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18 06:55: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1

  一、关于设计理念和思路

  这次公开课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发展作出一些尝试,因此在设计理念上我力图向新课改靠近。根据高中新课改的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创设有利条件,充分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也应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引导,帮助学生在情感上升华、认识上深化、知识上强化。根据这个理念,我首先给自己这堂课定下了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连贯的几个学生活动,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另一方面采用“学案”和及时点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准确系统的掌握本课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二、关于教材加工与整合

  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零散且容量很大,要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内容有很大困难。后来经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虽然就业和维权所占篇幅更大,但是劳动才是真正的主线。因此我把劳动作为教学主线开始整合教学内容: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立法和监管创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同时通过各种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这样的整合,整个课堂便具有了其内在的逻辑性,不过这种逻辑应该是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下面一个环节的任务。

  三、关于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编写突出生活逻辑为主线、理论逻辑为支撑,因此在整合教材内容之后,我开始了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进行有机结合的尝试,这个过程即是设计具体教学环节。

  根据整合过后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职业排序、模拟招聘会和挑战加班潜规则,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创造冲突性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思考、探究理论知识,以求把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就业压力、就业观、政府行为、劳动者维权等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并通过设计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生活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思考、探究所得到的理论知识准确、全面的掌握住,从而实现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达成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四、关于课堂实施过程

  在课前做了相应准备的情况下,本堂课顺利上完,听课的老师们也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特别是对我在教材加工、整合和体现新课改精神这两个方面给予了肯定。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和听课的各位老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职业排序的目的不明确,且职业排序环节耗费时间太长,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时间被压缩甚至有抢时间的嫌疑;再如现场模拟招聘会的组织活动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设问方式和时机、及时的点评和鼓励、深入的引导和总结等方面有待改进。

  五、本堂课的反思小结

  经过这堂课的摸索和探究,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小结如下:

  1.案例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决定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要尽量做到三个字——新、紧、活。“新”即内容尽量新,最好选择一些刚刚发生的事件,或者是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这样可以将时政教育很好的融入政治课堂教学。“紧”即所选案例必须紧扣课题,与要讲述的课题内容或教材内容联系紧密。“活”即选用案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开放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本节课主要讲述有关劳动就业的知识,所以采用的是职业排序、模拟招聘会和国庆加班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职业选择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案例中所出现的都是最新的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还包括一些新出台的就业政策,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而且关于就业这个话题学生有很多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有利于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2.设问技巧

  案例的呈现实际上是情境创设的前奏,而问题的提出是创设情境的核心要素。提问的角度、深度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提出的问题具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要让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本节课让学生探究三个主要问题,一是从职业排序考虑的因素分析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二是从模拟招聘会中体会到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面对和解决就业问题;三是根据“国庆加班”案例探讨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三个问题中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探究;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需要学生经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来开展探究,要使探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

  3.教师引导

  在案例探究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中介人的角色,具体的探究过程要靠学生一步步来完成。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所需的探究资料、设计好问题、创设好情境,为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铺路”;其次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探究、如何安排探究时间、如何形成组内意见,为学生“引路”;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为学生“开路”。总结起来,教师只不过是学生与开展有效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之间的一座“桥梁”。

  4.适当点评

  教师的评价往往被学生看成是探究后的“回报”,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因而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以肯定为主的正面评价。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不单单注重最终的结果,更应该注重整个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能力的提高予以充分的肯定。

  思想政治课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思想之花开遍整个政治课堂!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2

  1.加工与整合——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从表面上看,劳动并不是一个重点,就业和维权所占篇幅更大,知识看似零散。在教学实践中,把劳动作为教学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课堂具有了内在的逻辑性,通过设计招聘启事的情境,把就业压力、就业观、政府行为、劳动者维权有机结合,符合高一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过程比较流畅。

  2.赞赏与鼓励——对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调研的结果五花八门,也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了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在教学中,没有简单的对这些学生的愿望做出否定的判断,生硬的说教学生选择清洁工的工作。而是肯定每位同学选择中的积极方面(说明所有的同学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可以不选择,但必须要尊重,这是我们对劳动的态度,更是我们对人的态度,学生在此自然而然的实现了价值观上的升华。在就业环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得到尊重,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学生表现出能较好的处理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理性面对选择。

  3.感性与理性——实施中的两难取舍

  情感体验可以自主获得,价值观的升华则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本课采取讨论与讲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冲突性的情境,学生共同讨论,在冲突、判断、思考中深化认识,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具体实施中,我也在想,是不是劳动环节学生的活动参与可以更多一些,因为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课堂所不可或缺的,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整个课堂也会显得更生动,然而,多彩的形式可能会使高一的学生难以对劳动这一问题有深入地思考,理性的震撼力就可能被削弱了。什么是新?形式灵魂不能兼顾时孰重孰轻?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究竟是什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简单追求形式创新,就可能会忽视本质的东西。对于学生活动的理解,是不是既应该包括显性的可见的活动(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也应该包括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后者虽然不易直接观察到,但对学生是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呢?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3

  本文阐述了课堂活动、课堂效率的含义,思想政治课课堂效率高的表现,优化课堂活动的要求,并以《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了如何优化课堂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进而得出了要优化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做到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课堂 优化活动 提高效率

  课堂活动是指在课堂内,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从活动的主体看,有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从活动的组织看,有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从活动的形式看,有问答、讨论、演讲、汇报、辩论、竞赛等等。

  课堂效率是指在课堂内,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所达成的能力与水平程度的反映。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不仅表现为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程度,包括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所谓优化课堂活动,就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科学地选择和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做法和过程。

