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鸟语教学反思1
上完本节课后,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即小学美术课堂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状态,关注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希望从这堂课上得到什么?而老师又能给他们什么?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教材,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的三大领域,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学生们喜欢的美术课,在新课改的精神下更容易得以体现与实施。对于《鸟语花香》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有了一些体会与感触,下面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做一些探讨性的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以审美为核心,结合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课堂情境、板书、国画作品、音乐等,使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一、导入部分: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水墨动画片导入本课,学生觉得十分有趣,引发了对本节课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之后的教学作下了铺垫。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打破了传统导入模式,使学生感到很新奇,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及一些中国画的知识,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特点。指导学生学习蘸墨法和如何用笔的绘画技法,并再加以练习。中国的水墨画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极具特色的画面效果,不但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更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浓缩。对水墨画韵味及所形成美感的认识是本课的.灵魂。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画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感受水墨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时不受技法、方法的限制,将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大胆的表现出来。
三、欣赏部分:中国画注重人文内涵的渗透,引导学生欣赏了中国花鸟画作品,学生在欣赏中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感受到作品的优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伟大。有的学生在欣赏后说:“我觉得很美,画的像真的一样。”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很神奇。”虽然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很简洁,但他们已经受到审美的熏陶。
三、评价方面:我改变以往的作品评价方式,相对注重成果的展示,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相评价。在用笔用墨的手法上虽显得比较稚拙,但对于初次接触中国画的小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为此我采取积极评价的方式,及时鼓励画的好的、有创意的作品,并用徽章奖励课堂表现好、作品好以及在各方面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肯定学生进步的表现,使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
四:在课堂背景音乐的选择时,我注重音乐与课的内容的协调与配合,运用了琵琶曲《琵琶语》这首曲子,这段音乐的运用,能体现古色古香的中国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美的情景,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
经过本节课我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如课时分配上:这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学生实践的时间还可再长一些,应更加注意时间的安排,让学生充分的创作表现。
课中再添加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获取、去表现、去发展。应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让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同时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适时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
总之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不断提高自身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鸟语教学反思2
3月18日下午,我在卫岗小学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评比,参赛课文是《鸟语》第一课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颇多。
1、首次尝试第一课时公开教学。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验课或外出观摩,交流的都是第二课时。我曾经认为,第一课时朗读版块的教学套路就那么几样,没什么好上的,也不易出彩。可能这也是老师们不喜欢把第一课时作为公开课的`原因吧。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
2、读通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于引领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悟文章内容。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我设计的是放手试读,在试读中引导学生一手课本,一手字典,高声朗读,默默静读,同桌互读,让学生在读中发现并解决生字新词和难读句段。教学时,却发现学生手中只有课本而已,只得作罢。“无声老师”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不可小视。
3、理清文路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四年级孩子应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启发孩子理清文路很重要。但实践中,可能由于时间仓促,未留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时间,他们显得很茫然,教学效果有拔高之嫌。
最后,向李主任提出一个建议:以后的教研活动能否多开放一些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或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供广大一线教师交流讨论。
鸟语教学反思3
1、设计理念: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
在解读教材之前,我反复地朗读了这篇课文。
课文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情、有趣、有爱。
有情,文中处处透露“我”与鸟,鸟与“我”之间和谐相处之情。
有趣,文章写得有趣。
对鸟语的猜测与表达,文中的小故事,都为文章增加了趣味性。
有爱,爱,是前提,是基础。
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就不可能写得有情;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就不可能懂鸟语;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也不可能写得这么有趣。
