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合集七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继续做好九年级物理第16、17章新课教学工作,以20xx年中考为目标,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扎实深入、全面高效地做好三轮大复习工作。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力争中考平均分达40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比往届有明显增长,低分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所增加,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学科整体成绩提高很快,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逐渐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八年级教学主要是声学、光学、热学(部分)、电学等部分,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容易,但是普遍感觉学生八年级物理知识不扎实,一旦接触相对教难的九年级力学、热学内容,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异常吃力。因此要使学生熟悉掌握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四、教学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问题的开放性;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五、时间安排:
新课讲授从从1月31日至2月19日,约3周12课时;第一轮复习从2月20日至4月22日,约9周36课时;第二轮复习从4月23日至5月20日,约4周16课时;第三轮复习从5月21日至6月18日,约4周16课时。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2
一、 本册要求
本册教材我们学习的知识一共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简单机械和功、机械能和内能,以及电路及其基本规律的有关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包含了初中物理四个主要内容的三个,即力学、热学、电学。这部分的内容涉及更深层次的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将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对于本册的要求较为严格,对物理知识及现象由以前的认识到现在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对同学们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二、各章要求
1、《简单机械和功》:本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夹子、螺丝刀入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简单机械;第二部分是功介绍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对于第一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什么是滑轮?能够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知道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来判断省力情况。第二部分首先要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能够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题目,知道功率的概念和意义,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能够设计实验测定机械效率。
2、《机械能和内能》:本章从学生最容易上手的动能、势能入手,在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定性研究了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和势能间的相互转化;接着结合分子动理论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物体间内能转移的形式——热传递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最后,说明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应用。本章记忆的内容较多,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的就是一个热量的吸收和转移的问题。
3、《电路初探》:本章从观察手电筒入手,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从设计房间电路出发,学习最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结合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探求,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电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知道电路的几种状态;学会画电路图、知道和了解电路的基本特点,能够正确使用两种电表,知道电路中的两种电流的规律。
4、《欧姆定律》:本章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探究的问题逐步引向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研究了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变阻器的用法。我们通过试验让学生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研究,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构造和符号,理解和运用欧姆定律是本章的一个关键点。
三、教学计划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三个班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2班和3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3、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4、课时安排:
第十一章 20课时
第十二章 14课时
第十三章 18课时
第十四章 18课时
共约十五周,剩下三周作为机动安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3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从容的面对课堂的各种突发的状况,与学生的相处也更加的融洽,初步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能积极的在课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我讨论,形成了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一定要继续的保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能有更大的提高。
上一学期四班学生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下降了,学习好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多也是毫无起色,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与态度也不好,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知自己该干什么,这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尖子生少,两级分化较突出的`状况依然存在。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在下一步的教学上要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常见的实力或实验,了解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b、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4、成绩目标:
平均分43分,优秀率15%,合格率75%。
5、个人进修目标
作为新教师我一定虚心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备课并遵照学校要求严格执行二次备课制度,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2.25-2.29
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2
3.3-3.7
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3
3.10-3.14
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
4
3.17-3.21
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5
3.24-3.28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教三个班,初三六班59人,初三九班50人,初三十班53人。总的特点来讲,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差别,由于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种执着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从上学期的期末物理成绩来看,这三个班的成绩较好,在年级中处于上游水平,这就决定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同时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理想,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分析
①重点难点:内能和比热容
②各章节特点: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③总复习中要使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
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三、教学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1、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课堂教学中注意三维目标的教育
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学困转化与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吸取上学期对赵鹏程同学转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课后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寻求针对学困生更好的恰当的学习方法,使之在学习成绩上又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注意巩固已经转化的同学,教学活动中更对的关心、关注他们,努力做到作业面批,检测后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四、教研工作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3、及时上传教案、习题、课后反思等业务内容。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争取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
总之,初三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本学期的计划,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尽力,做出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学
思考后回答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
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
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 =____nm 10-10m=_____nm
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
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四、课堂训练。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初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实际,以探究性教学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开展初三物理教学工作。
二、学情及教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物理学习,应该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 学习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可能不如上学年,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掉队,对此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努力,引导学生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引导,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另外本册书重点是力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所以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同时因为是初三,在确保优生更优的同时,主抓边缘生,为考学人数的增多做最直接、最有效的铺垫。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有七章:前五章都是力学,最后两章与能量有关。前五章力学的学习注重了对力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计算能力的考查与培养。同时本学期的学习也恰是中考中的重点及难点。力学在中考中占30分左右。因此我们说本学期的物理教与学是很关键的一学期。所以说把握好本学期的教法与学法,把握好教材尤为重要。
四、 初三物理教学目标:
1、 掌握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2、 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技能
3、 能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4、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
度、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五、 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潜心挖掘教材内容,深入钻研教法,力争备好每一节课。
(一) 每天都要集体备课,直到备好课为止。其余时间备好预习和练习,并随时交流)。备课要求:,经集体备课后研究确定。(二)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把本课的上课思路及教法阐述清晰,其它教师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集体讨论选出最佳的上课思路和方法。(三)上课后如果有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地方,课下要及时交流与沟通,保证下一个上课的教师能选择最佳方案与学生共同交流与学习。自习)为反馈与练习课。 特别是预习课一定不能随便看,学生要按预习提纲进行自学、互学和互教。教师要巡回辅导,主抓重点生同时关注边缘生,确保预习效果。
2、初三物理课堂教学严格遵循我校: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定导、当堂巩固、稳步提高的教学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搞好物理教学,在遵循我校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教法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组课堂教学实施预习、展示、跟踪反馈三段式教学。这三段式教学中和我校提出的课堂六步走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学生展示主要以学案为主进行交流式学习与展示(25分钟左右)。新课学习分为预习课和展示课。展示课分四个时间段:展标2分钟,展示25分钟左右,(教师及时给与追问)跟踪约13分钟,约五分钟总结与质疑。本学期重点围绕课前预习,课上进行展示的方法进行教与学。当然做好预习是很关键的。我们要根据学案中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如果预习不够充分,那么新课将是无法进行。课上学生也不可能进行精彩展示。不能充分预习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对于预习课如何组织与进行,我们必须认真进行交流与切磋。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1-03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6-14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6-15
关于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9-03
【热】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7-05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实用】10-28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精选6篇)06-02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15篇)03-07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15篇01-19
初三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