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概念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7 07:43: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优秀)复数概念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数概念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复数概念教学反思

复数概念教学反思1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的《高中数学教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幅度调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代之以近代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从教材内容、习题配备、编排体系上都体现一个“新”字,《选修2—2》也正以新的姿态出现,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增删,体现新课程理念。该模块包括三章内容:《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一、教学实录

  导数与积分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新教材舍弃了用极限概念“纯数量”地去定义导数与积分,强调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下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刻化现实问题的过程, 在实际背景下直观地实质地感受关于导数与积分的描述,体会蕴涵于其中的的重要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逼近思想”和“以直代曲思想”,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材的这些特色,体现《课标》新课程理念。我们的教学体会是,《课标》和教材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学生建立一些基本概念与初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具体地说,对于导数部分的教学,我们把重点放在理解导数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导数和利用导数研究一些简单函数的有关性质。对于定积分,仅要求能初步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体会定积分的应用价值即可。 “推理与证明”部分的教学,我们依据《课标》和新教材,突出强调了对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改变过去过份侧重演绎推理而忽略合情推理的教学理念,把合情推理的教学放到合理的重要地位上来,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首先运用合情推理去探究、猜想和归纳得出结论,并运用数学证明方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复数”部分,我们在教学中依据《课标》和新教材《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删去了复数的三角形式及其 运算的内容,突出了数系的扩充过程,复数的表示法及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通过方程的求根问题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数系扩充的全过程和引入复数的必要性,体会人类的理性思维对数系的认识和扩充的作用.对于复数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的教学,我们注意到了这部分内容与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的横向联系,着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实施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实际教学用时超过课程标准规定36课时(实际用了44个课时)。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内容学生接受较困难,需要增加课时以确保学生能理解相关内容并落实必要的双基训练:

  (1)导数与定积分概念;

  (2)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转贴于

  二、模块教学反思

  回顾本模块的教学,我们认为自己的教学安排是比较合理的,是能较好地体现课标理念的。学生总的反映良好,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设计在体现课标的“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过程性”、“应用性”以及“联系性”等基本理念方面是比较到位的。

  例如,在1.5.1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以直代曲”的思想,我们设计了两个例题,不厌其烦地反复将曲边梯形进行分割,然后求其面积的近似值的和,再考察当“分割”不断继续时,“面积的近似值”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又如导数概念的教学,我们注重设计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平均变化率当时的变化趋势,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化解难点,使学生较好地认识导数概念的本质。

  教学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导数教学中容易落下可导性问题的陷阱,忽视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2)导数、定积分容易落入复杂计算的圈套;

  (3)推理论证部分,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课标》,教学要求过高,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能选择行之有效的推理证明方法;

复数概念教学反思2

  一、从学生所理解的生活背景来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对一些难理解的概念可以从学生的所了解的现实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真正的数学思维,培养了数学素养。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上采用了先用多媒体演示:“水库的水位先上升3cm,后下降5cm;工厂先辞退了20名工人,后有招聘了30名工人等。”让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事例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板书,再请同学思考:(1)事例中什么在发生变化?(2)怎么变化?(3)变化的意义是否相同?(4)两个不同事例变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数量的变化都是相反的。在明确考察的对象是事物对应性变化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列举类似的事例以进一步理解概念。然后再任选学生的举例提问:“上升3cm下降5cm;盈利1000元再亏损800元。两句话中两个变量变化有何区别?”引导学生关注量所反应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的相对性质,最后由学生来思考概括所有相关例子中共同的东西,及他们都是相反意义的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实际背景下容易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这一节课比较顺畅。

  二、从学生已掌握的数学背景入手对比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关键特征,而理解又总是利用头脑中的原有知识来理解的,这里相关原有知识主要就是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中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量建立新概念,通过学生的归纳验证,从而理解掌握新概念的属性。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概念相关的旧知识,通过旧知识的训练,对新概念的形成的合理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掌握的不只是知识也掌握了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对比,学生会更深地加深了理解,对利用概念来结决问题也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所以说数学素养就是过若干年后当你忘记了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例如,在“分式的概念”一课的设计中,是先从学生掌握的分数的定义开始,先写出分数复习分数中分数的运算是什么,怎么表示?通过具体事例列出几个代数式,其中有整式也有分式,让学生进行按相同特征进行分类。接着,指出各个分类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比,引出了分式的概念。所以具体概念关机特征的获得,通常要通过概念正反例证的同时比较与对照。对于概念的定义、符号、属性、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掌握应是水到渠成,很舒畅的,而不是晦涩的、难于理解的。科学的调查发现:正确的知识需要3-5个过程形成,而纠正一个错误却需要4-7个过程,可见让学生容易形成正确的对概念的理解是多么重要。所以合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建立强烈的求知欲,树立学习的自信,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有利的。

  三、通过实验操作,引入概念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需要反复实验对比说明来说明概念的必需性。例如,在统计知识中,方差概念的引入,就数据的波动大小,学生科以计算下列数据每一个数据平均数的差,结果学生发现这些数据有正有负,其和或差不能保证或正或负,所以学生会反复试验得出上述结果,所以提出引入方差的必要性了。由此可见。实验操作也是学生得到新知识的途径,在此,学生会形成如果想得到新的知识可以通过反复实验思考得出结论的习惯好数学素养。

  四、从数学思维中,引入概念

  例如,在《反比例涵数》一节中,1.复习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2.通过现实背景列代数式3.指出2中哪些是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4.通过现实背景里反比例函数,并验证是否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不同,其特征是什么5.指明反比例函数6.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7.给出概念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学生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判断的来得到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概念的成立具有其合理性,符合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概念教学教育也蕴含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教学中,严谨的.思维过程和循循善诱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进行自觉、主动的探究。

  五、概念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概念的形成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老师一定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目标,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切记老师形成轻过程,种概念的应用意识,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学生易产生厌学的情绪。

  2.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数是通过定义描述给出的准确含义。对于这类概念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来挖掘且性质及判断和解决本问题的方法。以平行四边形为例,研究其性质和判定从不同角度考虑,加入什么条件可变为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反过来四边形加入什么条件可以变为平行四边形等。

  3.形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概念之间是有互相联系的,应建立对原有概念的理解和新概念形成加以比较,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启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能让学生明确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

【复数概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复数概念教学反思06-11

实数的概念教学反思08-28

数学概念教学反思10-10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11-12

函数的概念教学反思9篇04-03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反思04-07

《函数的概念》教案06-25

函数的概念 说课稿11-14

函数概念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