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1 13:52: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探索了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有了一定的效果,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我在教学中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家在主动地学习、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课词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可见,同一个教学内容,只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2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这篇文章通过表演形式让学生理解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谈谈我教这节课的优点:这节课我注重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我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完成的。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的表演,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

  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一些有目的、有意识的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让一些学生朗读、表演,这样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和读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让学生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同时我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

  设想都是美好的,但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间太多,后面用时间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在课堂上我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不能及时有效地对阅读表演做出准确的评价。

  3、让学生表演时太零散了,没有化零为整,应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表演,不注意文本前后的联贯性。

  总之,我将再接再励,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3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片童话故事,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首先,第一、二小节让孩子通过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道、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等词语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同时让孩子了解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那么就要知道童话故事中一定会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时间就是一天、人物为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事情为抢营养。3、4、5小节我主要让孩子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学习,要先了解警觉,让孩子可以做做动作。然后分角色朗读对话,特别是“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以不用拘束于这边的停顿。

  第二课时主要以演为主,让孩子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于课文的熟悉程度,而且表演时同学们都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这是非常好的,所以可以想到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可能就是课文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当课文生动有趣时,那么想必教学效率也能提升一定的水平,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反思如何让一篇课文更加的生动有趣呢。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4

  最初我在备课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遇险和脱险。抓住这两条主线以及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试图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的力量。整个教学设计脉络清晰,主次分明,似乎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当我在反复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节课的初始设计中,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太过凸显,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则被限制,课堂中学生没有合作探究的环节,自主性不能充分被体现。

  二、 学生的朗读体验不多,教师的朗读指导欠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不能简单地认为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口头语言,它不但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整体水平。而在整个初始案例的设计中,学生的朗读体验并不多,教师的朗读指导更是未有体现。

  三、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过少,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激励的教学效应。由此可见,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在初始的案例设计中,这一点也不曾有特别体现。文章来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5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十几位家长前来听课,有些紧张。还好,今天上的课文是我《小稻秧脱险记》,很有童趣,感觉还可以。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语言生动、对话很有个性、情节有趣。

  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

  1、整体感知;

  2、读通;

  3、读好。

  一、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本科第二部分时,我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紧张,导致几处口误。“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没能轻松完成造句练习。还有生字教学显得不够紧凑,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6

  坚持教学反思,在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不断提高自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的“回顾”,而是对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福柯说:“反思就是对熟悉的东西再次陌生化。”教育反思,有助于教学研究与提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细微之处见精神,每一次细小的反思汇集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走入历史长河,让我们一起回顾教育的昨天。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与培养;70~80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的语文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过于强调工具性的一面,导致知识的灌输与能力的训练做过了头,致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和机械状态;90年代后期,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于是我们的课堂又出现了如此场面:一堂语文课热热闹闹、旁征博引、花样翻新,但若问结果如何、收获何在,却说不大清楚,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极端对立所致,这无疑会使学生学得肤浅,使语文学习失去意义。许多老师在困惑、在迷茫,不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应如何进行,我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深入地学习与不断地反思使我豁然醒悟:其实我们的困惑与迷茫来自我们对教育教学理论认识的浅薄与偏离;来自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肤浅理解;来自我们对旧课程的依恋;更来自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行动上的举足不前。只要我们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关注人文思想的渗透,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得到提高。

