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事实上就是在切苹果时拦腰切下去,就可以在横切面看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为了加深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在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时,我拿出苹果用准备好的小刀,拦腰切下,把切下的半个苹果让学生一个个传递观察,学生们不得不信服,苹果核果然像一个五角星。通过自身的实际观察,学生们对接下来的教学都兴趣十足。特别是在教学“这鲜为人知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两句的时候通过让学生感悟,让其明白,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通过进一步的`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全文,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学完之后,我布置了作业。看到学生各个都在埋头做作业时,看着我刚才给学生演示拦腰腰切下的苹果时,我似乎有了点启发。换一种奖励学生作业做的好的方式,不用加分,就把苹果里的五角星奖给他们。我宣布,说:“今天作业前两名的同学,将会分别获得老师手里的苹果五角星。”话一说完,学生似乎做的更认真了。下课铃声响了,我回到办公室,批阅着回家作业。
不一会儿,平时作业表现最好的同学来了,写的很好,得到了奖赏兴奋不已。王晓明也来了,做的很好得到了奖赏。班长这次略微慢了一步,名列第三,但做的也相当的好,我给予了鼓励。正当我要继续批阅回作的时候,突然平时喜欢拖欠作业的王萧毅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咦?他怎么来了?正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已经把本子递到了我的面前。我帮他批阅了,有两处需要订正。不一会儿,订正好了,批阅过关。当他发现自己是第四个批阅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说:“哎呀,慢了一点,哎呀,慢了一点,苹果没了苹果没了”。我及时的鼓励了他,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下次能够取得成功。当他走后我在想,原来他可从来没有这么早交过作业。每一次都是很晚交作业,对于订正作业也是丢三拉四的,非要到组长查本子时,他的作业才会姗姗来迟。难道以前的奖励措施对他作用不大?
通过对课文的教学,发现正如文中所说的“人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运用相同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争对不同的学生,需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运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现有知识水平,就需要及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2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由于课前孩子们早就做个这个实验了,所以苹果里藏着五角星早不是什么秘密了,也就没什么玄机而言。本以为这篇课文很容易就讲透,可是课堂上却没那么顺利:有些孩子连苹果里的五角星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从大处说什么叫创造力了。这节课我上得心灰意冷,我决定采取办法补救,我不允许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学得一知半解。于是利用第二天早读时间,我进行了回炉教学,我首先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把课文读透,接着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从而判断我和小男孩各自说的苹果里到底有什么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列举了多个关于创造力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力的魅力,感受到人物打破常规思维而创造奇迹的魅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回到课文,孩子们的理解就比上一课深刻多了。经过这样的回炉,也让我更加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简单与不简单,有时就看你如何运筹帷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3
《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什么是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法。”。在读了这一句话后,请学生思考:创造力从大处说是什么?学生积极讨论得出了答案: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创造力”,学生们谈得很精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创造要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最后,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些让学生兴奋起来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思考空间。我在浏览杂志时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解放你的学生也就解放了你自己。阅读教学是应该以本为本,但要落实在加强文本的研读上,而老师的研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样说,没有老师的研读,就没有学生的研读,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也就不会学生的深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教学环节在启示着我这样一个道理:教材必定是范例,也不是神物,尽管少有缺陷,但是必定会有不足之处,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要敏于发现,善于引导,积极地将不足之处视若教学资源,来加以挖掘、开发和利用,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学会质疑,学会挑战,学会批判,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从阅读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4
通过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我们知道,对于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于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勤于反思,从而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行为。我觉得我每上完一节课之后总有很多我不满意的地方。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教学反思。
一、围绕教学设计进行的反思
在上课前,我熟读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从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的重点;分析学情,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苹果,现场演示切苹果。
不足之处:没能研究课文内容与相邻课文之间的联系,缺乏整体把握小学语文教材和单元课文备课的意识。没能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并作出解决的预案。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才知道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整体熟悉、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体系,树立单元备课的观念,使语文教学具有整体性、联系性。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今后一定努力这样做的。
二、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的反思
1. 创设教学情境。
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不同切法得到的不同图案。然后我又拿两个苹果进行现场演示两种不同的切法,把切好的.苹果展示给学生看,真切感受。再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
不足之处: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切苹果,亲自来感受,获得亲身体验。我给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时间也不够,过于紧凑。
2.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摈弃连篇累问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提出疑问,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有学生问:是谁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为什么这种切法会广泛流传?我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说得有道理的给予表扬。
