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6 18:05: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个人拼读、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自渎、交流识字方法、游戏巩固识字等,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识字。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想象体会,在说说、读读、演演中进行充分体验。

  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集体备课小组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意。

  2、创设情境,设置思维训练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我先从复习词语导入,再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生字,小组合作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合作的目的,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让小老师带读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完生字以后,我考虑到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好懂,所以把理解词语放到学生当中解决,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再由学生来解决。接着播放光盘的图文并茂的情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概,接着由学生讲出故事的内容并贴好小鸟和青蛙的位置图。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理顺课文的思路和解决某些词语。最后落实写字。

  纵观整节课,我能把握着整体思路进行,做到:

  1、思路清晰,紧紧围绕着识字和理解课文开展。

  2、在识字方面,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不足之处在于处理一些细节上仍需锤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寓言。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直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通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3、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对于引导学生感悟寓意环节过于繁琐,应该适当的简洁些,系统些,对于孩子们会的内容不宜重复过多。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

  对于板书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点名寓意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我定会再接再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4

  一

  教海无涯!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我一句二期课改的经典名言早就耳熟能详,昔日中山小学某女教师讲的那堂参赛课仍历历在目,当初感到她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甚至自己可更胜一筹。然自己上一堂后,方有更多感想,课前我虽殚精竭虑,课后却倍感不适。

  二

  本节课是我自已备的,上网查了人教版的教案,借鉴了“用书本卷起来看天”这一个方法。课堂结构是这样处理的:

  1、迷语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听磁带)

  3、讲解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请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4、学生带头饰表演课本剧。

  5、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说。

  6、你想对井底之蛙说些什么?

  本节课教具的准备比较充分,时间的把握较为合理,下课铃一响,正好上完。

  三

  “学生读得过少”许多教师在课后提出了这一中肯的建议。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想。因为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读得不入情入境,读得很生硬,特别是在演一演的时候,学生对着黑板念,说明了明显对课本不熟悉,反过来,如果多读,让学生反复读,就不会是这个效果。

  “讲得太烂,分析过细”是本节课又一个缺点,是的,我的出发点是把所有的作业都渗透进去,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同步辅导》。缺忘记了语文是一门美的教学,要让学产生美的`享受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小学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不需要大量的题目讲解,题型分析。

  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大纲突出了“读”的地位,突出了读的目的性,突出了读的层次性。整体感知是前提;有所感悟是基础;培养语感是关键;“披文入情,充盈着丰富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新大纲提出这一点特别针对“重分析,轻感悟”,而我在教学学实践中恰恰犯了这们一个普遍性的错误。

  五

  如果再上一次的话,我将会一改教案为如下构思方式:

  1、谈话导入。(大家都注视着老师,老师从大家的眼睛里读到了纯洁,好学,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样《坐井观天》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来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从这双眼睛里你看出了什么?)

  2、整体感知。(学生自己轻轻读,听录音带。)

  3、学生默读,找出文中的三次对话。学生读出来告诉大家。

  4、分别讲解三次对话,让学生划出来,引导学生读,学生说,学生争论。对于读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先读顺,再读出青蛙,小鸟的语气。)

  5、演一演。要求学生绘声绘色地演,入情入境地演,可以让两组来尝试,比比谁最棒。比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讨论青蛙跳出井口后会怎样?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其实以上新教案的实施会遇到各种问题,屡败屡战吧!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处有目的的'读。首先,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其次,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小鸟和青蛙分别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最后,细读课文体会小鸟和青蛙的心理之后,要求有感情的朗读。层层递进的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也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由于有了前面的参与,学生对“坐井观天”有了个人的看法,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这节课总的设想是读中悟,品语言,明道理。

  (一)复述故事,提炼内容。

  上课之初,师生一起回忆故事内容,便于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更好的`为阅读积累做准备。

  (二)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层次。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7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一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是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

  (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

  一、交换角度,学造句

  孩子小造句时常会出现“一呼百应”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说“花儿好看”,那么后面的孩子就是“草儿好看”、“树儿好看”……不是这种通病,要么句子内容干瘪。我在指导造句就“对症下药”,防治这两大通病。在指导“无边无际”造句时,先让孩子们想想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孩子们想到了大海、草原、沙漠、天空……于是我说你能选一个地方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吗?然后我先说一句;“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行走着。”于是孩子们也学着我的句子说起来。“小鸟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着。”“小马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孩子们的句子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好,一个个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于是我又说:“我还会说得跟别人不一样,你行吗?”孩子们思索之后,一个个崭新的句子蹦出来了“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寻找着水源。”“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游得小鱼我认识。”“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航行是非常危险的。”“牛、羊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这时我把手中的蘑菇纷纷发给孩子们,并说能在句子后面加上问号或感叹号吗?领到奖品的孩子们极度的兴奋与活跃。一只只小手举得更高“你见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吗?”“看!一群可爱的白鸽正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呢!”……一个个美丽的句子从孩子们嘴里蹦出,课堂上洋溢着快乐、兴奋,眼睛里闪烁着灵气、智慧。

