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1 08:50: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集锦11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尾巴教学反思集锦11篇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 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二至四自然段,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给学生介绍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仿照二到四自然段的写法,练习说话。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本节教学中存在问题:课的前半部分学生表现还好,可到后面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不在状态,究其原因,我的设计没有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虽然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备课,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只想着老师如何去教,没有考虑学生。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2

  上个周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下载了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尽管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从旁指点,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先将《比尾巴》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粗心的小画家、与小动物比智力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潜质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学生回答难题中出现的`错误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明白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3

  在孩子眼中,动物是他们的最爱。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生字、问句和答句的读上。

  首先,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本案例中,坚持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整个课堂当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班级里的问题学生,需要注重对他们在课堂里参与感的建立,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语文课堂习惯十分重要,尤其在一年级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有一些习惯,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我们正在做着,或者曾经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课中,我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本堂课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就如识字卡学习,不仅在识字卡教学中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在每次的识字当中,增强对已认识字的巩固。其次,再进一步增强学生认字方法的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文采用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描写,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文中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进行观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认知特点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小动物,我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比尾巴比赛导入新课,让学生情绪盎然地投入学习中去。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始终沉浸在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学习兴趣浓厚。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探索新颖的、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导入方式,巧妙地导入新课。导入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进行导入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学习的始终。我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渗透,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等等激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畅所欲言。注重分散识字,将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大量复现、说话落实。识字、记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钟的写字的环节,在学写三个生字时,首先观察每个字的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写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课的“公”字,写的时候要把重要的笔画“捺”要写得舒展,起笔时不要太往左,还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笔,而不是把笔画送到头。从孩子们写字的情况看,孩子们都能写得很漂亮,记得也牢固。

  3、学会朗读课文

  首先,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收获的阅读,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清老师的问题:

  (1)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

  (2)它们都比得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接着,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并且让男女生对读,同位互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三问三答的方式,体会文章的结构,了解六种动物尾巴各自的特点。

  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并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我就耐心指导,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我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朗读课文,同学们的朗读热情被激发起来了,朗读的情绪更高涨了,朗读的效果也特别好。

  4、注重知识的迁移

  真正的语文学习,要将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引向课外,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几种小动物的图片如牛、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等,学生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接着我让学生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进行即兴编儿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兴趣,真正讲课内学习转向课外。

  反思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书写指导不够全面,没有照顾到程度稍差的同学,还是有往前赶课的嫌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今后,我要在兼顾所有的学生上多下功夫,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4

  《比尾巴》是部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课文编儿歌。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后的课堂中,我将重点进行朗读的训练。

  下面根据评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思。

  集中识字环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从音、形、意三部分一一落实。在课上我只让孩子多种形式记住了读音,或许他们暂时是记住了这个字,但过后也会遗忘得快。表面上他们是会读,但这个字的内在联系无法在脑海中形成记忆,不利于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汉字。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也会注重多种形式让孩子记住生字,象形识字、加一加、生活识字等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中。认字从词语中扩展,先熟悉词语再识字是否可以让孩子多层次地识记生字?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生字搭配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让孩子从词语中学习生字,形成知识的迁移。但是应该改进的是,可以尝试只出示本课生字的拼音,突出本课生字,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不然会造成混乱,把握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正音环节,“巴”字的轻声我只在课文题目中强调,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注意纠正,也是我需要吸取的教训,因为一年级的正音非常重要。

  指导写字环节。“巴”先于“把”书写,也是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左右结构的字要指导孩子观察左窄右宽,而不是我把答案说出来。标准的统一问题,让孩子观察字的时候,是遵循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关键笔画。当然,在展示写字,评价孩子书写时,也应该严格遵守这一标准。同时要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巩固写字。

  朗读的标准。朗读分为三个步骤:把字读准;流利朗读;落实。再每次要求朗读时,应该提出具体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要求读准字音,然后是流利,最后才是有情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环节,我应该只要求读准字音,在我指导朗读之后,就应该要求流利、有节奏,多种形式朗读的过程中,适当点评,让孩子明白优点和不足,在下一次朗读中就应该有所改进,而不是一昧地追求读的次数,朗读水平只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状态。可能是我太纠结于问句的问题,反复地纠正学生的语气,最后得不偿失,有时候可以适当地放手,在老师的示范下,让孩子自由地朗读。

  语言的精确性和有组织性。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提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追求,话说好了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舒适,从而产生美感,会大大地缩短教师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会在课堂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深深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才会对其所教的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艺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他的.话更易感染学生,学生也更容易进入他的课堂中。

