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猫》教学反思1
备课前,我查阅了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先生写的《狗·猫·老鼠》中节选的。它由温馨的回忆开始,为下文蓄势。表面上看这仅仅是百姓口头流传的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
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深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出这么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所以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在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了解故事内容,从这个故事内容的本身悟出一些道理。我班的个别学生对文字已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他们愿意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想象力颇为丰富。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通过读、讲,想像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填空、引读形式推进教学。“老虎学会了扑、捉、吃的本领后,心想:要是 ___________,就__________;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爬上了树,心想: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他们个性化的想象,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达到发挥想象的目的,并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最后,我还设计了拓宽环节,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朋友、导师以及笔下的人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猫》教学反思2
案例:
《猫》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猫写的惹人喜爱。文章谈到猫的性格十分古怪,说它贪玩吧,但是又非常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由于预习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释来说。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吧,这猫是怎样屏息凝视的`?”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摆出屏住气,眼神集中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屏住了气,但眼神太直了,表现不出精神集中的样子,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小猫尽职尽责这一特点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反思]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猫》教学反思3
小猫遇见大老虎
摇头摆尾装师傅
狮子豹子都是猫啊
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
小猫遇见大老虎
摇头摆尾装师傅
只凭一招会上树啊
森林你服不服
《猫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编的,于是我设计的导入就是“老虎拜师”的故事。把故事讲得生动,把表情做到位,有时也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在学唱结束后,我让学生上来表演歌曲,以便来巩固。因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学生们对猫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较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各种手段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安排了打击乐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学内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整堂课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编创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引起感情的升华。但整节课下来也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在歌曲教学中安排时间较少,拓展和导入部分过多;在对声音要求上没做到细致到位。
实践证明,低年级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深厚兴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并紧密结合音乐课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引起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的教学效果。
《猫》教学反思4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按照“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展开课堂。
首先创设情境,介绍关于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之后出示各种形态猫的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看过图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想认识老舍笔下猫的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紧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之后老师提出大问题:文中的猫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在读文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汇报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学习,充分体现以问题引导为中心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注重品词析句训练,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完“非不可”“任凭也”之后立刻让学生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语文,举一反三。品读句子“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时,让学生领悟语气助词的作用,进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读透文,理解作者情感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总分,从而指导写作方法。归纳概括部分,让学生自己从字词句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谈收获,真正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
最后是拓展应用这一环节,由于是第一课时,仅仅解决了第1一3自然段的问题,所以我没有要求学生提笔去写小动物,而是要求他们: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背给你的同桌听。这样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效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刻意感觉的无意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词句,从而把这些词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另外,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图片色彩鲜明,内容生动有趣,配乐轻快活泼。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
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字、词、句、篇,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文能的培养。
《猫》教学反思5
《我是猫》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文章主要讲述一只猫发现年糕,偷吃年糕后被粘住嘴巴,千方百计都没能拔掉年糕,受到主人一家的嘲笑。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作者借猫的遭遇,寄托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