不足之处:课堂秩序有些乱,有些学生不按要求去做。说明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够,以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3.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感悟。
不足之处:在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做得不好,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老师带领学生解读时比较肤浅,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深刻的感悟。这说明我在解读文本时也是比较肤浅的。
学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该如何提高自己解读文本能力和怎样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了。虽然任重道远,我会加倍努力的。
三.围绕教学效果进行的反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火花。”在本课教学中,我想我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学习课文的活动中。可以说,教育目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了。
不知之处:对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主要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常规思维方式”。这说明我在解释“常规思维方式”时不够深入浅出,没有多举几个例子。还有就是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阅读知识、阅读能力也没能得到提高,没能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反思,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会努力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5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简单每个孩子都能认知的文章。我教学完这篇课文,总的感觉是孩子们很快会忘记这篇文章,孩子们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我已经记不得这篇文章被我读了多少遍,但每一时段的阅读我都有新的感觉,都有着那种冲动,我虽然不可能让每个孩子终身运用这种思维,但与孩子的数次交流中,每个孩子是有着变化,因为这篇文章是每个孩子自己努力获得的,通过自己动手理解的。
为了上好这节课,给孩子持续的思维空间,我把两节课调在一起,这是我教这篇文章的第一步。如此教学之后,我还就这篇文章与孩子们进行了谈话交流、对话,在交流、对话中,孩子们很兴奋,有着许多想法,这是第二步教学。我认为语文课的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教学中,许多老师教成了终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之后,我始终要求孩子沿着起点走下去,一是搜集相关材料,二是观察身边的世界,三是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自我分析自己的发现。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三步。
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位老师应该有综合的理念,而我坚持用这种理念来教,时间不是一两节课,而是三个星期。教完之后,孩子有多少变化,我没有过多的研究,因为这种变化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不是马上显现,而是终身受益。综合实践活动理念,是培育孩子终身学习理念的好方法,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有着这样的思考。《苹果里的五角星》太简单了,只因为简单所以难以在孩子心中留下终身型印象,这一课有两个词,一个是魅力,一个是创造力,我的这课教学理念就是让孩子有着终身的感受、终生型记忆、思考这两个特别有价值的词。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6
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第五自然段,也是整篇课文的重点。我觉得这段话中,“魅力”这个词不太好理解。而就本课学习而言,如果孩子不能真实地理解这个词,就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我要求学生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通过小组讨论学习。
听了学生的一系列回答,我觉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五角星”的魅力,或者说是创造力的魅力。于是我想请学生谈谈为什么拦腰切苹果的人那么少,大家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于是我又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因为从顶部切到底部美观、公平,人们习惯了也就这么做了。是啊,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一定的思维定式。假如有人掉到水缸里,我们的常规思维的把他从水缸里拉出来,使人脱离水。但几百年前,就有司马光“砸缸救人”,使水脱离人,成功地救出了他的伙伴。可见,古时候的就可以打破常规,救人脱险,那么我们就更责无旁贷了。
那么什么是打破常规,什么叫创造力呢?“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即换一种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如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个充满友好、民主的教学氛围,往往能培养出智慧超群、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学生。允许学生提意见,创设一种民主气氛。无论学生的意见正确与否,我们都必须给予他最基本的自由权利。不要以为学生提意见,甚至否定我们的观点,是轻视我们,觉得有损我们的尊严和威信。最有威信和最受学生尊敬的老师,首先应该是最能以自己的美好言行为学生指引成长道路的老师。如果老师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自由这一点,那么,学生会更尊重老师,对老师的意见和批评也能愉快地接受,更加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民主空气,使他们敢说、敢想、敢提意见,便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如如本课的教学,有的学生回家也去试了,不过却没有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他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所以学生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能拘于唯一的回答。
二、多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的意见多加肯定和表扬。允许学生提意见,实际上也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疑问才有创新。当老师的切不可因为学生提意见,就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勃然大怒起来,那样会打击学生的锐气,甚至会使他们从此再也不敢提意见了。开通、明智的'老师们,如果你的学生向你提出不同观点的意见,你应该:聆听、接受或者表扬,而且饶有兴趣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就会认为他的意见是有价值的,他是受人尊重的。这种尊重给他一种自我价值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如同本课的教学,有的学生回家也去试了,不过却没有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他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对他们的意见多加肯定。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又必须认识到一点,创造之路并非处处铺满鲜花,其间肯定是布满荆棘的。所以打破常规有时也会失败。但如果不尝试的话,我们永远都不能取得成功,就像一些发明家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完成那一项项令人瞩目的发明创造的。所以,我们要正视实践路上的点点滴滴,说不定下次发现另一个“五角星”的人就是你。
