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精华[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小组汇报时,我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水的声音”,抓关键词、重点句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观察发现“顶针”的句式,“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当然“顶针”这样的术语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只能让他们去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前一个句子的末尾成为下一个句子的开头,自然连接”,进而有规律地背诵。
另外两个自然段我采用扶、放的过程,“风的声音”侧重对比的写法,“动物的声音”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都是展示了声音的魅力,我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最后又回到全文,引导学生发现全文的构篇特点和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从整体上对全文有一个把握。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2
我在双周的语文备课中上了一节展示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虽然展示课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准备这次展示课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对自己今后上课的一些告诫。
一、课前准备
1、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借助多媒体玩听声音,猜画面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多声音的辨识,以此来达到老师想要学生们关注自然界声音的变化这样一个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们虽然知道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分别是谁发出的,但对于文字中关于声音变化的句子并不能理解表达,并且对老师说的.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种方法理解不足。
2、学生们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上实际发生的,很值得我思考,它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设的学习方向去走,所以我们需要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在掌握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后才能更为有效的进行指导。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教学目标,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变化,并借助多媒体动画让文字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声音的变化,也带动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读好句子,感悟大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变化特点。
四、作业布置
我布置的第一项作业是基础性作业,让学生们完成课后生字;第二项作业是拓展性作业,让学生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制作大自然声音的明信片。两项作业既有顾及全班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也要适当的拓展性作业,兼顾到了班级的所有学生。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大自然的声音》的第二课时,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有些不尽人意。
下来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开始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我明明可以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来改善当时的课堂氛围的,但是当时的`我却什么也没有做,一直就是按照我自己的进度来讲。
以至于到最后,学生的兴趣已经降到一个极低的点,整堂课的氛围就显得有一些沉闷。其实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篇课文,可是由于我的没有调动,再加上学生本身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导致今天的这堂课上下来很不满意。
下午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我特别选择了这篇课文的课后的小练笔来作为讲课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但是在孩子们的通力合作下,我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这堂课我叫学生围绕“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这一句话来写一段话。首先让学生抓住这一句话的关键词“鸟儿”还有“歌手”,那很明显是要写鸟儿的声音。那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成为歌手呢?鸟儿的声音会有哪些变化呢?
孩子们回答鸟儿的声音可能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还有一只鸟儿和一群鸟儿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以及不同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于是我交给学生两个写作的角度,第一个角度可以先从一只鸟儿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歌一样来写,然后再写一群鸟儿发出的声音又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一样。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不同种类的鸟儿发出的声音不同来写。
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当一只鸟儿在那里独唱时,那声音叽叽喳喳的,是那么可爱,那么淘气。当一群鸟儿在一起合唱时,森林里就开始了鸟儿们的大合唱,那声音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高,有时低。就这样,从一只鸟儿独唱一直唱到鸟儿大合唱,那声音多么洪亮,多么美妙,我真喜欢鸟儿们的歌声啊!