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通过默读、轮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感悟作品的意义,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接着,我抓住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让你发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体会感悟,小组交流感受;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作者对穷人、弱者的同情。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为高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最后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让你发笑的句子,并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一下,并找出让你发笑的原因,这篇文章通过读让同学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读中想,在想中体会作者对弱者的那种同情。总之,这篇文章在师生互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当然,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感悟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这只猫让人好笑的.层面。二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唱读的习惯根深蒂固,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指导,把不良的读书习惯改过来。三是课文的寓意比较深刻,只靠学生读的话,他们无法透彻深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师引导也是读懂这篇课文一个关键。
《猫》教学反思6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因而,在教学本文时,我实施了探究性研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有不少的创意。具体作法如下:
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
《猫》一文结构层次清晰、行文精悍,语言表达独特。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经过一番自由朗读学生提出了三对相互矛盾的问题:(一)猫既老实又贪玩(二)高兴又不高兴(三)胆小又勇猛,以及满月的小猫有什么可爱。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在自由朗读中自行发现的问题绕有兴趣,必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研读的愿望。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一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明白了三对矛盾的问题实际并不矛盾的。这样写,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有同学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痒”一句是写出了猫高兴时对主人的亲昵、要好、撒娇,主动讨好主人,对主人亲热的表现。这样写是作者把猫看作是母亲身边的一个撒娇的孩子,全然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还有同学发表意见说:“稿子上踩几个梅花印”这句话是写出作者对猫喜爱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就是对猫的叫声一连用了四个词语的理解也较深刻。认为这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变。从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出猫叫声的丰富多腔。
在谴词上也进行了探究:“解闷“一词在整个句子中表达了作者笔下的猫乖巧,就连寂寞、空虚、无聊时也不会来烦人,而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发出”咕噜咕噜“声”。文中接连用的几个动词能让学生体会到用得精妙之处:“蹭、伸、踩、跳、叫”词语理解到位。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在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钟依偎、撒娇之感。“伸”是体现主人喜欢猫而猫对主人也是十分依赖,无拘无束之情。探究满月的小猫抓住过渡句中的一个“更”字体会到小猫的淘气和可爱。
这样的探究,深刻地体会到猫、人,人、猫溶于一体,同时也把作者如何喜爱这古怪的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来探究文本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教学反思
课讲完了,并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本就没把它当作负担。身为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会因为有人来听课而显得异样。听课老师评价不错,有的说我显得轻松,“跟玩似的”,有的说我教学语言丰富,还有的说我“有内涵”,再多的褒奖之词也激不起我的骄傲,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越来越淡然了。
反思这节平常心下的平常课,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今后继续保持。第一点:坦坦然然进课堂,干干净净上讲台。以前讲课,总会因为有人来听而“心旌摇荡”,要么担心自己状态不好影响发挥,要么担心学生配合不好讲砸了丢面子。这一次,我的心里只有教材,眼中只有学生,那些影响自己上课的所有负面情绪统统在我进教室前扔在外面,站在学生面前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平常女教师。
第二点:扎扎实实读教材,心平气和听发言。以前讲课,接受任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各处搜罗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然后借鉴别人的东西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这一次,我也准备了课件,幸好没把它放在重要地位,今天上午多媒体教室刚好被县自然教研会给占用了,我做的课件没用上派场。这次我首先读教材。老舍先生的《猫》我教过三遍,记得以前这篇课文名叫《我们家的猫》,文中有一处跟过去教材不一样,就是把“脖儿”换成了“脖子”。为什么每次重编教材,它都没“落水”呢?我想,先生平实的语言文字以及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足以使之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我一遍遍读课文,去掉语气助词读,加上语气助词读,带上儿化音读,不用儿化音读,读着读着,那种藏在文字背后的味道就出来了,你就感觉,老舍先生哪里是在写小动物猫,分明是在向旁人介绍他家的另一个性格古怪、可爱淘气的“孩子”嘛!教材读熟了,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到哪里,老师都不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因为我已经根据学情预设了相应的教学环节,比如当学生一开始关注到最后一段时,我在尊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了相机引导,然后把重心放到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和品悟上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我们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势利导就是在认真倾听发言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牵引过来,这一切源自教师“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
第三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记得以前教这一课,我总是从猫的性格特点“古怪”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勇猛又胆小的古怪性格。这一次,我改从“作者对猫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谈谈对猫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它的感情,学生的直觉很敏锐,很容易就感知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转到语文文字上来,以“情感”为基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语言材料,在读中品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受到爱猫的情感熏陶。无独有偶。今天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这一课,学生不约而同地知道到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这两段文字是最直白地表现人与猫之间深厚情谊的段落,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备课时,我打算从“蹭”字入手,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再从四个成语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想像猫丰富多腔的叫唤,最后创设给猫说好话的情境,从而实现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很好。如:
师:哪位同学说说“蹭“字是什么意思?
生:蹭是摩擦的意思,课文中指猫摩擦老舍先生的腿。
师:那作者为何不用“摩擦“而要用”蹭“呢?(停顿片刻)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蹭“字,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生:蹭出了老舍先生对猫的亲近。
生:蹭出了老舍先生和猫之间的亲密关系。
师:是呀,一个蹭字,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猫跟人的亲近,为我们展现了一副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画面。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这个片断是从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中照搬过来的,想不到在课堂上效果这么好。昨晚听讲座到12点半,困得要死,看来功夫真没枉使的呀。)
师: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会有谁对猫说好话,又会怎么说呢?
生:小猫咪,你别不理我呀,陪我玩玩吧。师:呵,看老舍先生多富有童心!
生:小猫,你别不高兴了,我给你写一首诗吧:小猫咪,小猫咪,我最喜欢你,请你不要再生气。
师:嘿,这可是作者的强项啊,看来这只猫的脾气够古怪的。生:小猫咪,我给你鱼吃好不好,求你别不高兴好吗?
