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09:19: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近似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

  《用四舍五入法把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节课并不简单。学生既要学会四舍五入法,又要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数进行改写,而且还并非仅仅是课题中所写的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还需要根据要求改写成以“千”、“百”等作单位的数。而教材的编排意图显然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的经验,力图让学生经历先把一个大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的整万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过程。显然,前面的过程是关键。而四舍五入法,四舍比较简单,难的是五入。

  从课堂反应及学生的作业批改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的教学不够严谨、细致,才导致问题的面这么多而广。

  原因一、 没有激发部分学生的兴趣

  原因二、 上课内容比较抽象,后进生难以理解,故此没能投入学习互动中来。

  改进后,二次教学设计。

  汽车价格是193500元,558800,( ),( )

  理清几个概念。

  1、什么叫尾数?1389567万位(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分别是什么?

  2、“省略”是什么意思?是像语文里讲的`一样直接省略不写吗?(区别语数中“省略”一词概念的不同)

  3、那么,什么情况下直接舍去尾数,什么情况下要向前一位进1呢?关键看哪一位?

  4、辩证思考:193500为什么不看成20万?558800为什么不看成55万?

  5、拓展:怎么改变这个价格,使它能约等于55万?

  预设:生1“千位上改成4、3、2、1、0”,师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生2:万位上改成4,千位上改成5、6、7、8、9。

  师板书各情况,并追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呢?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小结:约等于55万的数,最大的是四舍得到的554999,最小的是五入得到的545000。

  6、完成作业本第6页第5题。

  7、完成练习二。

  一步一步地使学生明白“把12756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1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1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万”做单位,所以还要把10000改写成1万。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的用意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进行,每一步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从教学的重难点来分析。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苦的是学生,害的是学生,其实受害最大是老师,因为课后你得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辅导那些知识上有缺漏的学生。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近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3

  学生在四年级已掌握了求数的近似值的知识和小数乘法,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根据客观生活需要对于乘积进行位数保留。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近似值的知识,所以计算问题我列在了次位,在计算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培养审题能力,尤其是应用题的审题。只有拥有良好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力比问题的对错更有意义。

  在上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同学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于是我分析了原因。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基础较差,在计算过程中耗时较长,因此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为此,我为其安排了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其提供辅导,这种一帮一的做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另一部分同学则是属于比较懒惰,贪玩,自制力较差。对于此类同学,我安排其四周同学轮流对其进行监督,如果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则不允许其随便出去玩耍,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这部分同学的表现也有了很大改善。对于每位同学只有不放弃,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4

  《积的近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习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课本“近似数”一课中,有一道带星号的题是这样的“9□8765000≈10亿,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这个数的近似数于10亿?”教学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进行合作讨论,然后交流。结果,学生经过交流后,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大于或等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5、6、7、8、9。我立即追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二十几,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问:“写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许多个。”我马上接着说:“写也写不完的数在数学上有无数个”。这时我又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学生坚决而果断地说:“不一样,填5、6、7、8、9是正确的”。

  在完成第二道星号题9□8765000≈9亿时,就更有趣了。当我提出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有的学生说:“填比5小的数,只能填4、3、2、1、0”。这时有位学生神气活现地说:“还有-1、-2、-3、2.1、3.7等比5小的数,所以方框里填比5小的数是不正确的”。这位同学的回答超过了当前我们所学的整数范围内的数。看着这些聪明而又可爱的`学生,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你们太棒了,真了不起,能找到哪么多比5小的数”。这时我问学生比5小的数究竟有多少个时,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比5小的数也有无数个”。“方框里应该填哪些数,同学们现在知道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方框里应填比5小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通过这堂练习课,使我深深地反思到: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张白纸,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法,不能仅靠简单的告知。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忍气吞声结果----数学知识,还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构建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还是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6

  《求商的近似数》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反思《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出示(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不尽时.师问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学生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数。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7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67人大约是几十人,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根据学生的体验刚刚揭示这一规则后,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我有不同意见!986可以近似于990也可以近似于1000或980。多好的体验!多好的发现!多好的解释!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如果硬性地让其“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8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某市人口总数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课利用数轴,让学生体会多位数所在区域,靠近的整万数,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但是在练习中,求近似数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精确到万位,有的学生精确到多位数的最高位,如何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找到不同程度的近似数,有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我还在思考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9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0

  教材是用一位小朋友的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新课的: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芳说约是0.98米,小明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生活中常遇到的购买商品这项事情为例,引出语句“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尾数”,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语句还可以怎么说,及时小结还可以说成“精确到什么位”、“保留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上的例题,并做相应的习题。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还让学生熟读,再闭上眼背诵。第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在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以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规律。第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也是我比较看重的,要区别“填鸭式”教学,这个环节最有说服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虽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但是,这样的课堂进程对我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差的老师是个负担,使练习量大打折扣,所以作业情况有点两极分化,还好,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听说反应比较缓慢的,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可能因为前几节课刚讲授完“统一单位”,没有给他们好好进行小复习。小数这个单元内容比较多,更需要及时复习。通过教参,我还发觉了遗漏了一个环节:“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1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但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2

  数学源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一课时,对教材进行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教师出示例7 :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并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教学难点,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关知识的复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才发现计算才是真正的教学难点, 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 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计算时, 许多学生装都忘记了"一看, 二移"的`步骤. 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时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我根据学情补充介绍了一种求商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绍了这种方法感觉好的同学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较差的学生听完后连最基本的保留两位小数应除到小数点后面第几位也混淆不清了。所以下次再教时,此方法的介绍时间可以适当后移,放在练习课上。

  其实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保留一位小数而强调学生说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到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决不能“一味扼杀,一棒子打死”。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要结合课改,挖掘教材,合理、科学的利用教材,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而努力教学,这样才无愧于学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新课改下的老师。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3

  近似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了这一基础知识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会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这是我上课之前所认为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就觉得我之前的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作业收上来一看,我傻眼了,即使上课我把该将的`都讲了,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一塌糊涂。不是忘了四舍五入,就是保留的小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想,还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处理不当。学生反应积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都会,接着,讲课的速度就有点快了。这恰恰就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以及完全不懂得学生丢弃了。所以,在下一节课,我还是慢慢的把上节课重点和难点再讲解了一遍,这次,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以后再简单的内容,我也不会粗心大意,草草了事。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4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数学概念没讲清。关于近似数的概念应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教材中对于近似数的概念比较简单,备课时我对于近似数概念的把握有点疏忽,导致上课时没有讲清接近精确数这一要点,学生举例时的错误没有纠正。整节课没有讲清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只讲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不依赖教材,平时多看看相关的数学资料,力求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平时要多看看普通小学的数学教材,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

  第二,举例的'范围太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近似数,可以举各方面的例子,如工业产值,世博场馆等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判断是不是近似数时可以加入一些不接近精确数的数据。

  第三,教学课件不到位,针对我们学生注意力特点应该在课件效果上下功夫,多一点闪烁,特别是难点部分,可以通过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以后要在课件方面加强,多一点闪烁的效果。

  第四,板书不够美观。现在新教师培训正好在讲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的讲座,我明白要写好粉笔字要先练钢笔字的楷书,以前我直接练粉笔字效果不佳,练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会在以后每天备课之余练练钢笔字来提高自己的板书。

  总之,我感觉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设计教案时要反复斟酌。

【近似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9-06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4-15

求近似数教学反思03-03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9-02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1-16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1-20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3-13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1-29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2-04