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7 07:02: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1

  片段:

  师:荷花的形象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那么幽雅迷人。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比作活的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说“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这些问题提得有价值,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吧。

  生:因为每当有风吹过池塘时,荷花就会随风摇摆,好像活的画一样,所以把这一池荷花比作活的'画。

  生: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在赞美画家的画画得好,画画水平高。

  师:平时美术老师评价你们的画一般会众哪些方面来评的呢?

  生:老师会评画的色彩。

  生:老师会评画的事物像不像。

  师:如果你们画的是荷花呢?

  生:老师就会看我画的荷花样子美不美。

  师:那么,你们能用美术老师的眼光来评一评咱们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吗?你们觉得这一池荷花颜色如何,姿态怎么样?

  生:这一池荷花颜色很美。碧绿的荷叶,雪白的荷花,清清的池水,色彩非常丰富。

  生:荷花的姿态更美,无论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还是全开的、半开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态,都很美。

  师:说得多好啊!能把这么美的荷花画下来,画得那么美,画家的本领当然高啦!

  师:那你们想想看,这“画家”是谁呢?谁会有这么高超的本领呢?

  生:大自然。

  生:辛勤的园丁叔叔。

  师:是啊!正是神奇的大自然、辛勤的园丁叔汉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教后反思:

  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讨论有所发现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进一步引领学生跳出课文,展开想象,整合美术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换位思考。在老师巧妙引领下,学生盘活生活库存,对荷花的美,对大自然的神奇,获得了独特的感悟,产生了独特的情感。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是相机诱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谨记心中。

《荷花》教学反思2

  一、创生性:语文味课堂的重要标志物

  程少堂“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始于20xx年主讲的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与其他语文老师讲语文课只板书课文标题作为课的标题不同,程少堂此次公开课用了一个题目:“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这种“先入为主”的定位,决定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也吸引着或逼迫着听课的老师们“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语文经典文本《荷花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程少堂的“语文味”课堂,“用另一种眼光”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

  在对程少堂主讲的公开课《荷花淀》众多的评点中,我们觉得,著名语文教育理论专家王荣生的评点最得其“味”。王荣生教授在其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的评点中指出,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

  新课改以来,关于教学内容的“创生性”,已非微弱的声音。尤其是解构主义文本阅读理论影响之下的语文课堂,对文本的解读,已经突破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但是,程少堂的课,则是新课改以来在“创生性”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课例之一。

  那么,程少堂语文味课堂教学的“创生性”其来何自?这里当然有其个性因素,但从理论源头来说,来自于对“语文味”或“文人语文”的独特追求。

  作为“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提出者,身为教研员的程少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语文味”的定义,他作过比较学术化和比较通俗化的两种表述。通俗地说,所谓“语文味”,就是把语文课在扎实的基础上,教学得有趣些,有味些,好玩些,美些。概括地讲,“语文味”教学思想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2)是一种具有诗意美感和达到自由境界的教学,文化味是其重要元素;

  (3)是渗透了师生生命体验的教学,只有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形成,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4)主要通过运用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来获得(综合或单独运用这些手段都能产生语文味,只是语文味有浓淡之别);

  (5)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包含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如果缺乏这些个性因素,仅仅教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或者说语文味不一定浓;

  (6)有语文味的课堂,语文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学生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7)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但是不反对一定的教学修饰,更不反对教学技巧。

  从“语文味”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师通过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创生性”来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提升语文课堂的高度,实现师生对文本阅读的纵深达成。这样一个过程,营造出一个充盈“文化味道”、展现“文人人格”的语文学习场。用程少堂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文人语文”的境界。程少堂认为: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较,“语文味”是一种表现性、抒情性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文人语文”。当然,实现这种“文人语文”,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有机交融。