师:把对这只猫说的好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然后读课文)
(这个片断的生成效果不是很让我满意,因为时间关系,学生只以作者的身份对猫讲话,实际上,这里的“谁“还应该多变换几种角色,我相信假如这样引导的话学生的表达会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面对好评,我将继续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渴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因为它能使我更冷静,更理性。
《猫》教学反思7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 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划出作者喜欢猫的语句仔细品读。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 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在‘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 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还有的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给你抓痒痒’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
2、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 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 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屏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 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 验,学生明白了从“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3、注重写法的渗透,读写结合。在学习小猫一段时时,先让学生找出作者从几方面来写小猫的淘气可爱的,然后说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说说你喜欢哪 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借鉴书中的语言,因为渗透了写法,学生很顺利的写出了片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猫》教学反思8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写作方法时,有点仓促;拟人的手法也应该让学生总结出来;板书有点乱,应
该把学生总结出来的词即时写于黑板。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激情不足,声调过于低沉平缓,不够抑扬顿挫,对学生的表扬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做到更好。
《猫》教学反思9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之情。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充分地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感觉光靠辨别一个词在语境中褒义,还是贬义,想让大部分学生真正读出老舍对对猫的喜爱,很难到位,因此我让学生自己一读、二读,一步步到是通过表达出无奈(可遭了殃),体现出对猫的喜爱,再结合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真拿你没办法的喜爱,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学生的’情感体会就很容易到位了。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猫》教学反思10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大猫的古怪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本节课我执教了关于大猫性格古怪这一部分,即文章的1—3自然段。教学设计中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主线,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为重点,加强三年级学生对文章构段方法的学习。
这节课,从学生的表现,从自己的反思,从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指导中,我受益颇深。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
一、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预习课文后,通过导学卡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
二、重视咬文嚼字。紧紧依靠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仔细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在理解课文时通过“过问”这个词理解作者把猫作为家人看待,以及通过反复朗读“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体会几个语气词的蕴含的感情色彩,从而理解作者对猫的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重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默读、快速读等,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细心品味,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情感升华,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四、面向全体学生,打造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本课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效的大面积参与,如在寻找大猫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时,我让学生自由找,然后写到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让学生感觉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五、引导学生学习构段方法,积极落实年段目标。《新课标》中要求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基本的构段方法,本节课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构段方法的平台,本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冷漠
古怪
胆小—勇猛
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从而将本课的构段方法“总—分”呈现给学生。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导学卡形式化。本节课导学卡这一部分处理的不恰到,其中的知识点没有落实到位,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读了读,对于其中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领读的学生将“枝折花落”读成了“枝‘zhé’花落”。在此,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纠正,不应该让其他学生跟读错误的读音。学生读完之后,也没有纠正改错的环节。整个检查预习的过程流于形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二、夯实写字教学,消灭错别字。本节课学生到黑板板书“无忧无虑”时,讲“虑”写成了“虚”,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时,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抓住错误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全面纠正,不能不了了之。,而且《新课标》要求课堂要有10分钟的习字时间,这不但是要求学生练字,而是要把习字要求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好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等。
三、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要思路清晰,内容简单,淡化内容,注重表达,主要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课堂教学要避免“得意忘言”,而是要做到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如本节课中关于“吧、呀、呢”三个语气词的讲解不够透彻,对学生的朗读引导不够,这句话重点应该通过三个语气词,体会作者把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活灵活现,而不是体会猫有多么贪玩。不能对学生的回答全面肯定,而是应该将正确的回答重点挑明。
四、对词语、句子、标点等细节要把握准确。本节课的课件中出现个别的细节漏洞,比如课件中出现标点在句首,首行没有缩进或者缩进的字节过多等,这些细节错误,提醒我在以后的备课中一定要仔细,避免给学生传递错误的概念。
五、对重点词语把握不够准确。本次教学中,对猫尽职一部分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非……不可”,由于备课时,我对词语把握不够准确,所以导致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了不够准确的信息,这一点告诉我,在以后的备课中一定要把课文读透,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多请教其他教师,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一定是精益求精的内容。
反思的过程是一种进步的过程,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时常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慢慢蜕变。尽管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坚信通过领导的细心指导和学科其他教师不断提出宝贵的意见,同时,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能够更快成长。
《猫》教学反思11
今天我们班上了一堂公开课,讲的是寓言两则之一《掩盖过失的猫》。同学们的精彩的发言,宏亮的声音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节课下来,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一、教师准确的角色定位和学生角色转换。
在这一节课中,我始终都是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的作用是恰如其分地“引”上。而学生则是以故事中的“成员”身份出现的,他们开始就一直站在主人公小猫的身边,他们“目睹”了小猫的种种过失和百般掩盖,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指出了小猫身上的缺点,帮助小猫改过自新,由“喜欢—不喜欢—喜欢”,重新和小猫了成了朋友。学生始终都是故事中的一员。
二、新型的教学设计---寓言故事的生动化。