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7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孩子们都很喜欢。文章通过一个小男孩拦腰切苹果发现里面有一个五角星的事例,告诉学生其实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应该说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怎样找到苹果里的五角星。较难的词语“循规蹈矩”和“鲜为人知”,学生也是可以是理解他们的含义的。全文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这样才能有创造。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又须穿插必要的词语解释,学生不易弄懂。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都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做实验的经历与发现时,没有一个学生敢把在苹果里的图案用自己的发现说出来,都是以“五角星”来概述。当我提出“除了像五角星,就没有自己的发现”时,学生才展开想象的翅膀。于是,“苹果里的海星”,“苹果里的雪花”,“苹果里的梅花”,“苹果里的勋章”……学生打开了与生活经验链接的通道,纷纷从自己生活经验出发,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梅花、蛋塔、饼干,兴趣盎然。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创造,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7
本课教学主要环节有二:
1.在黑板上“切”苹果。重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不同的切苹果方法就有不同的发现;黑板上的板书是:两只苹果简笔画以及“循规蹈矩”和“打破常规”这两个词。其中“打破常规”一词,学生说的是“出于好奇”、“出于无意”等词语,其实还有“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等,只要与“循规蹈矩”意思相对就行了。突出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五角星”图案这层意思。
2.体察“我”的感情变化。从“我知道里面是什么”的`“不屑一顾”到“清晰地看见五角星图案”的“出乎意料”(有学生说是“惊讶”、“大吃一惊”、“惊喜万分”等,意思是对的,程度有些夸张而已)再到思考“什么是创造力”时的“深有感触”。显然体会“深有感触”是重点。学生体会到“换一种方法,就有新的发现”,还有学生体会到“尊重儿童”这层意思,因为儿童与成人的思维角度不同,往往就有发现,有创造。结合朗读课文,组织学生理解“魅力”一词,体会“五角星”图案的魅力何在。有学生注意到“隐藏”、“鲜为人知”等词语,这当然也不错,值得思考、探究、发现的东西当然就是有魅力的。有学生注意到一个“传”字,大家都把“五角星”的秘密传来传去,这说明它的魅力。对作者而言,“五角星”的魅力就在于引起了对于“创造力”的思索与领悟。
教学过后感到,表面看来本文文字浅显,内容也很简短,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实际上,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所以课堂上,思维敏捷的学生好像并不多。此外学生的朗读也缺乏真情实意,这说明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还没有多少切身的体会,即“五角星”图案的魅力还没有真正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8
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了!今天重读这篇文章突然想到这一句话。鲁班发明锯,是受把自己手拉破的那根茅草的启发,其实那根茅草早就躺在那里,一定也拉过许多人的手。事实上,世界上无数个发明都有着原型启发,都有着一刹那也许是一种错误的动作。就是因为许多人少了那么一点,就与创造发明擦肩而过。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部组织的访问团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调查研究那里的教育。当时的教育总监告诉访问团成员,他们不重视孩子的分数及其竞争,所以这个州的考试一直在全美倒数第一,但这个州的每年专利申请数却一直是全美第一,因为他们从小学开始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发明创造。苏教版选择这篇文章,是通过母语的学习,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份创造的思维,是告诉学生创造非常简单,是告诉学生苹果星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就等着用“拦腰切断”的方式来发现。
小学语文虽然姓“小”,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创造力”同样不大,也是一个“小”字。
《苹果里的五角星》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力(创造力)”与“循规蹈矩”。学习这一课,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头脑,这是此课的最大失败。因为这两个词非常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最好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诠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
至于“循规蹈矩”,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理性,那是一种反思。也就是说,这一课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是因为循规蹈矩,那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沿着一条路走,肯定发现不到新大陆。
因为不小心,几千年来人们不知道摔碎过多少东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沦为垃圾。后来,有位有心人就把这些碎片拿起来,一片片地称重量,从中却发现了神奇的东西。经过几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称量,结果发现了轰动世界的重要理论,现在的文物修复都用上了这一理论。我想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发现与称量这些碎片都是一样的。“循规蹈矩”的人太多了,减少这种人,从小懂得这个道理,其实就是拥有魅力。
让学生手中拥有一个拦腰切着的苹果,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学生不断阅读,不断研究,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去阅读、研究。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9
一、 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没有孩子们自由的读,就没有孩子独立的获取。通过学生自由式的多读课文,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相信。许多老师在初毛课文这一步骤教学是不放手让孩子自由读的,不给学生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如此阅读,我坚持放手让每个孩子自由读,而我也利用这一时间重点地指导那些特困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还有哪些获得能够共享……
二、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他们明白了“拦腰切”的腰应该指的是什么地方。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对此做过多次尝试,而让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
三、链接生活,真情体验
这篇课文的第5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又须穿插必要的词语解释,学生不易弄懂。我精心设计,搭桥架梯,串联读讲,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语句意思,全段意思也能一气贯通,并能领会课文主旨。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创造,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0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文末最后一句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让学生从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人谈起,相机揭示作者的感触,并出示这句话:“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让学生说说“魅力”的意思,并问学生文中指什么有魅力,怎样有魅力,进一步得出这魅力不仅仅是苹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创造的魅力,从而引出教学的难点,并出示:“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魅力”为催化剂,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训练,实施文章重难点的突破。
至于“循规蹈矩”,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理性,那是一种反思。也就是说,这一课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那是因为循规蹈矩,那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沿着一条路走,肯定发现不到新大陆。
