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
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2、 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分类》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
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一开始我就从生活入手,课件出示凯旋门的图片,接着出示小胖的凯旋门的模型图片,让学生观察得出这是一个组合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到数学的美。这样设计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本课知识。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体产生感性认识,更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
2.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分析、解题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内在魅力的吸引和恰当指导下,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自己悟出学习方法。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能突破单一模式,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师生互动的方式。由于注重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信息网络成为了教育的中介,把原来教师和学生的单项面对面的交流,增加到多方面互动交流,这节课,我制作的课件,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把教学过程组织得更生动、形象,能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辅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的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3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
在课刚开始,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两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根据学生的讲述,用媒体随机演示;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媒体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习。在练习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习,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在教学中我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后的目标测试中,两个班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好事多磨吧!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
这是践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第一课,虽然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小黑板,该做的做了,改写的写了)但课上还是感觉很乱很乱。
其一、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1、学法指导跨越幅度太大,多数学生看着学法指导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内容含量大。两个例题放在一节课,如果是以前的教学方法,时间会很充裕,完成两个例题及相关练习不成问题,可因为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孩子们还找不着门道,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任务没有完成。
其二、学法指导上的问题。
新的'模式学生不了解,不知道老师又在耍什么花招,茫然中似乎还在等着接招,却不知学习任务已经布置下去,很多学生倍感茫然,手里端着书,眼睛盯着学法指导,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仅反映出学生没有自学能力,也说明我在备课时对课堂预设不够,没想到孩子们会如此茫然,如果课前交代一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该怎么做,效果会好一些。
其三、实行过程中的问题。
因为陌生,所以各个环节都显得时间不够用,十五分钟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自学任务(有的同学一节课也未必能完成),在检查自学效果时,让后进生汇报,再让后进生更正,因为我对学生不熟悉,在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时关注不到位,以至于在汇报环节浪费很多时间。利用小组合作,对“小数乘以整数”转化成“整数乘以整数”说理过程落实还可以,但当堂训练环节因时间关系,完全取消了。
虽然下午又利用一节专科课(停了)对小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进行了补充,但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我心里没底。上完课心里如此没底(尤其是数学课),好像还是第一次。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昨天去实验小学听课,课题是《分式的乘除》的第一课时,刚开始秦老师利用类比的数学思想,通过复习分数的乘除的运算法则推出分式的乘除法则。紧接着秦老师要求组长批改组员的预习作业,随后由小组组长汇报检查的情况,并把计算题出现那些错误一一类举出来。我看看手表已经过了15分钟,随后秦老师以学生错题为例题,讲解了两题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乘除运算。当时我在疑惑,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前20分钟,为什么还没有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的计算题呢?我觉得计算是学生的弱项,应该教师先做好解题的示范,然后学习加强练习,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才会发现不足。课进行到25分钟左右,秦老师开始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秦老师不是自己单独讲解,而是和学生互动,一步一步的写出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最后秦老师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可能时间上没有分配好,留有余尾。
随后我们进行了评课,听了秦老师的`课题简述,我才发现课堂上自己的评课方向是错误的,秦老师的课题就是研究学生预习出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探讨预习中错题的类型,最后我觉得秦老师的课还是很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6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在本课时教学中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素材,找准结合点,力求做到在每个环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实践活动的空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校园和教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校园和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这一单元虽然内容不多,但要让学生真正把握住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还需要教师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的对结构特点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各个要素(运动方向、运动时间、运动结果)和其数量关系(两人的路程和=两地的距离、两人的速度和×时间=两地的距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比较肤浅,对相遇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此,我把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定为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另外,注意到五年级的学生因其心理、生理原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普遍存一个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故把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个性品质作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把分析数数量关系(两地的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时,首先,以视频出示两个人小朋友的运动画面,让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描述运动特点。过这个环节,触动学生的脑海里再次呈现两人相遇情境,学生通过交流与描述,把看到的感性认识:两个小朋友相碰了,上升到理性认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方向:相向、时间:同时、结果:相遇),顺势让学生根据已获取的信息,自编相遇求时间问题并独立解决,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速度和×时间=两地距离,为下面解决新问题作好知识准备。这个环节,简洁流畅,呈现方式灵活,也遵从教育构建主义学,恰当地迎合了学生认识的心理特点。