  语文课是学习言语的过程。学习言语必须在精神生命活动支持下,通过言语实践习得言语规约,也必须在言语规约的帮助下,通过言语实践,提高精神生命的品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在语文课程之中。《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的一句是“快把营养交出来!”,以往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出凶狠的语气或以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将自己的语言体验代替了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情感体察,这样的语文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其结果为学生拿腔作调、单纯模仿,从而使语文学习失去了意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尝试将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中,让他们自由地朗读。我听到了孩子们怀着不同的心情读出了不同的语气,拿腔作势的、外强中干的,更令人激动的是有的学生因想到杂草无理取闹其实内心怯搦,因而读出了凶狠而又胆怯的语气。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不同情境中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祖国语言蕴含的丰实与多彩。学生感知于外,受之于心,这一教学设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可以给予,能力可以在实践中通过训练提高,而情感既无法给予也无法训练,情感只能去培养,只能靠语言这个载体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番话时刻警醒我在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于是在教学三年级《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便出现了这样的环节设计:“用形体语言与情感语言相交溶理解文中较难的词语”。教学的效果出人意料、令人振奋。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想像,争先恐后地表达:此刻,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科学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他们热爱科学、喜欢小稻秧的情感在形象的口头表述中流露出来,思维与情感为之聚合,在言语实践中,提高了精神生命的品位。“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教学水平,更让我饱尝了教学成功的喜悦,领悟了情感与思维的真谛——没有了情感,语文只是一堆无生命的符号,思维也会毫无意义;没有了思维,语文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情感将不复存在。情感与思维的同步生成与发展才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实现两者的统一不仅要靠教师,更要靠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作为服务于学生实践的主体,启发、引导、组织、规范学生的`认知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从依赖教师到独立自主地学习,最终成为语文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使情与思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定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好人文的底色。

  课堂教学呼唤教师教学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具有显现的个性特征;是装在头脑里的,往往是不能以文本方式陈述和传递的缄默的知识;是将经验、顿悟、智慧、体验、经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景性的知识;是教师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身经验+自我反思。我愿在反思中加快成长的步伐,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尽我绵薄之力为改革前进中的语文教学迸发一点星火微光,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领略语文教学的魅力,使教学也能成为一门艺术,孩子们会在语文教学的海洋中愉悦畅游,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而我们这些引航手怎能不警醒反思导出更佳方向呢?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会用“纷纷、激烈”造句,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结合农村水稻种植的生活实践知识,理解除草剂、喷雾器

  4、阅读有关知识,充分运用想象力,说一说你长大后可以怎样对水稻进行种植和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和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小稻秧脱险记》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课题后会想到什么呢?

  生1:小稻秧遇了什么危险?

  生2: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

  生3:为什么小稻秧会遇到危险呢?

  师:同学们想得好说得更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小稻秧一起经历一次危险的遭遇吧.(生自读课文划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出示课件一棵小稻秧苗遇到杂草的围攻

  生1:课文是写小稻秧苗刚到大田时就遇到许多杂草一拥而上抢营养的危险。

  生2:后来幸亏来了喷雾器大夫帮忙才脱离危险。

  师:那么小稻秧苗为什么会遇上危险呢?

  生3:因为刚搬到大田,还很小,所以才会被杂草围攻。

  生4:因为小稻秧自己也需要营养,所以才不能让杂草抢走。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呵。下面看黑板,请同学们说说看,都认得那些生字?

  险、吵、杂、拥、拼、跟、谁、、欺、负、纷(汹、蛮、需、抢、警、剂、雾、微)

  小朋友注意看,这些生字哪些不要老师教,也不要看书上的拼音,你就认识?

  生:我认识“险”和“拼”。老师教过我们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还有拼音的拼也认识。

  师:哦,这位同学真聪明,老师讲过的他都记得很清楚。大家掌声鼓励。

  生2:我还认识“谁”、“吵”与“雾”。造句时我用过:不管是谁都要遵守纪律。作文时我写过“桌子与椅子的争吵”,还有我家就有喷雾器,这个字老爸早就教过我了。

  师:啊,这位同学能从多渠道学习语文,真棒!

  (其他同学也都交流自己认识的字。生字教学的音很快解决。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每个生字至少组两个词。)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认真,生字都会了。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我们来个比赛好吗?

