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个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说,对于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要把这个十“存”起来,也就是要向十位进一,并且要求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孩子们可以很好的接受。
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
1.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他们虽然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但是并不能规范书写。
2.还有部分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竖式训练。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我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好。我明白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2
在上周上完这节《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之后,数学组进行了教研活动,让我也有机会听到各位老师对我这节课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结合老师们的评价,我又一次对这节课在设计上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思考,针对学生在学习进位加法上存在的困难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完整讲解算法。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释算理上,解释“个位满十要怎么办?”怎么出现进位的‘1’的?”对于这些问题,我通过摆小棒来解决突破。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班级里的部分学困生,搞明白了个位上怎么算,但是进了位之后,怎么算就很模糊了。于是就有学生在作业里反应出一个现象,个位满十只管进位,小“1”也大大方方地写在横线上,但进位之后的十位加法,依旧如不进位加法一样算。并不把这个“1”当一回事儿。再问她,这个“1”怎么不算啊?他(她)也是一脸的茫然。
分析原因:学生明白了个位满十要进位,但怎么进位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主要因为我在教学中也是一句话带过。没有在新授的最后,概括地、完整地讲述计算的过程,也没有引导学生来说一说。可能对算理讲得比较多而忽视了算法。张老师提到的'建议颇有几分道理。算理固然要讲,但讲了也不一定学生们都懂,因为学生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算法一定要讲透,先学会怎么算,等学生的知识水平成长到一定程度,他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算理。注重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了算法的重要性。
二、练习中的连续进位的问题设置合适吗?
在专项练习中,有一道4555的连续进位题,当初在备课时,也考虑了一番,是否将此题列入本节课的练习中。因为连续进位超出了本节课的知识范围,但在书本的课后练习里又有涉及。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在教研活动之后,我认真回想了当初课堂上的情况,学生在连续进位的时候,不知道十位和百位上的数要怎么填,甚至出现了550或10100等情况。而我给出的只有口头上的解释,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下,我开始讲解下一题。显然,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是有困难的。学生掌握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但是学生在遇到十位也满十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事后我考虑再三,认为这题不放在练习里,放在第二节课上,而且可以借助小棒、正方体或是计数器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连续进位。这样,学生的理解可以更透彻,掌握可以更扎实。
三、比较的方法不仅仅在利用“<”和“>”
在解决“带50元钱够吗?”的问题时,我直接想到的是拿算出来的56与50比较,因为56>50,所以不够。老师评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比较两数的大小,不仅仅只能用直接比较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减法,再比如以后学习分数的性质之后利用的除法等等。而我的教学就将我思维的局限性固着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知识的拓展和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节课中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教学难点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上1。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了编儿歌的方法,这样符合孩子接受知识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习了。同时突破了难点,解决重点。在教法上我也深深的进行探究,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为了新旧知识联系坡度小,容易让孩子接受新知安排26+32 26+10 26+38 32+10 32+38 10+38从中进行分类,这样找出26+38 32+38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不仅节约时间,还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低年级学生由于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分工学习,给每个同学思考的空间与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看到每组在汇报时的`解决办法有口算、摆小棒、竖式计算都能总结出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上来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师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究知识时给学生不够充足,自主。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知识经验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问题,再进行合作交流得出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
整堂课运用低段教学环节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炼问题;解决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课初,先由学生自主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再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然后列式解答。在本环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问,由于学生们都想提问题,而时间有限,所以我巧妙地让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这样既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也合理利用了时间。
课中,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各组学生合作交流“如何计算”,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得出了多种方法,如:摆小棒、口算、拨计数器、竖式等,并且学生都能主动上台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在学生计算完“例题”和“试一试”后,合作讨论“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笔算进位加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构图小结,且把注意事项编成儿歌的形式,不仅利于学生记忆,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最后,通过拓展创新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笔算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课总结时,先让学生根据构图复述本节课重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笔算的方法,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提升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虽然及时点拨,但没有强调“计算时应先从个位加起”、“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进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计算中有从十位相加的,也有不进位的,或是进位后忘记加的。
2、在出示儿歌后,直接让学生读,所以造成有些学生因不认识字而不会读。应先一句一句的领读,然后再一句一句的帮助学生分析,进而有利于学生记忆儿歌及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设计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课中善于调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博物馆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当然,也有一两个学生觉得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迅速、正确的计算结果,他们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为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也认同从个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他们也会主动接受的。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十位相加时却忘了加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没学好,个位相加结果出错。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教案09-0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09-1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4-2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说课稿07-11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0-27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数学教学反思02-21
《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3-10
数学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27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