为所有学生举办一次关于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
7、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与班主任一起帮助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8、与县级心理教研室保持联系,有重病人及时送去会诊。
9、对接受过辅导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看他们在心态、人际交往、学习上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10、努力做好各种检查工作,完成医疗保险等各种辅助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结合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尊重、理解和真诚感同身受的结合;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节、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改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在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时建立帮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把握深造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渐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增强自我意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有效地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逐渐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忍耐力。
四、学术条件分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社会经验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五、教学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创造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课堂、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引导父母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用父母的理想、追求、性格和行为影响子女。
六教育改革措施
进一步落实创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七、教学计划
略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3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变化和挑战,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适应不良、焦虑、自卑、孤独等。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初中适应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如情绪调节方法、应对压力的技巧、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阶段(第1-4周):入学适应与自我认知
第1周:欢迎来到初中——新环境适应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初中与小学的不同,缓解入学焦虑,积极适应新环境。
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初中生活的特点,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入学感受和担忧。开展“校园寻宝”活动,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
第2周:认识自己——我的优点和不足
目标: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
内容:发放“自我描述问卷”,让学生填写对自己的认识。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发现优点。教师讲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3周:独一无二的我——个性与兴趣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培养自信心。
内容:进行个性测试(如MBTI简易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组织兴趣展示活动,学生可以带来自己的作品或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第4周:我的目标与梦想——初中生涯规划
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梦想,激发学习动力。
内容:讲述目标和梦想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本学期)和长期(初中三年)目标,写在“梦想卡片”上,并在班级墙上展示。
第二阶段(第5-8周):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
第5周:情绪万花筒——认识情绪
目标:让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情绪,认识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内容:播放一段包含多种情绪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识别其中的情绪。讲解基本情绪(喜、怒、哀、惧等)和复合情绪的概念,通过情绪卡片游戏,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的表达和感受。
第6周:做情绪的主人——情绪调节方法
目标:教会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内容: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应对方法。介绍情绪调节的常见方法,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运动、倾诉等),并现场练习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技巧。
第7周:朋友,你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如初次见面、与朋友发生矛盾等),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如何与人沟通、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讲解人际交往的原则,如尊重、真诚、宽容等,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第8周:化解冲突有妙招——人际冲突处理
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讲述人际冲突的常见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处理方式的后果。组织小组讨论并分享处理人际冲突的经验,教师总结有效的冲突处理技巧,如冷静倾听、换位思考、寻求双赢解决方案等。
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心理与压力应对
第9周:初中学习新征程——学习方法与策略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掌握适合初中的学习方法。
内容:对比小学和初中学习内容、方式的变化,邀请成绩优秀的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经验。讲解时间管理、预习、复习、做笔记等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第10周:克服学习困难——应对学习挫折
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学习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内容:分享一些名人克服学习困难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从中学到的启示。开展“学习挫折应对”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应对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11周:考试,我不怕——考试心理调适
目标: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掌握正确的考试心态和应对技巧。
内容:调查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和感受,讲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介绍考试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训练、正确看待考试结果等,模拟考试场景进行放松训练。
第12周:压力,我有办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目标: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
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识别生活中的压力源(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组织小组讨论应对压力的方法,介绍一些通用的压力应对技巧,如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等,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应用。
第四阶段(第13-16周):青春期心理与价值观培养
第13周:青春的秘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现象。
内容:播放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科普视频,发放青春期知识手册,讲解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和变化。组织小组讨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如情绪波动、对异性的好奇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变化,保持健康的心态。
第14周:与异性相处——青春期异性交往
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建立健康的异性关系。
内容:分享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异性交往的益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讲解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保持适当距离、尊重彼此等,开展“异性交往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练习正确的交往方式。
第15周:我的价值观——价值观探索与培养
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内容: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示不同的价值观,组织学生讨论哪些价值观是自己认可和追求的。开展价值观拍卖会游戏,让学生用虚拟货币竞拍代表不同价值观的物品,最后分享自己的选择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对人生的影响。
第16周:做有责任感的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内容:讲述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表现。组织学生讨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可以承担的责任,开展“责任在我心”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一周内完成一项体现责任感的小任务,并在班级分享。
第五阶段(第17-20周):课程总结与复习
第17-18周:心理健康知识大回顾
目标:对本学期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内容:通过知识问答、小组竞赛等形式,复习心理健康的各个知识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和价值观等方面。对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如情绪调节方法、人际沟通技巧等。
第19-20周:我的心理成长之路——课程总结与反思
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收获和成长,为未来的心理发展做好准备。
内容:组织学生撰写“我的心理成长日记”,回顾自己在本学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变化,分享自己最大的收获和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开展班级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心理成长的经验。教师对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全面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提供一些后续心理发展的建议。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2.活动教学法: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心理测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社交场景、考试场景等,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心理调适技能和行为应对方式。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包括发言、小组活动中的贡献、对活动的态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如心理成长日记、自我认知报告、学习计划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测验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如情绪管理方法、人际交往原则等内容。
4.项目评估:对一些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项目或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如“梦想卡片”目标完成情况、“责任在我心”实践活动效果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行为改变情况。
六、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2.多媒体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心理测试工具:准备一些简单易用的心理测试问卷,如个性测试、情绪状态测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4.教学道具:准备游戏道具、角色扮演道具等,便于开展课堂活动。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4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多种变化,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适应问题。如学习压力增大导致的焦虑、在新集体中对自身角色的迷茫、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时的社交困扰等。因此,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概念和内涵。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技能,如情绪调节方法、有效的沟通技巧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活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2.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对自身和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第一阶段(第1-4周):入学适应与自我认知