  生1:我记住了:险、吵、杂与拥字。险是左右结构左边耳朵傍,右边脸上的脸的右边;吵是用口去吵,杂有九根木头,拥是用和手。

  生2:我记住了欺负、拼跟谁。谁如果欺负我,我就跟谁拼命。

  师:这可不行。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可不能拼命呵。

  生3:这些字我都会默写了,不信,我就写给您看。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要上黑板写。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学得好,记得牢。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在第二遍读课文了。下面就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教师巡视指导)

  生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音形义。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就会的。识字任务完成了。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画词语,教师巡视。让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卡片上)

  师:请写好的小朋友把小卡片举起来。

  (学生纷纷举起.老师把这些词浯板到黑板上。气势汹汹、激烈、蛮不讲理、警觉、腊黄、纷纷。

  (大家读词语)

  师: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完两遍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好,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词语的意思,还要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就更好了。请大家再读。

  (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生齐答:遇到杂草要抢营养。

  师:被抢走了吗?

  生:没有,后来幸好来了喷需器大夫,喷了除草剂,才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师:今天学习到此结束。回去以后把生字写十遍,每个字组词两个。下课。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并指名让几个学生说小稻秧苗遇到什么危险,后来是怎么脱险的。)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一段并说说这一段讲什么?

  生1读完说:这一段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生2:他汹字读成阳平了。

  生3:我认为这一段是说小稻秧苗被杂草围住了。

  生4:我说应该是杂草要抢小稻秧的营养。

  师:大家都很认真,说得都对。谁读第二段?

  生5读后说:,小稻秧因为营养被抢气病了。

  生6:他一拥而上读太慢了体现不出杂草的蛮不讲理。

  生7:蜡黄读成猎黄了。

  生8:我说这一段写的是杂草气势汹汹抢营养。

  师:同学们读得认具听得更仔细。

  师:谁来读第三段?哪个小朋友有把握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很多学生举手,师对没举手的同学说。)哪些同学虽然没把握读正确,却愿意试一试?(一个同学举手)好,请你站起来。老师很喜欢这个小朋友,因为她勇敢、敢试。请你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得较流利。但有指读现象。)

  师:请停下来。这个小朋友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蛮”一开始读错了,后来又改正了。

  师:好,你听得真认真。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同学,自己错了自己改正。请你再读读那一句。

  (学生读完那句后,接着读下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

  师:哪一位同学能不让老师教,就能读得正确、流利,还能有感情?

  (指一学生读。学生读得很好,老师相机表扬)

  师:读得多好呀!不要老师教,你就能读好了,真不简单!

  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到底什么意思?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一下,选出一个演小稻秧,一个演喷雾器大夫,其他演杂草,注意把一拥而上与蛮不讲理演好。

  (生轮流上台表演。当小稻秧上台时,演杂草的同学一拥而上,去抢他身上的东西。“小稻秧”哭了,但杂草还是要抢。这时演喷雾器的上来了,他把手中的药水洒向杂草,杂草纷纷倒地,小稻秧高兴地跳起舞来。小稻秧的生病样子与除草后的高兴样演得好,杂草的一拥而上也演得不错。)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刚才杂草的样子就是(生:气势汹汹)

  师:杂草野蛮不野蛮?

  生:野蛮,不讲理。蛮不讲理就是不讲理

  师: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

  生:什么话都不让说。哦,知道了。这就叫“不由分说”

  一生问:什么叫警觉?

  生1:“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2:“警觉”就是感觉到了什么,然后他抬头看看。

  师:有一点意思,但没说清楚。下面老师表演一下。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不一定说得出。

  (老师请两位同学一起表演。一学生读书,一学生当喷雾器大夫,老师当杂草)

  生:“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师:(表演“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生:“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

  生:(表演喷雾器大夫)“这不是毛毛雨,而是化学除草剂——”

  师:“你是谁?”

  生:“我是喷雾器大夫。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什么是“警觉”,你们看到了吗?我们再表演一下“警觉”,请大家看清楚。

  (师生又表演了一次)

  师:懂了吗?这就是“警觉”的意思。不要说,体会一下就行了。

  师:再看“纷纷”。这个词谁来造句?

  生1: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生2:我家办喜事,亲戚们纷纷来喝喜酒。

  生3:早上,乡亲们纷纷走上街头去买菜。

  师:造得真好。课文中的“纷纷”是“一个接一个”。记住,理解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谁能用激烈也说一句话?

