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11:00: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集合]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集合]

教学反思1

  从这学期开始,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总是十分注重对作者及课文中有名人物的剖析、拓展。上《风筝》这一课时,我也毫不例外地介绍起作者贾平凹来:“贾平凹,陕西丹凤人,生于1952年2月21日,毕业于西北大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有同学叫了起来,“老师,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贾平凹,而是鲁迅。”“你为什么说是鲁迅?”“因为我昨日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上方写着《风筝》是鲁迅写的。”我明白了,原先他是把两篇同名的文章搞错了。我笑了笑,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其他学生。这时有同学又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明明就是贾平凹啊,你看,课文下方不是写着吗?‘本文作者贾平凹,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话音刚落,前面的同学挠了挠后脑勺笑了,因为他明白自我实在是太粗心了,此《风筝》非彼《风筝》也。我赶紧抓住机会说:“其实,有很多文人写过《风筝》,贾平凹和鲁迅就是其中的两位。虽然那同学粗心,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在预习的时候,能自觉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不起。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但是千万别粗心,好吗?”听了我的话,他腼腆地笑了。

  风筝,飞吧,飞吧!

  “快乐着你的快乐,失落着你的失落”,这是我们在阅读贾平凹的`《风筝》的情绪写照。

  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感受那种什么也不像了却依然快活的豪爽,那种快活的喊叫,那种拼命的奔跑,千呼万唤的焦急,所有的情感都呼之欲出,连我也不由得想起了儿时尽情玩耍的情景,更不用说正值童年的他们。但是,不知怎的,我突然又想起了鲁迅在《风筝》中的一段话:“然而我的惩罚最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明白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于是我二十年来从不忆及的幼小时候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的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与其说鲁迅是和贾平凹一样在回忆儿时的情景,到不如说他是在和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鲁迅的确是在向我们探讨教育的话题。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有多少个“我”存在呢?我们老师是否也在扮演着“我”的主角,成了儿童精神的“虐杀者”,啊,这是多么可怕的字眼啊,在剥夺孩子玩的权利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时时提醒自我,别让这样可怕的字眼加诸在自我的头上。

  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太累了,想想我们小时侯,每当双修日,不是赶海,就是采蘑菇,玩得不亦乐乎;再想想此刻的孩子,双修日学这学那,不停地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之间。累啊!

  在家中,我们的孩子是风筝,父母牵着他们;在学校,我们的孩子还是风筝,老师牵着他们。而那条线却是那样的短,以致于风筝从没享受到搏击长空的快感。线,放一些,再放一些吧,让这条线成为牵挂孩子的悠悠爱心,别把它变成牵制孩子的条条铁索。风筝,飞吧,飞吧……

教学反思2

  本次微课教学时间9分钟,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借白杨歌颂像白杨一样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情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四年级课文《落花生》出现过,孩子们对“借物喻人”有所了解,但大多只能只言片语的道出个大概,并不熟知。鉴于此,在本节微课中通过回顾学习、精读文本、归纳方法、拓展练习等方法,去帮助孩子们更好掌握理解这种写作手法。

  1、复习导入,揭示主题。通过回顾《落花生》这篇课文中作者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像花生一样,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想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明确:“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一种人的品格。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进入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次微课的学习内容,又对“借物喻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精读文本,感悟“借物喻人”。微课中,通过品读三个重点句去感悟整篇课文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归纳方法,小结运用“借物喻人”的要点:

  (1)抓住所描写的“物”的特点;

  (2)分析“物”的形象本质;

  (3)找出“物”与人的相似处;

  (4)感悟“物”与人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感情。通过归纳梳理,学生明白在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么样的人。

  4、拓展练习,加强巩固。这个片段挖掘生活中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让学生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莲花、蜜蜂、青松等,训练学生养成行文前思考的习惯,思考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孩子们将对这一手法将不再陌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手法,相信如果能做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身边事物,发掘其象征意义,叙事中逐步揭示事物深意的话,就能熟练将“借物喻人”运用于作文中。

教学反思3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的时候我本文的教学可按照“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把握。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我放在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应用了这样写的好处,并让学生尝试应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去写写身边的事物。

