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2 06:42: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这个月本备课组主要进行了函数的应用部分的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

  有关必修1最后一章函数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应用,教材通过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学习,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奖金的.分配方案问题、投资分析问题、计算机病毒传染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中有关的运动问题,销售量问题、体重身高分析问题、考古问题等等,紧紧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将具体要求很好地落实到了教材的实际内容当中。

  通过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必修2的空间几何体中,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多涌现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望而生畏的局面,采用针对具体的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其结构、特征,再通过解决有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形成有关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辨别,更注重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现实化、大众化。

  另外,通过从简单几何体的结构到画出比较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数学也是科学严谨的,具有很强的逻辑理性的,重基础并不等于不讲严谨。

  另外,觉得教材某些地方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应该要切合学生实际来要求。教材部分地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过高,例题与习题脱节,有些题目上升的梯度太大,使教学不易进行,导致或多或少地用拖延课时来弥补的状况。

  最后一线教师希望加强对新增内容的教学指导。现在,对于新课程我们都处于摸索状况,对新增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因为这些内容有的接触很少,有的内容教师自己都没学过,所以希望教材中能努力地澄清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尽量帮助一线教师领悟教材的意图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广泛,更加科学。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经过新教材一学期的教学,现备课组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存在问题与困难

  1. 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 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 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4.符合教材要求的配套练习少

  练习是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必不可少的载体,而市面上的教辅书大多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繁、难、杂的练习随处可见,无法让学生进行训练。

  应对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教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惯。

  根据高一教材,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高一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 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尽量增加,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

  5.精心选题,编制符合自己学生的配套练习

  备课组老师分配任务,精心选题,出好周末练习、章末练习、考前复习讲义等。并要求做到有作有改有讲评。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为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识为第三章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可以独立成章。学习完后,心中有几点体会如下:

  1、反思教学方式及能力培养

  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教师指导性差、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等等。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这些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并且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主动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教师应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数学知识逻辑发展的需要中提出问题。如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既可以由观察诱导公式提出,也可以由如何求sin75°=?,cos15°=?等提出,也可以由函数的图像可以由函数的图像通过平移得到进而猜想它们的表达式也有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由现实中相应的问题提出。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2、反思对课标的把握

  本模块在三角函数一章减少了公式的数量,淡化了证明的技巧,尽量在探索中让学生发现新知。在削弱证明的同时,强调发展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部分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

  3、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仅应该有全面衡量的意识,也应该有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衡量的意识。就当前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要特别关注数学教学层次问题。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为例,采用“一个定理+三项注意”的模式,重点放在学生接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和例题、习题的模仿与训练上,是一个层次;告诉学生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蕴含着分解、转化思想,重点放在定理的得出和证明的方法上是另一层次;理解平面向量基底的作用与意义,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搞清楚其中体现的数学思维是更高的一个层次;如果学生能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事情是由一定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可以用构成它的基本要素来表示”,“研究事物可转化为对它的基本要素的研究”,有助于养成理性地、有条理地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那就更理想。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多,但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对记忆,容易出现三天不回顾,几乎忘记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

  1.分类讨论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1.逆向思维;

  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唯一。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师高一教学反思04-20

高一教学反思01-08

高一的数学教学反思08-15

高一教学反思【热门】01-11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3-31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5-22

高一《诗经》教学反思02-06

高一历史的教学反思10-19

数学教师高一个人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