围绕一篇课文上了三堂课,感受却大不相同,时好时坏,像坐过山车一样绕了一圈。上课可能也有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吧!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4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1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1自然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1自然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把大自然中的风,水,动物比作音乐家和歌手,通过形象、生动的声音描绘大自然中那美妙的音乐,让人对大自然油然而喜爱之情,那声音是那样的美妙。
课文在构段结构是总,分,在段落中也是以这种结构来写的。全文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分别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三位音乐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很多的写作方法值得讲一讲。一是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的结构,可以让孩子们仿写。二是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微风与狂风的不同,孩子们会记住这种写作方法。三是运用了顶真得写法,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去发现这种写法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写,相信大部分孩子以后会运用这写法。四是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写法,在次复习排比句的特点,让孩子们记住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才是排比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饿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
1、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不够。
2、在备课方面没有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过渡语过于生硬,不能起到引导作用。
3、上课教师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应对措施:
1、在平时上课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2、上课前对教案多钻研,设计教案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3、备课时要注重细节,过渡语设计符合本年级学生学情。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6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虽然展示课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准备这次展示课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对自己今后上课的一些告诫。
准备充分是上一堂课的必备条件。作为一个新教师,经验知识课堂把控等方面我还有非常大的不足,所以课堂的前期准备就必须做充分,准备一堂课需要搜集资料,设计流程,写详细的`教学过程,做精美的PPT,不断地试课来适应学生、修改教案。这次仅用了一周时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明显感觉时间过于紧张。试课之前需要特别熟悉自己的教案,由于我没有对着镜子一遍遍地模拟上课,导致周五试课时对教案完全不熟悉,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有明显的脱节。
前期对于课文的选择,需要精挑细选,就是要精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之后再挑选课文;需要根据学情,如果挑选过于后面的课文,会导致与学情不符,字词不解决,无法继续内容的教学;需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水平,适合讲什么样的文章,这篇课文需要的功底我是否足够。由于对于这些认识的不足,导致我挑选的课文不符合学情也不太符合自身水平,中间碰到了各类瓶颈。
预设学生的回答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试课过程中我被学生的回答带着走,究其原因,我只预设了老师讲什么,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会讲什么,所以每一个学生可能会讲到的点,都需要做详细的预设,这样的课堂才会丰富有内容,所以学生回答之后的反馈需要拉到一个大主题之下,这样课堂的节奏才不会被学生拖着走。
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激励手段,对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对字词教学的把握上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能积累经验,不断进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7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巧妙解释总分关系。
本文的构段关系是: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又叫总起段。第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是分写,是具体描写。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样的构段关系,我巧妙地采用这样的方法:请班长站在讲台上,告诉同学们,班长好比是第一自然段,而其他小组长就是分写,是围绕班长这个中心段来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这样一比方,学生就清楚了总起段和分写的关系。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也有总起句和中心句,像组长和组员之间的关系一样,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很快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2、以课本为本,大胆想象。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风”的声音,当学习“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句型:“……的声音……,好像……”,然后告诉学生:介绍一种声音除了模仿它的发音,还可以大胆地运用想象,把与它发音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再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以课本为出发点,并且跳出了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声: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所没有提到的。这样一来,学生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一举而多得。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让朗读实实在在走进学生心中。
课堂教师范读,常常是教师“声情并茂,声泪俱下”,学生听着是茫茫然,效果甚微。教师的朗读课文,学生“不打心里过”,这样的朗读不仅使阅读流于形式,而且会削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次教学中,我变换一下方法,由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而变为让学生闭眼倾听,捕捉文中感点,大胆想象,我要求:“请大家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都讲到了哪些声音,然后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声音谈谈你联想到什么,大家说好不好?”在聆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是闭着眼睛,比较容易专心地体会课文的意境,这种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用师生对读或男女生互读等方式,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热烈,来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8
10月31日,我在双周的语文备课中上了一节展示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虽然展示课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准备这次展示课的过程中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也是对自己今后上课的一些告诫。
一、课前准备