  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呢?根据《比尾巴》这节课,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一、提高语言质量

  课堂语言不精炼,水分多,浓度小,常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引起反感。程式化地处理课文,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一刀切,势必会塞给学生许多老话、套话,这些话多属于废话,听了使人烦躁不安。学生更喜欢那些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所以,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准确性不高、不必要的重复、讲话不流畅,以及语言针对性不强等等,都会影响表达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

  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首先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比尾巴》这节课属于儿童诗,朗朗上口,首先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不能准确地把老师的问题记住然后进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要出示在课件中,也要给孩子适当的缓冲时间。同时,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如果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教师讲授内容越复杂,学生则越抓不住重点;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针对有学生回答“把”字的偏旁是“反犬旁”,老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区分“提手旁”和“反犬旁”。抓住课堂中学生的疑难之处,及时巩固知识要点。

  二、从设问入手,从而达到语言艺术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比尾巴》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动物王国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了?它们都是怎么比尾巴的?参赛选手们都藏在课文里面,我们快去把它们找出来吧。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锤炼语言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用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首先是指教师用文学语言从事教学活动,抛弃那些已经僵硬而且趋于模式化的陈词滥调。二是随着所教课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词汇,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语言经常有新鲜感。三是讲授不仅要达意,还应力求有表情,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拨动学生的情感。四是尽可能地使课堂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喜听乐闻,如沐春风。课堂的过渡语便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也可以适时地激励学生,使其更有学习动力。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珍惜每一节课的设计和实践,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增强艺术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5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确实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我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的当一名合格的裁判,必须正确的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所以我反复的让学生读词语,还点学生当播音员,请出小动物。“听课文录音、听音乐(课文儿歌)。”“给小动物找尾巴(拓展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不足之处:

  在这堂课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在课堂上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这些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所以以后,我不会吝啬与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在上课时,应变的能力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有些操之过急,反而没有很好的循循善诱,共同找出正确答案。以上的这些不足处,我会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多加留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是有小学语文课标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是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我在设计过程中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从四个层次体现了这个乐趣。

  1、现在,那有哪些动物来比赛呢?请这一排的小朋友来请,其他同学随着音乐响起来。(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音乐、掌声)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嘹亮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就把这些动物模特请上场,上场了以后,因为孩子们都非常喜爱,所以我们就主动观察了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看了尾巴的特点,那马上顺利成章的让孩子们从课文的句子中找一找,这也就是动物们比尾巴怎么样?六个问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也为深入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模特,瞧,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翘起了自己的尾巴。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有什么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有其他代表发言吗?这位评委你说(学生说尾巴的特点)让评委们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特点的一个意见,比如说小猴子的尾巴,课文中是长,但是小孩子他就觉得除了长还有软,还可以卷起来,其实也就强化了他对动物尾巴的一个认识,从小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动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样的特点,这里也留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思考空间。

  3、动物们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他就把这六个问句分成了两个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个句子也分成两个部分吗?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把整篇课文怎样巧妙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首儿歌就是我们刚才所学的,这样孩子们自然地再回到语文书中,去进行朗读,让孩子始终感觉都非常有情趣。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6

  一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很感兴趣,《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用童话的形式,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7

  上《松鼠的尾巴》一课时,我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新奇有趣的动画演示、灵活多变的练习、分角色表演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师只在关键之处作些点拨。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掌握了新知。

  本堂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是用“什么像什么”说话。低年级学生在说写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受老师或教材的影响,思维定势在某一方面,一开始学生们造的句子有:“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彩虹像一座桥”。“松鼠的尾巴像一顶降落伞”……表面上看,学生们说得很不错,但细细一分析,这些句子的原型都曾在课文中出现过,看来,学生们的想象并没有跳出书本这个框,要么是“拿来主义”,要么是“稍作改动”。如果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这些答案的对错毋庸置疑,但我想,如果训练到此结束,那么学生们失去的将是一次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启发学生说:“大家刚才说得不错,但能不能展开想象,说说课文中不曾出现过的句子,范围要广,天上的',海里的,水底的,公园里的,家里的,等等都可以说,种类要多,可以说人,也可说花、草、树、石、动物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安静下来,学生们纷纷陷入了沉思,思考过后,有人说:“老牛的尾巴像根鞭子,可以帮他赶蚊子。”有人说:“弯弯的香蕉像月亮。”还有人说:“爸爸的鞋大得就像一只船。”是啊,想象使学生们一下子“聪明”、“可爱”了许多。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8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极富童趣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角是动物。动物是一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也希望以动物为接入点引导学生。动物在森林里开展森林比尾巴大赛为主要的背景进行展开这一节课。整节课以比尾巴大赛为主要场景贯穿,让学生们从玩中学,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另外准备了动物图片,奖牌图片,以起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这样一个目的。但是在上课的实际过程中。学生朗读部分过少是我的一个缺失,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没有关注学生本身。