  生4:解放军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生5:课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生6:昨天晚上我爸和我妈激烈地争吵。

  生7:今天我和小红激烈地吵了一架。

  生:…

  师:好,掌声鼓励。

  师:谁能够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是怎样脱险的?”请大家简单地说一说。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它就被杂草抢营养。(师插话: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杂草就来抢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喷了一些化学除草剂,把杂草消灭了,小稻秧这才脱险。

  生:小稻秧刚搬到稻田来不久,就被一群杂草团团围住。那些杂草抢去了它的营养。后来,喷雾器大夫来了,把杂草给消灭了;小稻秧终于脱险了。

  师:说得好,一个比一个好。书读通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1(想说什么又坐下了,师发现后鼓励他大胆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有问题。

  师:什么问题?

  生1:我家就是农民。除草剂不光会杀死杂草也会杀死小稻秧啊。我们这里稻田里有了杂草,就从来不用除草剂。而是靠我爸和我一起去耨草。既不用花钱买农药,又能解决杂草争营养的麻烦。

  生2:是啊,我老爸有一次喷除草剂,不小心,喷到一棵菜边,结果过几天,那棵菜就枯黄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些问题,连老师也还是第一次发现。请把你们的意见写出来,我们把它寄给编辑叔叔好不好?

  生齐:好。

  师:那么结尾应该怎么改更切合实际呢?

  生1:小稻秧难受地说:“大夫,您用错药了吧!”

  生2:“我也不行了,大夫您是非法行医吧!”

  生3:“大夫,您是怎么治的病,连我也要死了。”

  生4:“大夫,您帮倒忙了。”

  生:…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节课就学到这里。回去后改写结尾,明天再交流。

  教学反思:

  一、读通读懂读明白。首先,我让学生围绕课题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读演结合着重悟。在教学本课第二教时,我采用了“读中议,读后演、互动评。的方法,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联系生活鼓励创。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特别是学生联系生活提出的不能靠除草剂去除杂草,反映了农村孩子的优势。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一些词语本应多下些功夫让学生学用结合。还有评价的激励作用的发挥都有待完善。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8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课堂伊始,通过猜谜语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谜语导入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理解本课词语时,重在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与生活体验来理解。特别是“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语,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好问者必定善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文。因此,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遇险”和“脱险”,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词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感受课堂不是以老师为主体,他们不一定只有从老师那里才能获得想要的知识。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忽视对“激烈”一词的理解,同时没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让评价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润物细无声——由《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引发开去

  《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这是一则科普童话,讲了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当场就病倒了,后来喷雾器大夫前来帮忙,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几年前也曾教过这篇课文,那时也着实研究过一番,今天再来上这篇课文,难道照搬老路?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呢?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做人。

  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如果你是这群杂草,你会怎么想呢?

  生: 喷雾器大夫,饶了我们吧,我们下次再也不欺负小稻秧了。

  师:你很有危险意识,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们蛮不讲理,跟小稻秧抢营养,现在我们是罪有应得啊。

  师:你做事情,很会自我反省,将来领导一定会赏识你的。

  师: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欢喷雾器大夫,因为它乐于助人。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喷雾器大夫一样,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生:我最喜欢小稻秧,因为他们很可爱。

  师:帮助弱小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小结:生动有趣而又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语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充满张力,而且能够很好的点拨孩子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灵。

  二、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品格。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喜欢读这些文字,并且读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时机,对人物品格进行了感悟。

  师:读了杂草和小稻秧的对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杂草?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很凶,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还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叫出来!”

  生: 我觉得这群杂草蛮不讲理,小稻秧不给他们营养,他们就去抢。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像强盗一样,很恐怖。

  ……

  师:你想对杂草说点什么?

  生:杂草,你们这么欺负小稻秧,肯定会遭到报应的。

  生:小稻秧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出来的,你们怎么可以跟他们抢营养呢?