简单地说,没有爱,就没有这美好的一切。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情,这样的趣,这样的爱呢?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
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读中升华。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
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
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
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
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
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那里,我”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
2、教后反思:
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没能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生成;
(2)朗读的指导还嫌粗糙,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反思9
《鸟语》这堂课富有童趣,课堂上充满着欢声笑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教师应创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提高言语能力。这篇课文就有一些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我在课堂上牢牢扣住这些点,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
主要是以下两个练习:
1.我最喜欢()的叫声了,(),那不是分明在说:()
2.从()的()那里,我学到了()
一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三个排比句,培养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思考并内化语言,找出规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信手拈来课文前半部分中学到的“布谷鸟”,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提示,将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融为一体;最后通过拓展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踊跃发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这样的练习把实实在在的语言学习置于充满童真童趣的情境中,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化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鸟语教学反思4
《鸟语》这篇课文我也上过,但秦岭老师的这堂课却呈现出了一个别样的课堂。
首先,学生与文中的作者一样,有很多与鸟儿对话的机会,教师创设了很多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猜想鸟儿们丰富多彩的语言,也当了一回通晓鸟语的`“公冶长”。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用布谷鸟的叫声与学生对话,学生也心领神会地用鸟语来回答,妙趣横生,增添了课堂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其次,秦老师很注重朗读,抓住关键词来读好句子,进而体会句子的含义。在教学从鸟儿身上获得的启示时,老师反复让学生读这句话,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来理解作者从鸟儿身上学到的不同品质。
第三,开头的读词语环节,老师也是独具匠心,出示词语后不仅让学生读还让他们归类,这就不仅仅是读词了,还把课文中的关键词拎出来,提纲挈领,为后文理解从鸟儿身上获得的启示埋下伏笔。
这堂课可以说构思巧妙,贴近学生,是一堂平易近人的课,也是一堂富有想象力的课,更是一堂轻松愉悦的课。
鸟语教学反思5
《鸟语》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记述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上《鸟语》这一课,孩子们是喜欢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使孩子们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体会到深深的人鸟情,是我所注重的。
要体会人鸟情,那就要体会什么叫好朋友。扣住主线——“朋友”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正是快乐的体现;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它们正展示着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鸟语教学反思6
乍一看这篇课文,感觉不太好教,写的有点散了,如果不能创造一定的信息差去引领学生感知文本,那教学也就没有一定的张力了。
在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文中的哪些鸟?这个问题并不难,于是我让他们写出来,有不少同学写错了字,这也是意料之中的,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学要扎实到位。
然后我就让学生来说说,本文重点写了哪些鸟,让学生再次明白“详略得当”的习作方法。接着就让他们细细地品读“布谷鸟”部分,这部分的教学,我重点强调我与布谷鸟的对话,教学这一片断时,遇到了一个问题,学生分不清哪是我的话,哪是布谷鸟的话,后来经过一番朗读与争论,终于确定了“种田织布”“勤奋刻苦”是布谷鸟所说的,因为课文写的是我与布谷鸟对话,所以最先的语言“你做什么?”就应该是我问的。再者,布谷鸟的语言也不可能复杂,它只会叫“布谷,布谷”,正好与“种田织布”“勤奋刻苦”与相接近的。一开始自己也有点疑惑,后来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两点也坚信的'。这些都是可以从文本中读懂的,所以再一次让学生明白一切的答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去解决。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还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布谷鸟给我的帮助,让学生把这句能熟读成诵,接着我反复地说那催人奋进的“布谷,布谷”叫声,就是在说“快快开工”“勤奋刻苦”……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鸟给我带来到启示,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让学生已深深地喜欢上了鸟。
另外,在教学中,对一些特别重要,对学生特别有启发的语言片断,我都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让这些语言片断给他们真正的启迪。
鸟语教学反思7
《鸟语》一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农村孩子通过看鸟姿,听鸟鸣,悟鸟语,同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与鸟儿成为了“知音”,在鸟语中编织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并从鸟儿那里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阅读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感受作者与鸟儿和谐相处的情感,培养他们爱鸟、爱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各种鸟叫声和屏幕上逐渐出现的的鸟儿图像引入,听着鸟儿清脆悦耳、婉转动听的叫声,看着鸟儿在草地上、山谷中、树林间盘旋的姿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质疑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难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交流时,我表扬了那些提出有思考价值问题的学生,告诉他们会读、会思考,才是会学习的表现。我想:长久地进行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必将得以提高。同时,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也将随着学生的提问有所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啊!