  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最后我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文具,学着应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觉得文章内容的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讲述的道理孩子们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而关键是让孩子们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应用到以后的习作中。这样才达到了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4

  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完成教案上预设的每一个步骤,我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和欣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几处预设以及超出预设的亮点和高潮。

  在生字教学上特别出色。

  新课程实施以来,生字教学一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生字时总感到非常困难,生字多,拼拼音、记字形、找朋友、说句话等等,内容繁多,怎么上都避免不了“枯燥、乏味”这一宿命。因此在本堂低年级的语文课中,我一定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下面就一起来欣赏生字教学的片段: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你们读得真好,生字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多媒体出示)

  xiàn zhì jié zòu qǔ yì

  献 帜 洁 奏 曲 亿

  1、变着顺序读准每一个生字;

  2、找出其中的一个翘舌音和平舌音:帜、奏,进行有特色的生字教学。

  帜 奏

  旗帜 奏起

  火红的旗帜 奏起乐曲

  举起火红的旗帜 奏起欢乐的乐曲

  3、学习多音字:欢乐、乐曲

  在朗读指导上也毫不逊色。

  《欢庆》的重难点是把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出层次,读中感悟各族人民为母亲过生日的情景,从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在揭题解题之后,我就引导学生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在课堂快要结束,学生的.感情得以共鸣时,我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这是朗读的主线,也是情感升华的主线。

  在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分出欢乐和乐曲时,我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朗读: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大海会奏什么样的歌曲,你能唱一唱吗?并在欣赏图片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仅仅通过课件图画展开想象是不够的,还可以适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找到有田野、枫林、蓝天、大海为祖国欢庆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色,为什么?学生们各有所爱,但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展开想象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田野上会有哪些果实,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是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妈妈说什么呢?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诗歌。这节课中,孩子们的朗读是充分的,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投入到了诗歌当中,到最后,他们能脱口而出:花园献上美丽的花朵,小溪唱起动听的歌曲……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虽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几处让人很想鼓掌的精彩,但也有让人深感遗憾的地方,比如说写字的指导不是很到位,后进生没有很好地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做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教学反思5

  又一次献丑了。反思反思,动动脑子。

  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希望通过学生的独特感受,感悟到作者对母鸡深深的讨厌之情。结果学生说不出什么,能说的,也只是重复别人说过的体会,虽然老师竭尽全力,但还是显得很勉强,教学节奏就显得慢了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一厢情愿地错误地估计学生而让学生束手无策。母鸡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6、爬山虎的脚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习作 5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麦哨教学设计《白公鹅》教学设计及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语文天地五》教学设计之一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本节课最好的看点应该是在“母爱伟大”的感悟过程中,预设得较充分,生成也觉得马马虎虎算是较为精彩吧。在教学内容详略的安排上,目标中提出的“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故意作了淡化处理,也不知这样适当否?

  朗读训练在略读课中仍旧占据一定的分量。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就缺少了应有的一浪高过一浪的琅琅书声。

  老师的评价语言到位!比如说,学生说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老师评价它“欺软怕硬”,说到对于另一只母鸡下毒手,咬下毛来,老师点拨来个“暗箭伤人”。抢食一段,联系前文,它害怕公鸡,在学生读后,老师小结,母鸡为了孩子,它就变得那样的( ),学生接话,坚强,老师马上附和( ),学生马上说出卢老师心中的那个词,或说课文中要板书的那个词语(勇敢),我想这就是不露声色地进行引导与点拨。如果上课是我,我想再会多问一句,还有什么吗?就显得累赘。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之后,老师反复引言,在这里母爱就化作了,母爱就是?品出对母爱的不同诠注。

  学生的品读。本课的读很多都在建立在学生品了句子后,反复地说了后的品读。在品读时,或演,或说,或议,或联想。试举,听到可怕的外来声音时,想象母鸡会说些什么?再如“为孩子啄食、洗澡,”引入课外相关资料等等。

  挂一漏十,还望各位大虾不吝赐教!!