  三、仿写童话故事,增添学习情趣。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而且看过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笔创作一篇童话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吗?于是我把这个作业要求布置下去,没想到孩子们挺会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思考、让你大笑、让你回味。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我相信一颗颗小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不是吗?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9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演一演活动,请同学们推选4名同学分别扮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作者。

  生:我选吴一琨演喷雾器。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本上说“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那么喷雾器得选个个子高的。

  师:呵,你会根据课文所说给同学们量身定角色了。

  生2:让xx当杂草,杂草要蛮不讲理。(该生平时有些霸道)

  生3:让女生演小稻秧。

  终于选定了四个主角,表演开始了,课堂上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二)演完之后评议:

  生:喷雾器演得很好,他的声音很响亮,可以说是声若洪钟,很有正义感。

  师:你很会用词,用你所积累的词语“声若洪钟”代替了课文中的“响亮”一词。

  生:老师,演得不对!不能只选4个人,杂草应该选很多,不然,怎么“团团围住、一拥而上?”

  师:你有一双慧眼,在用词中发现了表演的问题。

  生:小稻秧的“挺了挺身子”没表现出来!

  师:如果让你演,你会怎样演?(生挺立,扭动几下身躯做舞蹈状)为什么这样演?

  生:这里应该体现出小稻秧的高兴。

  评议后又进行了第二遍表演,杂草们的表演应该说很到位。那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很有敬业精神哟,演到纷纷倒下时,他们竟然真的都躺到了地上!

  (三)这遍刚结束,又有人质疑:

  生:不对!应该是“一棵杂草警觉”,这时不能所有的杂草都说话,一个演杂草的发言就行。

  生:是“纷纷倒下”,杂草怎么一下子都倒下去了?最好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只好进行了第三遍表演。各位主角们在吸取了大家评议的经验后,进行了惟妙惟肖地表演,小稻秧们在结尾时还用欢快轻松的'小舞蹈来体现了自己的愉悦之情。表演终于在大家的掌声里结束。

  (四)结合刚才的情境体验,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此时,学生摇头晃脑,进入了阅读。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0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为“我说你猜”的环节,让孩子在回顾平常所看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科普性童话故事这种文体。在字词教学环节,我选择了让小组代表上台来分享他们小组的课前预习成果,但是在课上这样做虽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自主学习。因为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发现还是有同学把课文读得磕磕巴巴,有些生字读起来还是很费力。这也令我反思了一下,课前预习作业虽然布置了,但是我没有做好反馈工作,没有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解决了本课的生字问题。这也是我对预习作业不重视的一个体现,没有完全做到“有布置、有反馈”。

  这篇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小稻秧“遇险”、“脱险”两大部分。为了让孩子们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之前在宋老师班级试上的时候,我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有孩子举手准备回答了,我走到这个孩子的旁边问他:“你有朗读课文吗?你现在还没读课文怎么就举手了呢?”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平时一定是个顽皮爱出风头的孩子。但在昨天研讨时,朱校长说“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完全不用读完课文再来回答。听了朱校长给的这个建议让我突然明白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试上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而我却没有及时的'去思考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课堂上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能反映出这节课的问题,抓住这些小细节反思并及时调整课堂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好方法,而我在这项工作上真的是有太多的地方要弥补。

  在概括课文大意时,我是板书了“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和“欺负、遇险、消灭、脱险”这几个关键词,然后让孩子根据板书的这几个关键词来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虽然大部分孩子都能概括出来了,但是在孩子们概括完以后,我没有进行一个学习方法的总结。谢老师与王老师在她们的课上就总结了如果要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意,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这件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尾。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但至少让他们知道了老师列出这些关键词的意义,下次他们在遇到这种问题是能有这样的意识。