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性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感悟道理。然而,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在牵着他们走。我预设好了所有的问题,把问题抛给他们,他们就机械地回答。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自己寻找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这句话时,我是用比较法来学习作者用“真的”和“果然”这两个词的妙处的,这样给人的感觉比较死板。如果换成让学生自己在朗读中感悟出这两个词语的妙处,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了主人。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1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新奇发现告诉“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一、精心设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删去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知故问的问题。揭示课题时,主要将对课题的质疑改为检查预习效果。这一处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学生预习过课文和没有预习课文的教学设计是不一样的。我们设想通常情况下学生读了课题后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如课题为什么加双引号?“五角星”指什么?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角星”?学生只要预习过课文,就都能解答。在导入课文的问题,重点放在怎样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上。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二是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就能弄懂的问题,如小男孩经常到我家来干什么?小男孩是怎样向我炫耀他的新发现等。无意义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一节课中,我们所教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一个主线就是苹果里只是藏着“五角星”吗,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没有想到苹果里藏着五角星,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
二、方法多样,注重内化,突显一个“活”字。
在教学课文1—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好人物的对话,采用了补提示语的做法。这一设计有助于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朗读时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此时学生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体验,不是矫揉造作的附和。引导学生感悟提示语的用法,也为说和写好人物的对话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遗憾
在教学时结束后,有学生悄悄跟我说三班的孩子带苹果来切的,在课前我也想过要不要带苹果过来,可想想又算了,听孩子说过之后,我想亲身的体验可以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吗?所以以后,可以的话,还是要让孩子动手做一做的。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2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启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教学重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只要让学生搞懂“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的含义及创造力的内涵,这篇课文就解决了。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文中人物对话;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感悟创造的魅力;
3、生活中的发现。紧扣这三方面组织教学,琢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环节:
1、背古诗,阅读积累。
2、目标导引。
3、小组学习,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4、切苹果实践活动。当堂词句训练。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5、链接生活,真情体验。进一步理解创造力的内涵。
6、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自我感觉教学设计还是动了一番脑筋,力求完美。
教学实践的结果却不够完美,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1、学生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2、切苹果实践活动时,学生兴趣盈然,但切苹果后,学生在分析词句,加强词句训练时,学生讨论的气氛不够热烈。
3、在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读感悟,质疑问难时,部分学生又无所是从,一脸的茫然。自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浓,学生举手发言率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整个课堂成了部分学生的舞台。
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让没有发言的学生写写自己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胆小紧张不敢说;
2、怕说错了被人笑话不敢说;
3、没有认真预习,有些问题确实不懂,不会说。
4、还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心想着吃苹果,竟然忘记说。
针对此类情形,我认为要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束缚,让每个学生都把课堂当作自己的舞台,当好主演,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其次,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师学前指导一定要到位,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合作探究的习惯、动手动脑的习惯等。
以上是我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后的一点粗浅的、不成熟的思考。敬请各位博友不吝赐教!谢谢!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3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一堂课力求训练扎实,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显一个“精”字。
选择适应教学的学生,还是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这节课打破教师习以为常三课时教一篇课文的常规,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用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设计便于操作,简约而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取得最大的收效呢?有效的做法是:
1、精心设问,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时间。
本课教学,删去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知故问的问题。揭示课题时,主要将对课题的质疑改为检查预习效果。这一处理就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学生预习过课文和没有预习课文的教学设计是不一样的。我们设想通常情况下学生读了课题后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如课题为什么加双引号?“五角星”指什么?苹果里为什么会有“五角星”?学生只要预习过课文,就都能解答。在导入课文的问题,重点放在怎样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它给人们哪些启示上。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二是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就能弄懂的问题,如小男孩经常到我家来干什么?小男孩是怎样向我炫耀他的新发现等。无意义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不可能得到提升。三是删去了和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如国标本教材已删去课题中五角星上的双引号。本节课,教师是否需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修改的意图?长期以来,人们将语文教学比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了语文教学本质的东西。一节课中,我们所教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围绕一个主线就是苹果里只是藏着“五角星”吗,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没有想到苹果里藏着五角星,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精讲精练,给学生提供学用结合的空间。
