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4-08-18 06:46:0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汇编六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以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计划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教学计划范文汇编六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

  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

  《溪居》等7篇古诗文

  《论语》《大学》《老子》中精选片段

  《山海经》中神话故事

  四、教学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教学措施

  1、每天利用午间活动时间、集会、路队诵读形成常规,选自觉诵读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两节阅读课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诗经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可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学生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且定期更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凡此种种,旨在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诗文的熏陶和感染……

  4、不进行严格的考核。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激励争优。

  5、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家长、小组、自评”四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6、每月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五、教学评价

  采用 “弹性评价”方式。

  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电脑已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且以往学校的电脑不是很多只有18台左右能用,电脑之间也不连网,所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在任教时并没有按课本完成教学任务,但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多多少少已懂得了一些,由于上面的各种原因导致学生的遗忘性很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的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创建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文字处理与排版和制作一目了然的表格――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略

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进而领悟生物圈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与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观的关系,就是人类的生存需要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维目标,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习题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1节

  2

  第一章 认识生物2节

  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2节

  4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3节

  复习第一单元

  5

  国庆放假

  6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第一节 显微镜使用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8

  第三章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植物的结构层次

  9

  第三节 单细胞的生物

  10

  复习第二单元

  11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绿色植物 1、2节

  12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2节

  13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3节

  14

  第三章 绿色开花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2

  15

  第四章 绿色开花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节

  16

  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2节

  17

  第六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8

  第七 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9

  复习

  20

  复习、考试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此册教材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电子作文”,第二单元“飞鸽传书”,第三单元“小小编辑”。有以下特点:

  1、通过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掌握web邮箱的申请、使用,让学生养成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重点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能够完成一张比较完整的小报。

  4、认识网络的应用,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5、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能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能够利用Word完成一张比较完整的小报。

  3、使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任务的设置,知道应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电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制作。

  2、通过web邮箱的申请、使用,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

  3、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电脑小报。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课时安排

  (略)

教学计划 篇6

  一,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改革的一个特点,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科能力重视知识迁移

  五,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

  六,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功的结合理

  理,"教不严,师之惰",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扬,教师在着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要创设严格要求的环境,并把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要加强集体备课,努力增强集体备课实效。本学年我集体备课的定点时间为星期二上午第3节课。另外我们还可利用星期六上午加班机会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要加强课程标准研究,加强学情研究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研究

  ⑴对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认真研讨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方法策略

  ⑵认真分析学情特点和考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措施;

  ⑶相互听课情况及时评讲;

  ⑷对近期工作合理分工;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经典教学计划03-27

精选教学计划07-18

教学计划06-09

儿童卡通绘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01-29

小班的教学计划重点 小班的教学计划04-01

教学计划大班上学期教学计划07-14

烹饪教学计划05-21

礼仪教学计划09-18

乡村教学计划08-30

雷雨教学计划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