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5 16:06: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经典】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经典】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

  通过九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在多数学生眼中电脑就等同于聊天和游戏,因此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我对此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高中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好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四、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五、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六、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改善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作为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显著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

  本节课旨在上节课学习了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进行邮件的“收”,“发”和“回复”,可以说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重中之重,是整个电子邮箱应用的核心部分,对于学好邮箱的使用有着现实的意义。

  纵观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如下:

  1.学生忘记用户名和密码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无法正常登录邮箱,这说明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安全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邮箱安全的重要性。其余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虽然在申请时再三强调密码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同学疏忽了,只能让这部分同学在家里完成任务。所以,网络安全还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中之重。

  2.虽然部分同学正常登录了邮箱,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邮箱地址的填写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如@号的输入,中英文的切换还有就是服务器地址输入有误,从而造成了发送邮件失败,这也就说明了邮箱格式的重要性,从而再次强调邮箱的格式:用户名+@+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今后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了解学生的学情,设立情境预设,有备无患。

  最后,学习了本课后,许多同学跃跃欲试,跟亲人和朋友写邮件,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比较单薄,在课堂上除了对游戏有兴趣外,其他的不感兴趣的情况,我们采取从最简单、

  于简单,知识面窄,重复性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法过程中,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简单的知识内容我则采取了自学和学生独立制作的方法,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学生讲,辅助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并能通过观看其他优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对学生作品,应多鼓励、欣赏、赞扬学,让学生体验成功感。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推进分层教学

  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完时就会操作了,而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动手。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据学生实际,每班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基础好的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学习excel软件时,我用到了数据搜集的方法。在有了两节课的学习的基础上,我动员同学们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消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在这个数据的搜集过程当中,同学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关注自身的生活消费支出,从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费用入手实事求是地、认真地制作了《每周个人消费统计表》。完成了表格的数据计算,并且有的同学主动算出各个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识的到充分的发挥,还有的同学给表格加上了生动的图片或者是美丽的背景图片,从而结合了前面所学的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了表格中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课堂上同学们还互相比较谁花的多、谁最节省,认真2

  分析那里的是该花的、那里是该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费计划清单》。从这样的一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还包括了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一个操作技巧在多个软件中的不同使用,达到共同的目的(图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设置),修饰美化版面。他们不仅深入地掌握了该项操作的技巧,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可谓收获颇丰。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5

  通过改行两年多的教学和观摩市级优质课,我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

  从复习旧知识来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并且在发现新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白要探究的目标。这种方式是很多老师常用的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新受内容的重点和任务,从而学生们也会在懂与不懂之间积极寻找问题、探索答案,这种方式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直观的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了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发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究来让学生们交流和完善。利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在动手的同时积极动脑,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欲。

  四、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或身边的某一现象导入新课,让他们在学习新受知识前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师问:这是什么?生:手机。师:你见过和老师一样的手机吗?你怎样才能看到老师手机背面的图案?……学生顿时会情绪激昂,抢着回答……

  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解决怎样观察物体这一问题。

  五、用提问题方式导入新课

  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通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我们有的教师就喜欢通过提出问题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六、利用故事或谜语来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或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的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如在教学镜面对称时,我先让学生来猜谜语:你走他也走,你笑他也笑……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抢答:是镜子。那么,镜子和数学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新知识,由此引出新课。

  七、利用多媒体、插图导入新课

  在我们所用的新教材中,大多数的内容与练习都体现了图文并茂的这一特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来导入新课。如可根据插图做成动画课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对课件进行改动等,利用电视、幻灯与录音等手段加上老师的语言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就会让学生走入情境中。简明的图画与逼真的形象,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在我们小学数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要选择合适的导课方法就要先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像我这种改行不久的年青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完善教法,才能不断的充实自我,用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6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改革又在兴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教师也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从一个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实践何去何从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展新的舞台和天地,从对课改认识的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一年多的课改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和充沛的情感并没有减退,而是更加热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作为固定知识的"传声器",不在是唯一的"讲坛上的圣人",渐渐的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教"的职能转为"导"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积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突破教科书,突破课堂,突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参与搜集相关资料等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利用节假日多看一些有关的教育书报,电视等,利用研讨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大家的学习、交流、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常常参与到学生中去,了解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对话,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关系。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读懂学生的表情,要时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与他们平等交往和谐互动,当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在关注,随机应变,要有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胜任21世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有用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

  我设计了一个“如果我不喜欢主题里的这张图片怎么办?”的环节,以此引入桌面图片的设置,当然在学生选择图片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上面有一个预览的窗口,把自己选择的图片先在预览窗口显示出来。到这个环节为止,我还引导学生区分了“确定”“取消”以及“应用”三者有什么区别,经过学生的尝试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断。第三个环节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电脑里的.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在坐老师与班上同学欣赏,以及其他的图片做为背景,这一关就慢慢的向着学生个性化的桌面走了,因为每个学生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选择出的图片自己也不尽相同,在这个环节相信出现问题也是很多的。这里我请学生示范设置自己图片为桌面的方法有三种,在学生示范的时候老师应该适时的做出指导,另外会出现设置了小图片为背景结果整个屏幕全都是这种小图片,引出图片的位置选择方式,以及颜色设置,当然我们可以选择不要图片只设置颜色的效果。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一个问题,可不可以在课面同时设置自己喜欢的几张图片,比如两张,怎么操作。学生可以先思考一下,尝试一下,然后老师示范,最后引导学生我们可以在桌面的几张图片之间任意选择哪一张做为桌面的操作。