  以“情”激“情”,以读“悟”“情”——听《母鸡》一课有感

  《母鸡》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卢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母爱的伟大。

  1、以生为本,品读感知。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即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母鸡》一课的执教中,卢老师揭题后就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2、自主探究,精读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5—9自然段时,卢老师趁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不讨厌母鸡了”这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圈圈点点,写写批注,思维的火花又一次激发,大家都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感,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3、实践活动,深化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品味,不禁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卢老师紧接着问学生:你们从母鸡身上想到了哪些人和物呢?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们都写得很投入。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片段中写出了人间的亲情美,他们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外拓展,积累语言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靠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结束课之前,陈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相信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肯定会对母爱有更深的感悟。课外拓展阅读作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充,实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孩子们的体验连接着现实生活,从而使孩子们因文而感,因感生情,一个个美好的片段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们生命的全部展示,此时,孩子们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他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他们感悟着,感染着,又感化着,从而感动着……

教学反思6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好吃懒做、得过且过,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本课教学我以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导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在细读课文中分别找出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并以文中的两组对比让学生去思考、发现寒号鸟和喜鹊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

  另外,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体会喜鹊劝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让学生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最后,教学中我比较重视语言表达,让学生分别评价了喜鹊和寒号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后题的词语训练,如:“冻得直缩脖子”、“冻得直跺脚”。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过程有些前松后紧,个别问题引导不到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教学反思7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的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孩子们在动态中感知鱼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习,孩子们都能在教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然而,当我听完师傅华老师的展示课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有很多。

  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意境优美,充满着童真童趣。简笔绘画带出问题: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江是哪条?充分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出课题。手绘图片贴出意境:在孩子们读课文的同时,从莲叶到莲花,从莲花到莲藕再到小鱼,一幅美丽的鱼戏荷塘图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整个教室顿时鲜亮了起来!看着生动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孩子们韵味十足的朗读将每一位老师都带入了那热闹而美丽的荷塘深处。识字教学生动实用:长江里水多,“三点水”加“工”就快速地记住了“江”的字形;鱼儿的图片与生字“鱼”结合教学,让孩子在学习象形字“鱼”的同时,脑海中有了形象的记忆。游戏辨向、学以致用:请小朋友们做一回小鱼,快乐地游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戏中体会鱼儿的欢快。

  这种细致认真的备课精神,多种教学手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基本功的扎实韧劲,我都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并努力从关注自我成长中走出,还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完整的课堂。

教学反思8

  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并为之而感动。在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

  不足之处表现为:学生课外查阅有关叶挺的资料不足,所以在课堂上,我不得不进行补充。后来我想:本诗歌颂的是一种革命的气节,革命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是有相同之处的,学生查阅关于叶挺的资料有限,如果将范围扩大些,让学生查阅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许会更丰富。另外,我将本课的课外延伸设计为收集革命诗歌,将阅读面局限于诗歌,这样处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又补充了革命故事,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认识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从而获得较为丰满的认识。原来设计的第四环节的“默读诗歌,猜猜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但问题的提出显得随意了,与诗歌的学习氛围冲突,所以修改为“独立默读诗歌,想一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并做以批注”这样学生在默读中与文本对话,质疑,再到提问,过渡得会自然一些,避免了随意性大的缺憾。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体现授课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紧紧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思想性、工具性,还有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初级性的统一。小学六年级与初中相衔接,因此还应体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总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

  第二,紧密联系两个实际,并在它们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要联系教材实际。从体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很艰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较深广的思想感情;从课文类别看,它属于一类课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虽然在今天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谈不到“吃透学生”,但是对此时此地学生的实际也应该做出尽量符合实际的估计。首先是四川儿童在知识、情感方面和《囚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是作为西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学再加优秀教师的独特优势,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可能因教师或环境的变换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谓“在两个实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就是说,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学生正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结合点,我们便可以“取教材之长,补学生之短”

教学反思9

  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舞蹈课上,或蹦跳、或表演,通过对舞蹈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舞蹈课堂的必要条件,而学生们有了对舞蹈的自信,那么上舞蹈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特别对于职高幼师班的学生来说,毕业面临的是很现实的环境,无论是面试还是自己将来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学生,都需要自信。自信首先就要自恋,所以,在舞蹈课上我觉得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要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舞姿真美,你感觉真好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二、中肯地分析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么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感觉不佳、节奏不准或其它原因而不敢起舞时,要明确地告诉他,他在表演或模仿等方面能够超过别人,鼓励他用其它形式表现舞蹈,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三、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舞蹈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舞蹈组合、舞蹈小节的旋律模仿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