课文的4~7小节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与鸟儿之间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合作“编织”自己与其他鸟儿的故事,以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根据“我”与布谷鸟对话的.部分,仿写“我”与鸟儿的对话。要求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先写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受到的启发。学生根据乌鸦反哺的故事、根据世博会的环保理念、根据白头翁的一头“白发”、根据鸟儿受伤的翅膀……他们有感而发,写得挺不错。
只是,虽然要求学生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并且注意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仍有部分学生仅写了对话,这一训练确实有难度,平时阅读量少、上课不太专心的孩子是挺难做到的。对于这些学生,除了加强练习,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多阅读,并且养成边阅读边圈划的习惯,让他们慢慢感悟。
鸟语教学反思8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小作者为了成为鸟儿的知音,“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展开想象,布谷鸟:“布谷,布谷”仿佛在告诉我们:多多看书、早起跑步、天天进步、不要马虎、孝敬父母等。喜鹊:“喳喳喳喳”仿佛在告诉我们:喜事到家、锦上添花、人见人夸等。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无拘无束、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仿写的训练。
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再次使用“在和________的谈话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或“在和______的交谈中,我学到了________。”的句式,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感到不足的是:没有根据课后要求,及时对学生进行习作上的指导,让学生把小作者对鸟儿的喜爱迁移到自己对鸟儿的喜爱上来。
鸟语教学反思9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作品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作品的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听听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空山鸟语》一课,作为音乐欣赏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以及理解民族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上这种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效果不错。在导入环节,我将同学们曾经学过的古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先从“空山”“鸟语”作品名称的涵盖词汇意义上初步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然后通过聆听,进行感受。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创设音乐情境。在欣赏环节,运用聆听感受与对比的方式,感受二胡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加深《空山鸟语》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达到拓展的目的。
通过《空山鸟语》一课的教学,结合前辈教师的评课,反思自己
鸟语教学反思10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鸟语》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教学反思《《鸟语》的教学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11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抓住这篇文章突出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三幅十分清晰的鸟语景象,红喙鸟的缠绵,云雀的清脆,鹧鸪的飘渺。并且其中蕴含了三种不同而又相互依存的情感对自由的向往,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淡泊、质朴境界的追求。
在设计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有几点:
1、培养学生不脱离文本的阅读习惯。
任何一篇文章,要想领悟其思想或者形成共鸣,必须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到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出题者不会脱离文本,同样答题时必须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不能想当然自由生造发挥。课文描绘了三幅鸟语景象,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三种鸟的声音特点分别是怎样的?”有同学可能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只是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文章后就随口回答。这个时候千万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绘鸟的叫声的相关句子,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
2、养成学生安静思考的习惯。
我曾经在卓刀泉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课。讲的是一节阅读课,那是我见过的最安静有序的课堂,课堂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安静的思考,而在思考之后精彩的发言仿佛宁静湖面上的层层涟漪,深深的触及了我的灵魂。那节课后我记住了一位评课老师这样的话“安静的环境更能沉淀有深度的思想”。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学会静下心来思考,而不是永远都浮在表面,做一个嘴巴快于思想的人。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蕴含在这三种鸟语景象中的分别是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希望他们在思考中体味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3、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借鉴到写作时关于选材和构思的一些方法。
在课堂上我会借助板书清晰的向学生呈现一个课文的提纲,让他们明白文章怎样做到条理清晰。第二、这篇文章语言的赏析。散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很抽象,而且初一的学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所以老师需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并且要由浅入深,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1、关于句子赏析,之前我跟学生归纳了这样一个口诀“句子赏析不用急,先把修辞来分析,比喻拟人和夸张,排比对偶和对比,行动副词不能忘,还有拟声和叠词,感情色彩有褒贬,语言清晰有条理。但是切忌泛泛谈,结合句子来分析。”这个口诀虽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是至少给了学生有章可循的方法,比较适合初一的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找句子,并且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赏析,在课本旁做批注。在思考的基础上,同桌间相互交流,全班性的交流,互相修改。
2、优美的语言,除了文字的赏析,还需要在品读中细细体味。所以在句子赏析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的句子和段落。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想构建,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主观客观的都有,我想先从我的角度做反思:首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课后看教学视频,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没能够及时的引导。
其次,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太少。老师还是掌控着课堂的话语权,一堂课下来该讲的问题我都讲了,但是学生能否掌握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打断了学生思考的连续性。可能是最学生的极度不放心,在问题提出后,本应该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老师却在这段时间里不停的插入提示语,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和方向,虽然目前收效并不明显,但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会努力实践,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积累。
《鸟语》教学反思7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交流中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