  课堂的“表现性”、“抒情性”特征,似乎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对于“表现性”和“抒情性”,程少堂这样解释说:“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它既是对文本世界的阐释和发现,也是对自我、对存在的反复追问和深刻印证。……我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探索: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我力求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这样一种例证: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倾注整个灵魂的力量来进行,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后面活跃着一个丰富、有力的灵魂。抽离了这个灵魂现场,语文教学是单调的、僵死的,它所创造的,也必定是一个没有智慧和生命的干枯世界。一堂有语文味的好课背后应该站着语文教师这个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语文教师都不仅仅是讲课文,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在讲自己。一句话,课即人,好课都是从胸襟中来,好课中有教师自己,有语文教师这个‘我’。在一个语文课堂里,看不到语文教师的存在(仅仅在讲课不是我们所说的 ‘存在’),便不是好课,至少不是上好的语文课。好课都不仅仅是用口,而是用‘心’教出来的。”由此可见,“语文味”或“文人语文”所具有的表现性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个性化人性化很强的创新性教学。

  二、从一堂说明文课例看创生性的呈现

  在这里,笔者选取程少堂的一篇说明文教学案例来分析这种“创生性”的呈现。因为,如果能从这个课例中找到这样的“创生性”内容,那么,似乎就能证明,这种“表现”与“抒情”的“语文味”课堂的普遍意义与价值。除此之外,还在于,这个课例第一次将“语文味”教学思想以独特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流程呈现在人们面前,能代表程少堂“语文味”课堂教学特色。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

《荷花》教学反思3

  教学《荷花》,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从三个方面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1、忆荷花:开篇我就让学生回忆看过的荷花,记忆中的荷花,想象中的荷花。此时,能说的学生并不多,即使说的也说得很表浅,但有一点是得到统一的,那就是荷花是美的,是被大家所喜欢的,是被大家赞美的,有了这个契机很好,我就继续带领着孩子们走进课文、学习课文。

  2、赏荷花:这个赏,就是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赏。我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主要是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孩子们根据不同的姿态现场作画,然后再讲解,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3、议荷花:在实实在在学了、看了荷花的美后,我再启发学生来将所感受的说出来,并进行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荷花》教学反思4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

  1、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2、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荷花》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6

  一、从解读文本开始下功夫:

  1、默读三遍,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上勾画、批注。

  2、读作者叶圣陶的生平、事迹。

  3、读叶圣陶写景的其他文章,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4、熟读成诵。

  5、读教参和本年段的课程标准,对比自己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与教参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

  二、在教案设计上下功夫:

  1、根据前面对文本的'解读,自己设计教学环节。

  2、阅读网站上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3、第二次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修改。

  三、课件制作上下功夫

  根据制定的教学方案,量身定做课件,力求突破重难点。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文本整理把握较好,使学生对文章脉络清楚,无形中熏陶了学生对习作时材料的选取与安排。

  2、描写荷花姿势的段落运用丰富的荷花图片,和动作辅助理解,学生当堂就能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3、进步最到的就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很及时,有了实效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急于解决本班学生习作基础较差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写法的指导,显得讲解过细,读的不过多,不过到位。

  如: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第二自然段,指导了孩子们按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但是在体会“冒”时,就显得引导得不够。

  同伴建议:

  先学习荷花的三钟姿势,再出示带“百荷花在这些荷叶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提问: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然后在引导孩子联系描写荷叶的句子去理解,去体会。之后反复联系朗读。

  2、文本解读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对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利用动作辅助理解背诵的时候,忽略了手型要突出“饱胀”,致使学生对这种含苞欲放的姿态体会不够。

  (2)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在我解读文本的时候我只解读出了,“活的画”就是指这一池的荷花,而没有从充满生命力这个方面去解读。

  (三)读写结合课型以后的上法

  1、前面的课时已品读感悟位重心,不在写法上占据太多时间。

  2、在回忆、总结课文时在加入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指导。

  3、在文本解读上还要在下功夫,收集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

《荷花》教学反思7

  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找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它美在哪。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例如有一个孩子说,他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荷叶很多,“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还有的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例如有个孩子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很好,随机我就问:如果把这个“冒”字换成其它的字,如“长、钻┄┄”行不行?联系前后文想一想,怎样长才叫冒出来呢?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使劲长叫“冒”出来,有的说快速地长叫做“冒”出来,还有的.说高高兴兴地长叫做“冒”出来┄┄随后,我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一个白荷花从河里冒出来的动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冒”字的用法,还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荷花的美丽。我觉得,通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我也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地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试着画荷花,在进行下一环节时,个别学生就有些收不回来了,这部分就显得有些偏离主题了,而且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觉得这个练习作为家庭作业会比较合适。