  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以高一第五课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关注,成为不少教师公开课的首选内容。本人也曾听过几位老师关于这一内容的公开课,这些老师在上课时都注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式上,或分组讨论、或问题辩论、或知识抢答,或师生对话、或欣赏歌曲等等,课堂的气氛是热闹的。但一节课下来,本来课程标准要求用一课时完成的内容,往往要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甚至出现教师为活动而编导,学生为活动而表演,看似热闹,实则空洞,看似学生主体得到发挥,实则少数尖子垄断课堂。这样的课堂好看不好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解决好课堂活动与课堂效率的关系?本人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是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活动。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的信息,经过加工精选教材内容,使它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使它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变成师生对话的中介。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内容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知识,从表面上看,劳动并不是一个重点,就业和维权所占篇幅更大。在教学实践中,把劳动作为教学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并设计和提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

  如在课堂的引入时。我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生答: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的主体是什么?(生答:是劳动者。)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应做些什么准备?

  接着我在不同的环节又相继提出了:劳动和劳动者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生答: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答:就业)劳动就业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生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应该怎么办?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国家应该怎么样?(生答: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应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答:依法维护自己的劳动权利,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

  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既使课堂活动收放自如,又克服了课堂活动的盲目性。

  二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活动。高一学生再过几年就是劳动者,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彷徨、无奈和沉默,渴望得到为将来的发展指点迷津的秘诀。教学实践中,我抓住这一突破口,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择业、就业观的教育和维权法制意识教育,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如:当讲到“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劳动者应当怎么办”时,我进行了以下课堂小调查:

  如果你对自己目前工作不满意,你会怎么做?(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并说明理由。)

  □继续做下去

  □辞职不做寻找新的工作

  □自主创业

  当时不少学生选了“自主创业”这一项,我顺着学生的意向,让学生讲自己身边自主创业者的故事。(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创业者的故事)学生讲述的故事感人、真实、可信,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接着,我根据故事的情节,提出 “听了自主创业的故事,你认为自主创业应具备哪些素质”的问题,让学生协作探究,并自然得出结论。

  接着我又设计两侧招聘启事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

  招聘启事Ⅰ

  中山市高薪招聘海外营销业务专员(20xx-05-12 ) (工作地点:中山市南头镇 ) 薪金水平:8000至12000  提供住宿

  职责和要求:

  1.本科以上学历,26-38岁,英语四级以上,口语流利;

  2.四年以上外贸或海外营销工作经验,熟悉新客户开发、市场开拓;

  3.熟悉北美市场运营和操作,了解通风、照明产品;

  4.交际能力强,沟通协调能力佳,管理经验丰富。

  我问:“谁来应聘?请举手?”

  等了片刻,只有小刘一人举手。

  我又问:“小刘为什么来应聘?”

  小刘摸了摸脑袋说:“我是本着试试看的。”

  接着,我又问那些没有应聘的同学。“你们为什么不应聘?”

  小陈大声说:“我不够年龄!”

  我接着说:“现在放宽年龄了。”

  但他们还不敢应聘。

  “难道你们都不愿意去这个单位?”我说。“愿意啊!”不少学生大声说。

  “哪为什么不去应聘呀?”我继续问。

  小张说:“我的英语水平不行,口语不够流利。”

  敏仪说“我的交际能力不够强。”

  小梁说:“我没有工作经验。”

  回答问题的`同学一个接着一个……

  我问:“怎样才能使自己符合竞聘条件呢?”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招聘启事Ⅱ

  某餐厅招聘清洁工多名。(条件不限)

  应聘的人寥寥无几。

  我问:“为什么清洁工招这么多人,却只有几个同学愿意竞聘呢?”

  问及原因,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工作脏、工作辛苦。只有小梁愿意应聘,说是现在工作难找,边干边找合适自己的岗位。

  接着,我展示了我市来自湖南的清洁工苏玉清和刘三桃夫妇的图片,并说:“在我市有500多名环卫工人和他们一样,起早贪黑、日复一日,打扫着城市的街道。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会有我们‘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吗?”

  我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座同学的心,使他们懂得了“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该尊重,劳动者应树立职业平等观”的道理。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有助于深化课文相关道理的认识,使学生知其言,明其理,导其行,很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目的。

  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才能获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如:在分析“我国就业形势”时我选用了学生课前收集的反映中山就业形势严峻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和得出结论;在学习“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时,我用学生课前收集的材料作案例,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在研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我让学生围绕着“靠政府”和“靠自己”展开辩论和讨论,让学生介绍当地政府解决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在学习“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时,让学生观看《东莞民工躺在马路讨薪》的录像片段,并提出“如果你的工资被拖欠,你会怎么办”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维权的正确途径。

  由于教学中所选择材料都是学生自己收集的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对被选上材料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对强化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有重要作用。对其他学生来说,感觉材料真实可信,有说服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形式更有效。本人认为,开展课堂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即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实际,依据学生实际(包括学生认知情况、思想误区、生活经历等等),以及当前的社会实际。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使课堂活动更有针对性,才能保证活动效果。开展课堂活动必须易于参与,组织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没有大量学生参与,活动就失去存在意义。故在选择课堂活动时要考虑,是否能吸引多数人参与。对参与者有较高要求,或只限于少数人参与的活动设计是不可取的。开展课堂活动还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营造互动课堂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劳动者的工具》说课稿范文04-14

教学目标的反思地理教学反思04-30

比的教学反思01-30

教学的反思10-12

经典教学反思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