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6 23:34:54 美云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1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

  (2)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敢于行动,又要善于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1、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1)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社会交往的作用。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2、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2)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3、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发展。

  (2)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在人生发展中正确处理主观努力(内因)与外部条件(外因)的关系,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三)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相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增强创新意识,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1、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2、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四)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3、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五)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1、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2、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3、活动建议。

  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适当运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各地中职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和行为转变,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其中,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价等方式。

  4、评价标准。

  学生“学”的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信念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情感信念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不良情感、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行为表现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2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核心观点,掌握运用哲学思维分析人生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面对人生困惑时的自我反思与决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探索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哲学基础与入门(2周)

  课程概述: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性。

  主要流派概览: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现代哲学(笛卡尔、康德、尼采、萨特等)的基本思想。

  哲学思维方法:逻辑、批判性思维、辩证法等基础训练。

  第二阶段:人生哲学探索(6周)

  存在与意义:探讨生命的意义、人的本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等议题。

  道德与伦理:分析道德原则、伦理困境、善恶观念及其在个人与社会中的作用。

  幸福与快乐:探讨幸福的定义、来源、实现途径及其与物质、精神生活的关系。

  死亡与超越:面对死亡的哲学思考,探讨生命的.有限性与无限可能。

  第三阶段:哲学实践与应用(4周)

  案例分析:选取历史或现实中的哲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讨论与辩论:围绕特定哲学议题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个人反思报告: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撰写关于人生哲学的反思报告,促进自我认知与成长。

  社会实践:组织参观哲学相关展览、讲座或参与社区服务,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角色扮演与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哲学议题中的不同立场和选择。

  自主学习与探究: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

  四、评估与反馈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期末考试:采用论文、案例分析报告或闭卷考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自我反思报告:评价学生的自我认知深度与成长变化。

  同伴评价与教师反馈:通过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教师及时给予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期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哲学的兴趣与热爱,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并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运用哲学智慧指导自己的选择与行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和谐统一。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道家(道教)及其人生哲学12-16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04-14

哲学的历史发展复习资料02-23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12-16

从哲学观角度解读《逍遥游》12-16

历史学家陈寅恪与哲学家冯友兰12-16

哲学书读书心得11-07

教学计划06-09

精选教学计划07-18

经典教学计划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