  在教学环节,知识点的内容传授上,虽然有讲到,但是并没有练习到位,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课堂把握时间不到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会更注意这一点,重视学生们练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熟悉课文书本,并且在指导书写的过程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能“握着学生的手一笔一笔教着写”,而是要做到教会学生观察字形笔画特点,让他们自己通过自己练习,有问题时再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学写生字的积极性及书写技巧。自身方面也要更加相信学生能力,在课堂语言的发挥上更加简练,不絮叨。当然把控课堂节奏上还要再多多进行练习,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节奏,课堂效率也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看多练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环节烂熟于心,掌握上课进程,这样才更有时间和余地来关注学生。一堂课结束,更让我想到之后每一节课我的关注点,在关注学生的问题上,课堂上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练,每节课根据课堂授业内容的不同,我们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一年级学生重点在识字,老师的教是一方面,但是学生们的听是更重要的一个部分,听在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要的。着重训练学生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听读游戏,平常练习多进行听写练习,在不听时采取一定的批评惩罚措施,在听时采取对应的激励奖励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听的效率。读在练习时可以多采用男女赛读,比拼的形式。

  学生在主观意见表达上有一些不周正,在之后的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评价语言上需要在加强学习,比如“.敢说,就表示战胜自我。”“你回答问题又完整又好听。”“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你坐下再考虑一下。”在课堂评价的时候学生的时候更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连贯性。在今后的课堂中熟练运用,使得课堂氛围上升,课堂节奏连贯,课堂效率提升。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9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看图。通过看图了解“小壁虎、墙角、蚊子、蛇”等词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等句子。

  2、做动作。本课有不少讲尾巴怎么动的词,如“摇、拨水、甩、赶蝇子”等,通过引导学生做示意动作来理解。并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如“摇”用手做摇摆的动作,“甩”通过甩一根绳子(头上拴些东西)来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如读到燕子尾巴时,让学生联系方向盘来理解“摆、掌握方向”。

  4、朗读。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朗读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如,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焦急的心情,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然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读小鱼、牛、燕子的话时,要把“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读重一点,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应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

  在朗读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习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0

  关于课前备课:我们级部选择了课题之后,以往多次团体研讨备课,最终将课的整体环节设计确定下来: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构成在自我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的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并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贴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在解决生字的问题上,我决定采用小教师领读、交流方法,比较识记等方式来落实识字目标。本节课的写字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云和公”,练写巩固“撇折”。另外还设计“()的尾巴()”这样的练习,拓展孩子的思维,锻炼孩子的表达本事。

  课前对于这样的设计还比较满意。但课堂是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同样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因为自我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经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梦想。

  二、在指导孩子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本事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我的课堂驾驭本事有限。所以时间掌握的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我深知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时就能造就的,功夫应下在平时每一节课,今后我会多学多钻,不断努力的。

  比尾巴教学反思 篇11

  对小学生而言,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会激起他们美好的遐思,从中会悟出道理、学到知识。小壁虎借尾巴》就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未标示读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学时,我做了如下的安排:我先由壁虎图片导入,说说你对壁虎的了解,此刻学生争先恐后的介绍他对壁虎的了解,我顺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出示本课生字,因为这篇课文全文没有注意,孩子读课文有点难度,因此先认识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读课文。本节课老师大胆的范读课文,老师的范读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他们都积极的.模仿老师绘声绘色的读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指名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这样安排为了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出示课文第一幅图片,看图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再全班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小壁虎没有尾巴的图片,观察小壁虎此刻他心情怎样?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壁虎伤心、难过。

  课文4、5、6自然段描写的是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因此老师重点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先看图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老师随机板书,然后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他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回到家妈妈是怎样说的?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7、8自然段。老师看着板书总结课文,让学生动脑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全班讨论最后明白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可以保护自己。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开心,老师教的愉快。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但我感觉每节课教师的情绪特别重要,教师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也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学习。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9-04

比尾巴教学反思09-06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04-22

《比尾巴》教学反思04-11

借尾巴教学反思11-22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范文11-14

比尾巴教学反思(热)07-09

关于《比尾巴》教学反思04-21

尾巴的功能教学反思04-12

比尾巴教学反思范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