本节课另一个可取之处是: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探索新知时,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找出两道题的'异同,通过讨论、交流找出数题关系(速度和×时间=两地距离),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个别汇报思路,集体订正。对于学困生,引导思考:两人同时走一分钟走多少米?两人同时走270米,几分钟可以走完?同时指导学生画图帮助理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共识:速度和×时间=两地距离,成功突破难点。随后,先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再出示变式题,更进行一步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最后出示生活情境:星期一,小明去上学,因走得太急粗心太意,当他走到离家500米时,才发现数学课本放在家里,此时小明爸也已发现,怎么办才能让小明最快拿到数学课本呢?让学生对此生活情镜进行讨论,利用刚学的知识技能把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模型:相遇求时间问题。让学生把用知识解决习题的技能上升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生活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环节,能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探索,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意图我把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个性品质这个教学目标放在开放性题后,让学生经历解决这个生活小问题体会到,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就可以避免,要求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应该仔细、认真、踏实,教学时,因时间关系,这个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在得到落实。二是,学生的动与静处理不够成熟。教学时,在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后,应该让学生静下来,给足时间,让学生回忆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去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造诣的高低就是在于你能不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交汇融合,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沟通。为此,需要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想方设法让心灵碰撞出火花。在这个平台上,心与心的“碰撞”往往是智慧的源泉。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9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
一、动画片导入。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二迟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了按时、守时、惜时的教育,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闹钟是钟表王国中的一员,从而揭开认识钟表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时间稍微有点长,后来经王老师建议将猜谜语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自己猜并说明理由,可以加深学生对闹钟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自己发现总结有12个数字、有分针和时针、怎样区分分针和时针等等。在学习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几个钟面上的时刻,再观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在学习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时,我是设计学会一种方法后随后进行练习,中间有“拨钟比赛”“猜谜语”等穿插其中劳逸结合,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在评课的过程中王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个小建议,在“拨钟比赛”里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拨一个时间学生共同猜整时,然后同桌合作,对方说一个时间同桌拨出来,对方播出一个时间同桌说出时间,这样更能增强同桌合作交流的机会。
三、课后作业。
我设计的意图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所以我每个孩子发了一份小的时间作息表,上面有几时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写作业、按时休息,学生自己填写后可以遵顼这个作息表,做时间的小主人。这个作业设计获得了王老师的肯定。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跟孩子强调时间写整时,这样的话就跟本节课密切联系,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还需要注意。
例如:时针和分针的顺时针旋转,学生手里的学具表齿轮向上拨动,指针是顺时针旋转,在讲的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小的细节是的个别学生对于顺时针分的不是特别清楚,我应该先在讲台上进行多次演示,再让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时针的意思。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我还需要注意细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设计一些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跟同桌合作交流的环节,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百分数。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网上竞答:李斯同学答25题,对22题;张良同学答20题,对18题;刘清同学答50题,对46题,你觉得那位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比赛呢?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说出了以下几种结果:“刘清,因为他答对的最多。”“张良,他答错的最少”“我比较正确率”。在学生否定了第一第二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第三位同学汇报的结果,自然引出如何比较正确率,转化为分母为100的分数的比较,在将这些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百分数信息,课上汇报,主动去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百分数的含义只有一句话,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如“羊毛70%”,“橙汁含量〉10%”等等,让他们说出含义之后再问学生,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己总结,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九)
我上了一节“扇形统计图”,课后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接着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如:“我们一般用圆表示--------。用扇形表示---------,扇形的.大小表示——”等等。
2、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
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败笔之处
1、有些题目讲的太快部分学生没有跟上,特别是第七张幻灯片中计算扇形B表示的人数和C表示公顷数时讲的不透彻。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3
教学设想是:教学设计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从学生站队(实践活动,活动认知)的直观动作认知到画线段图进行形象的图形认知,最后抽象出数学算式,构建数学模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图形模式)表示组合方案,最后寻找相同的地方,经历同中求异,再异中求同的探究过程。
1.课伊始,直接从解决问题入手,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组合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我就直接从参加比赛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站一站、演一演、列举、画线段图、画平面图等直观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由杂乱、具体有序、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2.抓住本质,构建数学建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本节课我想重点突出把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通过让学生对比几种方法,从而发现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但是由于本节课组合是一节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探究过的数学领域,所有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放给学生直接去探究,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没有方向。试想一下: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平面图的方法吗?所以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否则就会造就大批的学困生。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走进教材,以整体的眼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认知规律。要将静态的教材活化为引发学生观察、猜测、实验、合作的探究过程,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是使学生自觉产生这种需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的、自然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教师在1节课中教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多一些教学智慧,多一些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学会灵活地引领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发散思维,提升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觉得教学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探索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1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8-17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4-18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教学反思05-05
(热)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06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热门)07-07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优]07-08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08
[优选]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09
(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