  由于目前学生上网的课程才刚刚开始,所以对一些浏览器方面的操作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没有把将网上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这一块加进去,打算到时候上网上找图片的课程时,把图片做为桌面及桌面项作为那一课的拓展与回顾操作。

  另外,由于我们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基础很好,有的是在学校第一次接触电脑,基础很薄弱。所以我在学生每一步操作的同时,在大屏幕上都展示了一个提示的窗口,希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以根据提示来与大家一起完成操作内容。

  最后下课前安排学生将桌面恢复原样,也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熟练与回顾。并令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

  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级,总体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步具备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一个月来的教学作如下的反思。本月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一单元初识信息技术。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单元的初识Excel。

  第一: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有: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文件夹和文件的区别。八年级主要是通过实例来理解掌Excel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我采取的是提问和举例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理解学习。

  第二:根据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动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反思和探究活动,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进而迁移、应用。七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硬件系统的硬件设备的认识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课件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机的这些硬件设备。初识操作系统部分让学生完成这些具体操作如正常的开机、关机;启动“记事本”程序设计;任务栏的设置。个性化桌面部分学生能快速掌握建立桌面快捷方式图标;设置有特色的个性桌面图标如“V”;同时对桌面的屏幕保护程序设置;设置想要的桌面背景。信息的管理部分学生能分清文件和文件夹两概念并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应用。八年级通过制作个人消费统计表、初一一班成绩统计表、课程表等表格的制作,让学生做中学更容易理解和掌握Excel表中单元格的理解、操作从而循序渐进的学好此软件。我采取的是课件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能马上应用操作,大大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学生的上机积级性很高并能按照教学内容做好每堂课的技能操作。当然也存在学生借上机来机房玩游戏的这种情况,我会时时提醒学生并认真学好本课程。

  反思这一个月的教学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很浓,对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尤其是上机的动手能力也有提高。以后继续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在完成练习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反思和探究活动,达到对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进而迁移、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9

  通过这节课,虽然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些WPS 文字的基础,但还是有部分同学对之前内容掌握的不到位,比如说简单的设置字体颜色,教师应该在以后的课程中对之前内容稍微复习一下,复习与巩固相结合。

  这节课主要是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为目标,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完成得快后就不知道干什么,有的同学速度跟不上,教师以后设置任务的时候应该将任务设置的有层次感一点,先简后难,层层递进,多设置几个额外的任务给完成的快的同学,或者说让快的同学去帮助慢的同学,但是课堂纪律可能控制不住,需要教师加强课堂常规。

  一节课应该感觉饱满,师生之间互动应该多一点,环环相扣,不要觉得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太勉强,最好有个情景或者有条线索连着,信息技术课学生的主体性较强,所以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最好设置一些头脑风暴的环节,比如说教师先设置错误,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们会对这个知识点格外记忆犹新。最后总结的时候虽然让学生先总结,但是往往学生只会总体讲一下今天学习了修饰表格,教师应该一步步引导说如何修饰的,步骤是什么或者是单击哪个按钮,这样既能总结又复习了一下今天的知识点,最后教师再补充,这样的一堂课才够饱满。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一、 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二、 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画图教学《复制与粘贴》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画图软件中复制粘贴相同的盆花。

  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学会操作步骤并进行演示。

  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复制与粘贴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

  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 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错误地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儿”——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儿”,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儿”。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做为学校的电教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A)

  在七年级有一课是教学生在word中插入图片,对图片进行设置。我下午一共是两节课,第一节是(4)班。在给(4)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是就说,我指导同学们打开word文档,我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我的思路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我还是要下去给每个同学解释。最终把自己搞的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可喜。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插入了图片并设置好格式。

  接下去的一节课是(3)班的。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所以在给(3)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我们的文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原来美观了很多,但是还有一点小缺陷。同学们想想,我们还能怎么改进,让我们的文档更加美观漂亮。同学们异口同声,在文档里加入图片。那么图片怎么加呢,在这么一个真实的情境下,我给出几个关键字插入---图片---剪贴画---图片格式---版式,根据我的提示进行操作,看谁最早完成。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插入图片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某某已经成功的加入了图片,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

  下面还没有成功的学生,“驱使”他们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90%的同学能成功的插入图片并设置好图片格式。

  案例描述(B):

  因为在(3)班因为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我在三(1)班文字标题艺术化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我给出关键字插入---图片---艺术字,然后叫学生把文档中适当的地方插入艺术字。但是当我去下面去转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和聊天,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分析反思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种组织对比实验。A案例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B案例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法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但是在整个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可以鼓励大家互相帮助,因为在农村中小学学生原先具备的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各有异同。

  (二)在采用“任务驱动”发的时候要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点:

  1、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传授或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做到寓德于教。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

  3、实用性,任务的实用性指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计算机的一些简单任务(如电脑绘画、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电子报刊等)。

  4、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3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小小博客》一课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研究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小博客》一课,是在学习完注册BBS及申请QQ号后的内容,所以学习这一课内容就相对比较容易一些,教师要一改往日的演示操作,多让学生看一些课任教师的博客让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一堂课理论多动时间少,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本课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交流为同学的自主思考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互评,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

  另外,由于侧重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氛围,各组成员教师提前划分好,每组都应有2名操作能较强的同学,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用比一比,说键盘上的字母,让学生来找,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各区有哪些字母和数字。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对于基准键的学习,我采用了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把手放到键盘上,怎样放才舒服,从而引导正确的方法。

  打字的坐姿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边学一边调整自己的坐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21

[精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7-08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2-2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16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2-23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3-30

信息技术《画图》教学反思10-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1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5-15

信息技术2.0教学反思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