  是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兴奋下,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孩子们多角度思考,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我们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

  二、联系生活,悟寓意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到得少知道得少,还自以不正确的。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如果要理解并体会这个成语的.寓意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正如课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无边无际造句之后,我说孩子们小青蛙听你们说外面那么好,他也想跳出来看一看,于是我把青蛙图片从井底贴到了井口,又说青蛙跳出井里会看到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想像说话,孩子们从池塘边说到果园里,从果园里说到公园里……想像力非常丰富,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美丽的景色,小青蛙以前怎么不知道?“因为它哪里也不去?”“你想像它那样吗?”“我可不想,我要像小鸟那样。”于是我的手偶青蛙出现了,低下头说:“小朋友,我知道错了,可是我怎样才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呢?快帮我出出主意吧!”“我建议你多看书。”“我说应多走走,了解一下外面的事情。”“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新闻。”“遇到事情,多试一试,多想一想。”“对孩子们,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瞧,孩子们说的,不就是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9

  本课作为生本课堂研讨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引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我在课前对课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情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学”有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合作讨论的“载体”。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出自学的问题后,让孩子用画线、做记号的方式为的是让他们有真正自读思考的时间。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再去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才让孩子的脑子真正的动起来。而画线的时间,也让课间巡视的老师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将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价体系相挂钩,采取捆绑式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采用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而个性朗读时则重视个人评价。比如说,四个人当中,有ABcD四个能力层级,A是学习最好的,D是学习最差的。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间得4分。用这样差异评价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全力参与,学习最差的通过较多的参与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全组学习。

  本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学环节还是过于匆忙,如“无边无际”还没有说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来解释,联系实际再说说词的意思。在写字展评环节中,最好举优秀同学的字为参照而不是错误的字,加深他们正确字的印象,并培养字体美观感受。此外,四人小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这也是下一阶段将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写3个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无边无际)的天空,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不喜欢青蛙的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

  这节课讲授较之前备课在环节上有所改变,一是在课的中间安排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看看天的大小,再拿纸筒看看天的大小,从而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二是在课的结尾安排了一次说话和小练笔,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另外,这节课注意了学生读书的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但是,这节课时间没有把握好,没有按要求完成授课内容。综上所述,把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

  本节课我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做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我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

  3、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亲自拿着折好的.纸筒看一看天的大小,理解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不足:

  感觉还是我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比如: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已经亲自实践了,而且已经明白了青蛙错在哪里,我还是让学生反复的说青蛙错的原因,以至于耽误了不少时间,从而导致了所授内容没有按要求讲完。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到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二上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坐井观天》这一课是一则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透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基本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找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相机进行随文识字,初步感知他们争论的问题。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是我以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紧扣大问题情境逐步展开教学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大问题意识,还要紧扣大问题逐层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中,教师就应该紧扣对话的内容,让孩子很明确的认识到这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对话。对话的清晰度要更强些,毕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对话形式的课文没有深入接触过。

  努力营造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

  课堂是一个不断推进的一个过程,生生互动的动态课堂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学校努力打造“三小课堂”,就是为创造动态课堂服务的。课堂中教师就要放下身段,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找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时,有学生说8次、6次,当有一个学生说到正确答案3次时,我虽然让这个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但当时的评价语却有失偏颇。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把老师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你真了不起。然后进行什么是对话的教学。而应就让该生说说什么是对话以此展开教学,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成为小老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典型的错误思维要及时呈现

  课堂资源生成丰富,老师就要能根据目标的制定做好预设,对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及时回应,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课堂有推进感。在孩子上讲台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时,我误以为孩子是摆错的,就着急让另一个孩子上台纠正,而没有真正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理解“井沿”一词也是很有帮助的`。

  当孩子的错误资源紧扣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脚步慢一些,不要为了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匆匆收场。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处的处理。例如,当听说的句子较长时,教师就应该说两遍,多让几个学生说句子,真正达到听说的实效。孩子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还要常抓不懈,让一些执笔姿势不对的孩子及早纠正过来。

  总之,低年级的课堂板块要清晰,教学不必太复杂,要简单、扎实,有实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读一读——理解文本

  1、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我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

  每次对话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共同读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验。

  二、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用语文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4-19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30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9-04

(精选)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6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4-2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05-1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推荐)07-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推荐]07-06

(优选)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7-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品]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