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借助多媒体玩听声音,猜画面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多声音的辨识,以此来达到老师想要学生们关注自然界声音的变化这样一个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了学生们虽然知道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分别是谁发出的,但对于文字中关于声音变化的句子并不能理解表达,并且对老师说的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种方法理解不足。
2、学生们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课堂上实际发生的,很值得我思考,它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预设的'学习方向去走,所以我们需要给予学生犯错的机会,在掌握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后才能更为有效的进行指导。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教学目标,主要是抓住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变化,并借助多媒体动画让文字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展示声音的变化,也带动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读好句子,感悟大自然中不同的声音变化特点。
四、作业布置
我布置的第一项作业是基础性作业,让学生们完成课后生字;第二项作业是拓展性作业,让学生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制作大自然声音的明信片。两项作业既有顾及全班学生的基础性作业,也要适当的拓展性作业,兼顾到了班级的所有学生。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9
这次承担区骨干教师研讨课,让自己经历了一次反复磨课的过程。以前是帮助老师们磨课,这次是老师们帮助我磨课。磨课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可是大家在一起却会乐此不疲。如果大家没有太多其他任务,心里有顾忌有太多其他工作等着完成,我相信对于很多老师来说,磨课是痛苦却也是快乐的!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美文,如果不是公开课,这样的课在平时处理的方式就是反复读达到背诵的状态。每次拿到这样的美文,我总是担心自己的讲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唯有读,才能最大的保持文章的美感。一节公开课,总是把教材的每一个点都考虑进去,既有读,又有写,还有重点词语的体会等等,平时的课,一篇课文我可以训练一个点,可能是朗读,可能结合课文特点偏重于指导写,可能是训练学生说,公开课考虑的面要多,没有自己的个性。
阅读教学,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提问,哪怕是一个提问中几个词语的区别,都会把学生带到相隔很远的地方。本课最初教案,我的提问是这样设计的:大自然的声音带给你哪些美的享受?这个提问主要是根据音乐家这个词语来提的,也是对第一自然段声音美妙的`具体化。还没试讲,感觉这个提问不直接,还不如换成:大自然的声音怎么美妙好。第二次设计提问: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怎么美妙?在试讲前,我总是感觉第二问学生回答是有难度的,怎么美妙,是一种感受,不容易表达出来。我自己觉得给学生的难度加大了。于是在试讲的时候,理不直、气不壮地把这个问题提出,而第一个问题我很响亮地提出。在指导学生理解时,我也是停留在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担心学生不能说出怎么美妙,我就干脆没给机会学生说。自然这节课下来,学生的体会停留在浅层的状态。刘中林老师指出我不放心学生。他的评价直接点出了我课前的担忧,我确实怕学生说不出声音怎么美妙。所以也不敢怎么追问学生的感受。刘老师评课的一席话让我顿悟:一篇课文既可以让小学生学习,也可以让中学的学生学习,甚至大学的学生学习。关键是看你学习到什么程度。三年级的孩子只有这个能力,他能体会到哪一层就是哪一层,你不能拔高要求了。我为什么担心孩子说不出大自然的声音怎么美妙,就是在拔高要求,因为我希望学生能体会到我所设定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与我长期教高年级不无关系。我的意识中,没有不同年级的孩子的不同特点,只有课本。这样,只是为文本教学,我是在教教材呀。
今天教学设计的提问是:大自然的声音怎么美妙?课堂上,孩子们能说多少就是多少,再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读中体会。课讲完了,回想,这个提问应该这样设计更合理:从课文哪些词句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声音很美妙?这个提问,学生会找到很多抓手,词呀、句子呀,学生都会找到的。找到就行,在再通过读,让声音的美感走进孩子的内心,那种感觉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这样的教学会更自然。大自然怎么美妙,这是一种感受,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
课上完了,下午是交流。很多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朗读时可以配乐,那美感会更强。教学时放的程度还不够大。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只有在这样的不断思考中,我的教学才会更清晰。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0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和学生相互强调了上课的规则,整堂课如果一次手都不举那将会被扣操行分。举手次数有一次或者两次以及三次以上的分别将有不同程度的操行分加分。
上课时,由一段大自然的声音来导入,请孩子们听听,从这些声音当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能是因为课堂一开始的声音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从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了两排词语。在请两个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我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并且在第一个学生教读完成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甚至有一些吵闹,于是我就借助出示的词语里面的三个词语来提醒孩子们。这三个词语分别是“温柔”、“感受”、“激动”,我提醒孩子们读的时候,不要太激动,声音不用那么大,可以稍稍温柔一些,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些词语。这让我想到了李主任讲的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教学评价相结合。
在讲到“琴”这个字的时候,出现的词语是手风琴,我随机抽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其它的琴类,学生一一列举出了有小提琴、钢琴、电子琴、胡琴、竖琴等等。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这也是受李主任讲到“花”这个字的时候的启发。在讲授给“花”组词时,可以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玫瑰花、菊花、太阳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些都是花的不同种类;接着问学生你见过哪些颜色的花,学生可能会答出红花、白花、蓝花等等,教师再总结这是不同颜色的花;还可以问学生花由哪些部分组成,有花瓣、花蕊、花籽等等;最后还可以问学生你在生活中知道哪些像花但不是花的东西,比如火花、水花、心花等等。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组词其实也是对学生一种思维的训练。
在讲我会写的生字的过程当中,我摒弃掉以前的我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变化成了全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分享。首先让学生观察所有生字的结构,将生字的结构搞清楚并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哪些生字容易写错,并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里,最后在我觉得有必要范写的生字上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进行书空。
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感觉课堂氛围非常的愉悦,整堂课上下来也很流畅,自我感觉很舒服。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一开始被我调动了兴趣;第二,在整堂课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与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单调;第三,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做引导。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对课文的读还没有进行一个基本的回顾。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1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一.教学效果:
