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1 17:58: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 一诺千金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 一诺千金 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孟婷玉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时在讨论、交流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来理解体会:

  (1)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在教学中让学生 读 ,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让学生 议 ,议出真情的源头;让学生 品 ,品出文中的感情;让学生 悟 ,悟出人生的滋味;让学生 演 ,演出主人公的情感、性格。

  借此契机,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从而引出: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2.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3.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子思

  4.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

  5. 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把传统文化适宜、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自主阅读,读中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认识课题上的“※”,明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接着提出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顺势向学生讲述略读课文的要求:要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这样一道能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经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3

  一、略读课文中课后资料袋和阅读提示的运用,但没有做到充分的运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二、三年级刚刚接触略读课文,应在各方面突出介绍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三、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品读守信环节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读守信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五、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4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 诚信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 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 守信 和 失信 。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 守信 时,我把 守信 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 守信 ,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 我不能守信 。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 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 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 我要守信 、 我能守信 ,还有一个同学说 我不能不守信 。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 失信 和 守信 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 守信 和 失信 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 守信 或者 失信 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 失信 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2.同样的小组合作,不同的效率。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3. 扑空 和 解释 ,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节课中,发现 扑空 的 空 ,有的孩子读 第一声 ,有的孩子读 第四声 。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 第一声 ,课文里的意思是 白跑一趟 。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 扑空 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 解释 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 扑空 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 解释 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 小珍 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 宋耀如的朋友 是 宋庆龄 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 宋庆龄 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5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品读守信环节。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最后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6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我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试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让学生感悟宋庆龄所具有的品质,绝大多数同学能谈到“守信”这一点,于是围绕守信展开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宋庆龄是如何守信的。

  首先,难道宋庆龄不想去伯伯家吗?联系上下文讨论,答案在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这几句话都直接或间接的写出了宋庆龄非常想去伯伯家。

  其次,庆龄临出门时突然停住了脚步,想起与小珍有约,决心留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宋庆龄丝毫没有犹豫的决心:“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抽回来”一词非常明显的写出了庆龄毫不犹豫的.决心。

  再次,从“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这句中也能体会到宋庆龄的守信,同时,当学生找到这句时,顺势问一句:这句除了写出了宋庆龄的守信还写出了什么?答案:诚实。

  最后,揭示主题,强调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并希望这种品质能影响在座的所有学生。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7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期间加以学法指导。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演一演、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8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这有待于平日里的训练。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9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安排了一个课时,在没有上这课之前,我非常担心一课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就改变了以前的教法,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学伊始,我用谈话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这时我就出示了自学提示,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有的`拿出笔来圈圈画画,有的拿出了学习工具,有的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非常的活跃。经过检查,同学们通过自学已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0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课应力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领悟课文的知识及思想价值,这是当今阅读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层次。我们教师要设计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求发展。在这堂课的设计中,“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就是一道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它带动学生对课文作出了各自独特的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惊喜地看到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推敲课文的.情景。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这个理念呢?我在本课做了一次尝试。在初读感知后,我提出了探究内容——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不失信”?学生通过分析品读,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体会到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

  成功之处: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览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

  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2

  在全镇的“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中,我执教的是《蜘蛛脱险》一课。授课过程中,我首先用学生熟知的谜语激趣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较好的教学情境。接着又让学生读题质疑,我则梳理了主要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初读故事,自学字词,解疑释难。学生的积极性高,很快就掌握了生字、新词,感知了课文大意。在交流探究重难点问题时,我又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通过默读、指名读、自由朗读、师生合作读和比较品析读这些形式的学习活动,适时地予以点拨、指导,走进蜘蛛的内心世界,探究蜘蛛两次遇险又脱险的'经过,从而感受蜘蛛的形象、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想,推荐作业予以巩固,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我能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解疑释难时,我能适时启发、点拨学生,顺利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注重与生活有机结合,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对词语的理解,没能适时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而是单独罗列出来。对文本的朗读过于肤浅,蜘蛛遇险时的着急、害怕、紧张,没有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情景朗读来体会,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突破这些不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3

  今天胡老师上的是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虽说是略读课文,不用完成课堂作业,但是胡老师的备课还是很认真,在她的书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看到这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两个班上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胡老师的课堂指导这么到位。

  进入课堂主题之后,胡老师板书“守信”,接着引导学生“我不能——”,两个班的学生大部份均“上了当”,顺嘴说出了“我不能守信”。等发现是错的之后,学生马上纷纷改口,于是出来了“我不能失信”、“我要守信”等用词正确的题目。在改正错误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守信”和“失信”这一对反义词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再让学生读课题“我不能失信”时,学生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一个小小的环节预设,就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还让学生主动学会了正确应用。

  这节课有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以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来是语文学习特别是中高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既要“面面俱到”,又不能太过琐碎。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说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成了概述课文或者复述课文。这就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老师指导得有没有效果,就看他如何把握学生的语言,化繁为简,或增或删,或提炼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补充某个内容。这种指导最见老师的功夫了。胡老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指导是很有效果的。

  在(1)班上课时,胡老师分别请了三个相对好一些的学生。第一个学生讲时胡老师根据学生的语句提炼了“一家人”一词,增加了“一个星期天”的内容。第二学生讲时就注意了胡老师刚才纠正的地方。听了第二个学生的发言,胡老师指导学生“宋耀如一家”和“宋庆龄一家”后面跟的是“到朋友家”还是“到伯伯家”,强调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要太具体。第三位学生讲主要内容时就趋于完善了。

  从上面两个指导的环节可以看出,指导的.有效性是和课前对学生以及教材的正确把握分不开的。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备课看上去很认真,教案上从进教室开始写到出教室,结果课堂的指导效果却很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只考虑到自己怎么走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指导的方法。

  胡老师今天的课,再次证明了“学生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这句话。在(3)班上课时,学生读课文时读错“扑空”和“解释”两词。胡老师纠正了“解释”的读音之后没有停留在这一程度上,而是顺势引导让学生说说“要是宋庆龄今天去了伯伯家,第二天她会怎么向小珍解释”。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说出了从自己凭空想想的“昨天忘了”,到根据课文理解的“昨天到伯伯家看鸽子,鸽子很漂亮”,“昨天到伯伯家去了,去伯伯家是很难得的”这些答案。一个小小的读音错误,变成了一个课堂生成的亮点。

  课堂指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浸yin一段很长时间不可,不断磨练,不断反思,才能练就这样的本领。

  听课有收获是很开心的事情。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4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另外,还有一点,我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完全是凭着课堂机智来应付突发情况。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这样就会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案,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略读课文,内容平实易懂,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宋庆龄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坚持信守诺言,认为宋庆龄做的对;另一种虽人数不多,认为宋庆龄这样很傻,不会区分事情的轻重大小。是批评训斥,还是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令其心悦诚服,认识道理?我决定放弃教案所设定的程序,进行一次“诚信”的辩论。学生们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正、反两方,就宋庆龄是应该留下还是应该随父母走一事展开了热烈辩论。正、反两方都有相当精彩、有说服力的'发言。最终,持相反意见的同学诚恳地表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他们放弃反对意见。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

  教学任务完成后,也发现我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得过于简单,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希望能使每一堂课都能有所得。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07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04-15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精选19篇)05-22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通用8篇)09-09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篇(精品)12-23

我不能失信教案03-28

《我不能失信》优秀说课稿范文07-10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04-22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反思03-29

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说课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