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3 11:13: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拿来主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1

  最近上课讲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以下是我对这次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核心价值的突破我将《拿来主义》的核心价值定位在“语言的形象化表达与深层意味”上,对于“形象化表达”,采用“形象——还原——比较法”进行突破,也就是让学生找到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后,将它们还原成一般的抽象的说法,再与原来的形象化的说法来比较,当然,这不是我的首创,我是从郑桂华老师教《呐喊自序》中得到启发,“拿来”而已对于“深层意味”的把握,主要采用示范赏析、自主赏析、和质疑解疑三个方法来完成以“语言”为核心而又不停留于“语言”上,从“为文”探讨“为人”,提倡“语言是胸怀与智慧的表现”!

  二、强调生活性我设计了三道拓展延伸题:思考——阅读——辩论三部曲,从文本延伸到生活与社会,延伸到书籍与网络,延伸到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发展,目的都是为语文学习引进活水,让学习与生活接轨,让“课本只是例子”

  三、强调预设与生成过分强调预设,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会禁锢了课堂,禁锢了思维在设计中我为学生的生成留出了时间与空间,如探究“删去第2段与第5段可不可以”,对“大宅子”等比喻论证的创新,还有对富有意味的语句的赏析与质疑,为课堂创造“可以预设的精彩”

  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方向远比方法重要,但是,方法的指导决不可忽视“思路解析法”是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的`总结,是完全“原创”的我采用的是“演绎法”而非“归纳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他们提示了一个思考与总结的范本

  人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我反省一下,我的设计是针对自己学生的水平设计的,不知能不能给别人以借鉴?还有用三个“?”结构课堂的思路虽然清晰,但是否让人觉得有点繁琐呢?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2

  在网上看到了于漪老师关于《拿来主义》的教学设计,于是照搬照抄地上了两个课时。

  就这个教学设计来看,于漪老师的课显然是成功的。分小步骤提问,既有学生的讨论,也有老师独到的见解;既重基础知识,又重文本解读。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个教学设计无疑是典范。

  但是,即使是名师的教学设计,那也只是适合她自己的'风格,满足她自己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可以参考,却不能复制。

  现在,网上的教案很多,良莠不齐,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就要以一个“拿来主义者”的身份,对这些资料进行批判吸收,设计出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满足自己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3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鲁迅的一部分文章,为了在民国的时候能发表,为了过审稿关,有时只能用比较隐晦的笔调去写;

  第二、学生对鲁迅所处时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不了解;

  第三、学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这是学生无法想像的,这也是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和写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地去找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情民风,以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二、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四、讲课时,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文”与“人”的关系。

  五、老师可整理各个时代的最典型的特点,以利于让学生对照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来对号入座。

  六、老师可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评析,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总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4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20xx)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精读篇目,他鲜明地体现了鲁迅杂文战斗性的时代特点,同时它又是一篇论证严密的驳论文,严谨的结构、形象的说理、幽默的反语,使文章既具思想性和思辨性又具趣味性。但鲁迅的文章对学生似乎吸引力并不大,这也不能单纯责怪学生,《拿来主义》具有批判的针对性,比喻虽然形象,但毕竟距离当代生活十分遥远。那么这一课如何上出趣味,上出思想呢?我制定了“依体而教,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周记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

  《拿来主义》是经典杂文,经典在于“破”与“立”的结构和形象的比喻论证,教学的重点便设在这里。我通过一三段所举的五个例子辨析“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几个词语的含义,由引现象到说危害的反面论证,再到提主张的强调论点,顺势导出“破”与“立”的逻辑和结构,水到渠成,自然妥帖。《拿来主义》结构的严谨巧妙之处在于“破”“立”之中又有“破”“立”。第八段的比喻论证属于“立”之中的又“破”,即回答“怎么拿”的问题之中的“错误的拿法”。第九段针对上面的错误做法针对性提出“他占有,挑选”的正确做法,几个比喻是“立”的论据。由此又推导出“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一句和“他占有,挑选”可以看做第七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分论点。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推理”中,文章的结构和手法就明晰了。

  搞清楚“破”与“立”的结构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鲁迅最后提出“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两句话的用意和逻辑,那就是有主见、有辨别力、能选择的新人创造出批判继承的新文化。

  鲁迅的这篇驳论文是针对当年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具体现象和争论而言,那么时隔近百年,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

  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xx年暑期档大热门。专家解读该电影受欢迎的原因,一在于内容上基于传统文化,同时又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二在于脱离了特效炫技的层面,用情感共鸣打动了很多观众。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把趣味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相结合,因其传统文化的元素、萌萌的设计、平民化的价格深受客户喜爱,引领了文创新潮流。20xx年以前,故宫还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如今故宫文创每年的营业额达15亿。

  年轻人追捧洋节,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有人认为节日只是一个象征,过什么节不重要,重要的是过节日的心情;有人认为这些洋节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节日,我们并不懂得西方文化的内涵,盲目过洋节会影响对传统节日的传承。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

  同学们结合《拿来主义》与生活现象,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有的说要具有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建立文化自信;有的说要注重开发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讨论意犹未尽,延伸至了课间的师生讨论和学生的周记。

  把握住文体才能把准教学的脉络,联系生活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语文教学既要对语言和章法保持敏感,同时也要给文化和生活带来启迪。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5

  在这学期“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中,我选择教授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在我近八年的教学历程中,这是第三次教授这篇文章,感受与前两次截然不同,仍有很多反思和收获,下面总结如下:

  1、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确

  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据,针对对鲁迅了解较少或较浅的高中生,我们不能把有关《拿来主义》的什么都灌给他们。所以,本课我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是为何而写的,从《拿来主义》中我们要学到什么——正确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为了巩固这一人文性的目标,我还用了两个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现今外来事物的认识,最终达到“洋为中用、他为我用、古为今用”的目标。当然其中穿插了议论文或杂文常用的论证方法,重点又讲解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明确。就算一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但只要是学生真的懂得了该问题,那这堂课的收获也比教师定很多目标然后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好,因为学生起码学到了一个本领。

  2、 用问题带动学生动手动脑

  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类似“本文中心思想是什么?”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只会让他们对鲁迅的文章更烦躁,更害怕。我们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达到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困难,但是只要学生的动手动脑积极性一出来,那师生都会受益匪浅。如学生预习时就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文章,这样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省了课堂时间,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上围绕议论文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步骤讲解分析文章,层层深入,井然有序。我在教授比喻方法的时候,让学生鉴赏比喻的妙处,告诉学生比喻该怎么用,并且当堂训练,效果还是很好的.。

  3、用课外延伸提起学生兴趣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学生讨论很热烈,下笔也很迅速。学生当中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如外国节日的泛滥、大街上充斥着太多外国尤其是美国的产品,如可口可乐、肯德鸡、卖当劳等,活跃了课堂氛围,更加深了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12-22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7篇03-10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6篇03-11

拿来主义教案06-26

拿来主义教案03-12

拿来主义说课稿优秀10-10

《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的反思04-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