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此时我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此时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鸟语》一课还关注了文本意蕴的人文素材。较强地体现在想象说话训练中,那是阅读对话的延伸,是一种处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视野中更自由的对话,体现了在人文精神的关怀下,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等能力整体协调的发展。在想象说话训练中有机结合人文教育,挖掘教材人文因素来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感知形象中受教育;其次,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语言文字品味中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抓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过蕴涵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鸟结为“知音”、爱鸟、护鸟,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鸟语教学反思12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描述了“我”从小爱鸟,乐于与鸟儿接近、交谈,终于与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听鸟语中所获取的启示,赞美了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我上了《鸟语》这一课,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学生在交流中成了鸟儿们中的一员,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在心灵萌动,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听鸟鸣,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或者未曾思考过,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我想这一次是学生有意识地听,是听得最认真的一次。它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我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理解“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后,我给了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完成了这个排比句的.练习,有的说:“我从森林医生啄木鸟那里知道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有的说:“我从喜欢群居的灰椋鸟那里懂得了团结的可贵。”还有的说:“我从善于捕鱼的翠鸟那里懂得了刻苦练习的重要性。”……
《鸟语》一课蕴含着文本意味的人文素材,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应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抓住文本内容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感悟到作者的情思,透过蕴涵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鸟结为“知音”、爱鸟、护鸟,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直至内化,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课后,李志清老师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真切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提出的几点意见,犹如醍醐灌顶,也引发了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循循善诱的引导,巧妙地预设课堂提问,这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一直不断探究的问题.
鸟语教学反思13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描述了“我”从小爱鸟,乐于与鸟儿接近、交谈,终于与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情景,揭示了“我”在聆听鸟语中所获取的启示,赞美了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我”有没有听懂鸟语。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在,我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如:“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
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
教学这一课,我自认为主线设计不够恰当,并不应让学生探讨“我”有没有听懂。其实包括公冶长也不能听懂鸟语,这个细节我给忽略了。如在此有所点拨,我们人类是否真的能听懂鸟语,其实不能。但只要你有颗爱鸟的心,就能“听”懂鸟语。可能这样,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又能有更深层的理解。
鸟语教学反思14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捕鸟、杀鸟等现象,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做保护鸟儿的“小卫士”。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但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
(2)朗读的指导还欠缺,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反思15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感受颇深。这节课我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直接进入到文章的重点部分——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的原因,引导学生跟着更羸一起去观察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信息,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会思考,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因为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首先,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进入状态,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对话。在讨论为什么说是他能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引导学生理解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是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最终实现了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过程。教学时层层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最后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好朋友扮演,学生热情高涨,有声有色。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魏王说的.话时,学生还不能读出人物的语气来,特别是对于这两句话:“你有这样的本事?”和“真有这样的本事!”一个是疑问的,一个是惊奇的,学生读的还不到位,这里还要加强指导,注意“?”和“!”的区别,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读,让学生有更深的领悟。在分角色朗读时,学生的动作没按课文中的来做,我也当场进行指导,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贯彻:进行每一次的朗读都要让学生的目的进行,怎样读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体会。
2、在区分两个“直”时,还有含糊,刚开始学生讲的有点摸棱两可,看了课件后,没让学生再讲了,这里处理得不好,还应该让学生再来讲一讲,强调一遍,这样先有感官的认识后,学生会理解得更全面。语言文字训练就应该具体到对“直往上飞”“直掉下来”中的两个“直”的理解,对“能手”的理解,引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言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细化,如此,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我们往往把教学目标定的太遥不可及了,以至于让语文变得不实在。今天我的教学虽然在教材上有所处理,也尝试用新颖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为内容而服务。
3、大雁是怎么掉下来的,应该处理得更好,不能白白浪费做好的的教具。4、老师本身的语言不够精炼,比较多的口头语言。这就要我在实践中多探索,多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鸟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鸟语》的教学反思04-02
《鸟语》教学反思06-13
《鸟语》教学反思(15篇)06-15
《鸟语》教学反思15篇01-13
《鸟语》教学反思优秀(15篇)09-26
《鸟语》 教案12-10
《鸟语》的说课稿10-17
《空山鸟语》教案03-29
鸟语语文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