  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

《荷花》教学反思8

  (一)、阅读中识字的教学策略。

  “将识字与阅读相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进行《新教材大量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优化识字教学的教学策略之一。即将识字教学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环节中,不断接触生字,复现生字,从而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运用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在教学时只在难点处加以点拨即可。

  本课的9个生字,集中分布在课文的第2节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中,第4小节作者的想象中,因此识字教学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是一句长句,其中又有4个生字。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读好句子,先学习生字以扫除在朗读时可能遇到的障碍。

  每个生字的教学各有侧重,其中“展”重在字形,“破”重在部首,“嫩”重在读音。另外4个生字“佛、裙、随、蹈”的教学则比较置后,则先让学生在反复的与文本接触中,读准字音,而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佛、裙、随、蹈”。这样的生字教学设计既能提高识字效率,又能避免由于识字教学的介入而中断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识字教学,我还采用了在游戏中识字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在复习和写字中,我设计了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快乐识字的目的。

  (二)、以读为抓手,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熟读方能品位、而后美读”,他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煮书”。语文课程标准重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文语言优美,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文本语言。如:教学第二小节时,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叶多、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

  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入书中时,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读好这部分课文,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三)、借助媒体,借助想象,丰富学生体验。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感受荷花的.婀娜多姿,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学生与作者一起“看荷花、赏荷花、想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和作者站在同一角度上,从而更好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文中作者被荷花所吸引产生了自己也是一朵白荷花的联想,这种忘我的境界就是深深陶醉的一种表现。我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教师的朗读,让学生沉醉在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而后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或转换角色体验或在朗读中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美妙与有趣。

《荷花》教学反思9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多层面的了解文本内容,通过欣赏荷花美,品读荷花美,边读边想象荷花美,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学生交流后引入: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看荷花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边读边想这一段,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让学生用动作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通过课件的播放荷花池美景,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长、钻、伸、露、探、冲),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三、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师配乐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苏教版第六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中,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境,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杜桂梅老师说:“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学,旁观者式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的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的学习。”因此,在课开始时,我用课件播放音乐,播放“荷花的`风姿”资料片《采莲》为背景的音乐,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为学习课文铺垫蓄势。

  二、 确立课堂以语言为主的训练意识。

  语言是一种财富。如果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重视积累好词佳句,优秀诗文,就会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我以第二自然段为语言训练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重点词“嫩黄”、“饱胀”、“挨挨挤挤”,以及重点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和“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理解这些词句的时候,运用朗读、表演、画画等多种形式,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准确,并对这样的语言进行品味、积累。

  三、 摆正学生和教师的位置。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比如:荷叶美在哪里,怎样读出荷叶的美来;荷花美在哪里,怎样读出荷花的美来等等。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品赏荷叶、荷花之美,引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的朗读,这些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四、放飞想象的翅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例如我启发学生:“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发言。要求统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子:“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学生们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例如:

  学生1:“荷花,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

  学生2:“荷花,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学生3:“荷花,你的魅力让我终身难忘。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与你天天做伴!”

  ……

  学生们在放飞想象的翅膀的时候,不仅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而且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水平。

  五、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 课的节奏比较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多。

  2、 有些程序还是摆脱不了“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形式。

  3、 有些语言比较成人化。

《荷花》教学反思11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文中有两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是看图想象白荷花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二是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白荷花的不同姿态,感受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教师的配乐诵读,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给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我站在荷花池边,我看到了()的荷叶,又看到了()的荷花,还看到了()的小莲蓬。”霍姆林斯基还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让学生感知荷花的美,最后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12