  由于《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所以知识点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还是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是想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层层推进,从而让孩子对词语的理解从不懂到略懂到完全懂。第一层次的读我是让不懂这些词语意思的孩子起来读课文,然后请已经理解词语意思的孩子起来评价前一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最后再让这位评价的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不会评价,评价的内容往往是“我觉得他的声音不够响亮”或者是“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虽然这样评价也正确,但是却说不出是怎么个不好,哪方面的感情用得不到位,这也和我平时在课堂中对于孩子语言训练的缺乏有关系。第二层次的读是让孩子上讲台来进行表演,他们边表演我边进行词语的分析,力求让他们通过直观表演来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设想是美好的,但是结果却是现实的。在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在这些词语的理解上还是一知半解,浮于表面,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层层推进理解词语。,在教学中更没有体现童话这种文体的特性。

  最后,反思整节课,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其次,抓住孩子的特点与文本的特点设计课的形式。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尊重孩子们课堂的兴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课堂设计所限制,遵循设计,超脱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1

  在这次评教评学中我讲了《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讲完课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各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一面是: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者巧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

  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解释什么叫“有气无力”时,尽量让学生往生活方面寻找,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到了体育课长跑后累极了的样子,这个就比较形象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在教学中做到了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我改变了以往的“你真棒,你真行!”。而尽量评学生的情感方面。如:“听了你的发言,我仿佛已经看到可恶的杂草就站在面前了。”这样在整节课上学生总是那么兴奋。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插图没有很好的利用,图片与文本应融合在一起,但却被我孤立的割开了。

  3、导学案使用不够灵活,应注意与文本前后的联贯性。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2

  一、反思整体设计

  优点:

  1、学生质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遇险”时,我让学生先说自己上节课遇到的不懂的词,学生纷纷说出了“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学生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触摸了文本,与文本的距离近了。

  2、扮演解词,走进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词语,解决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使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用心体会课文,用身体表演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朗读,再造文本。

  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将学生置于朗读的情境中,朗读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语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脱险记》。

  缺点:

  1、德育渗透,不够到位。

  德育目标中第二个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我觉得这一目标的实现较难,尽管自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但我觉得较空洞。

  二、反思教学过程

  优点:

  导入环节能较好地与第一课时衔接,适时激励学生又能引导学生较好地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精读环节问题设计较精炼,能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结环节检测题很好地与本课教学重点对应,课后作业设计模式也受学生欢迎。

  缺点:

  导入环节的激励语不一定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改进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如果能经常语出惊人,妙语连珠,我想学生定会喜欢你的语文课,因为那时你已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语文老师。

  精读环节有热闹的嫌疑,整个过程“动”的设计较多,有的学生可能因此当成看热闹而非真正的进入文本学习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练就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还需有教育机智,及时解决问题,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炼自身。

  三、反思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优点:

  1、另辟解词蹊径,感受词语意思。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词语的理解是重点。课文中有一词“警觉”,课前备课时我已注意到这一词语,并想: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呢?讲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苍白,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的年龄水平理解这一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反复斟酌后,我让学生表演“警觉的抬头”的动作,而且还设计了一个问题,采访表演者:“如果你是杂草,此时你警觉的抬头,内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过一演一说,让学生感受“警觉”的意思。

  2、丰富评价语言,及时有效评价。

  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之前我曾收集过课堂评价语,并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也许雒老师从我的教学设计中很难发现这一策略,但我确实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体,有效促进教学。

  我认为制作的课件有使用价值,并且出示的时机也较合适。

  缺点:

  1、评价语虽丰富了,但还缺少自己的风格,有待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3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一、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

  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

  1、整体感知;

  2、读通;

  3、读好。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本科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采用多种形式,将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

  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4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全文充满童趣,语言生动,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了很好的凭借,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注意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

  一、找关键词,创设情境,指导读好人物对话

  第一部分写小稻秧被杂草拼命抢营养而气得脸色蜡黄,当场病倒。我先引导学生从找出小稻秧处境危险的句子入手,再让学生找出杂草行为恶劣的词语,采用边读边思考来感受理解词语。待孩子们完全明白“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义,再进行有效的朗读来感悟杂草的蛮横。在此基础上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读出杂草当时的气势汹汹和小稻秧的软弱无助。如:

  1、师:“男同学你们就是这群凶狠的杂草,来,对小稻秧说这句话。”

  2、师:“女同学,你们就是这颗软弱无助的小稻秧,对着杂草说这句话吧。”

  接着老师小结,孩子们不但了解了杂草和小稻秧当时的不同处境,还学会了一定的朗读方法,那就是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去读好不同人物的`对话,这也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发挥评价指导作用。

  有了第一部分的学习,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学习第二部分。首先是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句子,同桌之间练习朗读,在交流时进行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朗读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分四人一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不但生动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节,还进一步地让朗读与适度表演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地深化了课文朗读的层次,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运用词语,联系生活,描述现实生活场景。

  “激烈”、“纷纷”是本课要求造句的词语。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地运用这两个词语进行说话,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如:“激烈”一词,我先引导孩子说出哪些情景能用上“激烈”?“激烈的争吵”还能说“激烈的( )”?再在此基础上展开说话。同学们的话匣子一旦被打开,他们的说话就像刚涌出来的一股水流般滔滔不绝。如:

  生1:运动员们正在跑道上进行激烈的跑步比赛。

  生2: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生3: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们正在激烈地比赛着。

  生4、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5、下课时,同学们纷纷冲出了教室去玩了。

  四、挖掘文本,立体再现,表演课本剧

  这一步的教学,是在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时激发出来的。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在四人合作朗读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欣赏课文动画,再让学生推荐一个小组代表上台表演;接着由台下的孩子点评。有了多次的练习和孩子们经过欣赏频后所掌握的表演方法后,再请上来的几名学生自然能将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得到位许多。尤其是杂草的纷纷倒下和小稻秧获救后的喜悦心情都演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更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就在这样轻松、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走入文本。学习完课文后,教师的总结升华也自然水到渠成。

  有人说,课堂上不闻琅琅读书声,听到的都是教师繁琐的分析,长此以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水中捞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把朗读放到应有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地读书,切实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声情并茂的琅琅书声,让学生真正亲临文本,用心灵与文本对话,这样的朗读才更有实效性。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15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是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去读课文再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那样做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而课堂也会更加富有情趣。指导学生精读要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细读文本,文中有很多的关键词语:“一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挺了挺身子”……写的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单凭学生读,教师讲来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我按照文章的两部分内容来设计课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险”。第二部分“脱险”。我想,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据文本规范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表演的更好。于是就从:“招聘演员”开始。

  这一环节是在第一课时小组比赛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我选的是每一小组读的最好的学生。一是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小组比赛给孩子们充分的练习朗读的机会;二是这一边读课文相当于范读,主要是把课文完整的成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尽量避免读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险”,从招聘演员开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条件:读懂课文;有声有色的读好对话;能熟练的记住台词并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想:怎样读好对话?那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来表达?那就是他能够过理解再来表达。在招聘演员的过程中,让不来应聘的孩子当评委,这样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避免一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来理解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几个词语是漏掉的,因为孩子们没发现,这是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这方面作为教室,我还要认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脱险”我的实际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第一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朗读,讲故事,或者其他的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但是,孩子们选择的方式只有朗读和表演。这也与平时的语文课的引导有关系。既然课堂学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于是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积极性,当演完第二幕的时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遗憾的是我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没有让孩子们进尽兴。后来想,应该让孩子们把全文呈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课堂的完整性就更能体现。

  最后,把学生带出文本,体会科普童话的含义。

  总结: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其次,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的形式一定要引发孩子的兴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课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课堂的自主有效。应该是尊重孩子们课堂的兴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课堂设计所限制。遵循设计,超脱设计。真正的创造,自主、民主、科学的课堂。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稻秧脱险记》的教案03-05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02-09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01-10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08-29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15篇03-08

18课《小稻秧脱险记》两课时教案02-16

《小稻秧脱险记》第二课时教案02-16

三年级上册语文《小稻秧脱险记》教案02-16

《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