在这节课中,以介绍朋友方式导入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这样的设计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寓言故事一般都是充满哲理的,但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生动化,生活化,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寓言故事是让人从故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来说太充满理性,因此,我在故事的结局处继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小猫改过自新,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更有利,语文教学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猫》教学反思12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小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小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
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小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小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的学生说“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千千万万朵花中才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就说:“小青蛙整夜整夜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除害,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本课的说话训练,我采用了“巧设问题,激发说话动机”的方法。在学生学完这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我想对波斯猫说什么?波斯猫听了大家的话会说什么?做什么?学了本课,我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问题看似连珠炮,其实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引燃了,说话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
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猫,我要告诉你,只有靠劳动的来的成果才是快乐的。有的说:听了大家的话,波斯猫说:“原来快乐这么容易就能得到”。说着它就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别甜、炸鱼特别香。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执教后,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有个别同学在这么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一个严肃的问题再次出现,那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猫》教学反思13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如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观看《加菲猫》片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整节课以“情”贯穿始终。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趣。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抓住大猫“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课已下,但学生意犹未尽,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下课的结束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二节课我们也是在快乐中度过,学生那时的笑脸一直在我脑海中。
一节好课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精炼,情绪一定要到位。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反复多样的阅读来获得体会的。而有些情感体验的词语也可以富有情感朗读出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我们教师一定要大胆一些,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所谓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猫》教学反思14
听了王老师的《猫》这课两个课时的教学,深深为王老师那名师风范所折服,他的每一次设计都为了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无论是字词的读写,重点句词的巧妙引出,情境设计的恰到好处,他的引导方法不仅形式多样,还非常到位。他的每一句话都在激励学生树立自信,敢于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说对于这两节课的某些设计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轴心,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作调整。教师的设计很好,在很多地方都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印象最深的是有这样一个设计,在学完满月的猫的可爱调皮之后,老师设计了情境:
(一)、当老舍的朋友来到家中,看到小猫在玩线团,会说……
(二)、当老舍的邻居来到家中,看到满院的枝折花落,老舍会说……
(三)、当……这些情境都很好,不仅能把小猫的可爱尽显于言语中,而且能从这些语言中更好地体会老舍对于猫的喜爱。假若学生真得走进了老舍笔下的《猫》,学生应该能自然而言地用文中相关的话来回答,可是课堂表现是:学生在老师出示相关句子后,读也没能读出其味。考究其原因,不是老师的'情境设计不好,而是这个情境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因为老舍的是北京话,南方学生不熟悉,学生要读好已不易,现在要用说话的方式来展现,对学生来说是有挺大难度的。因此,我在思考:在面对学生不能跟上好的设计时,我想即便是再好的设计,也最好能调整一下,降低一点难度,让学生真的学有所获也未尝不可。不过,不是所有有难度或是学生达不到要求的都要调整,如王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字词来感受老舍对猫的喜爱和猫的可爱时,很多个点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跟不上,只会找句子,但老师一直在引导,就是要学生有一个意识——通过重点字词来理解句意和文章要表达的感情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些环节,虽然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可是,我觉得不用更改教学设计,因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语文的好方法。
其次,课文的教学应以单元目标作引领,对于单元目标中的明显要求,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猫》所在的单元,都是写动物的,而且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不喜欢这种动物,如“好一只高傲的鹅啊!”“真是贪玩啊!”等等,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该动物的浓浓喜爱。这一种写作方法是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要掌握的,语文园地也有相关练习,我觉得在《猫》这一课的教学中也应有所提点,不是说要很正式或是单独提出来讲,而是在学生提到体现了这种写作方法的相关句子时,可以稍微提点一下,让学生有所了解,知道有这种写作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这样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前两课中的相关语句,加深对这种写作方法的印象,同时这也能为学习“课后链接”从不同角度写猫做个铺垫。
课堂教学的每一处设计和处理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不过我想如果教学设计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来作适当调整,把单元目标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对优化精品课堂会有更多的帮助。
《猫》教学反思15
成功之处: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猫的性格古怪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描写猫性格古怪特点的关键词语:老实、贪玩、尽职,再把描写这些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并反复朗读,进而理解内容。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当猫把老舍先生的稿纸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可见他对猫的喜爱。作者在写刚满月的小猫时,不像在写一只猫,倒像写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可爱的孩子。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3.注重写法的渗透,如在描写猫的尽职,作者就抓住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来写的。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再分别用具体事加以证明。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读有些忽略。教学中,朗读是体会感情最直接与最重要的手段。教学时,我引领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子,创设情景等方法去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体会之后未能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而缺失了语文课上“书声朗朗”的重要环节,没能让学生在读中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在今后的课上我将注重通过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在读中体味语文课的.个中魅力。
2.备学生不够充分。课前,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材和教案方面,对于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方向,各种问题回答的预设准备不够充分,以至于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引导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
这节课后我的感想也很多,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反思03-04
猫的教学反思03-06
猫教学反思07-05
《猫》教学反思08-18
猫的教学反思12-10
《猫》的教学反思03-28
《猫》的教学反思04-28
老舍猫的教学反思01-12
课文《猫》教学反思01-28
郑振铎猫教学反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