  五、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还是要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舞蹈课上,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舞蹈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舞蹈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舞蹈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舞蹈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舞蹈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建立在参与和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动”起来、“舞”起来才会对音乐对舞蹈有真正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舞蹈环节引导学生学跳了简单的各民族舞蹈,从学生们的笑脸和投人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融入了舞蹈,充分感受和体验了舞蹈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他们全方位的主动参与、来自于他们对民族民间风情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他们对舞蹈文化的理解。

  总之,自信心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必要,注意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自信是艺术课的重点。

教学反思10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在预计的期限内进行尝试。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方式,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高层次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会用“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写反思札记,交流评论、行动研究等。不论是运用何种教学反思的方法,以下几点都应当引起注意: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养分材料。

  3.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教师常常会因为某个教学瞬间而产生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反思和捕捉,这些“智慧的火花”便会如昙花一现,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而,教学反思应及时捕捉教学机智。

  4.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

  处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5.尝试“再教设计”

  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便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的想法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

  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带有主观性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反思工作。

  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能评判教学成功与否,最能谈到问题实质的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所感所得,及时记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1.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2.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

教学反思11

  一、设计意图:

  《银杯》,人音版初中音乐第十三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属于蒙古族短调,多采用大跳音程,抛物线形的旋律线条、短小的曲调、整齐的节奏,欢快、热烈的情绪彰显出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豪情和**族短调的艺术特点。演唱中多用倚音、滑音装饰音,表现了蒙古族民歌的鲜明特点。本节课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艺术特点,了解短调的创作手法。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取长补短进行学习《银杯》这首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歌曲短小简单易学,因此在学唱时应把学习重点放在蒙古民歌风格特点上,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感受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同时,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把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加快课程的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教师则可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反馈上课之初

  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没有把歌曲奔放热情的情绪表达出,因此我想到了引导学生联想在距离远的地方喊人的.情景,让学生互相喊名字,不仅活跃了气氛,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评价环节,让学生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己提高的动力,也是学生主体课堂的体现。最后由教师正确的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四、问题设计内容有些求全,学生渗透不足,对学生程度掌握不够,导致有些环节效果不理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教学反思12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总之,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教学反思13

  教学这算课文应抓住猫的“可爱”,层层深人,环环紧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围绕课文鲜明的句式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处,进行语言实践:从具体到概括,又从概括到具体,学生在习得语言方法的同时,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聚焦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学习方法时有点仓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点评不够有针对性。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加大教学中的情感投人,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14

  这一则故事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学习本文,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处,并教育学生要养成“推敲”的好习惯。贾岛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推敲”的好习惯从现在开始应逐步养成。

  教完了本课,我觉得我收益不少,学生也是。在课上,我给他们讲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学生听了后感想较多,都觉得自己平时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较马虎。我真的希望学生在学了本课后,获得更多。

教学反思15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镜子一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看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四年级的小学生,一般10岁左右,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还不足,所以,这时孩子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很重要,因此选择《论语》中关于“交友”的两则言论,一则希望用经典浸润孩子心灵,培养他们诵经典学经典的热情;二则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在人生的道路结交一些让自己完善品德,提高修养,丰富内涵的益友。

  学习第一则,通过诵读,借助注释、故事、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使孩子熟读成诵;然后小结学法,学法的小结重在指导孩子自己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国学经典中的'篇章。

  学习第二则,先让学生按照第一则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学习,然后进行展示汇报,评价,小结,感情朗读。这样设计,是为了学习方法的巩固实践,让孩子在习得内容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国学教学原则: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落实了诵读积累,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读出语气,直至读出韵味。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国学课课堂氛围十分轻松,孩子参与积极,大大激发了他们读经典,学经典的热情。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教学反思05-16

教学的反思10-12

经典教学反思10-19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4-03

比的教学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