学习语言是一个由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学生的主体感知。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言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没有忽视字词的训练。如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体现了“书不读熟,不开讲”的理念。在字音的指导上,突出易读错的多音字,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的读音,帮助学生寻找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目的。字形的教学,重点提示易错笔画,这有助于强化记忆,消灭错别字。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学生描红,及时巩固所学的汉字。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仍不能忘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习惯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细微之处见真情。对词语的理解上,则随课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谴词造句。如“魅力”一词的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美景、运动、游乐项目”等方面进行发散思维,准确使用“魅力”一词。
二、方法多样,注重内化,突显一个“活”字。
“活”是拨通基本教法的金钥匙,是教学技艺走向成熟的标志。它基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课文1-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好人物的对话,采用了补提示语的做法。这一设计有助于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朗读时能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此时学生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体验,不是矫揉造作的附和。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提示语的用法,也为说和写好人物的对话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灵活的教法也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合作交流机会,激发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性。在课堂上让学生横切苹果和竖切苹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循规蹈矩地切苹果。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正是因为传统的切法好拿、好吃、好切、好分,人们才会被老经验束缚,进而也错过了发现创造的机会。由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切一切,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的机会,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才会产生了新的冲动:横切梨子会出现什么图案?生活中换一种思维方式,会有哪些收获?教学即将结束之时,学生的兴奋点已不仅仅停留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上。他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教师巧妙地引导,不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吗?
灵活的教法还表现在适时、适度地对教材进行改编和补充。第4段的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充。学生在对比两种不同切法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第二课时的补充阅读和练习,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4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快乐的时光。
1、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苹果这一实物教具,,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理解了“横切面”、“循规蹈矩”等词语的意思。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我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一开始课堂是沉闷的,学生在搜肠刮肚,一时无人举手。过了片刻,终于有人站了起来,说:“书中说了竖切和横切两种方法,我心想,斜切会有什么发现呢?结果,我看到了三角形。”紧接着,另一个同学说:“有一次,在家里吃饭,有果汁,也有红酒,我就把红酒和果汁混在一起,结果发现很好喝。”然后,我说了一个故事,结果这个故事引出了更多的故事。看到这种场面,我真是欣喜万分,觉得天赐良机,便趁热打铁,说:“很好。同学们,你们看,刚才你们的.发言启发了我,我的故事又启发了你们,这就是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呀。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这是多么有趣、多么有魅力啊!”我如是一说,学生非常感性地明白了什么思维的碰撞,明白了一节课我们究竟应怎样上,明白了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思考。而这些,正是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的思维激情迸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必定能得到发展,思维空间得以拓展,思维的创造性也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5
忐忑不安中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聆听王领琴科长一席精彩的评点,顿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难点。本教时的难点是:明白什么是“拦腰切”,理解“横切面、清晰”。教学中,我没有包办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是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切苹果,后交流:你是怎样切苹果的,你有什么发现?在切一切、议一议中,难点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的体验。
2、朗读指导也要重过程和方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指导朗读,通常的方法有:(1)抓重点词句。(2)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3)教师适当地补白,提示学生用一定的语气去读。(4)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根据文本特点,教师要灵活机智地采用有效手段,,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实施教案的过程,而应心中有学生,做到“以学定教”。如:课堂上,有学生质疑“不理解循规蹈矩”时,教师就要大胆调整教学思路,以“理解循规蹈矩”为主线,按“找找通常人们是怎样切苹果的'?——人们为什么不打破这种常规?——打破常规的切法又是怎样的?——动手切一切!”这样的探究步骤,使学生在对比两种切苹果的方法后,自主领悟到:遵循通常的切法(做法、想法……)去切(做、想……),不作丝毫变动,就是“循规蹈矩”。
课文最后这样说: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我想说,所谓“创造力”,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愿和我的孩子们共勉,做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03-16
苏教版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反思12-16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3-02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9-24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03-29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12-16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15篇12-16
《分苹果》教学反思04-08
《我是苹果》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