1.主题:“新环境,新开始”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初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包括学习环境、校园环境、人际环境等。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新环境中的感受和困惑,共同探讨应对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小组分享、校园导览。
2.主题:“认识独特的我”
教学内容:通过心理测试、自我描述、他人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接纳自己。
教学方法:心理测试、自我画像活动、小组互评。
(二)第二阶段(第5-8周):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
1.主题:“我的情绪我做主”
教学内容:介绍情绪的种类和产生原因,帮助学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教授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暗示、情绪表达等。
教学方法:情绪卡片游戏、案例分析、情绪调节训练。
2.主题:“友好相处有秘籍”
教学内容:讲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如尊重、理解、信任等。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练习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技巧。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人际交往情景模拟、小组讨论。
(三)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心理与挫折应对
1.主题:“学习有妙招”
教学内容:分析初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介绍注意力集中的方法、记忆技巧等,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分享会、学习技巧训练、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主题:“挫折,成长的阶梯”
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分享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教授应对挫折的方法,如积极的心态、寻求支持等。
教学方法:挫折故事分享、小组讨论、挫折应对模拟训练。
(四)第四阶段(第13-16周):青春期心理与团队合作
1.主题:“青春的奥秘”
教学内容:简单介绍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解答学生在青春期可能遇到的性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教学方法:青春期知识讲座、问题答疑、青春期心理科普资料阅读。
2.主题:“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内容:通过团队拓展活动、小组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团队拓展游戏、小组项目竞赛、团队合作经验分享。
(五)第五阶段(第17-20周):复习与总结
1.主题:“心理健康知识大回顾”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问答、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复习。
教学方法:知识问答竞赛、案例分析展示、小组复习讨论。
2.主题:“我的成长与收获”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成长和收获,制定下学期的心理健康目标。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方法:个人成长报告、目标制定分享会。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系统的.了解。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参与度和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学生常见的心理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式教学法:安排如冥想、情绪放松训练等体验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心理调节的过程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2.多媒体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3.心理测试工具:准备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问卷,如性格测试、情绪稳定性测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4.拓展活动道具:如用于团队拓展游戏的绳子、气球等道具。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30%):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与同学良好合作等。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30%):布置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作业,如写情绪日记、制定学习计划、个人成长报告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心理测试评估(20%):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简单的心理测试,对比学生在情绪、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4.学生反馈评估(20%):通过问卷调查、学生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收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七、注意事项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注重保密性,尊重学生的隐私,对于学生分享的个人问题和困惑要妥善处理。
2.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和反馈及时调整,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师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教学态度,营造安全、信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适应不良、焦虑、孤独感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相对较弱。因此,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初中适应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等。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和人际交往技巧,如情绪调节、有效沟通等。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掌握适合初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1.入学适应篇(第1-4周)
主题一:新环境,新起点
引导学生认识初中与小学的差异,包括学习环境、课程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和方法,如熟悉校园环境、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等。
主题二:应对学习压力
分析初中学习压力增大的原因,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学习压力。教授一些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适度运动、深呼吸等。同时,引导学生制定初步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我认知篇(第5-8周)
主题一:认识自己
通过心理测试、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独特之处,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改进和成长的空间。
主题二:悦纳自己
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关键是要接纳自己的全部。引导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并鼓励他们努力改进。同时,开展一些活动,如优点轰炸(让同学们互相说出对方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3.情绪管理篇(第9-12周)
主题一:情绪的奥秘
向学生介绍情绪的种类、产生的原因以及情绪对人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故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情绪在生活中的表现和作用。
主题二: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授学生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情绪ABC理论(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调整情绪)、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绪场景,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情绪调节。
4.人际交往篇(第13-16周)
主题一:友谊的建立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初中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友谊对成长的积极意义。教授学生一些与他人建立友谊的方法,如主动打招呼、关心他人、寻找共同话题等。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何与新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
主题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讲解有效沟通的要素,包括倾听、表达、尊重等。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良好的沟通,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5.挫折应对篇(第17-20周)
主题一: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通过讲述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和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挫折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如挫折可以锻炼意志、增长经验等。
主题二:挫折应对策略
教授学生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如保持积极的心态、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寻求帮助等。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以及是如何应对的,互相学习和鼓励。同时,通过模拟挫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介绍心理健康标准、情绪理论等内容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
2.讨论法
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如何应对新环境中的孤独感”“当与朋友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
收集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心理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讲解情绪调节方法时,可以分析一些因情绪失控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
4.角色扮演法
设计一些人际交往、情绪应对等方面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在“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学中,模拟同学之间的冲突场景,让学生体验如何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心理测试法
适当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工具,如性格测试、情绪稳定性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状态。测试后,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五、教学资源
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
3.心理测试问卷。
4.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40%)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发言次数、讨论的积极性、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有价值观点和建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加分。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30%)
根据学生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如心理测试分析、案例分析报告、学习计划制定等)的质量进行评价。作业要求认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项目实践评价(30%)
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项目实践中,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心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七、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9-0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8-3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9-2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5-1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7-25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08-06
20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0-18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4篇)08-22
初心理健康教育周教学计划01-15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4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