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二.成功之处: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我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后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合了一节节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
三.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到位。这是一首知识性诗歌,内容又比较浅显,学生只要多读、多感悟就可以理解。课堂上的有很多地方的讲解显得有点多余,还应该在朗读上下功夫。
2、备课不够充分。该课如果能充分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并茂结合起来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能在多媒体下进行教学,对于诗中提到的“三叶虫”“漂砾”学生不是很熟悉,只是通过我的直观描述一番,可还不能达到形象具体。
四.改进措施:
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从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而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2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让感受实实在在走进学生心中。在这次教学中,由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而变为让学生闭眼倾听,捕捉文中感点,大胆想象,我要求:“请大家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都讲到了哪些声音?”在聆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由于是闭着眼睛,比较容易专心地体会课文的意境,这种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再配合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地音频,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也有不足之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朗读不充分。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用师生对读或男女生互读等方式,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热烈,来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三、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2、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保证课堂学生的朗读课文的时间,把朗读落到实处。
3、把让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和语文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落实语文要素。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声音真的是美妙无比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玩打击乐器;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乐地歌唱。这些熟悉的声音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相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这些声音,让这些声音通过语言文字的意象传达给我们与平时听觉上不一样的奇妙感受。文章遣词造句生动,修辞手法多样,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极好材料。
教学中让孩子们唯有把声音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感受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每一片叶子不同的声音,微风的轻柔,狂风的雄壮……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感悟生活中更多的.大自然的美。
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继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分享: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4
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
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
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
我相机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学会这种写作手法。这篇课文语段优美,要让学生把2---4自然段流利有感情的背下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5
本课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会背诵第2—3自然段。
《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与实践》中有关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细化标准。
正确: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准语调;
流利:读得连贯不指读、不词化,读出速度不唱读、不拖音;
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现出文中人物心理、态度、心情、精神、认识等方面的变化。
以上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朗读要求以及细化,根据学段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唱读、不指读;第二学段要做到读准停顿、不词化。
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语言非常生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先布置了预习,课上小组内检测朗读情况,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熟读课文。这样一来,对课文的朗读目标达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只能把课文分解,先进行第二自然段的熟读成诵。
班里有三四个女生朗读很好,让她们范读的时候,也出现了字音不准影响发挥的情况。看来,预习的作业需要制定一个评价标准了。
其实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他们知道“微风”“狂风”的区别,在朗读的`时候也会想要通过语调的变化来区别,只是大部分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只能我带着他们读。
先让他们克服每个字的节奏一样的问题,一句一句、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们读,我朗读让他们边想象边跟着我不出声读……反复几遍之后,集体朗读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接着进行了5分钟小组内赛读,看谁能背下来。5分钟后,有13人学会背第二自然段,但是在背诵的时候,朗读要求很明显又降低了。
经此一课,对于朗读目标的落实有以下改进措施:
1、制定预习检测标准,让学生能自我监测。
2、课堂上多领带学生进行朗读,把朗读要求以及标准让学生掌握熟练,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3、多布置一些片段背诵,让学生经常练习,使背诵和朗读达成一个水平。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3-08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2-05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1-20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4-17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2篇03-19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5篇(精选)05-15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15篇(荐)05-15
小学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4-18
小学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