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9-07 20:39:43 志彬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全书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着眼于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有利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有利于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本教材共9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可分为3个内容,分别为:

  1、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常见的量(元、角、分的认识)。

  2、图形与几何:测量(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图形的运动(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欣赏与设计)。

  3、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奥秘)。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能独立解决其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乘法算式,根据加法算式能列出乘法算式;掌握2-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正确认识各种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认识元、角、分以及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元、角的计算。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体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人 人,男生 ,女生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加与减 5课时 1――2周

  (二)购物 3课时 3周

  (三)数一数与乘法 5课时 3――5周

  (四)图形的变化 2课时 5周

  (五)2―5的乘法口诀 7课时 6――8周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8――9周

  (六)测量 4课时 10――11周

  (七)分一分与除法 10课时 11――13周

  (八)6―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14周 数学好玩 2课时 15周

  (九)除法 4课时 15――16周 总复习 4课时 16――19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手段

  形成性评价:

  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

  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

  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它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终结性评价:

  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本学期安排了1次综合实践活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将矢机行事开展活动。

  2、实施策略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在物品交换中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说出实践体验的乐趣。

  七、完成计划的举措

  1、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2、 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3、 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4、 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复习与提高;

  乘法、除法

  统计;乘法、除法

  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五、提高自身素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平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生情景分析。

  二(3)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4人,插入3人。二(4)班原有学生34人,本学期转走2人。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基本适应了北师大版教材特点和班级学习生活。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两个班合格率均为100%,可是优生率还有待提高。两个班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比较好。2、4班的学习成绩相对同年级几个班比较薄弱,个别孩子如耿瑞天、赖恩培、许耀月等,还需要重点加强基础的辅导。2、3班整体情景比较好,但也有个别的如郭轲辰、付豪等,基础比较薄弱。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和数学思维本事养成训练。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经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构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本事,能够熟记乘法口诀表,并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经过很多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2、空间与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头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经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明白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我的想法,初步构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资料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构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熟记乘法口诀表,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过“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景,在本学期中,重点采取学生下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班级孩子进行分工,负责班级的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的收发。

  2、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做足课前的准备,创造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忙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5、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掘身边的数学信息,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6、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本事。

  7、加强家校合作和培优辅弱工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19人,女生25人。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9、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六、教学进度。

  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心也非常强,部分学生的书写仍旧比较潦草,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要改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信心学好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7

  一、班级情况分析:

  44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基本知识、技本班学生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多数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语文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 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 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 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教学重点

  1、仍然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拓展课外识字、识词量。

  2、写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贯穿整个教学中,从基本素句教学抓起,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已,着实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

  3、把语文教学放入社会这个大语文环境中教学,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课本剧的表演、实地参观学习、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等等。

  4、整个教学要体现层次性,允许出现差异性,循序渐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8

  “十年的变化”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2)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下面我就这四个教学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5.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9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学习检测来看,37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经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课堂学习方式,有小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认真练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倾听他人发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会通过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90%学生都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计算,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体上的估算意识较薄弱,同时个别学困生计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比较高。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这一大部分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而统计方面的知识,学生已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会收集数据、简单处理数据,会看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对统计活动具有较浓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图形与拼组,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索性。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7、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主动验算的习惯;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二)甜甜的梦(一)(3课时)

  (三)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10课时)

  (四)图形与拼组(4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8课时)

  期中检测

  (六)混合运算(一)(8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两三位数成一位数(12课时)

  (九)时分秒的认识(4课时)

  (十)图形与周长(3课时)

  期末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1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3

小学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7-1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05-26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6-0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7-03

【精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22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