  1、写的字较多,重点是摆好字的结构及佛的笔顺和读音。

  2、丰富荷花表象。

  3、抓住重点字词,展开想象。

  4、 结合小练笔,写写自己心中的花。

  1、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如没有见过荷花,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观赏并了解荷花的生长情况,以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也可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如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师准备有关荷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本课生字,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读轻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是 ,佛的第四笔是 。

  3、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教学导入时,可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加对荷花的感性认识。如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再出示有图片资料或其教学手段来展示一幅幅荷花图。让学生充分了解荷花,体会荷花的美。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教学时可以在初读时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抓住描写荷花的重点段落(第2~4段),反复朗读课文,重点学习。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教学时,要抓住作者对荷花各部分的描写和想象,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喜爱荷花的感情。

  4、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势?把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说出自己的想象,可不受课文内容的局限。再如,一大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一难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荷花的样子。再引导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感受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的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从而理解活的画的意思。从中也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荷花的语言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幅美妙绝伦、动感十足的画面。对于第四段作者的想象部分,可以提出,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她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出于对荷花的深深情感,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从而让学生懂得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5、朗读指导: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态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体现荷花的动态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以作者的亲身感受写出来的,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把自己当作一朵美丽的荷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文中泡泡:

  第1题,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结合课堂朗读进行,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主人公,好像自己也来到了公园看荷花,亲眼看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体验到了主人公的甜美心境。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读起来充满感情。对于喜欢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但背前教师要提出要求,比如,可以是几个小自然段,可以是一大自然段,不能仅背诵由一两句话组成的小自然段。课文语言优美,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全文。同时做好背诵的交流和检查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前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一部分背诵。

  第2题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重点是通过讨论领悟:用彩笔画出来的是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一池荷花就是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第3题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内容后,可以提出问题来让学生独立思考,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充分展开想象。可以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像身着白衣裳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和蜻蜓、小鱼交谈的情景,从中受到启发,由此想象开去,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与课文描写不同的内容。从看到、听到、想象到的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把同学们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丰富。

  小练笔是写自己喜欢的花。目的是引导进行经常性的写片断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重点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写荷花的,哪些是具体描写,哪些是对荷花的想象和感叹。然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最喜欢哪种花,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自己怎样把花描写下来。想好后可以在课堂上用半课时来完成。文中泡泡冒用得真好目的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先让学生通过,了解冒的字面意思: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内容景象,体会用词的好处。再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比如,挨挨挤挤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文末泡泡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理解句子内涵的练习,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再交流。

  7、课后扩展:

  课文学习后,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交流一下。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荷花,了解被历代人们所喜爱的原因。这也能为写自己喜欢的花的习作,打开思路。

《荷花》教学反思13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按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上完后感觉比较成功,因此记下了些许点滴。

  《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读,他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一毅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同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以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的`是美读法教学,在合适的地方配上了写话指导。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教学第2段时,抓住“冒”字,首先让学生给“冒”字换一个词,带入文本中读,再提问,为什么文章要用“冒” 字?而不用别的字?接下来,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学生对这个字理解。同时,在学完这一段后,我还让学生边读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来读,从而进行三个“有的”句式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在读中逐步感悟。

  其次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处进行适当的写话指导如文中第四小节中有这样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了大荷叶上,抬着头,看着我,它一定在想,要是我也变成这样一朵美丽的荷花该有多好啊!”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荷花》教学反思14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刚刚接触,还不太熟练,所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虽然已经大量地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但是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我想通过分析探究《荷花》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深化它们地运用。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荷花》教学反思15

  本次教学我感到教学目标已较好的达成,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总结,课堂大容量,效率高。亮点是学生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总结得很好,文中取法,链接生活,当堂作文比较成功。

  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做的也很不错,不足之处是感情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充沛,以后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品完了要立刻把它有感情地读出来,可以加上老师范读、学生PK读、老师推波助澜的分析指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加强,另外,以后我在课堂上声音要更加洪亮、激情要更加饱满,字体要进一步提高。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反思12-11

荷花教学反思04-03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02-04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01-06

【精华】《荷花》教学反思07-11

【必备】荷花教学反思07-08

《荷花》教学反思(推荐)07-08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5

荷花教学反思15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