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1 07:20: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15篇)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2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考虑到学生对学校比较熟悉,所以我告诉学生我们在开运动会时,50米的迎面接力,一个来回是100米,需要跑10个来回。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相互转化,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让学生在课后,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算出100米所需的时间大约是几分钟。然后算一算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这样学生在做一些连线题时就不会出笑话了。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3

  3月16日是小学数学中心研究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日子,上午在灵岩中心小学听了吴庆瑶老师一节“认识千米”的数学课(教学设计见吴庆瑶老师的博客页),现将听课的思考整理如下:

  1、怎样的导入更有效。吴老师从旧知引入,提问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答: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教师板书)。提问2:请学生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大小。提问3: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其他的长度单位吗?学生答:千米(老师板:千米)从而引入课题。以上导入简洁实用。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思考,这样的导入有空泛之嫌,脱离了生活情境,缺少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的情境,没有成功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体验。学生的参与欲望不高,难以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千米的积极性。因此,我想是否可以采用以下设计: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信息,具体内容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添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再结合具体情境感受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出示问题情境,(如:灵岩中心小学到南门市民广场的距离有6(),你知道该添什么长度单位吗?(此处的设计教师要做充分的预设(如:学生答:米、公里、里、千米等情况该如何处理)。进而导入新课,千米的认识。

  2、1千米=1000米如何引入,1千米和1000米的联系与区别。吴老师的1千米=1000米的引入很有新意(见吴老师的`博客页),我以为,是否可以让学生从知识的有效迁移角度出发,让学生猜一猜1千米可能和哪个长度单位有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再帮助学生用吴老师的方法进行验证。在学生建立了1千米=1000米之后,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必要的,只是是否可以让学生在知道两者相等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长度单位是不同的),由此,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产生“千米”长度单位的原因。

  以上一点思考请同行指正。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4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过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认识到具体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认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需要很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经历,建立“1千米”的长度感性认识比较困难。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请体育教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到一处安全的公路路段进行“1千米”测量和行走。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奇,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减少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是应用数学的乐趣。

  针对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标尺测量工具,让孩子们认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地理环境的长度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于长距离的认识获得更多信息。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5

  我以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我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我让学生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在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学生掌握的很好。

  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后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6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千米,并且由于上个学期口算本中出现过,学生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转换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于千米有多长这个概念是相当模糊的,因此,课堂上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对1千米、几十千米形成一个抽象的概念认知。

  在介绍千米和米的转换时,我借助了上学期的千克和克的单位转换的类比,学生很快能记住,千米到米是三个0的差别,并且在课上让学生尝试容易混淆的单位换算,例如50千米=()米,以及700000米=()千米这样0较多的单位换算。而单位换算在实际作业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操场一圈500米,小明跑了4圈,跑了多少千米”学生往往算出来20xx后忘了把单位换算到千米,甚至直接把千米作为20xx的单位。

  而学生在填写单位时最容易出错,因为他们的日常经验缺失,对于建筑物的高度、路程距离的长度没有明确的概念,往往会混淆。尤其是物体的运动速度,例如,高铁每小时运行200(),自行车每小时20(),或人每分钟步行200(),等单位的`比较和填写,首先“每小时”“每分钟”和“每秒”这样的概念需要区分,后面的千米和米的填写难度就明显加大,因此,学生在这一块的练习中的能力十分薄弱。而课堂上能够涉及到的单位填写是有限的,因此这方面需要课后的练习中不断地补充和评讲。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还要加以巩固,做到熟练运用。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分米、毫米时,我创设编数学小故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加深对该单位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认识千米时,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的长度有多远,然后再在课堂交流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这些长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还是问题百出:

  问题一:不能准确的填出一些物体的单位,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还是没有65分米有多长这个概念。

  问题二: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如:小军跳了16分米,小丽跳了140厘米,小明跳了2米,

  (1)把他们的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学生不知道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

  (2)小丽比小军少跳多少分米?他们不看问题里问的什么?想当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单位。

  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练习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再联系实际去想象,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 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让他们回家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该用什么单位量出他们长度,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运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9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教师还应该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一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往返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晰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容易掌握。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来,所以准备把这节的前20分钟放在操场上去上。但在这节课上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本来想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米有多长。可是,当我准备带着学生去操场的时候,才发现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初一正在军训的学生。只好又调过头来,在教师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容易掌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诉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概多少时间。学生掌握的很好,我感觉很意外。

  但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大概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天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后的习题中,我在网上摘下了别人的课外拓展题,我感觉非常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欢。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1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氛围较好,但是到课堂最后,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太好,应该引起教师注意。

  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需要老师的激励和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我在复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后,给学生展示了高速路路标、汽车仪表盘等生活较常见的千米使用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这节课准备还是不够充分,例如,马拉松比赛全程用千米做单位,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马拉松全程到底是多长;还有,学生了解了汽车、磁悬浮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时速之后,学生更加好奇的是子弹、火箭、宇宙飞船、飞机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有方程式赛车、高铁的时速。然而,我课前并没有充分发现我班学生的40个男孩子的兴趣点。

  我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马拉松全程42.195千米,子弹:每秒2千米;火箭:每秒4.5---7.9千米;宇宙飞船:每小时28440千米;飞机:每小时850—900千米;方程式赛车:每小时400千米;高铁:每小时350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千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建立这一观念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这么抽象的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那是很难想像的,单靠学生自己的凭空想像,那是非常难达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这需要很多的实际例子,而且要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当然,学生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除此之外,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关注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处理还需要更加的谨慎。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教学中,学生确实最不容易理解的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上课的前一天晚饭后随家人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到操场上课, 实际测量和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大部分学生能在能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 米。教学效果较为理想。有个别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在室外上数学课感觉很新鲜,对于该课的内容的关注度就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要在课外进行实际方面的操作,我会事先讲清目的和要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上《千米(公里)的认识》一课有感:今天这节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认真仔细观察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陌生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老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我就告诉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讨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着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考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开心给孩子,你会更开心!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11-27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6-17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3-21

《千米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01-24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12-02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11-18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11-18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09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汇编15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